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題研究教學反思范文

2023-09-28

課題研究教學反思范文第1篇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研究

課題 研 究 方 案

江 蘇 省 宿 遷 中

二零零九年八月八日

- 1

3、探索性原則

在多媒體進入課堂之后,要全面深入地開展各種具體研究,探索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的優化組合,探索各種具體使用的最佳時機,探索實驗課的教學效果等等。

四、研究方法

1、調查法:

在展開課題研究之前通過調查問卷形式對我?;瘜W課堂,尤其是有關某些實驗教學現狀進行調查,發現問題,研究對策。

2、文獻研究法:

利用網絡資源、各種圖書、文獻資料進行調查研究,這也是該課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

3、動研究法:

研究的步驟主要包括:發現問題;鑒定問題;文獻探討;擬訂計劃;設立假設;實施行動,收集資料;評價結果。

4、經驗總結、歸類法:

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要注意積累研究的事實材料,并不斷進行分析和綜合,將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

5、比較研究法:

比較不同地區、不同國家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中的問題與思考,取長補短,促進研究。

五、研究的步驟

1、準備階段:2009年9月——2010年2月:

(1)組建課題組、課題調研、課題可行性論證、組織本課組成員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確定本課題名稱、研究計劃實驗措施和途徑、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做好課題申報工作;

(2)廣泛搜集理論學習材料,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領會,分配任務,做好開題準備工作;

(3)教師、學生的信息技術及網絡運用等培訓

2、實施階級:2010年3月-2011年3月

(1)2010年3月-2010年9月:①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理論(如新課標、建構主義理論學習),加強交流,上好實驗整合課,積極探索現代教育新模式;

課題研究教學反思范文第2篇

我校地處西部較偏僻的農村,但高效課堂研究已進入結題階段。我們的課堂就是高效課堂了嗎?答案只能是:“我們正在高效課堂的路上。”如果我們都能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提高中再思索,再實踐,再反思……我們一定會更好、更快地走向高效課堂。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美國學者波斯納說:“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于課堂反思并從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他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我國著名心理學家、北師大教授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葉瀾教授也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可見,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結合我校在農村初中高效課堂策略研究中的實踐,我談談教學反思策略。

一、明確教學中值得反思的地方

1.教學中的困惑和不足之處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對永恒的矛盾,教師預設的可能情況和生成的不確定性,總是在課堂這個實踐的平臺上演繹著一幕幕“前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交響曲。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困惑之處,改進和優化之處。對課堂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反思,有利于消除困惑,吸取教訓,少留一些遺憾,讓我們的課堂逐步走向高效課堂。

2.教學中的亮點和成功之處

課堂教學雖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但總有亮點和成功之處。如:充滿吸引力的導入;達成教學目標的方法;因偶發事件產生的瞬間靈感,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獨到而有特色的小實驗;富有創造性的板書;學生的一些獨特的見解等。將這些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會增強我們的信心,幫助我們更快地發現教學的規律和真諦,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讓我們的課堂更快地走向高效課堂。

3.教學中的環節和細節之處

教學環節時間安排是否合理、過渡自然;講解、提問、討論是否切合學生實際;課堂是否表面熱鬧,華而不實;媒體使用是否切實,有助提高課堂效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和一些細節,往往對整個課堂是否流暢,是否高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反思教學中的環節和細節之處,讓我們的課堂真正地走向高效課堂。

二、懂得教學反思的方法

1.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法

縱向反思和行動研究就是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一個認識對象放在歷史過程中進行思考和梳理。同時不斷地獲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并把它作為另一個認識對象進行分析,再把兩個具體的認識對象揉在一塊兒整合思考。教學反思貫穿于自己的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

2.橫向反思和比較法

教學反思需要跳出自我。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觀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尤其要研究專家的教學思想。近年來我校提供機會讓各學科教師“走出去”,參加全國的教學研討會。“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這是教師走近名家的機會,也是教師學習、反思、超越自己的機會。

3.個體反思和總結法

一節課下來就總結思考,寫好課后一得或教學日記;一周課下來或一個單元講完后反思,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于自己一個月的教學活動進行梳理,如:月考后質量分析,召開學生座談會,聽取意見;也可以以一個學年或一屆教學的宏觀反思。還可以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分析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自己的不足與缺點。

