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結構論文范文

2023-10-06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結構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從資源、技術、市場、政府及社會環境的五個視角出發,構建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文化創意產業評價指標體系,以廣東省21各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為分析對象,通過生態位模型對其在時間與空間上的演變過程進行度量。結果表明,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在空間上表現為發展不平衡,資源分配不均衡,差異層次化顯著,中心城市集聚突出;生態位重疊度反映空間布局同構性較高,競爭力優勢存在擠兌現象。時間上,經過生態位“態勢”評價結果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整體向好,綜合競爭力逐漸增強。因此,文章針對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建議找準定位,協同生態化發展;注重科技,打造標桿效應;創新驅動,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人才培養,營造人才需求環境。

關鍵詞:生態位;文化創意產業;熵權法;發展對策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升級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綠色產業已然成為推動市場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也為相關產業增值提供了新的附加值。廣東省自2003年確定建設 “文化大省”戰略以來,其文化產業增值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文化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占比連續5年超過5%,對經濟拉動率超1%,貢獻突出。各地市政府在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通過加大要素投入,積極打造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平臺、商業步行街以及創意園區等多種方式促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優勢集聚和人才集聚,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建設,提升地方經濟競爭的“軟實力”。但由于廣東省珠三角地區、兩翼及山區存在較大的經濟差異,導致各地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差異較大。如何提升非珠三角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發現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區域特征與規律,祛除同質化競爭、優化資源配置、形成空間協同發展是為進一步提升廣東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與挑戰。

實證設計方面,為研究廣東省各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空間布局的發展情況,采用生態位理論進行設計。生態位理論,指一個生態物種在特定范圍內即在群落中時間、空間的位置及其機理關系,也可以表述為一個物種與外界包括其他物種間和外在環境發生的相互作用。國內學者劉建國(1990)進一步指出生態位在環境動態變化中,能夠被空間單位元所實際占有、利用和適應的部分。將廣東省各地區作為生態位空間單元,則在研究資源配置(適應性)、產業協同(互動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模擬與測度意義。

二、實證設計研究

(一)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研究對象是廣東省各地市文化創意產業,在謹慎借鑒較為權威的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的評價模型和評價指數模型,并充分考慮結合指標數據的可獲取性、意義典型性、完整性及可比性,構建了以資源(二級指標包含地區GDP、文化創意產業投資額、文化創意產業投資額從業人數)、技術(二級指標包含高校數、R&D研究人員、發明專利授權數)、市場(二級指標包含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市民可支配收入、人均文化消費支出)、政府(二級指標包含文化創意產業財政撥款、文化站、館、博物館數)及社會環境(二級指標包含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每千米通程私家車密度)五生態位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二級指標中將孫麗文(2020)提出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積測量指標改為了每千米通程私家車密度,該相對強度指標可視為車密度與人均面積的人密度相對應,也能較好反映社會環境的勢態情況。

(二)數據的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廣東統計信息網、各地市統計年鑒、統計公報、文化與旅游局、知識產權局、教育局、相關文化創意產業研報等資料。在實際計算過程中,“態”、“勢”以時間統一的最新2018年數據作為測度對象,量綱不同的指標在計算時采用了無量綱化處理。

(三)生態位測度模型

1. 生態位寬度B

生態位寬度是指物種對資源的占有、利用及適應程度。根據Levins模型,對第a個區域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第b類資源數Nab,有

其中Csk為第i與j個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的重疊度,Pit和Pjt為第i與j個地區對同類資源t的占用、利用及適應程度,若Csk越大,則Pit和Pjt存在較大的重疊部分,表現為第i與j個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也就越大。

3. 生態位“態”和“勢”

生態位“態”和“勢”,反映的是物種群落的發展狀態及未來趨勢,該指標一方面反映一個物種發展潛力,另一方面也衡量物種綜合競爭力?!皯B”用來描述文化創意產業時,利用截面數據體現廣東省各地區內部協調與競爭的關系;“勢”則反映各地區在對未來環境或者系統的適應力和影響力,體現各地區內部與外部的動態作用機制。文化創意產業的“態”、“勢”越大,表明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狀態就愈好,發展形勢就愈明朗。借用孫麗文(2020)利用熵權法對指標權重系數的求法。首先,要解決樣本數據之間的可比性,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采用0-1標準化,即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通過計算,最終廣東省21個地市在資源、技術、市場、政府政策、社會環境五個生態位以及最終的綜合生態位進行了計算,并獲得排名結果,基本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各維度的走勢來看,具有較高得分,即具有較高化創意產業生態位的城市在各個維度上的表現均較好,無論是該地區的內部運作還是與外部的互動均具有強勁的優勢。從綜合生態位得分來看,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珠海這幾個大灣區中心城市發展較好,具有天然的地理、資金、技術、環境、市場等多重優勢;中山、汕頭、惠州等地區作為大灣區圈內城市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處于中等勢態的則是江門、揭陽、湛江、茂名這幾個城市;相對落后的城市包括梅州、肇慶、清遠、韶關、汕尾這幾個城市;十分落后的則包括潮州、陽江、河源及云浮這幾個地區。

四、對策與建議

通過對21個省地市文化創意產業在時空維度上的演化形態可以發現,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生態位極差較大,特別是廣深兩地幾乎在所有指標上表現為最大值;在不考慮廣深兩地之后,大灣區城市群在文化創意產業上具有較高的競爭力,而山區城市生態位表現為極小值情況。故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存在著資源分配不均、發展不平衡、層次差異極大化的明顯特征。因此,在結合《廣東省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有關精神,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找準定位,協同生態化發展

各地市政府根據其實際情況,通過自身的政策幫扶和引導,合理規劃和布局文化創意產業。在定位方面,首先要了解在宏觀調控下明確發展的方向,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圈思維。這個生態圈應該以跨市多地區的深入交流與生態構建為創新點,形成周邊優勢地緣互補。通過與周邊地區的協同發展,能夠避免自身資源缺乏,避免過度的空間同構,同時也對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化發展具有較好較高的時效性。對于協同,對不同層次的城市進行創新、產品、外包等分離發展,同時針對落后城市群進行更多的技術輸入,激發自主創新能力;對于同層次的城市群,則要在共贏共享平等的基礎上,完成雙邊或多邊合作。

(二)注重科技,打造標桿效應

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對高科技密度企業繼續更多的政策傾斜,對國家及地區戰略、核心的領域進行重點關注,為其提供外部環境,包括上下游資源、實驗基地等基礎性建設。實現不同地區均有部分龍頭科技企業作為引導標桿。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文化產業園區搭建文化金融服務平臺,為文化企業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服務。

(三)創新驅動,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互聯網經濟新增長點,與其本身的附加和創新屬性密不可分。大灣區的協同性在不斷提高,為了保持較高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進一步對文化創意產業在交流平臺、內容挖掘、對象細分等方面做文章。平臺創新包括文化產業在產業鏈條中上游渠道的搭建,與不同的地區進行跨地區跨分類的合作平臺建設;內容挖礦則根據不同分類,以“文創+”理念,結合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文化、經濟與技術三者的有機結合,形成更多的信息含量,形成更多的文創熱點與IP;對象創新,則在尋找新的細分類別中做文章,挖掘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四)人才培養,營造人才需求環境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效到底如何關鍵在人,人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實踐者和應用者,只有發揮人的創新性與靈活性,才能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文化創意人才匱乏、高層次人才缺失的現狀,廣東省應通過校企政等多方合作,把握好人才培養需求結構及要素特征,有針對性地輸入輸出人才。在過程性環節中,無論是政府引導還是市場需求行為,都應優化所搭建產學研人才合作的交流平臺,提高人才需求的精準對接,提升服務的質量保證。對于高層次人才,欠發達地區則需要從安家、年齡、工薪與福利等多方面提供便利及優勢,形成良好的人才引入渠道,吸引知識群體對該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持續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何鵬飛.當前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探索[J].產業經濟,2018(08):152-154.

[2]孫麗文.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評價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01):64-76.

[3]黃宙輝.廣東文化產業增值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N/OL].金羊網,2019-01-29.https://news.ycwb.com/2019-01/29/content_30187273.htm.

[4]中商產業研究院:2020年廣東省文化產業市場現狀分析[N/OL].中商數據[2020-07-17].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00717/1548201164233.shtml.

[5]Grinnell J. The niche-relationship of the California thrasher[J].The Auk, 1917, 34(04):427-433.

[6]劉建國,馬世駿.擴展的生態位理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72-89.

[7]Levins. 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Some Theoretical[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8]朱春全.生態位態勢理論與擴充假說[J].生態學報1997,17(03):324-332.

[9]龍躍.基于生態位調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演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35(03):52-59.

