<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育技術專業論文范文

2023-03-25

教育技術專業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論文分類;主要任務;寫作步驟指導;典型題目

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編寫的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手冊對本科畢業論文的要求是通過畢業論文鞏固所學理論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各項基本技能、實踐能力和決策能力[1]。教育技術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是綜合考查學生運用教育技術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教育教學問題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現有很多畢業論文缺乏科學和規范,論文質量并不高。本文參照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嘗試將論文分類,并就每類的主要任務和具體寫作步驟展開探究,列舉出典型題目,以求為畢業生提供參考。

一 綜述/評述類論文

1 定義

查閱某一專題在一段時期內的相當數量的文獻資料,經過分析研究,選取有關情報信息,進行歸納整理,作出綜述或評述的文章[2]。

2 主要任務和寫作步驟指導

(1) 選題

選題首先要內容新穎,且近幾年確有進展,為本專業所關注的焦點;其次題目不要過大,面面俱到的文章很難深入研究核心問題,往往流于泛泛而談。

(2) 查閱和積累有關文獻資料

一方面,需要搜集權威性的參考書,如專著、教科書、學術論文集等。另一方面是查找期刊和文獻資料。

(3) 提出綜述/評述的問題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問題。指明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闡述所綜述/評述問題的資料來源、歷史、現狀及發展動態。如果所選題目屬于爭論性課題,需要指明爭論的焦點所在。

(4) 進行具體綜述/評述

首先,通讀、細讀、精讀文獻資料,分析每篇文章的主要論點,分類摘記其主要內容,包括技術方法、重要數據、主要結果和討論要點。其次,對摘記的資料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系列化、條理化??梢詮囊韵马樞蜻M行綜述[3]:①歷史發展:按時間順序說明這一課題的提出及各歷史階段的發展狀況,體現各階段的研究水平。②現狀分析:介紹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及各家觀點,詳細介紹有創造性和發展前途的理論或假說,并引出論據;對有爭論的問題要指出問題的焦點和可能的發展趨勢,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對一般的、過時的或已被否定的觀點可從簡描述。③趨向預測:在縱橫對比中肯定所綜述/評述課題的研究水平、存在問題和不同觀點,提出展望性意見。

(5) 總結

對綜述/評述所得出的結論進行評議,對文章的特色和不足進行總結。

(6) 參考文獻

依引用先后次序或參考程度排列參考文獻,引用的國內外文獻必須真實。由于現在的綜述/評述多為“現狀綜述/評述”,所以70%的引用文獻應為3年內的文獻。

3 典型題目

美國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綜述/教學設計的國際前沿研究/從網絡教育的發展看回歸教育現象/面向學習者的教學設計評述/教育技術研究范式與發展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教育游戲的國際研究動向以及啟示。

二 實證類論文

1 定義

針對教育技術領域的某一問題或專題,有目的地進行調查與考察、試驗與分析,或進行相應的實驗研究,得到系統的觀察現象、實驗數據或效果比較等重要的原始資料和分析結論的論文。實證研究分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研究,近年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兩者,主要研究方法有調查問卷/量表(常伴有訪談)、文本分析、觀察法,實驗法等[4]。

2 主要任務和寫作步驟指導

(1) 確定研究的問題

明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分析課題是否具有創新性、可行性,影響可行性的一般因素是什么。

(2) 分析研究的問題

首先,界定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搜集相關支持理論。其次,分析所研究的問題是否具有普遍性及導致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可借鑒的研究方法或手段;再次,說明作者擬從哪些創新角度對此問題進行研究,建立研究假設。

(3) 制定研究的方案

運用實證方法展開的研究,需要事先作好周密的設計,以求對實施研究進行嚴格的控制,盡量排除研究者、被研究者主觀因素的影響,具體做法如下:確立研究中需要考慮的相關因素和觀測指標;確定研究方法;明確已具備條件和尚需創設的條件;明確研究的具體步驟和時間安排;設計必要的問卷、調查表、測驗題、實驗過程等。

(4) 實施實證研究

依據方案進行研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時,研究過程也有差異。例如在以調查/訪談為主的實證研究中,首先需要進行預調查,然后根據預調查結果修改調查設計;實際調查中注意尊重客觀事實,如實記錄,不把主觀傾向帶到收集材料的過程中。在以實驗為主的實證研究中,首先,進行實驗前測;控制實驗的各個環節、實驗對象、實驗時間和場所的安排等因素;其次,如實記載自變量的操作情況、無關變量的控制情況、因變量的變化情況和其他相關情況;再次,進行實驗后測,了解實驗后被試在所研究的特質上達到的水平[5]。

(5) 整理資料,作出總結

對研究過程進行總結;用適當統計方法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并詳細分析;得出研究結論,以量化資料反映客觀屬性,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指導性或改進性的策略或建議。

3 典型題目

(1) 課程/課堂教學

幼兒園動漫環境創設效果的研究/非語言符號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小組討論學習在**課堂中的效率研究/**市高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現狀分析/《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現狀調查和研究。

(2) 學生學習

**地區高中學生研究性學習情況與調查研究及推廣措施/概念地圖支持學習困難學生寫作的實驗研究/**市在校大學生博客使用現狀調查與分析/大學生信息技術技能的調查研究。

(3) 教師專業發展

對**市中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方式的研究與建議/中學對教育技術師范生能力與素質需求調研/中學信息技術教師職業倦怠調查研究及應對策略/**地區高中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的調查與分析/教育Blog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研究與展望——以**地區為例。

三 設計類論文

1 定義

本文界定的設計類論文是設計課堂活動、模型、系統等一些應用性研究的文章;它重在應用或檢查理論,并依據理論進行分析設計,得出直接的設計成果。本類主要是設計課堂活動及一些應用平臺模型,對于以編程實現的應用系統的設計與開發,將在第四類論文中闡述。