4.集體反思和對話法

集體反思指與同事一起觀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學實踐,就實踐問題進行對話、討論,是一種互動式的活動。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教師個體反思的基礎上,引入“集體反思”非常必要。“個人智慧不過是草間露珠,集體智慧才是長河流水”。“集體反思”能夠有效彌補教師個人反思的不足,共同激活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智慧。我校開展了集體備課,分學科分年級上展評課,集體觀課、評課等教學研究活動來促進教師之間的合作與對話,在交流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學會教學反思,會使我們超越自我,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我們要牢記法國著名哲學家笛卡爾的一句話:“反思故我在!”讓教學反思伴我們成長,讓我們在教學反思中打造高效課堂。

課題研究教學反思范文第3篇

摘  要:語文探究教學的基本價值有豐滿學生人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等。豐滿學生個性表現為培養創造個性、發展道德個性、塑成批判性民主個性和提升差異個性等方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表現為促進教師的課程意識、喚起教師的教學覺醒和使教師成為研究者等方面。

關鍵詞:語文探究教學  價值  個性  創生

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實施,探究教學理念已經在生活探究中大量實施,但在語文中開展探究教學的學校及師生很少,即使有,也不成熟。厘清語文探究教學的基本價值是語文探究教學能夠在實踐中實施和深化推進的基本動力基礎。

一、豐滿學生個性

(一)培養創造個性

創造個性使個體擺脫對于本能、欲望和慣例的奴性的屈從,使行動更具有合理性與自覺性,把單純情欲的、盲目的、機械接受的和沖動的行動轉化為智慧的行動。創造個性能夠引導個體的行動,使之更具有合理性與創新性,并按照目的去創生行動,使個體行動創新實現預先要達到的目的。這里的創造個性是教師和學生的共有,是智力創造和道德創造的統一。語文探究教學能夠發展師生的創造個性。首先,語文探究教學讓師生成為教與學活動的主人,解放他們的個性,使師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不斷得到發展,形成了勇于解決問題、積極進取的態度,發展了師生的創造意識、能力和自由個性。其次,師生要對語文知識進行探究,這樣就需要他們在不確定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讓他們對語文知識進行理解、質疑、反思、批判與發展。由此,這一過程既是問題解決的過程,又是師生探究、創造和創造個性發展的過程。再次,語文探究教學是行動與反思的一體。沒有“行動”“反思”就會變成空洞的“詞語主義”;沒有“反思”“行動”就會成為盲目的“活動主義”。語文探究教學是整合了“行動”與“反思”的活動,這是一種“反思性實踐”(praxis)。師生要客觀地、冷靜地審視自己的思維過程并及時修正錯誤。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造個性得到發展。

(二)發展道德個性

道德個性的基本標志有:愛、責任心與信任等。1.愛。愛是一種對他者的關心、投入與奉獻。愛是一種充滿勇氣和自由的行為。有愛是一個人德性高尚的表現。在語文探究教學中,師生如果沒有對世界、對人類的深愛,語文探究就不可能真正進行。只有師生對世界、人類有真愛時,他們才能與世界、人類及他們本身真正對話、交往和探究,他們才能對他人投入、奉獻與產生責任,他們才會,也才可能真正進行語文探究。同樣在這一過程中也會發展他們“愛”的德性。2.責任心(responsibility)。在語文探究教學中,師生運用他們的經驗與體驗探究語文知識,能夠激發他們主動的好奇心,使他們充滿生機、富有現實感與真實感,從而能夠使他們在理智上變得負有責任心;師生為共同的目的真心參與探究活動,他們間會在心理上建立起相互依賴的道德責任心。3.信任。信任能使人產生安全感并保持坦誠,彼此間就會產生相互信任,由此教師和學生能夠真心愿意表達他們的真實想法,從而能夠將語文探究不斷引向深入。信任不僅是語文探究教學的條件,更是語文探究教學的結果。當師生能夠真正進行語文探究時,語文探究的過程會發展師生的信任感。