[10]陳瑜,謝福紀.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位演化的影響因素及路徑選擇[J].系統管理學報,2018,27(03):414-421.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創新強校項目“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生態位測度與對策研究”(2016KQNCX184)。

(作者單位:何鵬飛,廣東白云學院 應用經濟學院;周雋,廣東白云學院教育與體育學院)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結構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制度環境優化應遵循四大路徑:優化文化創意產業頂層制度設計規劃;制定前瞻性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法規,完善版權保護體系;加快出臺文化與貿易、科技、金融融合的政策法規;積極完善吸納與培育文化創意人才的政策體系,力推文化創意產業進入新發展階段。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15.01.006

一、文化創意產業制度環境的不斷優化是產業發展的保障

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來保障。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環境的構成來看,主要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主要是制度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與技術環境。其中,制度環境對具有較強內容特點與意識形態屬性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影響尤為突出。所謂文化創意產業制度,是文化制度的一種構成形態與組織形態,是用于規范、管理文化創意產業的生產、流通、營銷諸環節活動的法律、法規與政策的總稱。在制度結構維度,主要是由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文化創意產業法律法規體系構成;在效力層級上,主要分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法律、條例、意見、辦法、暫行規定、通知等。[1]

文化創意產業制度環境的優化主要取決于文化創意產業制度的創新。而文化創意產業制度的創新實際上是文化創意產業制度的變革,是文化創意產業制度設計的完善與制度安排的法制化的一個過程。實際上,創新的概念起源于1912年經濟學家熊·彼特的《經濟發展概論》,熊·彼特在他的著作中提出,創新是指把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結合”引入生產體系,它主要包括五種情況:引入一種新的產品,引入一種新的生產方法,開辟一個新的市場,獲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種新的供應來源,實行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2]創新的內容主要分為以下五種層面: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和其他創新。[3]其中,理論創新居于指導性的地位,制度創新是一切行為的保障。文化創意產業制度創新屬于其中的制度創新,其創新的主要目的是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制度層面的引導和保障,降低舊制度體系中所產生的高交易成本,實現原有的制度框架下無法實現的效率與效能,增加社會效益。這就要求政府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及潛在的問題積極做出制度安排,加快出臺、修訂、完善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各業態發展的法律法規與政策,將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環境和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秩序的要素與行為消滅于萌芽狀態,將產生的危險和危害降低到最低的水平。[4]文化創意產業制度創新是增量與存量的結合,當存量式的文化創意產業制度創新進行到一定的程度,無法再僅僅依靠存量方式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時候,增量式的文化創意產業制度創新就會成為引領其進一步發展的引擎。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制度體系應是一個由文化創意產業的管理體制,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政策、法規構成的制度生態。因此,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需立足開展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政策、法規等制度的創新工作,這不僅僅是基于我國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相關的法律制度尚有待完善的考慮,更是遵循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律的必然需求。以我們周邊的國家為例,無論是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后的韓國、日本,還是其他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早而且發達的國家或地區,他們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在領域內的巨大的競爭力都離不開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制度的創新和變革。[5]

二、文化創意產業制度環境優化的四大路徑

政府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啟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巨大引擎,積極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已刻不容緩。

——優化文化創意產業頂層制度設計規劃

從國家戰略層面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許多發達國家實踐證明的成功經驗。例如,新加坡政府成立了專項的創意產業工作組,密切關注國際范圍內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借此來指導本國創意產業發展規劃;英國的創意產業也是在政府部門的扶持和規劃下才發展起來的。[6]

優化文化創意產業頂層制度設計規劃首先要保證頂層制度規劃設計的穩定性。只有穩定的頂層制度規劃設計才能提供全面的文化創意產業指標體系和統計數據,從而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明確的思路和具體工作方法的指示,使其不再隨著領導班子的更換隨機調整,而能夠隨著產業發展的動態得到不斷的修訂和完善。其次要根據穩定且科學的頂層設計規劃,從自身發展情況出發,結合本土文化資源和優勢,制定相應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探索特色發展模式,從而不斷明晰產業發展定位、優化文化創意產業布局。唯有頂層設計規劃科學、合理、穩定,才能真正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制定前瞻性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法規,完善版權保護制度體系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政治、經濟、法律多種手段的綜合運用,其發展環境的構建也需多元方式的協作。完善的政策法規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前提和最重要的保障,特別是對于新興且發展迅速的文化創意產業而言,正確且科學的政策法規的引導作用顯得尤為突出。

前瞻性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法規的制定,不僅僅能為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指引與保障作用,而且對于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未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一種“塑形”的隱性功效。以日本為例,日本在20世紀提出“文化立國”的發展戰略時就制定了詳實的法律法規,如《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提出了“要在十年之內把日本建設成為世界上第一知識產權國”;為了配套此項法律的具體落實,隨后又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如《知識財產戰略大綱》《經濟和財政運營和結構改革的基本方針》《日本最重要的產業計劃》等;而且為了改變日本文化創意產業政府管理“多重行政”的現狀,日本又重新制定法規,改由內閣統一管轄、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7]從日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出,前瞻性的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法規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是何等重要,正是由于有關知識產權的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臺,保證了日本文化創意產業“創意”的來源和人們“創意”的積極性。對創造產品的原創性進行保護,才能真正創造價值。[8]因此,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法規要與其他相關的法規政策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保證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法規的連貫性和穩定性。

——加快出臺文化與貿易、文化與科技,文化與金融融合的政策法規

文化創意產業政策是以“文化創意產業”為政策對象的產業政策。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其他一般產業政策存在很大的不同之處,因為文化創意產業既有經濟屬性、又具有很強的政治屬性和文化屬性,所以在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政策時,需要全方位的考慮,但是絕不可以因為其政治性和文化意識形態屬性而放棄了對其經濟屬性的支持。

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必須重視國際文化市場的開辟,完善文化貿易制度,不僅注重開發文化創意產品的“量”,更要提高它的“質”,優化文化創意產品出口的結構和規模,同時從實際出發,建立相匹配的文化產品與服務出口體系。當然,隨著品牌意識的逐漸增強,開發中國獨特的文化創意產品品牌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走向國際的重要途徑。

科技決定文化創意產業的形態。加快文化創意產業與科學技術的融合是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內容。先進的科學技術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新的生產方式,并由于文化創意產品的批量化和產業化大規模復制帶來文化市場的繁榮。[9]很多國家和地區提出“數字內容產業”,而這“內容”依靠的就是科技手段的支撐。因此,我國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特別是跟文化創意產業密切相關的技術,如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云計算、3D技術等,打破文化傳播的空間和時間限制,拓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空間;并通過技術來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消費方式,提高大眾對文化創意產品的需求力和消費力,從而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發展。

除了產業與貿易、產業與科技的融合之外,加快文化創意產業與金融的融合也是當務之急。目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投資主體相對比較單一,亟需相關部門轉變投融資觀念、降低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的進入門檻,進一步完善我國投融資環境,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首先,應該加快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政策性信用擔保機構,遵循市場規則,鼓勵商業性擔保機構與文化創意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形成互助式的信用擔保機制,為有發展潛力的文化企業提供融資信用保障;[10]其次,要放寬文化創意產業市場準入政策,利用稅收優惠或者信貸等要素來吸引投資,同時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國外資本進入,加快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資金流動;再次,要積極培育多方位、多層次的金融資本市場,完善文化創意企業創業板塊和產權交易市場,為優秀的文化創意企業的上市提供融資的便利渠道。

——完善吸納與培育文化創意人才的政策體系

創意人才,是文化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創意來源于個人的創造力、技能、才華及其彼此間的“化學反應”。[11]創造性復合型人才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提升文化競爭力的關鍵所在,也是整個產業的核心所在。

我國要不斷完善吸納和培育文化創意人才的政策體系。首先,加快高校文化創意產業學科的建設,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體系,以培育更高學歷、更高層次的專業性人才;同時,推進企業、學校與研究機構的聯合培養,加快復合型與應用型人才隊伍的建設。[12]其次,應靈活運用并不斷完善現有人才引進政策,建構系統、科學的人才評定機制。當前在人才引進中過分注重學歷、職稱、專業和崗位等“面上”的硬性指標,雖然這些指標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不能反映、兼顧企業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從而影響了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各地區應當基于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在遵從明確性、科學性、系統性以及具體可實施性等一系列原則的基礎上,積極構建科學的文化創意人才評定機制,制定科學系統的人才評定標準;同時在人才引進層面應增加靈活性,從文化創意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按需找人”,找到最適合的人才,而不是最符合“硬性標準”的人才。

總之,保持文化創意產業制度創新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統一協調的步調是促進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文化創意產業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實質是文化創意產業制度創新的過程,是實現我國后金融危機時代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落實國家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戰略性決策的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鑒于此,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制度環境的優化應立足于實施科學的文化創意產業頂層設計規劃,基于技術創新制定前瞻性的文化政策法規,不斷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制度體系,跟上文化創意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步伐,跟上文化創意產業跨行業、跨區域和跨領域發展的融合態勢,這將真正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提高市場競爭力提供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臧志彭,解學芳.中國網絡文化產業制度創新演化研究——基于1994—2011年的實證分析[J].科學學研究,2013,(04).

