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范文

2023-09-21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范文第1篇

摘要:從2001年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天然氣和電力公司之一的安然公司財務造假,虛增利潤,到六個月以后的世通公司再度爆發丑聞,篡改數據,編造財務報表,在此期間,引發一系列多米諾骨牌效應,使美國338家上市公司,總計約4093億美元的資產申請破產保護,由此造成的惡劣影響,令人發指。人們不禁追問這些丑聞產生的原因,不難發現,產生這些財務丑聞的根源在于企業的商業道德淪喪,但是疑問隨之而出,在當時,美國的監管體制和相關的法律法規都十分的完善,而且還有“五大”在內的諸多國際會計事務所為其保駕護航,外部監管體系可謂十分完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么多起財務造假事件。人們把目光轉向了內部監督上來。內部審計在保障企業財務等方面的健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對企業內部形成了強有力的監督,文章主要淺談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企業管理,內部控制方面的作用。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管理;企業管理;內部控制

一、內部審計是風險管理的重要保障

(一)對風險管理的認識

風險管理,是指企業或項目如何在一個肯定有風險的環境里把風險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也就是說,確定減少的成本收益權衡方案以及決定采用的行動計劃的過程稱之為風險管理。風險管理不但包含了對風險的量度、也包含了評估和應變策略。

1. 風險管理必須準確地認知識別風險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風險,比如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匯率風險等等,如何準確及時地識別這些風險,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

2. 風險管理要著眼于衡量

風險的衡量,也被稱為風險估測,是指在識別風險的基礎上對風險進行定量地分析和描述,并通過風險衡量,計算出比較準確的損失概率,從而使風險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損失的不確定性。而對于損失幅度的預測,可以使風險管理者了解風險所帶來的損失后果,從而集中力量去處理損失后果嚴重的風險。比如,對企業影響較小的風險不必過多投入,可以采用自留的方法來處理;而對企業影響較大的風險則要引起足夠重視,采取必要的手段,控制風險。

3. 風險管理要學會規避風險

風險規避,指的是通過變更計劃來消除風險或風險發生的條件,從而保護目標免受風險的影響。風險規避并不意味著完全地消除風險,我們所要規避的是指風險可能給我們帶來的損失。這要求一是要降低損失發生的機率,主要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損失程度,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與事后補救兩個方面,這是風險管理最重要的內容。

(二)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內部審計主要在三個方面對企業的風險管理起重要作用。

1. 內部審計從全局的角度管理風險

在企業中,各個部門都有可能是風險的承擔者,也就是說,風險可能發生在任何部門,而風險又具有傳遞性,一個部門的風險處理不好,就有可能對整個企業造成重大影響。而內部審計可以從全局的角度管理風險,這是因為內部審計部門獨立于業務管理部門外,不從事具體的業務活動,正是這一特性,使得它可以客觀獨立全局地衡量風險,對業務管理部門提出有效的控制風險的建議。

2. 內部審計有效地控制風險策略

由于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它可以充分協調股東,管理者和各個部門的決策,使得風險在整個組織中最小化,不會因為一個部門的決策影響整個企業的利益。通過協調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內部審計有效地控制了風險策略,指導著企業的健康發展。

3. 內部審計的建議更公正

內部審計是一個獨立的部門,它獨立于業務管理部門之外,直接對董事會負責,不會因為管理者的壓力而屈服。因此,由內部審計提出的風險管理決策直接對整個企業負責,不會因單獨一個部門而導致風險決策的不科學性。正是由于這樣,內部審計的建議更加公正可靠。

二、內部審計是企業管理的重要途徑

(一)淺析對企業管理的認識

企業管理(Corporate Management)是構建在企業“經營權層次”上的一門科學,講究的就是企業所有者向經營權人授權,經營權人在獲得授權的情形下,為實現經營目標而采取一切經營手段的行為。企業管理的目標是實現企業經營的目標,即股東利益最大化,防止了經營者對所有者利益的背離。企業管理是現代公司制度的核心。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治理結構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三個機構組成,即由這三個部門和管理層進行企業管理。

(二)內部審計對企業管理的重要作用

1. 對企業管理實施監督

內部審計人員有權利對企業管理實施監督,內審的工作目標主要包括:對照國家法律法規以及企業的規章制度,按照審計的工作規范,揭露企業違法亂紀行為,維護企業經濟秩序;通過檢查與監督被審計單位執行國家財經紀律的情況,制止違規行為,從而保護國家財產和企業利益,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由此可見,內部審計部門需要對企監管實施強有力的監督,這不僅是由于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決定的,也是由于內部審計的性質決定的。

2. 增強企業管理的執行力度

企業制度的建立并不難,真正難的是如何使決策科學有效地實施。內部審計通過事前和事中審計,糾正違規不良現象,并根據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建議,從而使制度完善,由此大大加強了企業的執行力度。不僅如此,通過對決策的實施情況以及效果評估,事后審計總結了經驗,大大提高了管理者的科學決策水平以及決策的可執行性。

