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愛的教育書評范文

2023-09-21

愛的教育書評范文第1篇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

在這漫長的暑假中,有時是為了打發時間,有時是心血來潮,我讀了許許多多的書,有世界名著、連環畫、故事書、作文書等等。不過,那本《愛的教育》是最讓我刻骨銘心的。

在這本書里,它的主人公:安利柯,他經歷了許多事。在他四年級的學習生涯中,他經歷了不少的風風雨雨和是是非非,有幸福和歡樂,當然也有痛苦和難過。他新認識了教他們四年級的老師,一位從格拉勃力亞來的同學,還有一位盲眼少年等等。在他這四年級的一個學期中,他看了卡隆對科洛西的俠義行為,看到科洛西家雖然很貧窮,但他卻還是很喜歡去上學,還看到了好多女同學都熱心地幫助一位小煙囪掃除人等許多助人為樂的事情。不過,也有一些是不好的行為,但是最后他們都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一學期讓他最開心的事就是和代洛西可菜諦、耐利這些友人的來訪,而他最傷心、遺憾的事情就是在這個學期的期末,他要離開這個他生活了四年的學校和他出生的這個小鎮。

讀了這本書,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覺得做為一個小學生不但應該有助人為樂、團結友愛的好品質而且還要學習他們那勇于承認錯誤的精神,在這點上,我覺得很慚愧。因為我有的時候不但不承認錯誤,還要掩飾,不過我想,我以后一定不會再這樣了。我會接受別人的批評,承認并改正自已的錯誤,我將在改正錯誤中不斷地成長。另外,他們在艱苦的情況下還在努力的讀書,而我們現在是多么好的教學環境,可還是有人不珍惜這美好時光。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是與非,懂得了美與丑,能辨別善與惡。這本書中有一句話一直深深地牢記在我心中:愛,好比一個環,把一顆顆心聯系在了一起。是啊,只有有了愛,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讓我們把愛奉獻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愛的教育》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

《愛的教育》全文采用了日記的形似,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十個月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和他家人的信和老師講的動人的每月故事。

愛就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稅鄣慕逃芬粫忻鑼懥艘蝗撼錆M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這些孩子雖然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

對親友的真摯之情,在《愛的教育》一書中處處都有這種氣息,特別是每月故事中的《萬里尋母記》,讓我不經為里面的主人公馬爾可心生一股敬意。他的母親在他13歲時為了擺清債務,獨自一人去了阿根廷共和國的首都一個富有的人家去當了女傭,后來斷絕了聯系。13歲的主人公馬爾可,不顧去美洲的危險毅然向他爸提出了一人去美洲找母親的請求。這件事一開始雖沒成功,可兩天后他父親的一個船長朋友聽說了這件事后,便去找到了他父親告訴他可以免費帶馬爾可去美洲。馬爾可在去美洲找母親遇到了許多人,有好也有壞,像慈祥的倫巴底老人,善良的西班牙婦女,熱心的小伙計和無惡不作的小偷,當然還有許多樂于助人的好人等等。在這些人的幫助下馬爾可終于找到了母親。

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深深的愛,在《愛的教育》一書中不時有出現震撼人心的愛國故事。像愛國少年他為了國家的尊嚴連錢也不要,把它全扔到了辱罵他國家的人臉上和頭上。年輕的少年鼓手為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冒著猶如暴雨般的子彈去求救,雖然最后他們勝利了,可他卻永遠失去了一條腿。我們做為炎黃子孫更應該要有一顆熱愛祖國真摯的心,仁以為己任的想法,將我們中華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讓我們用愛國的熱情洋溢全世界,感染全世界。

《愛的教育》中我想“愛會是什么呢?”這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有小有大,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大到捐獻骨髓、獻血、為國獻身……

關于愛的教育讀書心得

讀完了《愛的教育》后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這也是亞米契斯先生的文章的成功之處?!稅鄣慕逃肺沂且豢跉庾x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字里行間,都抒發了作者本人對愛的理解。這種情感是普通的,確實不平凡的。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這也是為什么愛的教育被評為愛的魔法書的原因?!稅鄣慕逃犯嬖V我們: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都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只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而已。一想到自己曾經忽略一些平凡而又溫暖的細節時,心就好痛。我真的很后悔沒有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每次當要失去的時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貴。是的,人們總是那么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卻讓一些平凡溫馨的瞬間,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但是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如果人生是一場戲,我覺得應該給這些平凡而又難忘的瞬間一個特寫。盡管我知道時間不會給我多余膠卷,這些瞬間也許只會成為我們心中無足輕重的片段,被時間剪掉,那些瞬間,永遠只是我們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中的一朵小小的花。但,我仍愿意用自己的心去迎接幸福。盡管幸福那么短暫?!稅鄣慕逃纷屛腋袆拥耐瑫r,也引發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飛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竟使人們寧愿葬送自己的生命來挽救愛?帶著這個問題,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長途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這一切的一切,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在這當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并不像想象的那樣特殊,但真的讓人覺得很溫暖。愛比珍珠更寶貴,比糖果更甜蜜,比水晶更晶瑩,比群星更璀璨,愛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令人快樂,人人都想要而又用金錢買不到的感覺。愛能夠將心中的恨化為勇氣,它使你微笑地面對生活,使你倔強地反抗命運,它是還魂的仙草,給罪人新生,他是慈愛的母親,喚浪子回頭,它既是一種獲得,又是一種犧牲。但,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命運不會讓你白白付出,它會用人間最珍貴的愛來回報你。

愛的教育書評范文第2篇

《愛的教育》讀書筆記摘抄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愛",一個多么閃亮,多么令人鐘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里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在這本書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快的行為》這兩節,

第一節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后,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里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熏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節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后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讓肇事者站起來,并沒給他處罰,聽他講完事實后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說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里就表現了卡隆他關心他人的一種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饒人過且饒人,這是難得的一種為人處事.