(三)塑成批判性民主個性

“批判性民主”建立在對人性的洞察之上,建立在批判意識和反思性行動之上?!芭行悦裰鳌睌P棄各種形態的“假民主”,是有利于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真正民主”。語文探究教學能夠塑成師生的批判性民主個性。首先,養成師生的批判性民主態度。態度是批判性民主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人即使形成了一定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但如果缺乏積極的態度和熱情,他的個性也可能會不非常穩定,可如果有了旺盛的態度和熱情,那么他的個性是比較持久穩定的,而且穩定的個性態度也促使個體意識與能力很快拓寬和深化。語文探究教學重視探究過程,強調探究態度、方法與精神。在語文探究教學中,通過師生的主動參與,師生自主、積極探究語文知識,他們自由民主地對語文知識進行批判性質疑、反思與發展,由此能夠養成師生批判性民主態度。其次,形成師生的批判性民主意識。語文探究教學是消除教學中一切主導與從屬、控制與被控制、壓迫與被壓迫的新型教學。在這種教學中,每位老師和學生被賦予了真正的自由與權力,他們都能意識到他們是教學中的主人,他們有進行自由民主質疑、批判的權利與可能。再次,發展師生的批判性民主能力。在語文探究教學中,師生能夠自由、民主探究既定語文知識,師生要進行探究與發現,擺脫被動奉服于他人、順從于學習、依賴于教科書的舊習,敢于挑戰講義和教科書,能動地展開語文探究。在語文探究教學中,師生要分析教科書,挑戰教科書。在這種過程中師生的批判性民主能力得以發展。

(四)提升差異個性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不同的,事物間都存在著差異。事物的健康發展是建立在尊重事物差異的基礎上進行的,無視事物間的差異促使其發展是畸形發展的一種表現。差異是一切關系,包括教學關系形成和發展的前提。個人人格具有獨立的尊嚴和價值。真正的民主并不以忽視個性差異為代價,而是尊重每一個人的人格尊嚴和個性特長,并盡可能將其實現。師生間同樣存在著差異。在語文探究教學中,師生互相尊重并提升他們之間的差異個性。一方面,差異是語文探究教學的前提條件。正是由于師生在觀點、背景、信仰、經驗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差異使師生間存在著不同的東西,從而這些差異性條件創造了師生間共同相互學習的可能與機會。差異包括教師與學生等在個性方面、所屬文化方面及經驗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另一方面,差異是語文探究教學的目的與結果。語文探究教學以尊重、保護、提升與發展師生的個性差異與文化差異等為目的。在語文探究教學中,師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肯定,人格得到尊重,個性得到張揚,被充分給予自由,個性獲得解放,并且他們成為進行深度探究的合作者、對話者,從而實現師生個性化發展。由于語文探究教學具有反思性、開放性等特點,同一個語文探究教學過程對不同的教師與學生會產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結果,師生在這樣的過程中自然生成差異個性。此外,語文探究教學能夠創造不同思想自由發展、相互激蕩、積極互動的“差異性”教學文化,擯棄“專制教學文化”和彼此封閉、放任現狀、“怎樣都行”的相對主義教學文化。在這種文化中,師生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一)促進教師的課程意識

“課程意識是指教師在考慮教育教學問題時對于課程意義的敏感性和自覺性程度?!盵1]在語文探究教學中,教師被給予充分的權力和極大的自由,教師能夠參與課程開發、管理課程資源,從被動的課程解釋者轉變為主動的課程開發者;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和自己的實際需要對教科書進行重構,從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共同建構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師擺脫了課程與教學計劃的執行者角色,要對課程知識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嘗試建構,對教學過程進行批判性反思,從傳統的“教書匠”轉變為反思實踐者和研究者;教師能夠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語文探究中,激勵、培養其想象力,并讓學生批判地對待語文知識,從知識的權威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二)喚起教師的教學覺醒

語文探究教學賦予了教師足夠的教學及教學研究時空,使教學從主體失落走向自身覺醒,使教師自身從“課程代言人”回歸自主,使學生從課堂的邊緣進入教學的中心。每位教師和學生都是自己課堂教學的主人。語文探究教學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開的空間,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的過程。教師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不再傳授現成知識,而要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提供學習方法、策略與思維方式等方面的指導;師生不再是對立關系,而平等的朋友關系,有了更多的心靈交流、真誠溝通;師生在教學中建立起“我-你”之間的對話往往關系,這種交往不僅將教學認識納入其中,更注重雙方精神的交流。