3. 內部審計的評價作用

內審的評價作用主要體現在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的檢查和評價,為組織增加價值和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它以事實為依據,客觀公正全面的對被審計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進行評價,既不脫離實際,也不孤立地看待問題,對組織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內部控制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內部控制的了解不斷深化。在1972 年,美國準則委員會所提出的《審計準則公告》對內部控制做了如下定義:“內部控制是指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組織為了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充分有效地獲得與使用各種資源,達到既定的管理目標,在單位內部實施的各種制約和調節的組織、計劃、程序和方法?!边@也是對內部控制最準確的定義。

(二)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意義

1.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基礎

內審是組織自我獨立評價的一種活動,它本身就是一種控制活動,它遵照內部控制的要求,通過內部控制制度為其制定的審計程序以及方法和要完成的任務、要達到的目標,協助單位的最高管理者監督內部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以此促成控制環境的建立,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說,沒有內審的評價與監督,企業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由上可見,內審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如果沒有內部審計,就談不上建立內部控制體系。

2. 內部審計是對內部控制的控制

正是由于內審的獨立性,使它獨立于會計控制之外,代表著管理層對整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及有效性進行評價,具有其他部門無法代替的重要作用。伴隨著企業的發展,內審的范圍已由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擴展到管理經營的各層面。內部審計促進內部控制,通過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帶來的影響,協助單位上層管理者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促進了內部控制的健全,維護了內部控制的建設。

四、內部審計對風險管理,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的整合作用

隨著現代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制度的不斷完善,現代企業的內部審計需要對風險管理,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進行整合。根據需要,內部審計以風險管理為核心實現整合。它以公司治理為內容,以風險管理為目標,以內部控制為手段,不斷實現企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現代化?,F代內部審計的整合,要求不斷建立健全審計制度,完善審計體系,建立審計管理信息系統,培養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員。

五、結語

內部審計作為現代公司管理的重要手段,對企業的健康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風險管理,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企業要重視內部審計的發展與完善,充分運用內部審計這一工具,促進企業健康良性地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范文第2篇

關鍵詞:內部控制審計;財務報表審計;科學整合

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出臺的第5號審計準則《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的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第一次提出了“整合審計”的概念,審計師通過科學合理的整合規劃,將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兩種工作有機結合進行,最終實現兩種審計目標。整合審計無論從審計時間、審計成本和審計協調層面,都是審計工作的優化選擇。通過合理的整合規劃最終實現兩種審計目標。

一、二者整合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財務報表審計是對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發表審計意見;內部控制審計,是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適當性進行審計,將兩種審計整合進行,其基本意義在于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1.整合審計的可行性

二者具有的共同點,為執行整合審計提供了基礎。

(1)關系人相同。二者具有相同的審計主體、客體以及報告使用者。兩者的審計主體均為會計師事務所,兩種審計都是基于企業管理層對相關認定的再認定,兩種審計報告的使用者相似。

(2)目標一致。財務報表審計對財務報表的公允性和真實性負責,內部控制審計目標是對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發表意見。二者雖然存在差異,但目標是一致的,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3)程序相同。二者都運用觀察、詢問、檢查以及重新執行等審計程序來對內部控制的設計和運行的有效性進行測試。

(4)重要性水平相同。二者都需要確定一個重要性水平,評價錯報對審計的影響以及判斷識別控制缺陷。

2.整合的必要性

(1)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

二者存在著相互驗證的關系。在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時,如發現了重大錯報,就表明與之相關的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反之,執行內部控制審計時發現的重大缺陷,表明與之相關的經濟活動、賬戶余額以及列報存在錯報。二者相互驗證,更好的發現問題,提高審計質量。

(2)節約審計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二者都需要執行風險評估程序和控制測試,通過詢問、觀察、檢查等一系列審計程序來收集大量的審計證據,需要投入審計資源。分別執行兩種審計業務,就會出現同一工作的重復執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如果聘請同一會計師事務所來執行兩種審計工作,可以通過科學的計劃消除重復工作,降低審計成本。

(3)簡化審計報告,有利于正確理解審計報告

分別出具財務報表審計報告和內部控制審計報表,當兩種審計意見不一致時,對使用者產生歧義。若將兩份審計報告整合為一份,能夠有利于財務報表使用者正確理解審計報告。

二、整合的具體實施設計

1.審計目標整合

二者審計都通過調查、評價、提出建議等手段,來促進企業經濟管理,以助于經濟管理水平和績效的提高。通過財務報表審計可以發現影響財務成果的各種因素,并提出可行的改善措施,進一步挖掘潛力,提高經濟效益。

通過內部控制制度審計和評價,可以發現制度本身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及履行情況,,以促進內部控制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二者最終目的是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因此將二者審計進行科學整合,這樣目標更明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審計程序整合