愛的教育書評范文第3篇

書是人類的朋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在課外閱讀能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學生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活動目標:

1、讓學生在讀書指導活動中認識《愛的教育》這本書及其它有益的課外書籍,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外閱讀的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孩子體會到讀書的快樂,閱讀的樂趣。

2、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

3、在活動中對讀書筆記的書寫進行指導,讓學生養成讀課外書做讀書筆記的好習慣。

二、指導重點:

讓學生在讀書指導活動中認識《愛的教育》這本書及其它有益的課外書籍,激發閱讀的欲望。 活動準備:

1、布置學生人人準備一本《愛的教育》。

2、師生共同閱讀《愛的教育》,做好讀書筆記,完成讀書討論單。

3、制作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題。

1、課前導入:播放《愛的奉獻》。

2、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想?

3、一個意大利的作家寫了一本書叫《愛的教育》,我看了以后,感觸很深,我把它推薦給大家看,你們都看了嗎?

4、師:今天我們來開個班級讀書會,,這個讀書會交流的就是這部兒童文學名著——《愛的教育》。板書課題:《愛的教育》班級讀書會

二、介紹我的書。

過渡:首先進入第一關:介紹我的書。

1、同學們,拿出你的書,請你說說《愛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譯者是誰?你的書是什么版本的?哪年出版的?

2、小結:拿到一本課外讀物,首先我們要了解這本書的作者,如果是外國名著,我們還要了解翻譯者是誰,這是我們讀書的第一步驟。

3、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作者亞米契斯。

4、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寫的一部極富感染力的兒童小說。它通過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科寫的日記,抒發了人類最偉大的感情——愛。書中講述了發生在安利科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性的文章,以及 10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好各種文化知識,還要學習比這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對祖國、對家鄉、對人民、對父母、對師長、對同學、對周圍所有人的愛與尊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人動情,字里行間洋溢著兒童的純真與情趣。)

5、小結:對,了解了課外讀物的作者和譯者之后,接下來就要讀一讀前言、編者的話或者是文章簡介,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這是讀書的第二步驟。

6、讀了這本書你有什么感受呢? 人們這樣評價這部書:

凡是讀過這部書的人,都將無法抗拒它的魅力,是無可爭議的“愛”的典范。

《愛的教育》作為一部愛的贊美書,將使我們的心永遠溫熱閃亮。

三、讀書之我見。

過渡:接下來進入第二關:讀書之我見,首先是“人物大家談”。(課件展示)

1、人物大家談。

(1)同學們,你們讀了這本書,對書中的人物一定有許多自己的見解,誰來說說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為我們描述一下他的為人、個性、家庭等?

(2)書中的哪位人物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他做的哪件事令人難忘,為什么?

(3)這些孩子有自己的特點,他們充滿愛心,敢作敢為,誠實善良,品德高尚,他們讓我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4)小結:我們再讀文章時,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人物的心情和個性,我想同學們在讀這本書時,一定會對里面的精彩情節記憶猶新,讓我們一起分享吧。

2、精彩回放。

(1)書中的哪個故事最讓你深受感動呢?為什么?請你選擇一個精彩的片斷細讀,把你認為精彩的詞、句畫下來,把你的讀書感受寫在片段的旁邊。

(2)學生精讀片斷,作批注。

(3)(采用投影展示片斷)指名有感情朗讀,說說自己的讀書感受,為什么深受感動? „„

(4)我們共同分享了書中的情節,多么令人回味,我們正是抓住了文章中詞句進行揣摩,才感受到了情節的精彩,這些精彩情節串聯成了一個個讓人受益匪淺的故事,請看“每月故事評說”(課件展示)。

3、每月故事評說。

書中的“每月故事”感人至深,請你說說最觸動你心靈的一個故事。

小結:我們被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感動著,他們愛國、善良、英勇、無私„„讀著一個個故事就像沐浴在一次又一次高尚情操的浪潮中,接受真正的愛的教育。人間的真情無處不在,讓我一起來“真情面對面”。(課件展示)

4、真情面對面。

(1)你最想對書中的哪個人說些什么話呢?請寫下來吧!

(2)小結:同學們,聽了你們的情真意切的話語,老師感覺到你們已經被書中的故事震撼了,我想同學們一定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其他人,讓我們“好書一起分享”。(課件展示)

四、好書一起分享。

1、讀完了《愛的教育》之后,你會將這本書介紹給誰閱讀呢?為什么?