(三)使教師成為研究者

在語文探究教學中,教學亦是研究。教師把教學變成“嵌入”兒童理解的真實的語文探究,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投入進去;傾聽、理解、研究學生的思想,并在對話、討論中把學生的思想引向深入;與學生共同探究語文。教師不僅是一個語文探究者,而且還是一個幫助學生探究的人。教師對語文的探究融入了對學生的理解。教師要持續理解每一個學生精神世界的獨特性,教師在幫助兒童發展的過程中對兒童進行研究。教學成為創造的過程,教師對自己和他人的教學展開“描述性研究”:不作或少作評價,重點是描述課堂上學生是怎樣做的,然后教師和聽課者共同探討學生探究語文及幫助學生探究語文的方法,由此,教學就變成了研究——研究學生的思想;與學生共同做語文探究,教師真正成為兒童研究者與教學研究者。當然,教師研究語文與研究兒童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教師在研究語文與兒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并在自我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與專業素養。

(基金項目:文章是2015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美國探究教學思想史研究”項目編號:[2015SJB811]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課程的邏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20.

(韋冬余  江蘇揚州  揚州大學文學院  225009;  王健  江蘇徐州  中國礦業大學圖文信息中心  221000)

課題研究教學反思范文第4篇

在教學反思的必要性方面, 52名教師認為教學反思很有必要, 占82.54%, 絕大部分教師認為教學反思很有必要??捎锌蔁o有8人, 占12.7%。認為沒有必要的有3人, 占4.76%;在是否進行過教學反思方面, 有40名教師選擇了“是”, 占63.49%, 14名教師選擇了“沒有”, 占22.22%, “記不太清了”有9名, 占14.29%。調查結果說明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進行教學反思;在教學反思是否浪費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方面, 16名教師選擇了“有時”, 占25.4%, 27名教師選擇了“偶爾”, 占42.86%, 20名教師選擇了“從不”, 占31.75%。

在您經常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并及時調整這道題中, 38名教師選擇了“有時候”占59.38%, 說明大部分教師都能通過反思很好的調整教學。在您如果認為教學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那么您會如何做?這道題中, 有49人選擇了“認真做好反思”占76.56%, 說明大部分教師都愿意進行反思。在如果您在“教學反思”這一環節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您會怎樣向你的同事介紹?這道題中, 45名教師選擇了“開研討會, 與他們一起交流”, 占70.31%, 說明大部分教師都愿意選擇與其他教師一起交流, 共同進步, 這也是集體反思的優點。

在您認為平時進行教學反思的主要途徑是什么這道題中, 絕大部分教師平時進行教學反思的主要途徑是個人備課和寫教后記, 分別占31.75%和17.46%。而較少的教師選擇錄像法和論文形式, 分別占23.81%和7.94%。說明, 錄像法在教學反思中的應用情況不太可觀, 只有較少的教師選擇使用錄像法來進行教學反思。同時, 作者調查了教師是否愿意嘗試使用錄像法進行教學反思, 有45名教師愿意嘗試使用錄像法來進行教學反思, 但是并沒有把錄像法用于教學反思當中, 這中間肯定存在一些問題, 這些因素影響教師運用錄像法進行反思。另外, 現行評價體系不容許和時間不充裕也是教師在教學反思過程中碰到的阻礙。

第二個維度分為課堂教學, 教師發展和學生發展三個方面, 大部分教師都能經常反思作業布置的合理性, 說明教師都會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 而是否經常用錄像法進行反思, 打分“2-3”分的教師占多數, 說明只有少數的教師用錄像法進行教學反思。大部分教師都能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策略, 并且絕大多數教師認為錄像法用于教學反思很有必要。同時, 大部分老師也經常反思教學是否體現三維目標。

綜上所述, 大多數教師都贊成將錄像法用于教學反思, 但只有少數教師會應用它, 錄像法對課堂教學是很有幫助的。通過錄像, 大部分教師都會琢磨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通過錄像來反思學生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 以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目標, 反思教學中學生主體性的體現。說明, 錄像法運用于高中教師教學反思中是有許多好處的。

為了更好的將錄像法用于教學反思當中, 有以下建議可以參考:

1.學校方面。學??梢越M織知識講座, 請專家來做關于錄像法的系統講解, 要求全體教師學習如何操作應用, 并且投入資金支持。定期組織研討會, 看哪個教師錄像法做的好, 大家可以共同商議, 互相學習, 并把好的作品在全校進行觀摩。這樣可以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氛圍。有利于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教師通過反思自己, 反思學生, 不斷調整教學策略, 可以更好的體現以人為本,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錄像法的應用之路會很漫長曲折, 需要學校的配合和支持?;ハ嗯汕步處熯M行聽課, 交流經驗。將科學技術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