審計程序是保證實現審計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二者將審計程序有效組合,大大提高審計效率。內部控制審計程序分為風險評估和控制測試兩個部分,財務報表審計分為風險評估、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三部分。審計程序分計劃、實施、報告三個階段。

(1)計劃階段。從配備審計人員,組織審計小組等,對被審單位的進行審前調查,取得相關信息,進行審計初步的分析性測試,進而確定重要性水平,評價固有風險,調查內部控制,評價控制風險,綜合二者目標將總體審計計劃和具體審計計劃進行整合。在整合審計計劃時,評價某些事項對內部控制和財務報表是否有重要影響,關注舞弊風險及錯報風險,將二者使用相同的重要性水平進行有機整合。

(2)實施階段。對控制點的測試和經濟活動實質性測試后,科學整合二者內部控制的測試,評價控制風險,如果內部控制可以依賴,繼續進行控制測試,如發現被審計單位的錯報或重大錯報,說明在錯報相應的控制點上可能存在控制缺陷,而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則財務報表在相應的賬戶可能存在重大錯報。利用對方的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調整審計計劃,確定審計范圍,進一步實施分析測試和余額測試。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3)報告階段。在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后,完成全部外勤工作后,結合二者審計證據,進一步綜合分析,整理,完成審計工作底稿,實施最后的分析性測試,編寫審計報告,對財務報表審計通常編寫簡式審計報告,內部控制審計,通常編寫長式審計報告,根據審計目標,以適當、充分的審計證據發表評價意見,以及在審計期間審計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綜合二者,合并審計報告。

三、結論

財務報表審計通過審核檢查會計和有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完整性和公允性;審核檢查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及其有效性,充分披露損失浪費和低效(或無效)行為;內部控制審計通過審查和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促進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將二者科學整合,有效利用審計資源,運用審計的協同效應,高效發揮審計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謝曉燕等.我國上市公司整合審計研究[J].會計研究,2009(9):88~94.

[2]唐建華.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聯系、區別與整合[J].上海立信會計學院學報,2011(3):19~24.

[3]黃雅丹.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整合研究 ——以博瑞科技公司為例[D].吉林財經大學,2014.

[4]劉永君.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審計與內部控制審計的整合研究[D].西南大學,2013.

[5]潘芹.內部控制審計對財務報表審計意見的影響[D].重慶理工大學,2011.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范文第3篇

一、概念界定

所謂內部控制評價指的是, 在企業的高層領導組成的權力機構可以對企業的內部控制產生的有效性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進而產生客觀性的結果報告的過程。而對于內部控制審計的定義是, 由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接受某公司的委托, 對在企業當中處于運行狀態的內部控制進行基于特定的標準展開審計。

二、實施依據

兩者之間的依據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就是兩者都是針對企業內部的控制進行的活動, 目的都是要幫助企業目標的穩定實現;其次就是兩者的實施的客觀對象都是圍繞著企業內部所確定的控制制度展開的。

三、實施頻率

相關文件指出, 對于企業在內部控制評價方面的活動, 每年應該至少進行一次或及以上, 并且在形成報告之后進行對外的發布。這份報告應該跟企業內部所做的審計報告同時進行發出, 那么我們可以知道, 企業在一年當中很有可能不會僅僅只是進行一次的內部控制評價活動。而對內部控制審計則只需要進行一次, 由接受委托的會計師事務所來進行對外報出。

四、實施范圍

內部控制評價要嚴格遵守這樣幾個原則, 首先是全面性, 其次是重要性, 最后是客觀性原則。這幾個原則分別說明了其實施的范圍要將內部控制的設計與運行, 企業本身以及下屬單位所有的活動都包含進去。內部控制審計的過程當中, 更多的重點是將其放在與財務報告有關系的內部控制和風險領域較大的環節。

五、運用方法

對于內部控制評價, 他多數是使用個別訪談、調查問卷、專題討論以及實地查驗和抽象比較分析等等。而對于內部控制審計則是詢問相關人員, 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觀察, 將相關的文件抽出檢查等等。內部控制審計專注于對過程的客觀性, 因此所使用的方法也強調客觀性。

六、缺陷認定

在缺陷認定中, 無論是內部控制評價還是內部控制審計都將內部控制的缺陷根據成因或來源分為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 根據嚴重程度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中, 重大缺陷是指一個或多個控制缺陷的組合, 可能導致企業嚴重偏離控制目標;重要缺陷是指一個或多個控制缺陷的組合, 其嚴重程度和經濟后果低于重大缺陷, 但仍有可能導致企業偏離控制目標;一般缺陷, 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二者對這些缺陷認定的指導標準是相同的。