2 主要任務和寫作步驟指導

(1) 對選題背景和依據理論進行概述

對選題背景進行描述,指出設計的目的;對相關概念和支持理論進行概述。

(2) 對相關研究現狀進行深入調查

深入調查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現狀,從已有研究成果提煉出本課題可以借鑒的具體內容和要素,并重點指出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不足之處,分析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初步確定本論文中的設計需要解決什么實際問題。

(3) 對設計進行需求分析

在上一步中已經初步確定所做的設計需要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后,緊接著就要對設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如果可行,則要進一步具體回答“本設計要做什么”的問題,細化設計任務。

(4) 進行具體的設計

根據細化的設計任務來進行具體的設計,作者可以自行選擇是否詳細描述具體的設計過程。

(5) 應用所做的設計

應用分兩個階段:試應用和真正應用。前者主要檢測所做的設計是否完善;后者是根據試應用結果對設計進行改進和完善,直接檢測所做設計的應用效果。不管是哪種應用,都需要記錄應用的具體過程。

(6) 分析成果,總結和展望

對應用成果進行分析,將成果與目的對照,看有沒有實現設計目的;指出具備更完善的條件時設計還能改進的地方。

3 典型題目

基于三維動畫技術的視頻課程片頭設計/基于協作學習的課堂活動設計/中學信息技術網絡學習社區的分析與設計/多媒體界面的創意設計/網絡教學平臺的整體設計/績效觀下的企業培訓教學系統設計。

四 開發類論文

1 定義

本文界定的開發類論文是描述為解決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而設計的應用軟件系統的開發及應用過程的文章。由于是教學應用軟件的開發過程,所以可以參考各類軟件生命周期模型,在模型指導下融入對教學過程的思考,實現教學過程思想對軟件開發的指導,以及軟件應用對教學過程的反饋與建議。

2 主要任務和寫作步驟指導

(1) 對選題背景和依據理論進行概述

同“設計類論文”,著重描述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性質、簡要解決辦法及對系統功能的大概要求。

(2) 對相關研究現狀進行深入調查

同“設計類論文”,并對該軟件系統解決特定問題進行一定程度的預期。

(3) 進行軟件需求分析,

首先進行可行性分析;其次確定系統可以實現怎樣的功能,即系統“要做什么”,從該步驟開始,可以參考幾種常見的軟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來安排系統開發的過程和進度,采用常用的結構化分析方法來進行分析,并且撰寫相應的文檔,例如數據流圖,數據字典,說明以及補充材料等[6],為設計過程做好充足的準備。

(4) 設計過程

包括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過程。對(3)中的系統功能進行細化,進行系統總體結構設計,數據結構以及數據庫的設計,產生若干獨立的功能模塊,然后再對每個模塊進行詳細設計。

(5) 編碼與測試

即軟件開發中實現的環節,可以獨立進行,撰寫相應的文檔,總結一些實現方法和技術優化上的體會。

(6) 系統的應用和反饋

類似于系統開發的調試階段,即讓系統在實際環境中運行,看系統的運行是否能夠適應軟硬件環境,是否真正滿足預期的要求,并記錄反饋信息,以再回到階段(4)進行優化設計,改善系統的性能;在最終成品的應用中記錄最終的應用效果。

(7) 總結和展望

對開發成品及其應用成果進行評價,將成果與開發目的對照;對比目前同領域中的其它系統,總結過人之處和不足之處,指出具備更完善的條件時開發還能改進的地方。

3 典型題目

網絡教學交互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基于.net的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與開發/基礎教育研究性學習平臺的設計與開發/基于Web2.0的在線搜索系統的開發/基于Web2.0的網絡學習平臺的開發。

五 比較類論文

1 定義

比較研究法是通過審查、判斷并列舉事物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的方法,可分為橫向與縱向、同類與異類、定量與定性比較;比較的對象可以是同一事物在時間序列上的特征或現象,也可以是不同事物在同一時間序列、不同空間結構上的特征或現象[7]。它廣泛存在于上述四類論文中,本文探討的比較類論文是指通篇以比較為主要手段,展現和分析比較的內容,以揭示事物本質的論文。

2 主要任務和寫作步驟指導

(1) 確定比較的主題

首先,選擇比較對象,確定比較的主題。其次,在頭腦中產生對此主題比較目的的假想,比較目的需要立足實際,且在比較研究中可驗證。再次,確定比較的具體內容和比較標準。

(2) 獲取相關資料

搜集和初步整理資料??梢酝ㄟ^實地考察、閱讀文獻、調查訪問、座談討論、實驗等多種渠道收集資料,但考慮到所選材料對達到比較目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選擇最優的渠道以保證材料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3) 描述比較內容并進行差異分析

對每一項比較內容進行描述,進而列舉比較對象間的異同,站在歷史、辨證、多維的視角上來分析比較對象間形成異同的原因。

(4) 得出比較結論

對所比較事物的本質進行進一步揭示,并驗證筆者的假想有沒有實現,得出比較結論。

3 典型題目

信息時代電視傳播的嬗變/論信息技術環境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多媒體信息傳播與大眾傳播的比較/網絡課程與精品課程的對比研究/大眾傳媒信息與學校教育信息比較研究/Web2.0應用國內外現狀比較研究/現代遠程教育監督機制中外比較研究/農村受眾媒介素養習得差異性研究/**和**區域信息化差異比較/**市重點小學教育網站主頁設計比較研究。

六 總結

本文探索出的教育技術本科畢業論文的幾種分類及各類的主要任務和具體寫作步驟,只是在為提高畢業論文質量上的一種探究,必有不足之處。在論文實際寫作中學生還需綜合地、靈活地選用各種研究方法,在各類論文具體寫作步驟基礎上學會變通,不能固化在這些框架中,這樣才能寫出創新的、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手冊:管理卷/理學卷/電子信息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2001:1-6.

[2][3] 如何寫綜述論文全攻略[EB/OL].

[4][5] 馬云鵬.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7,196-204.

[6] 朱少民.軟件工程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113-145.

[7] 陳時見.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13-118.