[2]劉志彬.約瑟夫·熊彼特.創新理論下的出版行業創新[J].出版參考,2014,(03).

[3]王成哲.論“創新動力說”的科學內涵:兼論創新動力的運行機制[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6).

[4]Anna-Katharina Hornidge.‘Creativeindustries’:Economic program and boundary concept[J].Journal of Sout heast Asian Studies,2011,(06).

[5]徐升權.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制度建設與創新[J].科技與法律,2010,(04).

[6]王爽.關于中國創意產業環境的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1,(10).

[7]Ubaidillah Zuhdi.Analyzing the Role of Creativeind us triesin National Economy of Japan:1995-2005[J].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2014,(03).

[8]錢雅文.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知識產權策略分析[J].今傳媒,2011,(12).

[9]吳學麗.當代國外文化產業發展趨向及其啟示[J].理論學刊,2011,(07).

[10]蘇玉娥.我國政府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選擇[J].學術交流,2011,(06).

[11]張揚,郭梅芳.文化產業金融創新路徑的基本邏輯——基于文化產業特殊性的研究[J].商業時代,2014,(02).

[12]Sun Shuqin.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Art Education[J].Physics Procedia,2012,(06).

基金項目

上海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文化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研究——基于北京、上海、深圳的比較》(2014BGL001)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蓋小飛,同濟大學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解學芳,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媒體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研究方向:文化產業管理。

責任編輯

董金榮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結構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基于產業融合理論,分析張家界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現狀,從加強資金引進力度、完善政府扶持政策,加強文化旅游創意產業集群建設,加強創意人才培養與引進等方面提出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的對策。

關鍵詞:旅游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張家界

一、研究背景

最近幾十年,隨著全球化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體制的深化改革,世界范圍內的相關產業開始融合交匯,逐漸形成一種全新的社會經濟運行機制。創意產業是在世界經濟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這一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推崇創新、推崇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的新興產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是全球化經濟蓬勃發展的條件下產生的新興產業,它通過創意活動將設計、技術、制造、商業、文化和藝術等活動融為一體,通過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創造社會財富,拓寬就業領域,成為發達國家和地區政府倡導的推動經濟增長的新產業。統計數據表明:1999年全球創意產業的產值就已經達到220億美元,而且還在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而聯合國2005年的統計,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到全球 GDP的7%,并以年均10%的速度在增長,遠遠高于全球GDP的7% 的增長。有專家指出,經濟和社會正在經歷一場新的變革——從工業經濟時代到創意經濟時代,而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己經成為新經濟的雙引擎。

二、旅游創意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研究

(一)旅游創意產業相關研究

1.國外對旅游創意產業的研究始于旅游創新研究和創意旅游研究兩個方面。旅游創新研究一直為經濟學家所關注,Sheldon(1997)分析評價了新技術對傳統旅游創新的影響,Mattsson(2000)論述了旅游企業創新的組織績效與管理能力,Ha-lager(2000)對旅游創新的空間組織與旅游產業集群、旅游創新系統與創新環境等問題進行了初步探討。

2.國外旅游產業創意研究綜述。馮學剛、于秋陽(2006)發表創意產業對旅游產業發展借鑒的可能性和發展前景,認為旅游創意產業是創意產業在旅游領域的傳承和延伸,也是對旅游策劃下的廣告、節慶等旅游產品和活動的產業提升[1]。高靜、劉春濟(2010)認為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主要表現為產業范疇交疊、空間共享和需求融合三個層面??梢钥闯?,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向創意產業融合的傾向,更加注重活動內容的文化性與創意性,兩大產業正朝著進一步融合創新的趨勢發展[2]。

(二)文化創意相關研究

1.國外學者的研究多數集中在文化創意產業的應用上,開始注重與其他產業的結合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還研究了文化創意產業在應用過程中對經濟、區域、國家安全等方面的影響,研究的層次更為深厚。而中國的應用研究則較為膚淺,只是應對時事來開展文化創意產業,更多的還是理論研究階段。

2.國內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張建(2009)在其《都市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態勢及其整合對策研究》指出都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業融合模式研究展模式,以期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所啟示[3];張振鵬、王玲(2008)探討了山東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4]。

三、張家界市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發展現狀

張家界市文化旅游創意產業首先的起源是從民間開始,約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出現了小規模的民族文化演藝節目。自20世紀90年代末,隨著張家界整個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游市場的大門也陸續對外開放。張家界旅游行業發展至今,已經具備相當雄厚的基礎實力,文化旅游在近幾年來逐漸顯露出來。伴隨著文化旅游的不斷進步,層次的不斷提升,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在張家界已嶄露頭角,文化旅游創意產業附帶的經濟效益也顯而易見。自2009年以來,張家界著名大型山水舞臺劇《天門狐仙》就是張家界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創意產物,該舞臺劇總投入1.2億元人民幣,是由湖南傳統花鼓戲《劉??抽浴方Y合張家界天門山狐仙傳說改編而來。在該舞臺劇中,包含了張家界少數民族的民俗生活特色、習慣、山歌等大量民族文化元素,其中有滲透著令人向往的凄美愛情故事??梢哉f是張家界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一個成功典范,自開場以來,國內外廣大游客慕名而來,特別是震撼的音響、燈光效果結合天門山下嶙峋的山體背景,讓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其創意效果無與倫比?!吧剿畬嵕把莩觥?,擺脫了傳統舞臺模式的束縛,將旅游景區的自然山水景觀作為舞臺的演藝背景,把實體山水、真實生活搬到了舞臺上,將最通俗真實的文化上升到了欣賞的層次,充分顯示出張家界民族地區的人文美景,奇峰異嶺,民風民俗。整個演出隨著人物、故事、感情的變化而變化,讓觀眾身臨其境,激發出對張家界地區山水、文化的向往。張家界大型山水實景舞臺劇《天門狐仙》,將民族傳統文化與自然緊密結合在一起,讓旅游者暢游在真個故事情節里,在文化里感悟自然,是對民族地區文化的深層挖掘,反映出了現代人對文化旅游的需求,也展現出了張家界文化底蘊和人文素養。當然,該舞臺劇不僅從文化藝術上讓人們沉浸其中,其帶來的經濟效益是不容置疑的,在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人們早已厭倦了固定模式的旅游方式,越來越追求新穎的事物,《天門狐仙》這一文化創意產物正中人們下懷。下面就以《天門狐仙》為例,來分析其給張家界帶來的經濟效益。張家界大型山水實景舞臺劇《天門狐仙》是推動該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催化劑,由劇場演出而衍生出了一系列相關的產業鏈,不僅帶動了張家界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而且還帶動了相關餐飲、住宿、運輸、服務等行業的發展。自正式公演后,每年游客數量以23%的速度增長,2010年張家界旅游總收入達103.4億元。2010年第一季度,張家界旅游收入就超過19.8億元,至2011年12月接待游客總人數近 90萬人,演出總數約為300來場,徹底改變了原來張家界游客過夜率低下的情況,留宿的比例大幅度得到提升。其演出收入每年呈遞增趨勢。另外還有張家界武陵源區的大型歌舞劇《魅力湘西》。從2001年創辦開始只有 200座的小劇場到現在有2 600多座的大型劇場,可以說《魅力湘西》是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關愛。2003年,市、區兩級政府將魅力湘西大劇院指定為民族民間文化的定點表演單位。各大旅行社也不甘落后,紛紛將魅力湘西文化表演作為張家界之游的必看節目之一。如今,“白天觀奇山秀水,晚上賞魅力湘西”正成為海內外華人和國際友人們的共識。2008年9月,《魅力湘西》被文化部授予“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光榮稱號,這是繼《印象劉三姐》、《麗水金沙》、《云南印象》之后,第四家專注于旅游文化表演機構獲此殊榮。在《魅力湘西》的帶動下,目前張家界產生了8臺固定演出場地和常年演出的旅游演藝節目,總座位數超過1.1萬個,從業人員超過2 000人,形成了讓國人矚目的張家界演藝現象。