七、報告

(一) 報送對象

內部控制評價的保送對象一般可以分成對內報告和對外報告, 前者主要是保送給企業的高層領導或者由高層領導組成的機構, 比如說總經理和董事會等等。在進行年度的內部控制結果得出之后, 及時編制出的也是對外報告。至于內部的審計報告一方面是對公司, 另一方面則是對公司外部的信息使用者。從這里可以看出, 保送對象基本相同。

(二) 報告的格式

內部控制評價的報告格式從一般情況下來說, 格式都是比較單一的, 但是在對于對外報告的時候, 則需要在前面的基礎之上適當的進行增加修改, 添加設計等等。另外的內部控制的審計報告是根據會計師的審計意見來決定的, 有多種形式, 每一種形式都有固定的格式, 比如說標準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和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等等, 都是不同的。

(三) 報告的內容

內部控制評價對外報告的內容至少應當包括董事會對內部控制報告真實性的聲明、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的總體情況、內部控制評價的依據、內部控制評價的范圍、內部控制評價的程序和方法等等, 至于對內報告則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出進一步的詳細內容增加。內部控制的審計報告則是包括標題, 收件人, 引言段, 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責任段, 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段, 內部控制固有局限性的說明段, 相關審議的意見段落, 以及關于企業重大缺陷段等等。

(四) 報告的權威性

內部控制評價的相關報告是企業的高層領導機構對于企業運作的自我審視和自我評價, 主觀性相對于審計報告來說是比較強的, 所以對于內部控制的評價報告也只能用于對于自身的某些方面的參考, 并且也只是作為輔助, 然而內部控制的審計報告是依托于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來進行的, 嚴密且專業, 因此會具有更強的客觀性, 會比較完整和有效的反映企業的情況, 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結語

總而言之, 內部控制的評價和審計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企業的未來能夠又好又快的發展, 在他們的特點上就會存在很多的相同之處, 但是也要看到他們的不同, 在實際的企業運營過程中, 要綜合利用兩種手段, 對企業進行更好的控制和監督。

摘要:這篇文章將企業的內部控制評價和內部的控制審計進行比較, 分別從多個角度來對兩者進行一個分析, 得出兩者之間的相關關系和一些結論, 這樣是為了確保企業能夠合理運用兩者, 來對企業內部實施有效的控制, 促進企業目標的穩定實現。那么本文就企業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比較做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內部控制審計比較

參考文獻

[1] 陳留平, 張猛超.企業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比較[J].財會月刊, 2011 (31) :44-45.

[2] 李丹平.企業內部控制評價與內部控制審計的協調:一個整合框架[J].財會月刊, 2012 (10) :31-33.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范文第4篇

一、企業財務審計與控制的重要性

通常情況下, 如果企業的規模較大, 在運行的過程中就一定要建立覆蓋較為全面的內部審計機構, 這對企業的整體運行會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不難發現, 企業內部控制是社會整體發展進步的一種表現, 對于企業的正常運行來說意義重大。內部控制可以有效地維護企業運行的穩定, 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 可以對其進行及時的處理,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傘”的作用。對于大型企業來說, 在運行的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 會對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甚至會使企業停止生產。

二、企業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之間的聯系

對于企業來說, 其內部審計工作與內部控制工作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 內部審計工作對企業的整體運行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 這是顯而易見的, 很多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對內部審計工作并不重視, 導致實際工作展開效果并不理想, 內部審計工作所牽扯的環節步驟相對較多, 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自身專業素質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內部審計工作是企業安全運行所必不可少的保障。而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工作來說, 為審計工作的展開提供了相應的平臺, 內部審計工作要依靠內部控制工作才能夠展開。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 互相依靠, 互相配合, 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的整體發展。

三、財務審計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一) 審計人員能力不強

現階段,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 很多新的問題也開始不斷地暴露出來, 在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展開的時候, 對相關工作人員的自身專業素質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這主要是由于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較為復雜, 所涉及的環節步驟相對較多, 工作周期也相對較長, 很難在短時間之內完成。目前, 經過權威部門分析調查之后表明, 我國很多大型企業依舊存在對內部審計工作人員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 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很多審計人員的自身專業素質較差, 并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就開始加入到了崗位當中, 這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此外, 還有很多企業為了節約整體運行的成本, 沒有對審計工作人員進行較為全面的培訓, 往往只是點到為止, 導致很多審計人員所掌握的專業知識面較為狹窄, 不能夠很好地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 歸根結底, 這也是管理人員的決策不合理所導致的。

(二) 機構設置不完善

在我國, 很多中小型企業以及私人企業對企業內部的審計制度設立并不完善, 很多企業還僅僅是建立在基礎層面上, 這對企業的整體發展并沒有多大的幫助, 這也直接導致了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立形同虛設, 沒有實際權力以及獨立的地位, 在工作展開的過程中還是會受到其他部門的牽制, 從而導致其職責界限較為模糊, 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現階段企業運行的實際情況。如果企業內部的審計機構沒法起到監督的作用, 將會為企業的運行帶來一定的影響。對于我國一些大型的企業來說, 還是存在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的, 但是其工作效果往往還不理想, 在實際工作展開的過程中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在很多時候這都是不可避免的, 導致審計部門的實際效能并沒有充分地發揮出來。