教育技術專業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與應用型本科“3+2”分段培養的重要環節,文章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從目標、內容和管理三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情況,提出了“一體兩翼、階段遞進”的教學目標體系和“四段式”的教學內容體系,通過闡述教學管理體系的6個組成部分,確保實踐教學體系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高職;應用型本科;“3+2”分段培養;實踐教學體系;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

作者簡介:王繼水(1965-),男,江蘇常州人,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管理、計算機應用技術;潘雪濤(1973-),男,江蘇常州人,常州工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機械工程、教育管理;朱軒(1982-),男,江蘇鎮江人,江蘇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

基金項目:2015年度江蘇省教改課題“中職與普通本科‘3+4’分段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5JSJG115),主持人:李俊生、潘雪濤。

隨著現代化產業結構的不斷轉型和升級,企業對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是,由于目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仍然局限于??茖哟?,培養出的技術型人員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型的產業需求,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升級”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由于當前許多高職院校仍處于內涵建設階段,與本科層次辦學要求相比仍有很大的距離,貿然將現有的高職院校升格成本科院校,將會出現“高職教育質量的滑坡或高職教育體系上新的斷層[1]。為了改變高職院校的辦學現狀,實現職業技能教育向本科及以上的合理衍生和有機鏈接,2014年國務院頒布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的文件,提出 “在辦好現有??茖哟胃叩嚷殬I(??疲W校的基礎上,發展應用技術類型高校,培養本科層次職業人才”[2],為實現高等職業教育階段與應用型本科教育階段的實施分段培養提供了政策保障。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與常州工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實施專業對接,開始試行高職與應用型本科“3+2”分段人才培養試點項目,按照“專業對接、課程銜接、實踐導向、專本一體”的建設思路,構建高職與應用型本科“3+2”分段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在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人才培養階段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應遵循應用本科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規律,主要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技術開發能力和工程設計能力。通過對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工作過程、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等要素的分析,高職與應用型本科“3+2”分段人才培養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構建遵循“一體兩翼、階段遞進”的原則。其中“一體”是指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以圍繞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為主體,“兩翼”是指在培養“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為輔助,高職階段和應用型本科階段根據定位不同在能力培養上遵循“階段遞進”的原則,逐層推進,如圖1所示。

在專業知識上,高職階段主要培養學生掌握面向電氣自動化設備公司、電氣自動化集成公司,從事電氣自動化設備的安裝、調試、運行、維護等崗位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應用型本科階段則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自動化技術、控制技術和控制理論、計算機技術、電力系統等系統工程技術等方面較寬廣的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在職業素質上,高職階段重視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軟件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基礎職業素質;應用型本科則進一步提升對工程素質、職業資格素質的培養。在專業能力上,根據人才培養定位的不同,高職階段傾向于操作能力、生產能力、維護能力和銷售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階段則上升到設計能力、工程能力和決策能力的培養??傊?,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技能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目標的構建必須以崗位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專業知識、職業素質、專業能力的培養為切入點,以理論教學和項目實踐落腳點,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職業能力的潛力,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專業知識、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構建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是落實實踐教學目標,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根本策略[3]。根據對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職業崗位典型性工作過程和職業能力的調研和分析,分段培養實踐教學內容體系的構建根據崗位技能培養的一般原則,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順序,構建“四段式”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主要由基礎技能實訓、專業專項技能實訓、專業綜合技能實訓和頂崗實習四個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

分段培養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遵循職業能力培養由低到高的層次安排實踐教學課程順序,并將電子電工行業規范標準融入到實踐教學課程之中,提高實踐課程教學內容質量。其中在高職階段安排電工實訓、電子實訓、鉗工實訓等電工電子類基礎實踐教學,著重培養學生扎實的電子電工基礎操作技能;專業專項技能實訓通過“工業機器人系統編程實訓”實踐課程展開,依托“PLC技術”、“單片機技術與C語言編程”等理實一體化課程,實施圍繞電裝工業機器人項目展開的相關項目實踐,重點培養學生信息分析和軟件應用的能力;專業綜合技能實訓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自動化設備電氣系統的設計安裝及調試的能力,這個階段注重學生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綜合能力培養;頂崗實習階段是對學生前三個階段實踐能力的最終檢驗,通過企業真實環境和項目的錘煉,提升學生的職業崗位技能。

應用型本科階段則在高職階段的基礎上,不再安排基礎操作類的實踐課程,在專業專項技能實訓中,主要安排軟件開發、計算機及控制類的實踐課程,提升學生技術開發能力;專業綜合技能實訓則通過選修的方式,在“電力工程”、“電機控制技術”、“樓宇消防安保技術”等專業選修實踐課程項目中,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方向進行實踐操作,這個階段重視對學生工程設計能力、管理能力和決策能力的培養;畢業設計階段讓學生進入企業實際工程項目管理團隊中,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實踐教學管理體系

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是組織、協調整個實踐教學體系有效運轉的重要保障,在構建分段培養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時,根據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基本思想和實施方法,將實踐教學管理體系分為: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實踐課程管理規范、實踐課程標準的制定、實踐教學過程實施控制、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以及實踐教學效果反饋和改進等6個部分組成,如圖3所示。

在分段培養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中,人才培養方案作為綱領性文件由常州工學院和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教學團隊與企業專家共同指導開發,確保了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安排的合理性。實踐課程標準是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針對具體課程執行過程的教學大綱,規定了實踐類課程的課時、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是實踐課程實施的執行文件;教學實施與控制環節是對實踐課程準備、設計、施行檢查和評價各個環節的管理和監控,不同類型的實踐課程需要根據各自課程的特性施行,并對實踐課程的各個實施環節進行針對性的詳細設計;考核評價是對實踐課程教學結束后,對實踐課程教學質量有效性的判定,根據工作過程表現和工程項目質量等因素進行多元化的評價;實踐教學效果反饋是對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課程標準是否合理的有效驗證,通過走訪畢業生和實習單位了解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情況,為專業進一步建設提供數據支撐;實踐類課程管理規范是圍繞規范實踐類課程開展實施的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主要包括實踐課程實訓、企業定崗實習、專業畢業設計等方面的管理規范,實踐教學體系中實踐教學活動的展開都需要以實踐類課程管理規范為指導,確保整個實踐教學活動有章可循,教學檢查有制度可依。