四、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對策

(一)加強資金引進力度,完善政府扶持政策

張家界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尚處于初級階段,未來的發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這其中當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提供多樣化公共服務等手段,引導包括文化創意人才和企業投資等資源向重點行業集中,實現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快速、優化的發展。其次,完善文化旅游創意產業政策,需要對產業的發展規律進行研究,針對當前產業發展中突出的問題,制定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有效的解決問題。

(二)加強文化旅游創意產業集群建設

文化旅游創意產業集群是促進文化旅游創意產業發展與提高區域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是多種產業集中為一體,相互促進,相互共存,相互交融的經濟園區。張家界于2001年《魅力湘西》大劇院與 2009 年大型山水舞臺劇《天門狐仙》的開發為其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做出了導向。打造出了張家界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展示了本土文化特色。目前,張家界文化旅游創意產業集群還未形成,其創意產業的數量屈指可數,文化旅游創意產業還不到整個旅游產業的 10%。產業集群的建立將成為區域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有利于各方面相關資源的共享,大幅度節約成本;同時又會產生連帶效應,使所在區域相關產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集群化的發展。首先要在科學規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戰略基礎上,研究建設文化創意集群區的相關內容。

(三)加強創意人才培養與引進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核心,文化創意源于人才的創新思維,有創新才有創意。因此,促進張家界地區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加快培養、引進一批有創新精神、飽含創意理念的文化創意人才。人才的來源一方面是引進,一方面是靠產業自身培養。要制訂有利于文化旅游創意產業人才引進的政策和計劃,加強與發達地區旅游創意產業機構的交流,引進其他地區的創意人才,讓不同的思想和價值觀互相撞擊,產生持久的創意靈感。首先,要更新社會傳統的觀念,在社會范圍內引入創新理念。在文化旅游創意產業中,技術人才是產生文化創意人才的群體,原因在于諸多的想法和創意思維最終需要這些人才來實踐才使得創意成為產業;其次要大力度的普及創新教育,更是要加強本土文化旅游創意人才的培養,如在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等相關院校中設立旅游創意專業;最后,在人才的管理方面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激發人才的可塑造性,實現產業目標與個體目標相一致,精神與物質激勵相結合,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創意潛質,保證該機制的科學與合理性。

參考文獻:

[1] 馮學鋼,于秋陽.論旅游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景與對策[J].旅游學刊,2006,(12).

[2] 高靜,劉春濟.論創意旅游——兼談上海都市旅游的提升戰略[J].旅游科學,2010,(3).

[3] 張建.都市創意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態勢及其整合對策研究[J].旅游論壇,2009,(2).

[4] 張振鵬,王玲.山東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探討[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責任編輯 王曉燕]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結構論文范文第4篇

作者簡介:覃志立(1992-),男,漢,四川南充人,四川省委黨校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金融。

摘要: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四川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包容性增長道路就顯得尤為迫切。而文化創意產業在拓展產業消費空間、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等方面的貢獻日益顯著,已成為推動四川經濟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本文從四川文化創意產業整體運行狀況入手,通過建立文化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的計量模型,提出四川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建議,旨在引導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協調發展。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實證分析;政策建議

近年來隨著文化創意產業理論以及實踐的不斷發展,其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內外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Richard Florida(2002)提出了“3T”(Talent、Technology和Tolerance)理論,指出了區域環境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影響;厲無畏(2006)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在屬性是創意資本,而創意資本又是其形成和發展的微觀基礎;辜勝阻(2010)認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改變了傳統制造業發展模式,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1]。為此,在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四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對于推動四川經濟轉型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四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概況

四川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晚,各縣(市、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均衡。2014年10月,四川第一次就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出臺了系統性文件,即《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了主要任務并給出了時間表。當前四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城市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新興產業的一大特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當前四川正處于一個經濟消費升級的重要階段,逐步由實物消費向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并重轉變,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將有一個十分廣闊的空間。四川文化創意產業單位數規模不斷擴大,從業人員數不斷增加,產業發展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06年,四川文化創意產業單位數為4088家,吸納就業人員數16006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156.6億元。到2013年,四川文化創意產業單位數為5239家,吸納就業人員數20325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452億元。8年間,四川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增長了295.4億元,平均年增長49.2億元(見下圖)。

(注:這里的文化創意產業單位主要包括文化站、文化藝術和文物事業機構)

(二)文化創意產業組織多元化。近年來,隨著四川文化創意產業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傳統文化產業也面臨著轉型升級,民營資本投入到文化創意產業的表現比較活躍,開始涌現出大量的民營文化創意產業,并且規模不斷擴大,具有靈活化、個體化、小型化等特點。此外,以資本或產業鏈為紐帶的企業集團化或企業聯盟的趨勢愈加明顯。

(三)文化創意產業的區域文化特征愈加被重視。近年來,四川各級政府實施了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戰略。尤其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它們的文化消費剛剛起步,由于這些地區擁有豐富的區域性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當地政府利用頗具特色的文化資源,并借助現代傳媒手段,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開發了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地區之間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差距[2]。

(四)形成一批獨具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當前四川出現了若干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如安仁(中國)博物館小鎮、成都錦江區紅星路35號等文化創意產業園。這些產業園區呈現出數量多、速度快、投資主體多元化以及中小型民營企業為園區主體的發展特點,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而高度集群化。

(五)文化創意產品對外貿易額不斷擴大。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提到“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這就需要加快文化創意產品的出口貿易。以四川自貢為例,自貢通過宣傳引導、培育孵化、搭建平臺、扶持龍頭等系列措施,加快了省級服務貿易特色基地——自貢彩燈文化出口基地建設步伐,2014年累計實現對外文化貿易總額1214萬美元,產品出口覆蓋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對外文化貿易快速發展。

二、四川文化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選取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

為了分析文化創意產業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需要構建兩者之間的實證模型。其中,Y、X1、X2、X3、X4、X3′分別代表四川地區生產總值、第一產業總值、第二產業總值、第三產業總值、文化產業增加值以及剔除文化產業增加值的第三產業總值。由于四川文化創意產業相關數據比較難找,這里用文化產業的相關數據來替代,筆者認為這并不會影響分析的結果,數據均來源于四川統計年鑒。

(二)建立回歸方程

建立以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υI

模型中,分別對上述變量取自然對數,㏑Y表示四川地區GDP增長率;㏑X1表示第一產業增長率;㏑X2表示第二產業增長率;㏑X3′表示剔除文化創意產業之外的第三產業增長率;㏑X4表示文化創意產業增加率。為了初步分析這一時期文化創意產業對四川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利用Eviews7.2軟件對相關數據做OLS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Y=1.0148+0.1756㏑X1+0.4637㏑X2+0.3572㏑X3′+0.0121㏑X4(方程1)

(0.1189) (0.0306) (0.0332) (0.0317) (0.0048)

t=(8.5325) (5.7395) (13.9757) (11.2493) (3.5099)

R2=0.999982 F=40895.68

從回歸方程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給定顯著性水平?=0.05下,所有變量的估計值均顯著,各擬合優度值非常接近1,說明回歸方程擬合得較好。此外,為了從另一個側面分析文化創意產業對四川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我們還可以通過以下兩個回歸方程來進行分析和說明。

㏑Y=0.7892+0.2322㏑X1+0.4070㏑X2+0.3986㏑X3′(方程2)

(0.1188) (0.0315) (0.0371) (0.0414)

t=(6.6452) (7.3655) (10.9789) (9.6379) R2=0.999943 F=23452.49

㏑Y=0.9794+0.1680㏑X1+0.4707㏑X2+0.3667㏑X3(方程3)

(0.0641) (0.0189) (0.0184) (0.0222)

t=(15.2672) (8.8616) (25.6133) (16.5343) R2=0.99998 F=67144.21

在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下,回歸方程2、3的所有變量估計值均顯著,各擬合優度值非常接近1,說明回歸方程擬合得較好。

(三)模型分析的應用

如回歸方程1的結果所示,㏑X3′的系數為0.3572,這表明剔除文化創意產業之外的第三產業產值增長1%會引起四川GDP出現0.3572%的增長變化;而㏑X4系數為0.0121,表示文化創意產業增長1%時,四川GDP會出現0.0121%的增長變化??梢娝拇ǔ幕瘎撘猱a業之外的第三產業雖然取得較大發展,但其發展水平并不是很高。再將回歸方程2、3的結果相比較。㏑X3的系數為0.3667,㏑X3′的系數為0.3986,這表明第三產業對四川經濟增長的貢獻更高,而㏑X3與㏑X3′的系數之差僅為0.0319,以及回歸方程1中㏑X4的系數為0.0121,這既說明回歸方程存在一定的序列自相關問題,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文化創意產業對相關產業具有溢出和放大效應[3]??梢娢幕瘎撘猱a業對四川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