(三) 審計范圍受限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 實際部門的工作展開往往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很多企業都是如此, 財務審計工作由于其具有較強的特殊性, 并且審計工作一直都是服務于財務工作本身, 主要是對財務部門的單方面管理以及監督, 這樣一來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企業其它部門的利益, 這也就給審計工作的展開帶來了一定的限制, 使得審計工作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F階段, 我國整體經濟發展速度在不斷的加快, 人們對大型企業給予了更高的期望, 同時, 企業的運行模式也注定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一定程度的轉變, 這是非常關鍵的, 很多企業在面對未來發展之路的時候, 往往不能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 這與企業的整體運行模式有很大的關系, 內部審計工作是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由于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受到了限制, 導致審計部門的工作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果。除此之外, 很多大型企業的審計部門只能是在實際發生之后對其進行相關的審計工作, 并沒有有效的承擔起財務監督的責任。

四、解決對策

(一) 提高企業管理者對審計的認識

想要有效的保證審計工作展開的整體質量, 首先應該獲得企業相關領導的重視, 這是非常關鍵的。很多企業的領導人員往往對審計部門不夠重視, 認為銷售部門以及生產部門才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命脈, 這種看法是錯誤的, 同時也是不利于企業整體發展的。企業的管理人員應該充分地利用起自身的職權, 對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實際工作情況進行較為詳細的調查分析, 然后根據現階段工作中的不足來對內部審計機構的運行體制進行一定的更改, 并且對審計部門的責任進行清晰劃分, 方便此后的工作展開。

(二) 加強對審計人員的選拔及培訓

對審計工作人員進行選拔的時候, 應該注意對審計人員的自身專業素質進行嚴格要求, 要設定相應的選拔標準, 只有符合標準的人員才能夠錄用。當審計人員的名單已經確定下來之后, 要對審計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 以此來提高其自身專業素質, 很多審計人員之前的工作或者專業學習與審計方面有很大關系, 但是又對審計工作的實際展開情況了解還不夠透徹, 對其進行培訓可以使審計人員更好地適應現階段企業工作展開的實際情況。

(三) 完善內部審計控制機構

對于我國的中小型企業或者是私人企業來說, 在內部審計控制機構的建設上還并不完善, 這與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對企業的運行不夠重視有而很大的關系, 通常情況下, 企業的財務審計部門應該屬于獨立運行的部門, 不受企業其他部門的牽制, 但是從現階段很多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 盡管大部分企業已經建立起了獨立的財務內部審計部門, 但是在實際工作展開的時候, 并沒有賦予其切實的權利。這時候, 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運行情況對企業的財務部門審計控制機構進行全面的建設, 使其更加符合企業的發展需求。

(四) 拓寬財務審計范圍, 強化內部控制管理

審計工作一般只是針對財務部門內部所展開的工作, 很少將其向外擴展, 但是隨著現階段我國社會整體經濟模式的轉變, 企業的審計部門運行模式也應該發生一定的轉變, 從而提高企業的整體運行質量與效率。

(五) 評價與職能相分離

對于企業的財務工作來說, 最為重要的就是保證工作展開的相關數據信息準確性, 這不僅僅關乎企業員工的利益, 更加關乎企業自身的利益, 評價與職能工作不能統一進行, 應該是互不干預, 同時其管理也不能由一個人負責, 應該將其拆開, 這樣更加有利于監督效果的強化。

五、結語

綜上所述, 企業的發展不可能離開財務部門的輔助, 隨著我國經濟整體發展模式的轉變, 財政部門審計與控制工作的展開也應該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整體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 國內很多企業正在對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創新, 使其更符合現階段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對于企業來說, 財務內部審計與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內部運行質量, 本文對其進行了研究探討, 希望對企業的工作展開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企業財務,內部審計,控制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施宇.企業財務內部審計與控制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8 (15) .

[2] 朱曉莉.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 2013.

[3] 王雄.審計委員會能抑制企業避稅嗎?[J].財經問題研究, 2018 (3) .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范文第5篇

一個企業的總資產規模、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周轉率對債務融資成本影響顯著, 而內部控制信息質量則與債務融資成本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內部控制更多關注的是融資方式。近年來, 內部控制質量越好所獲取的銀行債務融資成本越低。目前, 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依然不夠完善, 一些企業管理者對內部控制審計的意義認識不足, 導致企業內部信息不對稱問題并沒有得到真正緩解。為了深入地研究內部控制審計質量與企業融資成本的關系, 需要明確內部控制審計費用, 建立內部控制審計意見類型及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及盈余管理等指標的替代變量模型。內部控制審計意見類型要選擇高于內部控制審計意見類型的企業, 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內部控制審計, 能夠降低企業的債務融資成本。