2、是啊,好書跟他人一起分享,能使我們閱讀的快樂增加一倍。(課件出示):書籍是人生前進的燈塔,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開啟智慧的鑰匙,書籍是終身相隨的伴侶。讓我們用心讀書,體驗生活的美好,你一定會發現原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五、拓展延伸。

1、師:孩子們,《愛的教育》以故事形式進行愛的教育,是一本寫給兒童的做人的教科書。用孩子的日記講述故事,仿佛事情就在我們中間。讀書里的故事讓我們做真正的人。 你讀過什么好書嗎?把它推薦給大家好嗎?

2、師:孩子們,別忘了收獲是滿足,分享是快樂,大家應該互相借閱這些“精神食糧”。 (出示名人名言)生齊讀

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毛澤東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六、總結讀書方法

讀完一本書我們要掩卷深思,仔細回味一下:想想寫人物這類書,我們要看書中主要講了什么;最打動自己的細節;點評人物;想想它對自己生活的影響。

七、小結

《愛的教育》教給我們用一顆寬容的、真誠的、進取的、善良的心去愛祖國、愛家長、愛老師、愛同學、愛弱小,我們在愛中受到了教育,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孩子們,愛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它能給你智慧、給你快樂、給你光明。

板書設計:

《愛的教育》 讀書方法:

了解主要內容

走近人物角色 交流精彩片段

讀出自己感受

《愛的教育》閱讀指導課教案

活動目的:

1、檢查半學期來,學生閱讀《愛的教育》的情況。

2、在對最佩服的人物的交流中,受到熏陶和啟發,引導孩子形成積極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堅強的精神。

3、引導學生在感動中懂得關愛別人,學會幫助和關心他人。 活動過程:

一、

激情導入

1、音樂渲染

2、師述:有人說,愛是一縷溫暖的陽光,有人說,愛是一陣及時的雨露,有人說愛是一把打開心扉的鑰匙。你心中,愛到底是什么?

3、生自由暢談心中對愛的理解

4、問:是什么讓你懂得了愛?(導出《愛的教育》)

5、簡介相關內容

二、

走進人物

1、在這本書中,作者描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我來考考大家!

2、出示思考題:

(1)、這本書是寫

身邊發生的一個個小故事。 (2)、瘦弱可憐的駝背奈里的保護者是

。

(3)學習成績好,每次都獲得頭等獎的男孩是

。 (4)

有一本最最心愛的郵票簿。

(5)可憐又堅強的鐵匠之子是

。

(6)

從一個別人眼中呆笨的學生變成了二等獎獲得者。

3、指名試做

4、在這本書中,還有哪些人物?交流

5、指導:在這些人物中,我最佩服的是安利珂的女老師,因為她﹍﹍

6、交流:在這些人物中,你最佩服誰?為什么?

三、

印象最深的故事

1、過渡:在這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人物身上發生了很多平凡而偉大的故事,在書中100多個小故事中,哪一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故事情節交流

3、引導:你為什么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

四、

感人的片段

1、過渡:這一個個故事打動了我們,多少次,我們邊讀邊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老師把讀的過程中最感動的片段劃下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2、出示幾處感人的片段。

3、指名讀。

4、在你讀的過程中有沒有把打動你的地方劃下來?

5、交流

五、

小結

1、從這些人和事中,你有沒有受到什么啟發?

2、以“

教會我

”的句式說一句話。

3、小結:《愛的教育》教給我們用一顆寬容的、真誠的、進取的、善良的心去愛祖國愛家長、愛老師,愛同學、愛弱小,我們在愛中受到了教育,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音樂:《愛的奉獻》)

愛的教育書評范文第4篇

? 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教育對象的特殊性

小學教育的基礎性

小學教育的義務性

小學教育的全面性 學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者 管理手段 管理對象

學校管理的基本內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教學工作管理(核心)教務行政管理 總務工作 學校管理的過程: 計劃 實施 檢查 總結 學校管理的原則與方法:

原則:1.方向性原則 2.科學性原則 3.民主性原則 4.教育性原則 5.規范性原則 6.系統性原則

7.效益型原則 8.動態性原則

方法:1.行政管理原則 2.法律原則 3.思想教育原則 4.經濟方法 5.學術方法

學校組織結構的主要職能部門:1.校長辦公室(對外聯絡、信訪、人事保衛、文件收發歸

檔、報表統計)

2.教務處(教學組織、教育科研、學籍管理、課程資源管

理)

3.政教處(德育 思想政治)

4.總務處(后勤 提供經費 物質保障) 5.教研室(基層教學實驗) 6.年級組

? (重點)教育學基礎知識 “教育”的由來:《孟子 盡心上》

教育主要包括:社會教育 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

狹義教育: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活動 教育的構成要素:教育者(主導作用)、受教育者(主體)、教育影響(活動中介) 教育的本質屬性: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

1. 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

2. 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3. 教育是以人的培養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

4. 在教育這種培養人的活動中,存在著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的矛盾活動

教育的社會屬性:

1. 永恒性 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 2. 歷史性

3. 相對獨立性 a.繼承性 b.受其他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c. 教育與社會發展經濟發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

按對象分:個體發展功能 社會發展功能(人口 經濟 政治 科技 文化) 按作用分:正向功能 負向功能

按呈現方式分:顯性功能(計劃性)