四、高職與應用型本科分段培養的實踐效果

高職與應用型本科“3+2”分段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后,在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和常州工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之間進行聯合教學試點,經過多輪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提升具備良好的促進效果。

(一)形成了崗位能力層次遞進的“四段式”實踐教學體系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聯合歐姆龍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昆侖通態自動化軟件有限公司等自動化設備制造企業和自動化設備應用企業,從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入手,依據電氣自動化技術職業崗位中設備制造、設備組裝、設備運行調試和設備保養維護的職業崗位工作過程,以真實企業項目為載體,按照基礎技能、專業專項技能、專業綜合技能和企業頂崗實習四個層次遞進關系,形成“四段式”實踐教學體系。實現了高職和應用本科階段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的有效銜接。

(二)實施了校企共建課程的教學改革,提高了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

首先,校企共建的課程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引入企業項目資源,使得校內課程教學項目具有真實性和有效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能夠很好的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其次,通過企業項目的實踐,鍛煉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第三,通過參與企業的生產項目,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企業和社會的需求現狀,明確專業的就業崗位,對合理規劃個人職業發展和增強就業信心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第四,通過解決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實問題,學生能夠對所學的專業知識更加融會貫通,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得到明顯加強,崗位職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構建高職與應用本科分段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過程中,實現了高職教育與應用本科教育之間的有效銜接,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進一步拓寬了職業教育的建設思路,為高職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檀祝平.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銜接一體化課程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J].職教論壇,2013(24):80-83.

[2]張祖華,丁泗.高職與本科“3+2”合作培養模式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23):27-28.

[3]郭德懷,王峰.高職院?!岸鄬哟巍睂嵺`教學體系構建探索——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J].職教論壇,2014(5):84-88.

責任編輯 王國光

教育技術專業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利用網絡進行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習,有利于解決成人學習者工學矛盾、提升學習效率。

【關鍵詞】繼續教育;技術;平臺

1.問題的提出

繼續教育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教育,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主要是對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進一步完善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其創造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隨著當今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學習的提出,繼續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目前,我國已經廣泛建立了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體系,《包頭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高、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每年接受繼續教育的時間不得少于72學時,初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不得少于42學時的學習。然而,繼續教育的對象都是在職的成人學習者,傳統的自學和集中面授學習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難以滿足多種學習方式的需要。在當今信息時代,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網絡進行遠程學習,擺脫了時空的限制,成為人們特別是成人學習者的首選。為此,我們設計開發了包頭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習平臺,方便繼續教育學習者遠程學習,為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和良好的服務,推動包頭市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工作更好地發展。

2.平臺的功能結構

2.1 系統結構

平臺的系統結構就是平臺中各部分內容的相互關系,反映了平臺的主要框架及其結構功能。平臺的內容組織結構有線性和非線性結構兩種。在本平臺中,采用非線性結構進行系統結構的設計,以此確定各功能模塊的關系及整個平臺的總體框架結構。其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包頭市專業技術繼續教育學習平臺系統結構

2.2 功能結構

從學習者的角度看,本平臺的功能有:

(1)課程選擇:按照《包頭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規定,每位學習者必須完成相應學時的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平臺提供了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部分的相關資源,必修課程部分主要提供所有專業技術人員必須學習的公共課學習資源,包括團隊建設與創新、職工誠信和職業道德教程,每門課程包括課程簡介、教學要求、教學內容、學時、教學視頻等。選修課程部分,不同的專業技術人員可以選擇不同的專業課程學習,必須達到自己專業所規定的學時數,然后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課程學習,平臺提供了包括教育、醫學、計算機、生活常識等豐富的專業知識資源,使專業技術人員真正地不斷進行學習、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用最新的知識武裝自己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2)在線繳費:平臺提供了繳費功能,學員選擇課程后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交費。

(3)教材購買:平臺提供了文字教材在線購買功能,方便需要文字教材的學員在線購買學習。

(4)在線學習:學習者靈活地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體現以學習者為主的特點。

(5)在線測試:考試是檢測學習成效的一種常見的手段,平臺為用戶提供了模擬測試和正式測試兩種功能。測試采用系統隨機抽題組卷,允許用戶多次登錄,只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測試即可。

(6)證書打?。好课粚W習者按照規定完成相應的課程學習,通過了測試后,即可取得《繼續教育證書》。平臺為學習者提供了證書打印功能,學習者可以在規定的時間段內隨時隨地查詢打印自己的證書。

(7)學習支持服務:遠程教學的特征是教與學的分離,決定了如何實現教與學的再度整合是遠程教育的關鍵,給學習都提供全面充分的學習支持服務是遠程教育再度整合教與學的必要環節,是有效解決學習過程中所遇問題的關鍵,是遠程學習者獲得成功的保證。平臺設計了學習支持服務功能,有學術性的支持和非學術性質的支持。主要有交流空間、站內短信、電話、QQ等交流工具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問題。

(8)教學管理模塊功能。該模塊包括通知公告、政策法規、培訓要求、學習反饋等。通知公告主要是告知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通知、時間、提交材料等信息,以便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以免影響學習。政策法規主要是將國家和包頭市繼續教育的相關政策法規公布給專業技術人員,使他們了解相關的政策法規,做到心中有數。培訓要求將培訓的相關要求告知繼續教育學習者,使他們能夠按照要求進行學習。學習反饋主要是將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學習結果統計告知學習者和管理者,使他們了解自己和單位成員的學習情況,以便改善提高學習效果和管理效果。