2.教師方面。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 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 同時, 學會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自己的課堂中, 不斷革新教育教學理念, 使自己所傳授的知識能更好的被學生接受。同時, 教師要學會管理自己的課堂, 合理分配教學時間。積極參加教育教學培訓, 努力吸收新的教學理念, 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應用到自己的課堂當中。另外, 教師應該互相交流先進的教學經驗, 與其他教師合作, 實現共同進步, 這對教師自我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在現實過程中, 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形式比較單一, 并且由于多種原因, 教師往往不能正確的進行自我反思, 將錄像法運用于教師教學反思當中, 有利于教師經?;仡欁约旱慕虒W過程, 找出成功或失敗的地方, 總結自己的失誤, 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另外, 錄像法運用于教師教學當中有利于教師互相交流心得體會, 對教師的集體成長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視頻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教學過程, 有哪些不足之處, 來揚長避短。

關鍵詞:教學反思,能力,錄像法,集體反思

參考文獻

[1] 熊川武.反思性教學的實驗設計及實施過程[J].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第6期.

課題研究教學反思范文第5篇

1 交際法產生的背景、意義與存在的問題

交際法產生于70年代的歐洲共同體國家, 其中心是英國。其前在英國情景教學法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代表著英語作為外語教學法的主流。在60年代后期,當美國語言學界對聽說法的語言學理論發起猛烈批判時,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們對情景教學法的理論假設也提出了質疑。喬姆斯基展示了結構主義語言理論無法解釋語言的基本特征。應用語言學家們強調語言的功能和交際潛力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他們認識到語言教學應關注語言交際水平而不是僅僅掌握語言結構。交際法產生的另一個推動力來自于歐洲委員會 (Council of Europe) 。隨著歐洲國家相互依賴性的增加,需要教授成年人學習歐洲主要語言。歐洲委員會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了需要分析,隨后由Wilkins在1972年提出了概念功能大綱。此大綱幾經修改和擴展形成了《意念大綱》,這本書對交際教學法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歐洲委員會將其語義/交際分析編入一套設計入門水平交際大綱的文件中 (Richards&Rodgers, 1986) 。

概念功能大綱一出現就在歐美受到普遍歡迎并得到迅速推廣和使用。其原因不難理解。首先,結構主義,包括轉換生成語法,當時在語言學界日益受到挑戰,功能主義則處于上升時期;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的社會功能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次,語言教學領域早已對傳統的結構教學法失去信心,但又苦于找不到更有效的方法取而代之。這時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功能大綱宛如一股新鮮血液,使語言教學重獲生機。最后,概念功能教學法確有許多結構教學法無可比擬的長處,它重視學生在語言習得中的作用,強調外語教學應針對學生具體的語言需要來培養其言語交際能力。采用這種教學法,學生投入少,收效快,能在較短時間內用所學語言表達一些完整的意思 (辛斌,1995) 。這無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

交際法是針對盛行于功能大綱和語法大綱中機械的語言練習形式進行改革而走上英語教學舞臺的。它在發展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旗幟下, 大力改革陳舊的語言觀念和課堂教學方法, 使學習者全面發展語言技能。與傳統教學法不同的是,它打破了語法教學的系統性,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語言體系的整體概念 (辛斌,1995) 。其次, 交際教學法的本意是彌補結構教學法忽視語言運用的不足,但實際上,它并未做到這一點。第三,交際教學法注重教學大綱的設計, 卻未能為英語教師提供易于操作的課堂教學方法 (procdures) 。在英語為外語環境下, 由于學習者自身素質差異、語境、師質和測試等方面的原因, 交際法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許多問題 (高圣兵, 1994) 。大學英語教師雖然對交際法有所認識,但使用起來,仍感到力不從心。分析其原因,有來自教學環境的差異,更重要的是教師對這一教學理念的認識問題。