三、推動四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通過上述現狀與模型分析,可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和繁榮,有著明顯的正外部性,對于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促進四川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一)健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

1.提供組織保障,做好產業引導

與四川其他產業一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支持。四川各級政府可以組建推進機構,成立文化創意發展專項小組,由省市縣聯動,各部門合力,共同搭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平臺[4]。文化創意發展專項小組主要負責管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相關事務,比如做好當地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規劃、產業布局、重點建設項目等,并設立具體的目標、步驟和措施,充分發揮政府對其政策引導作用,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2.增加財政支持,加大稅收優惠

在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四川各級政府應對其給予政策傾斜和扶持,尤其是財政稅收方面的傾斜和扶持。比如制定文化創意產業專項基金,包括各種創意投資、文化創新等基金項目,用于對重點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和重點文化企業的發展[5]。同時可以參照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幫扶政策,通過對認定的文化創意類企業給予財政補貼,并通過差別稅收、出口退稅等方式鼓勵社會各類投資主體積極參與到文化創新領域。

3.鼓勵和引導公眾文化消費需求

當前消費已進入個性化、多樣化新階段,文化消費亦是如此。為進一步有意識地引導公眾的文化消費需求,各級政府應創新消費服務機制,聯合文化企業、消費者協會和大眾媒體等開展文化創意社區活動,通過媒體宣傳、文化創意活動比賽以及社會文化展演活動等方式將文化、藝術、設計等融入到大眾的生活中,以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對文化創意產品的需求。

(二)營造保障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法律環境

1.營造保護知識產權文化的良好氛圍

一方面,各級政府應積極做好知識產權宣傳工作,構建輿論宣傳平臺,拓寬輿論宣傳渠道,比如以通俗易懂的標語、廣告宣傳片等方式來加大知識產權的社會宣傳力度,在群眾中深度普及知識產權知識[6];另一方面,要打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加強保護文化產權的法律意識。提高企業文化水平是從根本上遏制知識產權侵權現象的發生,讓員工自覺加強對企業知識產權的保護與重視。

2.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產權的立法規范

與傳統產業不同,文化創意的過程及成果很多都與知識產權有關,因此,應當給文化創意產業插上“法律保護翅”和“法律導航翅”,以保證其正確的發展方向和效果。盡管我國目前制定有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但這些法律法規不能涵蓋其所有內容。因此,四川應健全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機制,探索在文化創意產業聚集核心區域設立知識產權巡回法庭,以知識產權聯席會議為平臺,加強與工商、質檢等職能部門的定期溝通與協調;以司法公開促知識產權保護,增強企業及社會公眾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同。

3.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產權保護的執法力度

任何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正確的執法將失去意義。知識產權行政部門應當盡快完善行政執法體制,加強知識產權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監控系統,聯合專門知識產權機構和廣大的社會力量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以保障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對于文化創意糾紛中構成刑事犯罪的案件,通過刑事責任的追究真正提高對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民事案件中侵權賠償數額的確定能夠全面、充分地彌補權利人因侵權受到的損失,提高侵權者的違法成本[7]。

(三)注重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和引進

1.加強高校創意人才的培養

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最關鍵的資本就是人力資本,而高校在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上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四川各地的高等院校應開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專業或者專門設立文化創意學院,課程的學習內容應包括各地的人文歷史資源、城市特點、各地人民的需求狀況等[8]。同時政府應加強高校、企業與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建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基地,專門培養高素質、高層次的文化創意人才。

2.營造吸引、留住創意人才的良好環境

文化創意人才的引進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四川各級政府應運用好政策導向,制定引導性的人才入川政策,對文化創意企業引進的國內外優秀創意人才,應給予經費、立項資助等方面的支持,以吸引各類創意人才在四川激蕩聰明才智。同時應完善文化創意人才建設,做好對創意人才的認證工作,并制定激勵創意人才發展的優惠政策,充分調動相關企業和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8]。

3.完善文化創意產業人員的在職培訓機制

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人員的短期培訓和在職教育,深入挖掘現有的省內文化創意人才資源。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兩條腿走路”,將教育培訓與崗位實踐結合起來,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創意人才。同時應加強與國內外發達地區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養經驗的交流與學習,比如可以邀請國內外專家和學者來四川講學,也可選派省內的優秀人才出國進修。

(四)探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

1.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為了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能力,四川應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當地的歷史、地理、人文等資源要素,要以“創意+”的思維,大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的龍頭企業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形成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影響力強的融合發展城市、集聚區和新型城鎮,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和產業園區的聚集效應,為四川“轉型升級、美麗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品牌

四川應加強對地方歷史和民族民俗文化資源的整理、挖掘、包裝、升華,將創意理念打造成具體項目,以獨特的創意設計和文化體驗來滿足公眾需求,重點開發熊貓文化、古蜀文明、美食文化等系列文化旅游產品,打造大九寨、大峨眉等旅游品牌。在塑造新品牌的過程中,要合理參考和借鑒國內外發達地區的經驗模式,并注意借助媒體、文化活動等有效方式加快打造地方文化產業航母。

3.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

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對提高四川文化的軟實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加快發展,意義重大。從四川實際情況出發,著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應把握以下方面:一是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和路徑。健全完善文化貿易扶持支撐體系,在四川現有保稅園區構建文化保稅區,探索建立文化產業國際合作試驗區;二是加強文化產品國際化的價值重塑與升級。著力推進民族區域傳統文化與現代國際文化消費市場接軌,并融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進一步激發外向型經濟活力。(作者單位:中共四川省委黨校)

參考文獻:

[1]鄭耀宗.上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現狀研究[J].上海經濟.2015(21):21-26.

[2]李月敏,田新霞.文化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互動機制研究[J].河北企業.2013(11):50-52.

[3]樂芝芝.文化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研究:以江西省為例[D].江西:南昌大學.2011:1-48.

[4]王潔.貴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探析[D].貴州:貴州財經大學.2013:1-57.

[5]王童彥.政采如何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融合[N].中國政府采購報.2014-02-13(001).

[6]張文山,王華彪.挖掘利用區域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河北省縣域文化創意產業增長極[J].品牌.2015(2):12.

[7]Christiaan De Beukelaer.Cultural Policy:management,value and modernity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J].Cultural Trends.2015,24(1):95-97.

[8]蔣建平.區域經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建議:以河南省駐馬店市為例[J].天中學刊.2014(4):67-70.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結構論文范文第5篇

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融合特性,

決定了它是一種不尋常的產業。

究竟該采取何種發展途徑,

一直是本刊深思的問題

受制于當前經濟結構轉型的壓力,許多地區紛紛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城市的先導性、戰略性、支柱性產業,并拿出實際措施來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以期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來帶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

然而,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融合特性,決定了它絕對不是一種技術性產業,也不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更不是資本密集型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究竟該采取何種發展途徑,一直是本刊深思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眾多專家和業內人士都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一問:

文化創意產業怎么規劃?

在面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宏觀規劃方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撰文指出,未來文化創意產業要和金融產業一樣,要向城市功能拓 展區集聚。以北京為例,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向屬于城市功能拓展區的朝陽、海淀、豐臺三個區聚集。這樣做的目的性清晰,就是要引導城市的周邊區域成為實現和拓展首都城市性質功能的重要區域,特別是發展面向全國和世界的外向型經濟的區域。

這樣的規劃對于全國都有一定的示范意義。

從目前眾多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規劃選址來看,也基本分布在城市的擴展區或者新建的開發區中。選擇這些地區主要是很多城市原有的中心區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生態環境的壓力加大,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在城市功能拓展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也可以解決好城市內外發展平衡的問題,并為城市核心區外的周邊地區注入新的功能活力,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可帶動區域內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科教文化產業等的發展,因此已經成為眾多地區在調整產業結構中首選的項目。

此外,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規劃也是需要根據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文化消費需求和文化資源要素稟賦的差異進行合理選擇。一些地區如果能選擇符合本地實際和能夠充分發揮本地區文化資源的產業,則是最好的選擇。

以上海為例,在“后世博”時期,上海擬將原有的世博園區打造成文化創意產業的聚集區,就是借助了世博園原有的品牌和周圍重點的文化資源。其中世博中國館改建而成中華藝術宮,將展示和交流近現代文化藝術成果;世博通用汽車館改建為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在世博園區原址還將建設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和虹橋國際舞蹈中心等,這些都是將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本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的典型案例。

二問:

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怎么對接?