隱性功能(非預期的) 教育的起源: 神話起源說

生物起源說 代表人物:法 利托爾諾 美 桑代克

英 沛西·能

心理起源說 代表人物: 美 孟祿 教育起源于兒童對成人無意識的模仿 勞動起源說 代表人物:蘇聯 米丁斯基 凱洛夫

1 教育的發展: 1. 原始社會

a. 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b. 沒有階級性,教育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 c. 手段主要是言傳身教,沒有文字和書本 d.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權利平等

e. 以生活經驗為教育內容,教育內容貧乏

f. 教育直接為生產和生活服務,沒有從生產勞動中脫離出來 2 .古代教育 奴隸社會

中國

夏朝——癢 序 校

西周——國學 鄉學 “學在官府 政教合一”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古埃及 宗教教育

古希臘 斯巴達——尚武教育

雅典——崇文教育

3.封建社會

中國 春秋戰國——官學衰私學興 顯學盛行

隋唐——實行分科教學 科舉制

宋朝——四書(大學 中庸 孟子 論語) 五經(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 清朝——學堂

中體西用 1905廢除科舉 西方 教會學校 騎士學校

特點:1.階級性 2.道統性 3.專制性 4.刻板性 5.象征性 6.宗教性 20世紀以后的教育特點

1. 教育的終身化 現代人的一生應該是終身學校 終身發展的一生 2. 教育的全民化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且必須接受一定的教育

3. 教育的民主化 一方面追求讓所有人都受到同樣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培養目標的多元化,辦學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學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 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現代教育發展趨勢

1. 加強學前教育并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 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4. 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 6. 教育制度有利于國際交流 ? 教育學

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不斷探索并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教育學的發展 ? 萌芽階段

中國 《學記》世界第一部教育文獻

孔子 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誘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思結合)

墨子 兼愛 非攻 “親知 聞知 說知”

道家 道法自然

2

西方

蘇格拉底 產婆術 諷刺—定義—助產術

柏拉圖 《理想國》 “寓學習與游戲”最早提倡者

亞里士多德 《政治學》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則”

昆體良 西方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雄辯術原理》(論演說家的教育)將學習過程概況為“模仿——理論——練習”三階段

? 創立階段

培根——實驗科學家鼻祖 首次提出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 提出“歸納法”

特點:教育問題成為專門的研究領域 形成了專門的教育概念或概念體系 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 產生了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

代表人物 夸美紐斯——《大教學論》(教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

盧梭——《愛彌兒》倡導自然教育 兒童本位教育觀

康德——最終將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里講授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動物”

裴斯泰洛齊——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付諸實施的教育家

洛克——《教育漫話》白板說

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科學教育學之父,傳統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標志規范教育學的建立)教育性教育原則(沒有無教育的教學,沒有無教學的教育) 杜威——實用主義哲學創始人 現代教育學代表人物 《民主主義與教育》新三中心論(兒童 經驗 活動)“ 教育即生活 學校即社會” 教育無目的論

陶行知——人民教育家 《中國教育改造》 “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校 教學做合一” 生活教育理論

? 發展階段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形成與發展

凱洛夫——《教育學》世界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 馬卡連柯——《教育詩》《論共產主義教育》集體主義 流浪兒童和違法者改造 中國楊賢江《新教育大綱》我國第一部以馬克思教育理論為指導的教育著作

當代教育理論的發展 贊可夫——《教育與發展》“以最好的效果使學生達到最高的發展水平”發展性教育理論 五條教學原則 a.高難度 B.高速度 C.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D理解學習過程 E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布魯納——美 強調學科結構 提出結構主義教學理論 倡導發現教學法

瓦根舍因——德 創立范例教學理論

皮亞杰——瑞士 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智力

蘇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諧教育思想“活的教育學”

布魯姆——提出掌握學習理論 ? 教育與社會的發展

(一)教育與社會生產力的相互關系 ? 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a. 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b.生產力水平制約教育結構的變化 c.制約教育內容和手段 ? 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

a. 教育再生產勞動力(舒爾茨 人力資源理論) b.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

(二)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相互關系 ? 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

a.決定教育的領導權 b.決定著受教育權 c.決定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道德的內容 ? 教育對政治經濟的影響

a.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要的人才(培養人才) b.教育促進民主 c.教育是一種影響政治經

3 濟的輿論力量

(三)教育與文化的相互關系

1.教育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

? 文化對教育發展的制約作用:a影響教育目的的確立b影響教育內容的選擇c影響教育教學方法的使用

? 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促進作用:a具有篩選、整理、傳遞和保存文化的作用b傳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c更新和創造文化的作用 2. 教育與文化關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種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 3. 學校文化

學校精神文化(觀念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 ? 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國家對培養人的總的要求,它規定著人才的質量和規格,對教育工作有全程性的指導作用。教育工作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教育目的的實現也是教育活動的歸宿。 教育目的的作用: 導向 激勵 評價 教育目的理論: 宗教本位論

社會本位論(培養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代表人物柏拉圖、涂爾干、凱興斯泰納、巴格萊)