2 對交際法的再認識

交際法對語言和學習持一種全面的觀點, 它認為語言是一套交際系統, 學習語言就是學習交際, 要在交際中學習語言。交際法認為是學生在學習語言, 學習是發生在學生身上的變化, 學生應對學習負部分責任, 所以交際法主張學生在學中用, 在用中學 (l e a r n i n g t h e l a n g u a g e f o r/a s communication) 。課堂活動以合作和交換信息為主, 使學習者與教師之間、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材之間以對子、小組或寫作的形式展開交際活動。 (Richards&Rodgers, 1986) 告誡人們最好把交際法看作是一種理論 (A p p r o a c h) , 而不是方法 (method) 。盡管它在語言理論和學習理論的層次上展現出相當程度的理論一致性,但在大綱設計和課堂操作程序層次上,它給個人理解和靈活使用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間。 (Finocchiaro&Brumfit, 1983) 根據他們對交際法的理解對比了“聽說法”與交際法的主要差異,從中可以看出交際法是一個目標明確、兼容并蓄的開放系統: (1) 教學要達到的目標是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意義表達最重要。 (2) 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可以用任何能激發學生使用語言的方法幫助學生。 (3) 任何教學手段,如操練句型、使用母語、使用翻譯 (如果學生需要并受益) 等都是可接受的。 (4) 學生通過努力使用目標語能高效地獲得目標語的語言體系。至于什么時候使用哪種教學方法,哪種教學方法使用的頻率和強度全憑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來決定。

與傳統教學法相比,交際法的課堂教學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課堂活動形式不拘一格。如果組織管理得法,學生可以學得生動活潑,大大提高學習動力和學習成果。但交際法也對教師的教學組織管理能力、把握教學機會的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挑戰。它使教師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發展能力成為一個重要議題。

3 教師的反思與課堂研究

面對這種新的挑戰, 上個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 國外英語教學法和研究出現了一些重要變化。它從傳統的以熟悉各種教學技巧為特征的“教師培養”轉向含義更廣泛的“教師教育”,既重視培養教師對教學本質和過程的自我意識、自我決策、自我評價和自我更新能力 (吳宗杰, 1995) 。這些能力的提高以教師的自我反思 (self-reflection) 為前提。要調整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通過調整其教學意識來實現。在反思性教學實踐中,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并據此次采取相應對策。在反思中,語言教師不再局限于語言問題,而是開始關注教育原理、教育目的和教育后果等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不斷拓展觀察、分析、解釋和決策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和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反思性教學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監控能力來促進專業能力的途徑。它有助于教師提高專業化程度,有助于教師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有助于教師增強發展專業能力的主觀能動性。

事實上, 教師對自己每次實踐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思和評價。只不過有的是一些模糊的、沒有上升到意識層面上的認識而沒有被認真對待。Underhill (1991) 把教師對實踐提出的問題, 視其對自我意識幫助的大小分成兩類:高收益 (high-yield) 和低收益 (lowyield) 問題。高收益問題是教師對自己的價值觀、信仰、概念和態度方面提出的挑戰,是教師“內在的 (in-here) ”問題。而低收益問題是和教師感知無關的, 是一些觸及問題表面的“外在的 (out-here) ”問題。但如果教師對這些“外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索, 低收益的問題也能轉變成高收益的問題。實踐中, 教師易于從“外在的”問題開始, 逐漸過渡到“內在的”問題。也就是說, 教師首先從課堂事件開始分析思考從而決定在某個環節上做一些深刻的思考和研究。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及問題對課堂活動的各個層面進行反思提出問題。一次選擇一個問題進行研究。低收益問題如:

(1) Why do my students have such a narrow view of what constitutes learning?

(2) Why won’t my students go along with group work?

(3) Why are they are unwilling to work on their own, oe see that it is helpful?

(4) What is wrong with the technique, or with the materials, or with them?

高收益問題如:

(1) In what way am I uncomfortable with pair work?

(2) Am I offering a degree of selfdirecti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mis-trusting them their capacity to exercise self-direction?

(3) Do I unconsciously assume that they would really better off if they were guided by me?What are my fears about group work?

(4) Am I worried about my role as a teacher and how they see my use of authority?