2 內部控制、審計質量、債務融資成本三者之間的關系

債務融資會為企業注入新鮮活力, 也會增加企業的經營壓力。內部控制能給企業帶來財務報告可靠性、經營合規合法性以及提升經營效率效果的基本效應。高質量內部控制不僅給企業帶來財務報告可靠性和經營合規合法性, 而且也對企業所有部門、流程以及企業整體產生規范效應。內控質量更的企業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以及企業經營效率, 而提高內部控制能夠降低債務融資成本。內部控制與債務融資成本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在金融環境發達的市場中, 使得投資者更加關注和依賴企業提供的信息進行決策, 因此, 研究內部控制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至關重要。

3 提升內部控制、審計質量與控制債務融資成本的有力措施

3.1 明確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目標與原則

(1) 建立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目標。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目標是全面核算環境成本。作為對環境污染應負主要責任的企業必須將生產經營過程所發生的能源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損耗計入成本, 并實施有效控制。

(2) 遵循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的原則。企業環境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一是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及其效果必須遵循國家環保法規;二是企業環境成本控制不能為實現環境成本控制而控制。

3.2 繼續完善體制機制, 為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提供制度保證

(1) 建立并完善環境成本控制體制機制, 有利于實現企業環境成本的有效控制。企業在執行相應的內部控制技術的同時應該最大程度的提升企業審計的真實效率。如果內部控制過低, 就會加劇企業投資行為的不足。因此, 內部控制的質量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以及債權人的銀行之間相應信息的對稱狀況。企業與銀行之間所簽訂的債務融資契約不僅會受到企業財務報告質量對其產生的影響, 同時也對企業整體的業績產生影響,

(2) 建立聯動機制, 建立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機制。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建立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的聯動機制。與實施, 引導“低碳技術”的研發與運用, 發展“低碳經濟”, 引導“綠色”消費。

(3) 建立健全企業環境成本控制體系, 確立環境成本控制長效機制。企業環境成本具有明顯的外部性和成本鎖入效應。因此, 需要注重從籌建到生產與回收的多空間維度的全面性、確立了超前控制的思想觀念和全面控制, 以有效地克服傳統控制模式下的“時滯”現象、成本鎖入效應, 形成環境成本控制的長效機制。債務融資會為企業注入新鮮活力, 也會增加企業的經營壓力。內部控制能給企業帶來財務報告可靠性、經營合規合法性以及提升經營效率效果的基本效應。高質量內部控制不僅給企業帶來財務報告可靠性和經營合規合法性, 而且也對企業所有部門、流程以及企業整體產生規范效應。內控質量更的企業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以及企業經營效率, 而提高內部控制能夠降低債務融資成本。內部控制與債務融資成本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在金融環境發達的市場中, 使得投資者更加關注和依賴企業提供的信息進行決策, 因此, 研究內部控制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至關重要。

(4) 科學規劃, 從源頭加強控制。當前企業環境成本控制是從源頭加強環境成本控制并取得實效的前提。因此, 應鼓勵企業克服環境成本鎖入效應給企業環境成本控制帶來的窘態, 實現環境成本的超前控制。

從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來看, 內部控制、審計質量與債務融資的創新主要源自網絡經濟環境的知識性、國際性和動態性。企業要將籌資的重點轉向“籌知”。一是拓寬籌資渠道, 將籌資范圍擴展到全球;利用風險市場和新的金融創新品種融資。二是在內部控制活動中, 適應動態多變的債務融資環境, 實行財務柔性管理。三是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 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控制成本。四是從內部成本出發, 投資要發揮審計作用, 從企業內部環境的時效性出發, 時刻關注成本控制, 及時捕捉治理機會。如:運用互聯網技術, 對跨地區、跨國界的投資項目進行遠程實時監控, 產品那個人提高融資效益。在分配活動的創新中主要表現出內部控制、審計質量的特點, 針對企業的特殊性, 其利潤分配政策要改變以往保留盈余的做法, 而予以悉數分配。

摘要:企業在進行外部融資時大多會選擇債務融資的方式, 債務成本的多少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債務成本過高會導致企業經營困難。實踐表明, 有效的內部控制和高質量的外部審計可以降低債務成本。內部控制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企業財務內部報告的有效性, 提升經營效率。因此, 高質量內部控制的企業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本文內部控制、審計質量、債務融資成本三者之間的關系, 闡述了提升內部控制、審計質量與控制債務融資成本的有力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制,審計質量,債務融資成本

參考文獻

[1] 錢穎一.市場與法治[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3 (21) .

[2] 鄭軍, 林鐘高, 彭琳.貨幣政策、內部控制質量與債務融資成本[J].當代財經, 2013 (21) .