個人本位論

教育要服從人的成長規律 滿足人的需要(代表人物:盧梭、羅杰斯、福祿貝爾、裴斯泰洛齊)

教育無目的論 杜威 教育目的層次:

國家教育目的

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目標 教師教學目標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據

1. 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特點與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價值觀 我國的教育目的特點

1. 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知識能力的統一 2.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求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兩方面和諧發展

3. 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強調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學生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 4. 教育目的實現的根本途徑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確立我國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 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 全面發展教育構成及其關系

德育——靈魂和核心作用 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

智育——前提和支持

體育——基礎

美育——動力

勞動技術教育——綜合 素質教育

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一宗旨兩重點) 素質教育基本內涵

1. 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 3. 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

4 4. 素質教育詩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

5. 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是現代教育要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 6. 素質教育要貫穿教育的全過程并滲透于教育的個方面 ?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發展歷程:前制度化教育(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正規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現代學制的類型:雙軌制 單軌制 分支型

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據 (教育制度的影響因素) 1. 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2. 社會政治經濟制度

3. 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

4. 本國學制的歷史發展和外國學制的影響

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工作方針: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

?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課程用于教育科學專門術語始于英國科學家斯賓塞 課程的作用

1. 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保證 2. 課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是師生關系的紐帶

3. 課程是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確定,教學手段的應用的根據 4. 課程是國家檢查和監督學校教育工作的依據 課程類型:

分科課程(學科課程) 綜合課程 活動課程(經驗課程 兒童中心課程) 必修課程(發展共性) 選修課程(發展個性) 國家課程 地方課程 課本課程 顯性課程 隱性課程 課程理論流派

學科中心課程論(夸美紐斯 赫爾巴特 斯兵塞 布魯納) 活動中心課程論 (杜威

克伯屈)

社會中心課程論(布拉梅爾德 金帝斯 布厄迪) 課程內容:

課程計劃: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

包括:課程設置(首要問題) 學科順序 課時分配 學年編制 學周安排

作用:指導和規定教學活動的依據也是制定課程標準的依據

課程標準:國家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形式編訂的關于某門學科機器實施、評價的指導性文件

結構:1.前言

2.課程目標(核心)3.課程內容 4.實施建議

作用:是編寫教材、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教材:結構: 螺旋式上升

直線式編寫

作用:學習的主要材料 教學的主要依據 課程資源:

按來源:校內 校外

按性質:自然 社會

按物理特性和呈現方式:文字資源 實物資源 活動資源 信息化資源

按存在方式:顯性

隱性

5

按功能: 素材性資源(知識 技能 經驗 活動方式方法 情感態度)條件性資源(人力 物力 場地)

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途徑和方法

1. 進行社會調查 2.審查學生活動3.可發實施條件 4.研究學生情況鑒別校外資源5.建立資源數據庫

影響課程開發的主要因素(社會 知識 兒童)

1. 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能力基礎及其可接受性

2. 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發展水平對課程開發的影響 3. 學科特征影響課程編制 課程開發的模式

1. 目標模式(拉爾夫泰勒) 2.過程模式(斯騰豪斯)3.情景模式(勞頓“文化分析”理論) 課程評價:

1. 目標評價模式(泰勒)2.目的游離模式(斯克里文)3.CIPP(背景 輸入 過程 成果)

4.CES(需要評定 方案計劃 形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 ?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

基本理念 1.三維目標觀(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 綜合課程觀(培養學生綜合的視角和綜合的能力) 3. 內容聯系觀(課程內容教學與社會生活相聯系與已有經驗相聯系) 4. 學習方式觀(強調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 5. 發展評價觀(重視過程的評價 發揮促進學習的作用而不是檢查驗收的作用) 6. 校本發展觀 (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特色發展) 核心理念 以人為本 “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1. 關注每一位學生

2. 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3. 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

具體目標:1.實現課程功能的轉變(注重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存)

2. 提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設置九年一貫制課程門類,設置綜合課程) 3. 密切課程與生活時代的聯系

4. 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接受學習死記硬背到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5. 建立與素質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評價與考試制度(從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到發揮評價的促進作用)

6. 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改版課程管理過于集中)

義務教育的課程標準體現出:普及性 基礎性 發展性 課程實施 學生觀

1.學生是發展的人 a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b具有發展潛能c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a是完整的人b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c與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a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b是學習的主體c是責權的主體 學習方式

1.自主學習 自立 自為 自律

2.合作學習 有明確責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3.探究學習

? 教師專業發展

6 教師觀(新課程要求)

1. 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 從教師與研究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 從教師與課程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 從學習與社區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是社區型的開發教師。 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新課程要求) 1. 對待師生關系上強調尊重、贊賞 2. 對待教學關系上強調幫助、引導 3. 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

4. 對待其他教育者關系上強調合作 教師勞動的特點

1. 復雜性(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務的多樣性,勞動對象的差異性) 2. 創造性(因材施教,教學上的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機智) 3. 主體性和示范性

4. 勞動時間的延續性和勞動空間的廣延性 5. 長期性和間接性

6. 系統性(高度協調性,通力合作相互配合) 教師專業知識

本體性知識(學科知識) 條件性知識(心理學 教育學)實踐性知識(教學方法) 文化知識(人文)