文化創意產業包含的門類很多,一些地方在面對產業發展規劃時經常感到無從下手,感覺“文化創意產業”比較空。實際上,文化創意產業是與傳統產業和制造業等密切相關的產業。國家發改委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齊勇峰指出,文化產業是第三產業,是服務業,是消費類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可以變成生產型服務業,比如工藝設計、建筑設計,品牌設計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能夠極大地提升我們制造業水平,“我們不能就文化談文化,必須對整個經濟結構轉型、發展聯系起來”。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目前工業設計所體現的產品的外觀設計、藝術含量已經成為現代工業文明的靈魂。它所展現的是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統一,以及科技與經濟、文化的統一。

哈佛大學教授海斯曾在上世紀80年代這樣預言:“現在企業靠價格競爭,明天將靠質量競爭,未來靠設計競爭?!北本﹪H科技服務中心的一份名為《工業設計在中國企業的應用研究》的專題報告指出:“當前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產品難于適應市場,引進技術難于消化,自主開發缺少系統性,科技成果商品化不得要領。這些情形正表明影響中國企業振興的薄弱環節始于共性基礎設計技術——工業設計的遲滯?!?/p>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石振宇副教授認為,工業設計在企業轉型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工業設計不僅體現在創意方面,更是對很多技術和能力的總結。比如它可以在對某項產品工作原理的結構方式及材料應用的評價的基礎上,完成產品功能的工作原理修正,并推出新的工作原理完成新的功能。

從石振宇的觀點來看,文化創意產業是真正走在時代前沿的行業,是科學技術、創意理念與產業的真正融合。 “宏觀上,廣泛收集該類產品的資料……研究它的產品發展過程、功能、形態的變化、產品所處的時代背景,科技條件,技術特點和所針對的相應的社會人群等,進行研究分析以建立宏觀上對該類產品的評價標準;微觀上,對典型產品、典型設計進行工作原理分析,經分析將工作原理分類總結,并評估它們在完成工作原理的結構方式,材料應用及功能的合理配置,也作出相應的評估?!?/p>

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對接,最快的應用是在中國的工業品加工制造行業中;其次,會逐漸在建筑裝飾、文化教育中體現。

因此,政府應該看到,文化創意產業不是僅僅停留在傳統的藝術表現和傳媒等層面。政府應該給與制造業更多的創新空間和創新機會,讓企業了解到包括設計在內的文化創意不僅僅是企業的一種營銷策略,更是一種文化,是企業發展生命力之所在。中央電視臺經濟點評專家沈青也特別指出:“文化創意產業不能籠統化,要有核心有目標有重點地進行引導,同時也要將創意與產業緊密結合?!?/p>

三問:創意人才怎么培養?

創意來自于人腦,更來自于有活力、有理想和有價值感、有歸屬感的人。人需要教育才能將更多的智慧從想象中釋放出來。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秘書長張連生說:“文化創意產業是頭腦風暴、智慧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沒有創意人才將是不可想象的?!?/p>

我們也看到,發達國家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之初,就將人才培養計劃提到了最前面。比如美國迪斯尼樂園就將國家資助基金的25%用于人才培訓,對于每個生產環節的人都進行非常專業和完善的培訓。2012年10月,國際著名創意產業專家、世界創意產業之父、英國經濟學家約翰?霍金斯到天津進行訪問時就說,“在創意經濟的發展中,人才集聚是非常重要的?!碑斔私獾教旖騽撘猱a業園區完善的硬件設施后,接下來就提出應著重進行創意人才的培養,才能更好地推動天津創意經濟的發展。

但中國的現狀是,各地區創意人才儲備差異極大。中國眾多大專院校都設有廣告、設計、傳播等專業,每年向社會輸送大量的畢業生,但這些畢業生在體制的壓力下一方面流向需要他們的崗位,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未在行業中就業。主要原因是高端人才特別缺乏,但低端人才又得不到企業的重視。

“文化產業創意人才在總量和結構上都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這在較大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眹椅幕a業研究中心主任薛永武說。

以設計行業為例,在各個行業中,具有影響的設計師都很缺乏。據報道,寧波僅僅服裝設計師就至少還需5000人。此外在一些細分行業,如家具、玩具、字體、計算機IC及硬件、植物園林設計等行業都凸顯出設計人才的不足,新鮮血液的補給明顯不能趕上產業的發展。

而由于設計人才要具備跨行業、跨地區、專業化、國際化等復合背景,傳統的大學本科教育難以具備這樣的培養條件。此外,設計人才的培養由于具有理性和感性融合的特征,因此教育中均衡的培養也特別重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蔡軍教授認為,“一個設計師,一個很重要的、很深層的方面就是愛心,或者是替別人著想。綜合的設計師是一個比較平衡的人物。他的平衡是理性的、分析性的、思考性的,但是又和感性結合的,是表達性的、想象的。最好的設計師是綜合性人才,他能夠把這兩方面能夠結合得很好,把自我和客觀的東西結合得很好,所以這是很重要的?!?/p>

因此,一些可能誕生設計人才的產業聚集區,政府要特別重視和保護,比如包含眾多藝術、設計、廣告、公關等以創意為主的個人工作室或服務性公司的文化藝術園區。政府不僅要對其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也要對知識產權加以保護,這樣才能調動設計師的積極性。

而在一些科教優勢明顯的高校聚集區,相關部門則要重點扶持。這方面武漢洪山創意產業園區的經驗很值得借鑒。洪山創意產業園區內有38所高校、40多家科研院所,以及長江出版集團、眾多高校出版社等,武漢政府在貸款、稅收、用地等政策上都進行了扶持。目前這里的文化創意產業企業已聚集了近萬家,數量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居第八位,文化創意產業收入達3000億元。

四問:文化創意產業怎么融資?

金融則是產業的血液。一直以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都因融資不足而步履維艱。當年由鄭曉龍、馮小剛執導,姜文和王姬主演的《北京人在紐約》用的是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資產做抵押向銀行貸款,但是之后多年中國電視劇再也沒出現過銀行貸款成功案例。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很多核心資產都在知識產權,因此無形資產評估難、銀行創新產品不足、金融配套服務體系缺失帶來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2010年4月,中宣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層面頒布的第一個金融文化產業指導性文件。雖然這個意見在政策層面上表示出文化產業融資會放開,但由于當時條件不成熟,一些細則沒有出臺,民間融資和股市融資都有一定的障礙。

這種狀況在2012年有了重要的變化。

2012年年初,文化部發布《“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黨的十八大報告也強調要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隨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臺《關于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出版經營活動的實施細則》后,文化部也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民間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得到政策保障。

2012年 4月27日,人民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后,新華網、華聲在線、央視網等50家中央、地方新聞網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的大潮。同時,2012年下半年以來,文化產業基金再度大規模集中設立。整個2012年,金融資本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對接進展迅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雖然能夠直接上市的文化創意企業只占少數,但創業板正對文化創意等相關產業的融資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俺藙撛靸|萬富翁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導向作用會吸引大量社會資金去尋找將來有可能上市的文化創意企業,這一作用不容忽視?!钡褪锼梢蔡寡?,從金融角度來看文化創意產業仍面臨一些難題,例如電影行業增長空間的計算方法并無定式,票房業績缺乏預測性,導演不同的風格套路又會帶來諸多變數。

相比專家的觀點,一些業內人士則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北京專業畫廊頤和悅館經理張根俊從事了多年的藝術品投資,他很擔心目前的藝術品投資的火熱狀態會影響這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如果大量的資金進入,短時間還可能誤導這個市場,長久下去泡沫終究還是要破裂的”。最好的投資方式是“通過展覽,藏家按照藝術家所出的合理價格購買作品,這是最好的,也是良性的融資方式。有些基金人為地拿著錢來操控市場,這更是不可取的。藝術品市場應該是比較理性的,即需要好的藝術家,也需要理性的投資方或者藏家的共同執著的信仰來推動?!?/p>

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小鋒教授也認為,目前文化創意市場還是充滿了投機風氣,“投機風氣的盛行對我們并不是好事?!彼愿嗟娜谫Y形式需要進入到文化創意產業市場中。巴曙松認為,除了上市融資或是尋求信貸之外,激活文化創意產業的增長極還需要更多創新的形式,“文化創意產業基金,或者是多種金融形式的金融工具、金融機構的合作就顯得很重要,這樣才能讓充足的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p>

但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融資趨勢一直看漲。新元文智集團2012年末發布的《文化產業與資本監測報告》顯示,2012年1~11月,中國各地共設立了33只文化產業類基金,涵蓋媒體、互聯網、電影等各個領域。其中公布了基金募資規模的30只基金共募集資金約726.52億元,文化產業基金單只平均募資24.22億元。2013年3月中旬,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研究報告顯示,產業基金成為PE/VC機構的新寵,吸金近3000億元,這其中,以文化產業最受追捧。

所以,文化創意產業融資市場雖然放開,但進一步協調金融監管機構,相關的金融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和辦法必須緊跟實施。目前中國也在進行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立法工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信貸擔保、企業貸款貼息機制、風險投資基金、無形資產評估和抵押、文化企業授信、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融資票據等問題都會加強監管。

五問:外部條件如何培育?