以反思為基礎的課堂研究可分為三個循環階段,即實踐概括問題—實施研究—解釋結果—反饋、概括問題的三個循環。每個循環階段的“反饋”后的“概括問題”都是新問題。實施步驟可以歸納為: (1) 發現問題: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思考發現問題。 (2) 鑒定問題:從發現的問題當中選擇研究的課題,診斷問題存在的原因,為有效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3) 查閱文獻:利用研究者現有的自身條件深入研究有關文獻和信息,了解掌握“研究問題”國內外、省內外的研究現狀,了解解決問題的相關理論。 (4) 建立假說:假說是某種行動可能產生后果的預測,是未經證實的結論。 (5) 擬定計劃,應遵循可行性、同步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原則。計劃應包括題目、目的、假說、被試、研究工具和手段等。 (6) 實施行動:在實施研究計劃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問卷調查、測驗等手段收集相關信息和數據;并根據收集到的信息,不斷對計劃內容進行改進。 (7) 評價結果:將研究結果加以整理,得出結論,供評論和推廣之用。 (8) 反饋:將上述結論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新問題,開始新一輪的課堂研究。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研究可以是個人反思實踐型,也可以個人反思基礎上的合作式行動研究。

課堂觀察 (classroom observation) 即“聽課”。它是借助于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收集數據的工具進行的。教師在自我發展的愿望驅動下,自愿組成小組為一人的發展而合作一段時間, 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發展成一個更好的教師。合作中,聽課者 (Observers) 對教師 (Teacher) 進行課堂觀察,并對課堂的某一側面進行詳細的記錄。課后傾聽任課教師對課堂事件的敘述和分析而不做任何主觀評價。觀察者的主要作用是幫助教師理清教學思路, 發現并聚焦問題, 堅持讓教師 (Teacher) 自己講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課后的反饋和討論是課堂研究的關鍵環節。如何進行課后反饋不僅是技巧問題,也有情感的因素。建立一個友好的、建設性的、使Teacher感到放松、舒服和沒有威脅感氛圍非常重要 (W a j n r y b, N u n a n, E d g e, Underhill) 。促進教師發展的心理氛圍應是良好的人際關系、相互理解、信任及對有意義發展過程的共同承諾。在這樣一個安全的氛圍中, 參加者可以對自己和別人更誠實地說出他的想法而無須假裝或演戲,并愿意互相支持彼此的發展性努力。這種支持使教師甘冒風險, 在拓展和深入自己的意識時可以放心地做出所需的努力,使他可以放心地向自己的經驗學習,從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中獲得收益。“尊重 (respect) 、共情 (empathy) 和誠實 (honesty) ”合作性教師發展的基本原則。

4 結語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從來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提高對學生學習需要的判斷力和決策能力,這就要求他對教學法背后的語言理論和語言學習理論有一定的了解,對每種教學手段和課堂活動類型可以達到的教學目的有所了解,并能夠自然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這種高超的教學執行能力只有通過反復實踐和探索才可以獲得。這就越來越需要語言教師對教材、學生和作為教師的自己經常做深刻的思考, 通過反思性實踐提高自己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自己的努力更貼近學生的真正需要。通過切實可行的小規模的課堂研究行動改進和提高教學效果,提高自身實踐能力和專業水準,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摘要:交際法對語言和學習持一種全面的觀點, 它認為語言是一套交際系統, 學習語言就是學習交際, 要在交際中學習語言。交際教學法使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它對教師的外語能力、語言交際活動的設計和組織、課堂秩序的管理、學生語言能力進步的評估等的要求令教師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關鍵詞:交際教學,教師,反思

參考文獻

[1] Edge, J.Cooperative Development[J].ELT Journ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46.

[2] Richards, J.C, Rodgers, T.S.2000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Teach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 Underhill, A.The Role of Groups inDeveloping Teacher Self-awareness[J].ELT Journ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6.

[4] 高圣兵.交際法施教過程中的若干問題[J].外語教學與實踐, 1994.

[5] 武繼紅.英語教師反思性教學初探[J].外語界, 2003 (1) .

課題研究教學反思范文第6篇

1、備課是一項充滿靈性、充滿創造性的工作,它既有一般可遵循的規律和原理,同時更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差異性。(

A )

A 對

B 錯

2、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教學目標一般是由教師課前預設。但事實是,幾乎所有教學活動的最終結果都與預設的教學目標相偏離。(

B ) A 對

B 錯

3、學校就是用單

一、整齊劃一的培養模式,把學生培養成標準的人才。(B )

A 對

B 錯

4、只有真正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才能用好課件,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效整合。(

A) A 對

B 錯

5、教師寫教案必須包括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小結、作業和板書設計、課后反思等內容,一個都不能少。(B