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

1. 關注生存階段(學生喜歡我嗎 同事如何看我) 2. 關注情境階段(關注如何提高學生成績)

3. 關注學生階段(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一個教室是否成熟的標志) ? 教育科學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步驟

1.確定研究課題 2.查閱文獻與閱讀文獻3.提出研究假設4.制定研究計劃設計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6.作出結論 7.撰寫成文

小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一) 教育觀察法(目測)

自然情境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

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是否借助儀器)

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

結構是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

(二) 教育調查法(搜集資料)

普遍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

現狀調查、相關調查、發展調查和預測調查

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測量調查和調查表法。

(三) 教育實驗法(人為的影響研究對象)

實驗室實驗與自然實驗

前實驗真實驗和準實驗(準實驗在現成的教學班級內進行)

單組實驗等組實驗和循環實驗

(四) 教育行動研究法(批判 自省 質疑的研究精神)

步驟:確定研究課題

擬定研究計劃

實施研究計劃

進行總結評價

(五)教育敘事研究法(以敘事講故事的方法)

教學敘事

生活敘事

自傳敘事

(六) 個案法

7 跟蹤法 追因法 臨床法

產品分析法

教育會診法

(七) 歷史法

(八) 比較法

教育科學研究成果的撰寫

基本要求

客觀性

創造性

規范性

格式

觀察報告1.題目

2.引言

3.正文 4.觀察結果

5.附錄

調查報告1題目

2.引言

3.正文 4.討論或建議.5.結論

6.附錄

教育實驗報告1.題目

2.引言 3.實驗方法 4.實驗結果 5.分析與討論 6.結論 7.附錄

經驗總結報告 1.題目

2.前言 3.正文

4.結尾

教育研究論文 1.題目 2.內容提要 3.序言 4.正文 5.結論 6.參考文獻

第二章 學生指導

? 心理學基礎知識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及其結構

心理現象

心理過程

認知過程

情感過程

意志過程

人性心理

個性傾向 (個性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 興趣 愛好 動機)

個性心理特征(比較穩定 性格 能力 氣質) 認知過程

(一) 注意

特征 指向性 集中性

分類

無意注意(沒有預定目的 無需意志努力又稱“不隨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預定目的 需要意志努力 又稱“隨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有預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品質及影響因素 1.注意范圍

2. 注意的穩定性 注意的分散(注意離開的心理活動所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的活動吸引)

3. 注意的轉移 (轉移不等同于分散,轉移是根據任務的要求主動的,而分散式離開了當前任務)

(二) 感覺(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應)

基本規律

1.感覺適應 “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視覺適應分 暗適應(由亮轉暗)和明適應(由暗轉明)

2. 感覺對比 同時對比 繼時對比 3. 感覺后像 4. 感覺相互補償 5. 聯覺

(三) 知覺 (整體屬性)

種類

空間知覺

時間知覺

運動知覺

真動知覺

似動知覺

(動景運動

誘發運動

自主運動)

基本特征

選擇性(分化對象和背景)

理解性

整體性

恒常性

(四) 記憶

分類

形象記憶 詞語記憶 情緒記憶 動作記憶

8

陳述性記憶(概念記憶)

程序性記憶(技能記憶)

瞬時記憶

短時記憶

長時記憶 過程

1.識記(機械記憶 意義記憶)

2.保持 遺忘 遺忘規律(艾賓浩斯 遺忘曲線)

影響遺忘的因素 a.學校材料的性質 b.識記材料的數量與學習程度的大小c.記憶任

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e.時間因素 f.識記者的態度

遺忘的原因 a.消退說 b.干擾說(前攝抑制和后攝抑制)c.壓抑說 d.提取失敗說 記憶規律在教學中的運用 1.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2.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

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

5.運用多重信息編碼,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6.重視復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五)思維 特征 間接性 概況性

過程 分析與綜合

比較與分類 抽象與概況 具體化與系統化

基本形式

概念(思維最基本形式) 判斷 推理

種類 按性質和憑借物分

a.直觀動作思維 b.具體形象思維 c.抽象邏輯思維

按思維邏輯性分 a.直覺思維 b.分析思維

按指向性分

a.聚合思維

b.發散思維(最能代表創造性)

按創造程度分 a.再造性思維 b.創造性思維(流暢性 變通性 獨創性)

按思維過程分 a.經驗思維 b.理論思維

(五) 想象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 創造想象 幻想)

無意想象 情感過程

(一) 情緒(需要是否得到滿足)

基本分類

快來 憤怒 恐懼

悲哀

狀態分類 心境(平靜持久的精神狀態) 激情 應激

(二)情感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意志過程

概念 有意識有目的的通過克服困難和挫折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特征 1.明確的目的性 2.對活動有調節作用 3.克服困難時意志行動最重要的特征 基本階段 1.采取決定階段

a. 動機沖突

雙趨沖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雙避沖突 (前有斷崖 后有追兵)

趨避沖突(雞肋)

多重趨避沖突

b. 確定行動目的

c. 選擇行動方法或制定行動計劃

2.執行決定階段

意志品質

自覺性——易受暗示與獨斷性

果斷性——優柔寡斷 草率決定

堅持性——固執 見異思遷

自制性——任性 懦弱

? 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一般規律

9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理論

內發論

代表人物 孟子 弗洛伊德 威爾遜(基因復制)格賽爾(成熟勢力說) 霍爾(一兩遺傳勝過一頓教育)