一個產業要獲得發展,僅僅具有獨創性的思想是不夠的。除了融資條件外,產業的外部條件包括政策與法律制度條件、產業集群環境條件、社會中介服務條件、社會創新文化氛圍條件等。在這里很多人在問,目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外部條件如何?夠健康嗎?

首先看文化創意產業的消費群體,這個消費群體包括現在的中產階級以及青年人,他們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富于個性與創造力,享受著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時,也開始成為此產業的創造者。另外,目前網絡已經極大地介入到人與人之 間的交流互動中,促進了文化的進步和傳播。文化和互聯網技術在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驅動力的同時,我們也可看到這種交流在深刻地影響著大眾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模式,同時這也代表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趨勢。

目前,人們對新聞、電影、圖書、圖片的獲取途徑已經細化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也擴大了這個產業受眾的范圍。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消費群體正在迅速擴大。以獲取網絡信息為例,2013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31次互聯網調查報告,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5.64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090萬人。其中,手機網民規模為4.2億。截至2012年12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42億人,中國手機游戲用戶累計規模達2.8億人。

但是受眾人數規模的龐大也許只是中國“人口紅利”的一種表現,并不代表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外部條件已經完善。以產業集群環境條件來說,產業園作為重要的產業集群載體,但它們的規劃卻趨于相同,鮮見具備一定競爭能力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身影。以動漫產業園來說,北京、上海、杭州、大連、深圳、廣州、重慶都在建設,目前已經建設了30多個動漫產業園區,但多數卻沒有盈利的跡象。有的動漫基地成了變相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更多的企業因為侵權和盜版行為而苦惱不已。

而從產業鏈的布局來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需要聯合推動,這樣才能推動主要的利潤在“微笑曲線”的末端顯現。僅以動漫企業為例,其產業鏈包括動漫創意、制作、營銷,后期的衍生品設計開發,衍生品生產,衍生品鋪貨銷售等。雖然融資問題能讓一些企業在后期的產業教育、新媒體、服裝、玩具、影視劇等業務上展開,但是這條產業鏈僅僅靠幾家企業幾乎不可能推動。由于投入的成本巨大,稍不小心就有資金鏈斷掉的危險。這也是我們在外部條件培育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還需要社會的創新文化氛圍,也就是群眾渴望創意的智慧,尊重創意人才。而營造創新文化氛圍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美國的《版權法》等一系列法規,形成了全球保護范圍最廣、規定最為詳盡的法律系統。中國也需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形勢,修改法規或制定新的法規。

總之,高水平的技術研發設施、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及轉讓機制,吸引創意人才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專業化的培訓教育和靈活的人才市場、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和相關產業支撐以及國際化的信息流和人才流等都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外部條件。

六問:外部營銷如何強化?

文化創意產業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雖然它在創立初期強調的是個體或者地區的文化特色為支撐,然而,既然它被打上了文化的標簽,目的就是為了向外傳播。

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正處于重要的歷史發展時期,雖然它現在還被稱為“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但是未來,如果沒有外部營銷,這個產業也會照樣面臨困境。正因為如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隆國強強調文化創意產業的出口需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出口也是中國服務業發展的重點之一。

以中國的電影產業為例,這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對外出口做得比較早的產業。2013年,《一九四二》的加法營銷與《西游?降魔篇》采取的減法營銷都獲得了成功,票倉顯示出了華麗的數據。但同時,中國的電影在國外的表現卻乏善可陳。2012年3月,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調研報告在北京發布,數據顯示,2012年只有1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電影的影響力很大。高達51%的外國觀眾認為中國電影需要改進電影故事的表達,其中編劇依然是中國電影國際化的軟肋,有接近50%的外國觀眾認為中國電影故事邏輯混亂,難以理解。

實際上中國的影視、廣播、出版、軟件、網絡等產業中都不乏好的作品,一些制作精良的節目在外也受到熱烈的歡迎。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總裁馬潤生介紹說,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已經被翻譯成6種語言文字,銷售到7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美國和歐洲一些主要國家,海外銷售額達到226萬美元,銷售單價甚至超過熱播電視劇。語言精煉,臺詞自成一統,邏輯推理縝密的《甄嬛傳》也已經在美國銷售。但相比中國每年10萬集以上的電視劇來說,海外輸出的作品實在是鳳毛麟角。即使是如央視、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在娛樂方面非常強勢的電視臺,即使它們每年制作的電視劇超過70部,海外輸出的作品都很少。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弘研究員認為:為了更好地了解和開發國際市場,企業應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如建立銷售渠道、生產基地以及研發中心來促進外部營銷。這方面中國的網絡游戲產業可以說做得比較出色,比如國內主流的網游廠商如完美世界、騰訊、暢游、金山、網龍、麒麟等都在海外開設了自己的子公司。另外一些公司,如完美世界、暢游等還搭建了海外進出口平臺,進一步拓展了網游的海外發行渠道。完美世界、盛大游戲等企業甚至開始采用全新的“海外研發全球運營”的模式,通過收購海外游戲企業等方式,整合全球游戲產業設計、生產、運營、IP等資源,全球化研發方式進行海外拓展。

目前,上述企業不僅在產品品質上逐步提升,推出了許多可以和國際知名大作相媲美的產品,也在深入了解海外市場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日漸成熟的出口渠道?!?012中國網絡游戲海外市場報告》顯示,2012年海外出口實際銷售收入為5.7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7.5%。

創意產業產品外部營銷強化的支點是政府,但中國政府目前還很少有動作去推動創意產業產品的出口。美、英、日、韓等國早就開始利用國家政治、經濟、外交等資源,大力推動本國創意產業產品的出口,拓展海外市場。如韓國政府就斥巨資支持企業參加在中、美、日、德、法等國舉辦的文化產品展銷活動,將《大長今》、《我的名字是金三順》、《藍色生死戀》、《冬日戀歌》、《天國的階梯》等近百部作品輸出到國外,包括中國。因此中國政府也應對包括電視劇、電影等產業進行干預與扶持,通過立法保障、政策引導、資源協助等方式管理、保護和向外推介營銷這些產品。

七問:如何立法保護?

立法的原因很簡單,源自一個詞“規范”。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在發展機制上還存在障礙,難以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中國現行的《著作權法》只保護創意的表達而不保護創意本身,這就造成了創意的法律地位不明,現存的法律無法對其進行有效保護。還比如網絡游戲有很多虛擬財產,但是中國目前在虛擬財產保護立法上處于空白,很多關于虛擬財產保護的法律問題都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中國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立法保護,其意義不僅在于為政府設立效力更高、規范性更強的法規約束,還能細化政府文化創意產業領導機構的職責和運作模式,規范文化創意企業的準入標準等問題,從而順暢引導政府及時有效地制定并落實文化創意產業的配套扶持政策,保障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教授范周舉例說,電影行業如出臺相關法規條例保障優秀小成本影片的播放,那么就能保證小成本影片在市場競爭中的公平權益。

2013年3月20日,法制日報專門刊載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胡光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現階段,在文化立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現有的立法內容少、層級低。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立法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三部,根本無法滿足中國憲法所規定的對文化法制建設基本范圍的要求,而這些內容又是構成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要素。其他立法,如《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出版管理條例》、《印刷管理條例》等,法律層級較低,法律效力不強,在當下無法適應日益發展的文化多樣性和復雜性的需要。

可喜的是,中國已經開始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2013年兩會期間,多名代表委員呼吁加快文化立法進程,保障文化科學有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李澤林表示,“文化立法可起到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規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評價作用、預測作用、強制作用和教育作用,而文化立法社會作用的基本方式有確認、調節、制約、引導、制裁等?!?/p>

2012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周洪宇等30名代表提出關于制定文化產業振興法的議案。2013年2月,國務院已將文化產業振興法列入2013年立法計劃。

未來,中國還會根據文化創意產業各門類的發展規律、特點、現狀等分別進行立法。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結構論文范文第6篇

作者簡介:盛雯雯(1991—),女,浙江嘉興人,浙江財經大學產業經濟學研究生。

摘要:當前,文化創意產業正在向生態化、融合化和集群化發展。隨著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逐漸成為核心產業之一。然而,我國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上理論落后于實踐,影響文化創意產業迅速和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少理論方面的指導。本文把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現象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該市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相關研究,分析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理論基礎和具體實踐,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結構合理調整提出建議。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產業集群;產業政策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有著巨大經濟效益的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商品生產與文化創意相結合的產業,它更強調其本身具有的文化特質。盡管國內外學者對文化創意產業有著不為相同的定義,但是文化創意產業獨特的創造性內涵和經濟學形態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