3.平臺實現的關鍵技術

3.1 數據庫技術

數據庫設計是實現整個支撐平臺的關鍵,要設計一個結構合理、使用方便、效率較高的數據庫必須要準確了解系統需求和要實現的功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化創建數據庫和表結構。在創建表結構的過程中遵循的原則是數據盡量獨立,減少冗余,節省空間,提高共享,消除潛在的不一致性。本平臺經過前期分析采用SQL Server 2005數據庫。它是微軟公司開發的一種服務器端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它具有操作簡單、功能伸縮性強、安全可靠性高、數據倉庫顯著等特點,能夠滿足各種信息系統對構建網絡系統的需求。

3.2 JSP技術

本平臺的實現采用了JSP進行開發,JSP是JAVA Server Pages的簡稱,它是由Sun Microsystes公司倡導、其他公司參與一起建立的一種基于JAVA的Web動態網頁實現技術,它具有安全性強、系統的多臺支持、多樣化和功能強大的開發工具支持、支持服務器端組件、—次編寫,到處運行等技術優勢,這比較符合繼續教育學習平臺所要求的實時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3.3 網絡視頻播放技術

(1)B/S(Browser/Server)結構:即瀏覽器/服務器結構,它是隨著網絡技術的興起,在傳統的兩層C/S結構基礎上形成的三層C/S結構在Web上的應用。三層B/S結構是分離出C/S結構客戶端的事務處理模塊,安排單獨的一層來負其任務,把負荷均衡地分配給Web服務器,用戶端只需要通過瀏覽器來實現,就形成了三層結構。這種結構模式具有良好的開放性、開發維護成本低,、系統安全性好、擴展性好、操作方便等優點。

(2)流媒體協議:主要包括實時傳送協議RTP、實時傳送控制協議RTCP、實時流協議RTSP、會話描述協議SDP。

4.總結

平臺開發完成后,我們在包頭市選取了一些學校、醫院等12家單位1500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試運行,運行結果表明平臺運行穩定,功能良好,能夠滿足包頭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學習的需求,在今后的運行過程中,我們會根據實際需求進一步從技術和功能兩方面完善豐富平臺,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學習者,促進包頭市繼續教育工作健康良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麗.遠程教育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包頭市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細則,2010.

[3]李尊朝.Java語言程序設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趙桂霞(1984—),女,河南許昌人,碩士,現供職于包頭廣播電視大學,研究方向:遠程教育技術、計算機網絡。

教育技術專業論文范文第4篇

對于我國傳統的金融專業來說, 金融專業的課程一般都是注重對金融理論的學習和掌握, 金融專業的教師偏重的也是對教材理論的指導和解釋。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市場經濟的不斷改革, 境界的發展不斷地走向市場化, 所以, 系統的金融理論的弊端也在不斷地暴露出來, 但是這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金融專業的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很難涉及的。所以, 加強金融專業人才的素質培養, 首先應該結合我國金融專業的實際情況, 并且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和先進技術, 讓我國金融專業的人才能夠更好的迎合市場經濟的變化和發展。在大部分的高等院校中, 專業的學科教學往往占用學校素質教育的大部分時間, 把素質教育的培養融入金融專業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是提高金融專業的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所以, 金融專業的教師應該注意對金融課本教材中人文素材的挖掘和整理。雖然金融專業的學習比較枯燥無味, 他的邏輯性, 系統性也很強, 但是, 金融專業的課本上不是沒有素質教育額的素材, 所以, 金融專業的教師應該深入到課本教材中去, 就能夠挖掘出豐富充足的素質教材, 然后在把他們結合課堂教學的實踐中, 對學生進行引導, 就能夠培養學生的素質, 提高教學質量。例如, 在講到《貨幣銀行學》這一課的時候, 金融專業的教師應該結合貨幣產生的原因, 貨幣的發展過程, 貨幣的定義等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金錢是萬能的嗎?”通過一定的學習, 學生知道, 商品的等價交換產生了貨幣, 從古至今, 貨幣經歷了從實物到金屬, 紙質, 電子貨幣的發展過程, 但是不管貨幣是以哪一種形態存在的, 他都是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所以, 一部分學生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 因為他買不到健康, 親情, 人心, 另一部分人確認為金錢是愛情的保障, 沒有金錢就沒有愛情。這個問題爭論的結果就是我們要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學會掙錢, 學會花錢, 取之有道, 要做金錢的主人, 而不能做金錢的奴隸, 對學生的人生觀, 價值觀的形成起到正面額的積極引導的作用。

二、豐富教學手段

在知識經濟和信息網絡快速發展的背景下, 一個優秀的金融專業的人才不僅應該很好的掌握金融知識, 還應該能夠熟練的操作現代電子技術和網絡技術, 通過這些網絡手段來獲取豐富的信息反饋有用的信息, 并且做出正確的決策, 不斷地創新。針對我國當前金融專業方面的發展趨勢金融專業的教師要注意運用以計算機和網絡為主要手段的教學來培養金融專業的人才, 利用信息網絡進行金融方面的教學不僅僅是手段和信息方面的革新, 從根本上來說也是理念的創新。在新經濟發展的今天, 培養金融方面的人才, 不只是培養出一些能夠熟練度的掌握和運用金融知識的人才, 更是要培養出一些具有很強大的創新能力, 能夠捕捉信息, 運用新信息, 傳播信息能力的人才, 具有創新意識, 善于運用科學的方法從不斷變化著的事物中獲取大量有用的信息, 這種具有高素質的人才必須在不斷的運用于信息網絡技術才能夠培養出來。

三、注重實踐性教學

我國傳統的金融教學方式都是以金融教師課堂上的教學為主, 這種灌輸性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的知識和能力得不到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出的金融專業的人才很難適應現代金融發展的需要, 也很難適應新經濟的發展, 在國際化競爭中不能占據有機的地位。所以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進行相應的改進注重對金融專業的學生進行實踐性的培養, 讓學生從被動變成主動, 這樣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滿足現代化發現的都要, 在國際上的金融競爭中處于一種有利的地位, 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最終推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發展。