高爾登(優學生)

外鑠論

代表人物 荀子 洛克(白板說) 華生(一打嬰兒)斯金納 多因素相互作用論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

1. 遺傳(前提)2.環境 3.個體主觀能動性(決定性因素)4.學校教育(主導作用) 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的主要原因

1. 學校教育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 2. 學校教育是通過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來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較好。 3. 學校教育有效的控制和協調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各方面因素。 學校教育起主導作用的主要表現

1. 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的發展方向和方面作出社會性規范 2. 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 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具有即時和延時的價值。 4. 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兒童通過同化 順應 平衡的過程認知逐漸成熟起來 四時期 1.感知運算階段(0~2)

2. 前運算階段(2~7)具有表現思維但缺乏可逆性

3. 具體運算階段(7~12)思維具有可逆性 能夠完成守恒任務 4. 形式運算階段(11~15)

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1. 順序性(不能揠苗助長 要循序漸進) 2. 階段性(注意內容 有針對性) 3. 不平衡性(把握關鍵期最佳期)

4. 互補性(揚長避短 長善救失)

5.個別差異性(因材施教)

小學兒童的學習 學習理論

(一)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刺激與反應的聯結) 1. 巴普洛夫經典條件作用理論(條件反射)

凡是能夠引起條件反應的以語言為中介的條件刺激叫做第二信號系統 基本規律 獲得與消退

刺激泛化與分化 2. 桑代克嘗試錯誤說

三條主要學習定律 準備律 聯系律 效果律 3. 斯金納的操作條件作用理論

強化是一種操作,強化的作用在于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基本規律

1.正強化和負強化 2.懲罰

懲罰與負強化不同,負強化是通過厭惡刺激的排除來增加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而懲罰則是通過厭惡刺激的呈現來降低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10 3.消退

4.班杜拉社會學習論

認為人的學習主要是觀察學系

將強化分為 直接強化 替代性強化 自我強化

(二)認知學習理論

1.克勒——完型—頓悟學習理論(格式塔學習理論) 2.托爾曼——符號學習理論 (期望是核心)

3.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理論(結構學習理論)

學習觀: a.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

b.學習包括獲得、轉化、評價三個過程

教學觀:a.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b.提倡發現學習 c.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4.奧蘇泊爾——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有意義學習的條件:1.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

2.有意義學習的心向

3.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一遍與新知識進行聯結

先行組織者策略 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

(三)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物 馬斯洛和羅杰斯)

1.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

有意義學習的主要特征 1.全神貫注 2.自動自發 3.全面發展 4.自我評估 2.學生中心的教學觀

a.真實或真誠b.尊重、關注和接納c.移情性理解

(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建構主義學習觀

a.學習的主動建構性 b.學習的社會互動性 c.學習的情境性 2.學生觀

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 3.知識觀 強調知識的動態性

4.教學觀 1.對學生的學習模式、有關的先前知識和對教材的信任狀況有所了解

2.除講授學習材料以外還需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5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教學啟示

a. 探究學習 通過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不斷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b. 支架式學習 教師為學生提供外部支持,幫助他們完成無法獨立完成的學習任務,然后逐漸撤去支架,讓學生獨立探索學習。

c. 情境教學 學生應該在真實任務情境中,嘗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d. 合作學習 互動合作 小組形式

小學兒童的學習指導

(一) 認知過程的指導

1. 觀察的指導

a. 根據學習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觀察 b. 觀察活動要與動手操作活動相結合 c. 引導學生將知覺過程與思維過程相結合

11 d. 掌握相應的觀察方法和技術 2. 注意的指導

a. 不斷明確學習目的,增強學生的注意品質 b. 采用生動多樣的教學手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c. 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學習最主要的內容 3. 思維的指導

a. 善于向學生提問,啟發學生提出問題,鼓勵質疑精神 b. 指導學生運用比較 分析歸納 等各種思維方法 c. 發展學生創新意識,指導學生開展創造思維活動

d. 對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進行訓練,指導學生的語言活動

4. 記憶的指導

a. 明確記憶的任務,提高記憶的自覺性,積極的進行有意記憶 b. 正確使用記憶方法

c. 掌握記憶遺忘的規律,科學的進行復習

(二) 非認知過程的指導

1. 情緒情感的指導(如何使學生的情緒處于積極狀態)

a. 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活動方式

b. 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啟發性提問,使學生產生愿意學習的情緒 c. 是學生理解學習,激發學習的積極狀態

d. 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是學生不斷獲得學習成功的滿足感 2 意志的指導

a.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 b. 交給學生學習方法,養成獨立學習的好習慣,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 c. 加強學習意志的指導,培養學生學習的堅持性