世界創意產業之父John Howkins(2001)指出,創意經濟時代將是一個嶄新的社會。世界上有不少國家或地區都非常重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該國或地區的戰略型產業。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產業集群優勢是吸引外資和技術投入的主要因素之一?,F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快速,而資源日趨緊張,傳統產業的競爭力減弱,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對于改變粗獷的經濟增長方式,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發達國家大城市的文化創意產業出現了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現象,出現了一些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中心城市,如紐約、倫敦等。我國一些大城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各地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地區通過產業園區的培育,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通過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現象的研究,結合該地區的實際情況,總結該地文化創意產業的特點和集聚規律形成一定的理論基礎,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

一、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的概念界定

國內學者徐清泉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作了較為系統的闡述,他指出,文化創意產業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層面理解。從狹義方面理解,文化創意產業大致與高端的文化產業等價。從廣義方面理解,文化創意產業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思想產業、高端產業、核心產業、關鍵產業、觀念產業等,它不僅包含了文化產業更高的領域,而且也可能包含具有高文化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豐富創新度的其他產業。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命名文化創意產業的具體名稱上有所區別,比如美國的版權產業、新加坡的創意產業等,創意產業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創新型產業,它是知識經濟時代不可或缺的戰略性產業之一。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具有多樣化的。由于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因素方面存在差異,不同國家或地區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界定也有一定的區別??偟膩碚f,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歐美型,主要以美國、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為代表,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含精神產品,以文化消費為主體;二是亞太型,以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等為代表,文化創意產業同時兼顧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以產業服務和文化消費為主體(見表1)。①

表1分別是英國、美國、日本、韓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實際上,可以分別從狹義和廣義上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相關解釋。狹義上理解的文化創意產業包括“電影、設計、音樂、建筑、廣告、藝術、手工藝、古董市場、時尚設計、表演藝術、互動休閑軟件、電視和廣播、出版和軟件等”。廣義上的“創意產業”概念自 21 世紀起不斷擴充,加入了經濟內涵、文化內涵,甚至是產權內涵。世界創意產業之父 Howkins(2001)認為,專利、版權、商標和設計產業四個部門組成了創意產業的主體。電影、電視、表演藝術、電子游戲、出版、研發、軟件設計等行業擴展了創意產業的內涵。

綜上所述,本文對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廣義范疇上的理解,文化創意產業具體指的是以文化因素為背景,以創造力為核心,以技術、創意、營銷為手段,以知識產權的消費為特征的新興產業。

二、 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實證研究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是自古以來人們對杭州的美譽。杭州作為吳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茶文化、絲綢文化、良渚文化等在杭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杭州集聚了豐富的文化創意資源。從布局來看,文化創意產業主要集中在西湖區、拱墅區、余杭區等區域,其中西湖區的文化特征最為顯著。當前,杭州已逐步形成“兩圈、兩帶、多點”的文化創意產業空間新格局,主要以“環西湖、環西溪、沿錢塘江、沿京杭運河”為主線,以“十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重點。

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國內其他城市早,發展十分迅速。早在2002年,美國Dl設計庫成功入駐杭州,標志著杭州成為了全國創意產業園區的先行者。近年來,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 作為該產業主要載體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也呈現出迅速發展的勢頭。杭州在兩年之內就培育并形成了6個比較成熟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包括西湖數字娛樂產業園、唐尚433、西湖創意谷等,而且進一步規劃和建設之江文化創意產業園、杭州創新創業新天地、湘湖文化創意園、運河天地文化創意產業園等12個園區。2013年,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呈現較為增速平穩的增長狀態,較2012年增長了約18%,整個產業共實現增加值1359.51億元,其增長速度較去年提高了2.4個百分點,遠遠高出全市GDP增長速度(圖1)。②

當前,杭州市已經逐漸形成了以現代傳媒、教育培訓、動漫游戲、信息服務、文化會展設計服務、藝術品、文化休閑旅游等八個行業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核心層。從表2杭州市八大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來看,位于前三位的分別為信息服務業、設計服務業、現代傳媒業。

三、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條件和資源

在世界范圍內,創意經濟越來越為各國所關注,文化創意產業在提升國家和地區經濟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方面的強大推動力日益為人們所預見。國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的迅猛發展態勢以及政府支持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導向,引導杭州進一步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使杭州向建成全國性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目標邁進。除此之外,杭州擁有別具一格的城市特征和文化特性,這使得杭州特別適合發展文化密集型產業、科技密集型產業、知識密集型產業等文化創意產業。具體來說,主要有四大優勢:一是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杭州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七大古都之一,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流傳有許多歷史故事傳說,有最適宜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土壤。二是有宜人的環境。杭州從古至今都被人稱作“人間天堂”,有著多且美的湖光山色,市內植被茂密,空氣清新,適合人們的居住和生活。三是有充足的創意人才。杭州作為省會城市,浙江省有一半以上的高等院校都坐落于此,其中不乏許多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密切關系的高等院校,如浙江大學、浙江傳媒學院等,這些高等院校培育出了一大批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四是有廣闊的消費市場。杭州地處長三角地區, 該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擁有廣闊的消費腹地,因此有著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需求和消費能力。

四、 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當前,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成效雖已凸顯,但是仍存在一系列嚴峻的問題。第一,文化創意園區之間各自相互獨立,企業之間缺乏行之有效的集群互動體系。同時,文化創意產業群內部也缺少分工明確的專業化協作機制;第二,文化創意企業規模較小,融資遇到瓶頸,同時存在市場推銷能力不足的問題。第三,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質量需要提升。園區內各個企業整體的科研能力普遍比較弱,企業缺乏高技術型人才,勞動力素質較低。第四,缺乏良好的產業集群成長環境。外部缺少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各個企業一直以來都各自為戰,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交易費用。同時,沒有進一步形成分工明確的產業群,限制了對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

五、 杭州市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對策研究

在分析杭州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現狀和主要問題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提升杭州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注重文化創意人才的培養,優化人才結構。文化創意人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靈魂,是文化創意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資源?,F階段,杭州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資源在數量上較為豐富,但是創意人才在質量上還不能完全與產業集群快速發展的現狀相符。因此,要重視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的培養工作,著力提升創意人才的質量水平是關鍵。

2. 文化創意企業要充分利用各種手段,提高自身的融資能力,打破融資瓶頸的約束。中小文化創意企業通常會遇到融資難問題,一方面企業要建立健全自身財務制度,堅守誠實守信的觀念,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另一方面,要引入風險投資基金,使得中小企業資本的進一步放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從而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放到文化創意產業中,最終把文化創意產業做大做強。

3.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力度。政府要在整合資源、資金支持、稅收激勵、人才引進、政府采購、平臺構建、規劃引導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為創意產業集群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經濟與國際貿易學院)

參考文獻:

[1]梁芳,趙瑞平. 創意產業發展的實證分析與理論探究[J]. 經濟論壇,2006,15:67-68.

[2]徐清泉. 創意產業:城市發展的又一引擎[J]. 社會觀察,2004,09:16-17.

[3]符正平. 論企業集群的產生條件與形成機制[J]. 中國工業經濟,2002,10:20-26.

[4]蔡寧,吳結兵. 企業集群的競爭優勢:資源的結構性整合[J]. 中國工業經濟,2002,07:45-50.

[5]金通. 產業集群動態能力:分析框架與評價維度[J]. 社會科學戰線,2011,10:242-244.

[6]張振鵬,馬力. 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形成機理探討[J]. 經濟體制改革,2011,02:176-180.

[7]吳德進. 產業集群的組織性質:屬性與內涵[J]. 中國工業經濟,2004,07:14-20.

[8]黃天蔚. 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形成機理研究[D]. 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4.

[9]江沛. 杭州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競爭力研究[D]. 浙江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10]宋建偉. 文化創意產業集群規模演化研究[D]. 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0.

[11]John Howkins. The 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s[M]. Penguin Books,2001.

[12]Allen J. Scott. Cultural-Products Industries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J]. Urban Affairs Review, 2004, 39(4): 461-490.

注解:

①資料來源:《2001年英國文化創意產業路徑文件》、《美國經濟中的版權產業:2004年報告》、《日本文化創意產業介紹》、《香港創意產業基礎研究》、《2008年臺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以及其他相關文獻資料。

②數據來源:杭州市統計局網站。

③數據來源:杭州市統計局網站。

上一篇:課堂優化模式科學教學論文范文下一篇:經濟變遷休閑經濟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