[3] Kim, J-B., B.Y.Song, and L.Zhang.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Disclosures.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1 (4) .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范文第6篇

“質量”一詞的用法很廣, 在全面質量管理理論中, 質量是指產品、過程或服務滿足規定或潛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的總和??梢? 質量不僅指產品質量, 而且也包括過程質量和服務質量, 對于過程質量和服務質量可以統稱為工作質量。關于內部審計質量, 從質量的定義出發, 考慮內部審計業務的特殊性, 內部審計質量的概念可表述為:內部審計機構在實施內部審計過程中, 各項工作的優劣程度及其最終結果的可靠性。具體也可將其劃分為如下兩部分。

第一, 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是指內部審計機構實施某項審計業務過程中各項工作的優劣程度。內部審計一般包括準備、實施、終結等階段, 每一階段中各項工作均有各自的質量。第二, 內部審計結果質量。是指內部審計出具審計報告的可靠性及其提出建議的質量。高質量的審計結果能幫助企業管理者正確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 并據此做出相應決策??梢? 內部審計質量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防范風險的重要保證。

2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保證內部審計準則得到遵循和落實的重要手段, 是內部審計機構內部控制體系的核心內容。內部審計質量的優劣, 關系到內部審計工作效果的好壞, 也關系到企業管理的效益。在我國, 內部審計的起步比較晚, 雖然近些年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及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 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但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還不高, 在質量控制方面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給內部審計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2.1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效果的優劣取決于其面臨的內部與外部環境狀況的好壞。目前我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環境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 其中,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外部監管力量不足與內部組織保障機制不健全是影響內部審計質量及質量控制的主要約束因素。

(1)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外部監管力量不足。

我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外部監管力量主要來自于政府出臺的相應法律法規和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作為行業自律組織進行的管理。而隨著政府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 我國的內部審計工作由行政型的法規強制管理逐步向行業自律管理過渡。但目前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監管方面還存在許多缺陷, 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全國各單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 對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沒有明確要求, 導致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沒有形成強有力的質量保證體系, 外部監管力量薄弱。

(2) 內部審計的內部組織保障機制不健全。

內部審計獨立性是內部審計質量的重要保證。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地位對審計獨立性有重要影響。目前我國公司制企業中內部審計的設置模式多樣, 有的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隸屬于財務負責人;有的隸屬于總經理;甚至有的企業末設立內部審計機構及人員, 內審工作由稽核人員兼任;還有很多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形同虛設, 工作安排仍由部門領導說了算, 內部審計獨立性得不到保證, 由此導致內部審計結果缺乏客觀性, 無法真正起到規避風險, 促進企業管理的作用。

2.2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人員控制機制存在的問題

人是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系統中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方面, 內審人員即是審計質量控制的主體, 再健全的控制制度, 離開了內審人員的執行, 質量也無從談起。另一方面, 內部審計項目的執行人員又是審計質量控制的客體, 內審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專業勝任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等各方面素質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內部審計工作及結果的質量。我國目前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職業操守等各方面尚不令人滿意, 從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人員權責落實不到位, 仍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1)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主體的權責落實不到位。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主體是指內部審計機構中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人員。目前有些企業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重視不足, 并未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以及相應的人員, 一些大規模企業由于日常內部審計工作量大, 從事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較少, 內部審計人員無暇顧及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而在一些小規模企業只設置一兩名職員從事內部審計工作, 而審計質量控制幾乎處于空白。有一部分企業雖設置了從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人員, 但質量控制主體責任不明, 忽視了內部審計操作和管理中的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 沒有對審計工作輔以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責任制度, 大多監督檢查工作敷衍了事, 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2) 內部審計執業人員的素質不高。

目前我國內部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大多數企業中內部審計人員素質達不到規定的要求。在企業內部審計人員招聘時, 考慮內部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專業勝任能力較少, 內部審計人員安排隨意性較大。在進行人員分工時, 人員經驗、知識結構與審計項目目標不相匹配, 審計方案實施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2.3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業務過程控制機制存在的問題

內部審計業務過程是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另一客體。目前企業內部審計在開展業務、承擔審計項目的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規范行為, 同時, 運用的審計技術方法滯后也嚴重影響到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內部審計業務過程不規范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第一, 審計準備階段存在的問題。有些企業在進行審計計劃時并沒有對項目進行科學的風險評估, 單憑主觀判斷安排審計項目計劃, 使一些高風險項目被排除在審計計劃之外。同時, 部分審計項目人員配置不合理, 缺乏科學性。特別是個別審計人員甚至審計項目負責人的綜合素質、經驗、知識結構往往與項目的審計目標不相匹配, 導致審計項目質量不高, 審計成果不明顯, 甚至造成企業管理層對內部審計期望值的下降。一些企業集團在對下屬子二級機構下達審計計劃項目時事先缺乏必要的調研, 在沒有考慮基層審計部門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的情況下, 許多審計計劃往往最終不能得到有效執行。另外, 企業年初預留審計缺口少, 當公司領導臨時安排審計項目較多時, 內審部門不得不被動地改變、調整審計計劃。最后, 企業在審計準備過程中未考慮到成本效益原則, 審計效率低。