綜上所述, 素質教育的實施是提高高校金融專業的教學質量額的關鍵和保證, 素質教育的實施不僅能夠促進金融專業人才的全面發展, 而且能夠激活金融專業的教育教學活動。深入思考高校金融專業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理念, 認清并解決我國放下高校金融專業在培養金融專業人才方面的存在的問題, 要想讓金融專業的人才更好地適應和把握我國當前金融業市場發展的趨勢和潮流, 就必須要提高金融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 在金融專業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 提高素質教育在金融專業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提出者一些相關的具有可行性的措施。素質教育在金融專業教學過程中俄的滲透是勢在必行的, 金融專業的人才要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發展自己的素質, 金融專業的教師也要注意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 營造一個良好的培養金融專業的學生素質能力的環境, 在最大程度上完善和發展金融專業學生的素質。

摘要:金融專業的教育教學活動在高校教學中有些特別重要的地位, 我國現代高校的金融專業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有些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我國一些比較知名和權威的金融專業方面的專家對于當前我國金融專業培養人才素質方面的研究來分析, 很容易看出地方性的高校金融專業培養的金融方面的人才應該具備良好的素質教育, 金融專業素質和心理素質, 培養各方面素質良好的全能型人才。本文通過對高校金融專業教學過程中實施的素質教育進行深入的思考, 提出一些關于培養高校金融專業人才的建議和策略。

關鍵詞:金融專業,素質教育,實施

參考文獻

[1] 趙家敏.從金融學科發展趨勢看我國的金融人才培養——對金融學課程實驗教學的思考[J].高教探索, 2010 (4) .

[2] 吳治成, 曹藝.素質教育在金融專業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金融理論與教學, 2009 (2) .

教育技術專業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現代音樂教育;人工智能技術;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教學

現代音樂教育發展到今天,我們目睹了在教育思想、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上多次的演變和革新。在這個過程中,現代科學技術對音樂教育所產生的沖擊和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們對音樂教育的發展不僅帶來物質技術層面的影響,而且從思想觀念上對音樂教育的創新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其中AI和IT,即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這兩項20世紀重要的科學技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當我們在討論現代音樂教育的發展演變的過程時,不能不提及AI/IT技術對今天音樂教育理念的形成,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更新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和促進作用。

一、早期AI技術在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AI即指人工智能技術, 它是上個世紀中葉提出并獲得了廣泛發展的一項綜合性技術,它是將計算機科學、生理學、哲學多門學科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門交叉性學科。人工智能的研究課題涵蓋面很廣,從機器視覺到專家系統,包括了許多不同的領域。 這其中共同的基本特點是讓機器學會“思考” 。[1] 實質上,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機器可以仿真人類的智能行為,今天我們已經看到了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同的領域對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作為一種智能化技術,AI最早被應用于音樂教育領域是在20世紀60年代,當時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將AI技術應用在電子鍵盤樂器中,推出了具有一定智能化的電子合成器。這種樂器的問世刷新了樂器史上的一項新的記錄,即一種樂器能夠存儲并演奏多種樂器音色,能夠隨即演奏、隨即變更音色,而且還具有體積小,便于搬運攜帶特點。隨后。音樂教育家們也看到了這種樂器的在教學上的實踐意義,將這些樂器引入到了音樂教育領域中,其目的是為在課堂上實現群組教學提供可能性,而沒有想到這些新興的樂器會對今后音樂教育的發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正如美國音樂教育理論家米切爾 · L · 馬克在他的《當代音樂教育》中所說:“當初(20世紀60年代)電子音樂只是被看作音樂學習中的一種形式,人們只是把它作為一種新的音樂形式來加以學習,而并沒有看到這種電子音樂在未來學校音樂教育中能夠產生的潛在可能性”。[2]在當時引進這樣的新型樂器主要是想利用其智能化功能來開發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改變長久以來單一的教學模式。因此,當時的教育者們對這種樂器抱著一種探索性的態度來賦諸教學。大多數的音樂教師還不熟悉這種新型的電子樂器,還沒有認識到這種樂器在未來的音樂教育中能夠產生什么樣的實踐意義,即使是在歐美發達國家也只有少數的、較專業的學院開設了相關的電子音樂課程,但是無論怎樣,至少我們目睹了早期智能化技術在音樂教育中的早期應用。

20世紀七十、八十年代,隨著人工智能化技術的日益發展,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電子樂器,如合成器或者稱為音樂工作站等等相繼面市。它們帶來了更加智能化功能特點,不僅能夠存儲大量的樂器音色,同時還能夠以編程的模式進行多重聲部(復調式或者和聲式)的音樂演奏,更重要的是它們擁有更加強大的音序功能,能夠按照主體給出的指令進行一定程序的編輯以及信息處理等智能化“行為”,這些音序功能和編輯功能是任何一種傳統樂器都無法比擬的。這種新型的智能化樂器的推出讓音樂教育者們不得不去尋求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適應這些新興科技給教育領域帶來的挑戰。以前需由多人才能夠協同完成的演奏行為現在由一個人就可以在這樣的樂器上即時完成。這一現實情況不僅為教育者們啟迪了一個新的思維空間,也為我們的課堂教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這樣,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即時作曲,即時播放,教師的教學意圖也能夠在課堂實踐中得到即時的實現。隨著這種實踐的進一步深化,為后來的“體驗音樂”、“體驗教學”等教學方法的提出作了實踐上的準備。

到了90年代,那些便攜式、功能更加強大的智能型電子樂器成了許多學校音樂教學的主要工具。許多電子樂器生產廠家還推出了多種形式的智能鋼琴,只要按動電鈕,鋼琴就會按照設定的程序自動演奏各種技巧的鋼琴作品。新的音序功能代替了原來的手動模式、更加人性化的編程功能替代了笨拙的操作方式,這些新的合成器與原來的電子樂器在音色品質、發音方式、演奏的效果以及音序功能等方面都不一樣,人們對這種新的電子樂器所具有的強大功能和信息的包容量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由于這些電子樂器的音色品質得到大幅度提高和多種音序功能的開發成功,教育者們開始在課堂教學中普遍推廣這些樂器,無論是在高等音樂教育還是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都能見到這些樂器的身影,諸如鋼琴課群體教學、音樂理論教學、器樂合奏等。在提高學生認識音樂元素的能力、開發學生課堂上的動手能力等方面,這些智能化的樂器在這個過程中的確起了重要的作用,很快它們就成了學校音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當時在美國許多學校都引進了電子樂器和合成器的合奏課程,諸如伯克來音樂學院、北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克羅拉多大學等均開設了相關的課程。