) A 對

B 錯

二、單選題

6、傳統教學設計最主要的參照資源是(

A )

A教學參考書 B教材 C教學大綱 D新課程標準

7、以具體的、可操作的行為的形式陳述的課堂教學目標,它指明教學過程結束后學生身上所發生的行為變化,這種目標屬于( C )

A表意性目標

B生成性目標

C行為目標

D理論目標

8、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

D )

A模式化 B形式化 C標準化 D多元化

9、人、財、物、時、空等決定著課程的實施范圍和水平的因素,這些屬于(

D )

A自然性課程資源 B社會性課程資源 C人文性課程資源 D條件性課程資源

10、教師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貫的教學觀點、教學技巧和教學作風,這就是(

A )

A教學風格 B教學理論 C教學方法 D教案設計

11、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實際上是(A

)

A教師 B教材

C研究員 D學校

12、在制作課件時,制作者要遵循(

A )

A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原則 B面面俱到原則 C畫面力求精美原則 D高投入原則

13、教案的主要作用是(

B )

A完成上級任務 B為教學服務 C確定教學重點 D減輕學生壓力

14、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意志品質,這些屬于那個維度的內容( D )

A素質維度

B知識維度 C技能維度

D態度維度

15、對學生學習來說,最好的老師是( A )

A興趣 B啟蒙老師

C班主任

D特級教師

16、新課改的核心思想是(B )

A主張以“教”為核心

B主張以“學”為核心 C主張“教學做合一” D主張以“做”為核心

17、反思備課的基礎是

(

) A持之以恒地撰寫反思筆記和教學后記 B著眼未來地反思教學實踐 C虛心好學地聆聽他人評議 D聚精會神地回憶自己的教學實踐

18 、使用多媒體課件主要目的是(

A A服務于教學

B減輕教師負擔 C滿足上級要求 D吸引學生注意力

19、背課的人往往注重(C

)

A研讀教材

B專研學生

C書寫教案 D多角度思考問題

)20、集體備課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交流方式便是( A

)

A討論 B下載資料

C優秀教師教學展示 D教案評比

三、多選題

21、當前廣大教師對備課的認識存在的誤區包括( ABD

))

A備課等于背課 B備課就是寫教案

C備課也要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D備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中高考服務

22、傳統教育教學中,追求哪些本位主義( ABCD

)

A教師本位 B教材本位 C課堂本位 D知識本位

23、良好的教學目標的三個陳述標準是( ABC

)

A教學目標陳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

B教學目標的陳述應力求明確、具體,可以觀察和測量 C教學目標的陳述反映學習結果的層次性 D教學目標陳述的是教師的學習結果

24、對于各種教學目標,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正確的做法是(

CD )

A要么體現為顯性目標,要么表現為隱性目標 B顯性目標是教育教學的核心和重點 C課堂上滲透隱性教學目標

D顯性目標與隱性目標相結合

25、對課程整合這一概念理解錯誤的是(CD )

A課程整合就是將原有的幾門相近學科組合在一起,形成綜合課程

B課程整合在新課程中的表現就是設置了幾門綜合課程 C課程整合是各種知識之間的拼湊與疊加 D課程整合只是學科間的整合

26、當前學生情況分析存在的種種不足包括(

ABCD )

A只重教材分析,缺乏學生起點狀態分析 B只有教學內容傳授分析,缺失學生接受能力分析 C側重學生年齡特征,輕視個體差異分析 D注重課程標準的要求,忽視學生的學習需要

27、備課要體現哪兩種轉變(

ABD )

A教學方式轉變 B學習方式轉變

C教材的轉變

D教案的轉變

28、高效的課件含義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即( BC

)

A教師投入的時間和金錢高

B從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方面來看,即效率要高 C課件的達成目標程度高,即使用效果好 D課堂使用課件的時間多

29、在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教案也應有哪些新變化( B CD A是教學參考書的翻版 B實現教案一本多用的功能 C體現教案個性化的形式 D達成學生自主化的學習

30、對教師個體來說,如果參與和面對集體備課(ABC

)

A擺正自身位置,主動參與集體備課 B積極交流,在討論中成長

C建立備課組,促使集體備課的有效開展 D隨大流,韜光養晦,人云亦云

上一篇:開學第一課的教案范文下一篇:口腔科護士怎么樣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