第二, 審計實施階段存在的問題。在審計計劃確定之后, 內審部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 對審計實旅方案缺乏足夠的重視:一是沒有進行認真的審前調查, 審計實施方案缺乏針對性, 不能對人員和時問進行科學安排;二是審計方法和步驟缺乏先進性和嚴密性, 對審計重點和審計f1標有重大影響的審計事項估計不足, 造成遺漏。除此之外, 內審部門的審計工作底稿不規范也影響到實施階段的審計工作質量。審計工作底稿中審計工作記錄文字表述不清, 審計工作底稿事項記錄不充分, 審計查出問題的摘要以及依據等事項不全, 都將給審計定性和審計處理造成困難。

3 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對策研究

3.1 優化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控制環境

(1)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監管作用。

隨著政府職能的逐步轉變和企業自主權的進一步提高, 我國企業的內審工作應當由行政型的法規強制管理、分散管理, 向社團型的行業自律管理、集中管理轉變。為此, 應進一步加強內部審計協會的組織建設與制度建設,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行業管理體制, 通過行業自律管理強化內審質量控制。制定和貫徹執行內部審計準則, 是內部審計協會的基本職責。內部審計協會應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規范體系建設, 進一步提高內部審計規范的可操作性程度, 加強具體實務操作指南的建設, 在借鑒國際慣例的同時, 最大限度地與國情相結合, 在規范制定過程中履行公允程序, 提高其代表性程度, 切實提高內部審計規范的被遵循程度。

(2) 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權威性。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權威性是內部審計順利開展工作的客觀保證。早在1978年由IIA發布的《內部審計職業行為守則》中就明確規定, 內部審計必須獨立于所審計的活動。內部審計要實現獨立性, 就必須保證內部審計部門的組織地位足以支持其完成的審計任務, 同時應保證內審人員有足夠的權限使其在執行審計時能保持獨立性。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越強, 地位越高, 權威性越大, 就越能發揮作用??茖W合理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模式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權威性。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性質特征決定其領導層次愈高, 權威性、獨立性和有效性就愈有保障。

3.2 健全內部審計質量的人員控制機制

(1) 落實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主體權責。

要落實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主體的權責, 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第一,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必須設置一個健全有效的組織機構及配備相應的專職人員, 如企業規模較大, 該機構是內部審計機構中的獨立職能部門, 如企業規模較少, 審計業務量較小, 可以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人員或直接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擔任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第二、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崗位責任制。只有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職責落實到每一個崗位和人員, 才不至于形成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真空地帶, 使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才能使內部審計質量得到保證。

(2) 建立內部審計職業化管理體系。

嚴格內部審計人員的選拔機制, 實行內部審計執業資格制度?,F有的我國《內部審計人員崗位資格證書實施辦法》規定, 滿足條件的人員可直接取得崗位資格證書, 不能滿足條件的人員需參加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統一組織的資格考試??荚噧热莅▋炔繉徲嬙砼c技術、有關法律法規與內部審計準則、計算機基礎知識與應用。這些主要集中于對應試者的審計基礎知識的考查, 而對應試者專業背景和相關知識的掌握則沒有要求。這種規定難以滿足內部審計的職能要求, 應試者無需具有系統的財會、審計等相關知識儲備而僅憑臨時復習就可能通過考試, 這導致審計人員進入內部審計工作崗位后很難勝任。因而必須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 在專業背景及相關知識方面對內部審計人員的任職資格做出明確規定, 在考試科目及考試內容方面在深度和廣度上下工夫, 參照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及我國注冊會計師的相關執業規定逐漸形成我國內部審計執業資格制度。

3.3 加強內部審計質量的業務過程控制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環境子系統與人員控制機制子系統是業務過程控制子系統發揮作用的基礎。企業應該在遵照內部審計準則的基礎上制定業務程序管理手冊, 對具體審計項目的選取、審計業務的執行、工作底稿的編制及最終審計報告的出具做出明確規定。

審計業務過程基本上分為三個階段, 即審計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終結階段。在開展全過程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時, 要注意把握每個階段的關鍵控制點, 所謂關鍵控制點是指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有重大影響內部審計業務活動, 而對這些業務活動必須采取手段和措施進行重點管理、控制。

摘要:本文基于筆者多年從事企業財務管理的相關工作經驗, 以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為研究對象, 分析了內部審計質量的涵義, 探討了當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給出了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 全文是筆者長期工作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升華, 相信對從事相關工作的同行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問題,對策

參考文獻

[1] 杜興強, 郭劍花, 雷宇.大股東資金占用、外部審計與公司治理[J].科技資訊, 2010, 1.

上一篇:珍惜時間的名言范文下一篇:中期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