二、AI/IT技術使音樂教育走向數字化、信息化

到90年代中、后期,由于電腦技術的迅速發展,與之相關的智能化的音序軟件不斷面市,電腦作為中樞系統開始同合成器以及音樂工作站相結合,構成了一個更加智能化的音樂操作系統,即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數字音樂系統。這一系統的開發成功,使原來依靠合成器或者音樂工作站來處理編程的任務現在交由電腦來完成,這就使得這一新型系統的音樂數據的處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信息的容納空間得到大大的擴展。(見圖一)

(圖一)

在歐美發達國家的音樂教育中,電腦音樂系統得到廣泛的應用。這一系統最重要的意義就是為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動態的音樂數字化、信息化的編輯操作系統。由于同電腦的結合,這個音樂系統除了智能化的操作更加方便外,信息化、數據化的功能得到加強,使用者可以隨意地編輯、修改、錄制、播放所記錄的MIDI信息,對各種音樂元素進行人工智能化的處理,因此可以說這個時期是音樂教育中,AI/IT技術綜合應用的時期?,F在這種功能強大的教學輔助系統為學校音樂教育走向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教學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條件,對音樂課堂教學的改革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90年代后期,在發達國家的音樂教育中,電腦音樂已經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被納入到了專業音樂課程中,各國的中小學校均建有不同規模的電腦音樂教室,并將其作為一門重要的音樂實踐課程,為學生提供一個感受音樂、體驗音樂的重要環境。

課堂中引入這一音樂系統后,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有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教學的方式也發生了一些質的變化。課堂教學中展示出幾個突出的有利因素:其一,學生可以利用這一音樂系統,親身觸及、感知那些神秘的音樂符號。其二,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音樂知識和有關樂器的知識,學生能夠立刻在這種電子樂器上付諸實踐,通過實際的彈奏學生很快就能夠感知、了解音樂元素的功能和特點,對掌握知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三,在課堂上,教師還能夠利用這種樂器與學生進行音樂上的互動交流,例如,教師先彈奏一個應句,并要求學生彈奏一個答句;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在鍵盤上進行樂句的模仿和發展,這樣教與學這兩方面就可以真正的互動起來??偠灾?,把這種設備應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體驗音樂的可能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這是傳統課堂教學難以比擬的。學生在課堂上就不像以前,只是聽老師的口頭講解,現在他們可以通過這個系統去親身感受音樂、認識音樂、成為課堂的主人,并以一種主動的心態去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在這樣的音樂環境中,學生能夠更進一步去感知那些音樂元素以及理解這些音樂元素在音樂建構過程中的功能和構成方式。

在高等音樂教育層面,在眾多大學音樂學院、音樂系都開設了電腦音樂課程,例如,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維多利亞等大學均成立了電腦音樂實驗室,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對這種新興教學系統以及它在教學中的應用潛能展開學術性的研究,探索電腦音樂與傳統音樂在構成方式上的差異以及這種音樂系統在現代音樂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近20年來在整個國際音樂教育領域中,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體現出一種強烈的發展趨勢,即擯棄了那些落后的、與新世紀新時代不相融的、陳舊的教育觀念,力求探索新的音樂教育的發展思路,以至能夠滿足新世紀對音樂人才的培養和要求。新的音樂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要求音樂教育要與時代同步、要把當代科學技術的研究成果即時的應用到音樂教學中,把多媒體傳播技術、信息網絡、電腦科技同現代音樂教育的發展密切的聯系起來。

三、IT技術促進音樂教育網絡化教學

到了90年代后期,那些高度智能化的音樂軟件的開發成功使原來的電腦音樂系統如虎添翼,在這一新興的音樂系統就如象給傳統教學方法注如了一針強心劑,音樂教育中相繼增添了一些新興課程,教學手段也更加智能化了。在高等音樂教育中,作曲、配器、作品分析等課程都采用了這些先進的智能化教學手段,使原來只停留在譜面的符號記譜現在能夠在課堂上即時聆聽、即時修改,能夠進行各種程序的編輯和信息處理。電腦音樂系統高度數字化和人性化的音序編輯功能為音樂教育真正能夠進入數字化的教學時代創造了條件。學生真正能夠應用電腦音樂系統來認識了解音樂中的那些概念、符號、元素的功能意義,學生在課堂上能夠融入到體驗音樂的過程中,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這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去親身感受音樂、認識音樂。[3]

特別是MIDI數據雙向交換器(MIDINet)(見圖二)的開發成功,使音樂課堂的網絡化教學得以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隨意進行MIDI數據信息的交流。在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行為,他們在教室的范圍內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的想象,主體的創作意識在課堂上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之間成為整個課堂相互關聯的群體,因此這一系統大大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潛能,使課堂處于一個互動的音樂環境中,使原來單機形式發展為同步的群體操作系統(見下圖)。這種高科技的教學設備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將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連成一個整體的互動關系,它將傳統的音樂符號以數字化、信息化的方式在一個局域網的范圍傳播,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得到即時的溝通和交流。

在20世紀最具有影響力的技術成就中首先應該提到的就是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這一技術在網絡上得到了充分的應用和展示。如今的網絡成了當今最具誘惑力、最令人興奮的資訊工具。網絡的最大特點就是圖文并茂、聲像具全,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以多視角、多方位方式來傳播豐富的資訊。[4]

網絡信息技術給音樂教育帶來兩個重大的變化:一是給傳統音樂理念帶來的沖擊;二是改變了音樂資訊獲取的方式。我們看到互聯網不僅僅是帶來豐富的音樂資訊,最重要的是它打破了音樂教育的傳統理念,音樂教學從原來教室的區域走出了校園,甚至走出了國家的區域局限。由于有了互聯網,遠程音樂教學成為了現實。通過網絡我們不僅能夠進行遠程的音樂理論的課程教學,而且能夠進行樂器演奏技巧等方面的教學,突破了傳統器樂教學那種一對一的教學方式。例如多年來爵士鋼琴家馬克·彌勒就是通過網絡這種非傳統的教學方法來進行爵士鋼琴教學,通過互連網他教學生怎樣去建構爵士樂的和弦以及怎樣在鋼琴上彈奏爵士和聲?,F在他(馬克·彌勒)已經在網絡科技的世界中開辟出一個切實可行的音樂教學的平臺。[5] 音樂教學不再僅僅局限在一個教室里,它可以跨越一個教室、一個學校、一個地區、一個國家,可以實現跨國度的教學交流。然而對學生來說,并非在網絡上觸及的任何音樂現象他們都能理解、接受,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增加網絡音樂教學這樣的課程,一方面,利用網絡豐富的資訊為我們課程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在課堂上通過網絡教學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音樂資訊的講解和指導,擴大學生對不同音樂現象的認知和理解。今天的互聯網已經成為學校的音樂教育中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使我們教學的范圍擴大了。眾所周知,當今的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渠道。從網絡上獲得音樂資訊要比我們從書本上來得更加便捷、更加豐富得多。由于網絡上圖文并茂,聲像并舉,因此我們在獲取知識時以多種感知渠道來撲捉知識信息,它讓人類認知系統的巨大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

(圖二)

對音樂教育來說,網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是傳統音樂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那就是它的遠程的適時性的交換功能。這種適時性能夠從兩個方面體現,即音頻數據文件和MIDI數據文件的適時性傳輸。首先,音頻文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傳輸和聆聽,音頻文件的播放軟件和平臺比較多樣化,傳送和聆聽也比較容易。然而MIDI文件的讀取和聆聽就要有特定的平臺和軟件來實施。但是無論怎樣,有了互聯網這種交互性的傳輸工具,我們就能夠實現遠程的信息交換。對學校教育來說,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的音樂構思可以及時的傳送到網絡所能夠到達的每一個地方,并能夠及時地從對方獲得反饋信息,同時也能夠及時的聆聽到地球另一端剛剛問世的音樂作品。由于通用MIDI(General MIDI)的標準化的優越條件,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將(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外寫作編輯好的)MIDI文件格式的音樂作品以傳送到世界各地,同樣也能夠讀聽來自世界各地以MIDI文件格式的音樂作品,這樣就能夠從更加專業的角度來分析、閱讀這些作品的和聲語言、配器手法、織體結構等相關技法,這樣我們的教學就不僅僅是停留在樂譜的分析上,而且可以從音響上獲得感受。

今天的網絡已經延伸到學校的教室中,它把一個活輪活現的音樂世界帶到課堂上,并展現在每一個學生面前,學生的視野由原來的書本范圍擴大到了整個世界的音樂資庫中,學生可以從中讀取大量的音樂資訊,而我們獲取教學素材的范圍也不再僅限于一個圖書館,而是世界范圍的音樂資訊網絡,例如,在網站Classical Music Archives上,你能夠聽到來自世界2001位世界著名音樂大師所創作的37,121首完整版的經典音樂作品的音響資料,以及有關這些音樂資料的詳細說明和解釋。網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而且隨時可以觸及的多維資訊媒體,成為擴大和豐富我們音樂知識的一種靈活而實際的工具。[6]

網絡化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或者校園內局域網的互動交流,而且這種交流的范圍可以通過E-Mail、QQ、Google、MSN等互動傳輸工具擴大到校園外、甚至整個世界的范圍內。學生可以將自己的音樂構想和音樂作品傳送到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同時也能夠從世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獲取全新的音樂理念和音樂素材并進行交流,真正做到置身于世界音樂的浪潮之中,身處于當今音樂資訊的最前沿,使自己融入到整個世界音樂文化環境中去。

在今天,AI/IT技術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已經是見慣不驚,但是當我們回首現代音樂教育的發展歷程,沒有人會懷疑它們給音樂教育的更新發展帶來的強烈沖擊,沒有人會懷疑這些現代科技對新的音樂教育觀念的形成和新的教學手段的實現產生的積極而深刻的影響。今天我們的音樂教育者肩負著歷史賦予的神圣使命,我們應當力求將現代科技領域中的成就應用到音樂教育的實踐中,使我們的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課程設置等方面融入到現代科學技術的浪潮中,與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社會共同進步。

責任編輯:李姝

參考文獻:

[1] 關關.人工智能簡介 [J].九章,1999(1).

[2] Michael L. Mark.Contemporary Music Education, 2nd ed[M]. New York: Schirmer Books, 1986.

[3] 谷勇.Experience Learning with MIDInet[M].Curriculum Innovation in Music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3,pp113-117.

[4] Karen C. Cohen.Internet Links for Science Education: Students-Scientist Partnerships, (Ed)[M].New York: A Division of 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7

[5] Sandra Guy.Using Internet to help teach music chords[OL]January 11, 2006BY SANDRA GUY SUN-TIMES COLUMNIST. http:// suntimes. Com /output /zinescene /cst-fin-ecol11. html

[6] Brian K. Shepard.Teaching Music Through Advanced Network Videoconferencing[OL]. http://music.ou.edu/academics/technology/masterclass/

Modern Music Education and AT/IT Techniques

Gu Yong

on each other. The utiliz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akes place of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

providing intellectualized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for classroom-teaching .In particular, the

computer music systerm and high-intellectualized musical software pave the way for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also provide a way for getting the world-wide music information by making the best

of internet .

key words:modern music education ; techniqu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digitalization ; informatization ;

cyber-teaching

上一篇:家庭教育畢業論文下一篇:高校教育管理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