(三) 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法指導的類型

1.領悟式指導法 2.遷移式 3.點撥式 4.反饋式 5.矯正式 6.對比式 7.興趣式 8.滲透式(最常用的) 學法指導的原則

1. 針對性 2.整體性 3.實踐性 4.滲透性

學習計劃的指導

a. 設立目標和安排時間都要力求具體化 b. 要切合實際,循序漸進

c. 要留有余地,使計劃富有彈性,便于執行 d. 要結合實踐,及時調整 聽課方法的指導

a. 認真聽 b.注意看 c.多動腦 d.主動練 e.做筆記 f.善歸納 認知方式的差異

類型 場獨立型——場依存型

反思型——沖動型

輻合型——發散型 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1. 建立積極的心理準備狀態

2. 充分利用本學科的特點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4. 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5. 利用學習反饋,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學習習慣的特點

廣泛性 實踐性 階段性 模仿性 促進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

1. 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 課堂中正確引導

3. 注重激勵與表演,對學生進行正強化教育

4.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 發揮家長作用,形成家庭與學習共同培養的合力 6. 分層漸進,注重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7. 建立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評價體系

? 小學德育

學習德育由 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法紀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四方面構成

德育的主要內容:1.愛國主義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體主義教育 4.勞動教育 5.人道主義與社會公德教育

小學道德發展的特點:1.逐步形成和諧的道德認識能力(有很大的依附性,缺乏原則性)

2. 品德發展具有協調性(言行一致)

3. 品德發展具有過渡性(由依附性向自覺性過度) 4. 自覺紀律的形成

影響態度與品德形成的一般條件

外部條件

1.家庭教育方式

2.社會風氣 3.同伴群體

內部條件

1.認知失調(態度和品德改變的原動力) 2.態度定勢 3.道德認知 道德發展的基本理論

(一)皮亞杰的道德發展理論

兒童品德發展的四階段 1.自我中心階段(2~5)規則對他們來說不具有約束力

2.權威階段(5~8)只根據行為后果判斷對錯 他律的道德

3.可逆性階段(8~10)同伴間的可逆關系的出現標志著品德由他律開始進入自律階段

4.公正階段(10~12)

(二)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

三水平六階段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太高過程

1. 學生的思想品德由知 情 意 行四個心理因素構成 知即道德認識 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 情即道德情感 是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 意即道德意志 是調節道德行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為 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標志

2. 德育過程的一般順序可以概括為知 情 意 行 以知為開端以行為結束

(二)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變化的過程

(三)德育過程是組織學生的活動和交往,對學生多方面教育影響的過程

(四)德育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前進的過程

13

小學德育的原則

1.導向性原則 2.疏導性原則(循循善誘,以理服人) 3.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4.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5.因材施教原則 6.知行統一原則(表里一致)7.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原則 8.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小學德育的途徑

1. 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2.課外、校外活動 3.勞動 4.少先隊活動 5.班會、校會、周會、晨會 6.班主任工作 小學教育的方法

1. 說服教育法(擺事實講道理) 2. 榜樣示范法

3. 陶冶教育法(人格感化 環境陶冶 藝術陶冶) 4. 指導實踐法(練習 制度 委托任務 組織活動) 5. 品德評價法(獎勵 懲罰 評比) 6. 品德修養指導法(自我反省)

? 美育

最早提出系統的美譽思想的是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王國維第一個引進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

學校美育包括:形式教育 理想教育和藝術教育

? 小學生安全與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評估的方法

會談法(傾聽 鼓勵詢問 反映 澄清 面質)

觀察法

自述法 調查法 心理測驗 常用的心理輔導方法

強化法 代幣獎勵法 行為塑造法 示范法

暫時隔離法

自我控制法

懲罰法

第三章 班級管理

? 班級與班級管理

最早使用班級一詞 埃拉斯莫斯

班級與班集體的區別

班集體不是學生的簡單集合,是不會自發形成的,班集體是班級群

體的最高形式,是需要全體學生和班主任以及任課教師共同努力的。

班級管理的模式

常規管理 平行管理 民主管理 目標管理

班級管理的原則

方向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

自主參與原則 管教結合原則 全員激勵原則

平行管理原則

班級管理的方法 調查研究法

目標管理法

情境感染法 規范制約法

輿論影響法 心理

疏導法 行為訓練法

班級管理中的問題及應對

問題 1.班主任對于班級實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專斷型

2. 班級管理缺乏活力,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程度較低

應對對策

1.以滿足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學生的發展是班級管理的核心

2.確立學生在班級中的主體地位,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是學校管理的宗旨

14 3.有目的的訓練學生進行班級管理的能力

班級突發事件的處理

突發事件 1.成員間分歧

2.打架斗毆 3.頂撞 4.惡作劇

處理原則 1.教育性原則(教育從嚴 處理從寬 化解矛盾 教育全班)

2.客觀性原則(避免定勢思維)

3.有效性原則(講究效果)

4.可接受性原則(心悅誠服)

5.冷處理原則(保持冷靜) 處理方法 1.沉著冷靜面對

2.機智果斷原則

3.公平民主處理

4.善于總結引導 ? 班主任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1. 實時素質教育的骨干力量 2. 學生全面發展的引導者

3. 班級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協調者 班主任的基本素養

1. 責任意識與移情能力 2. 學習意識與探究能力 3. 團隊意識與領導能力 班主任的工作內容 小學班主任的常規工作

1. 了解學生(前提和基礎)

a. 觀察法 b.談話法 c.書面材料和學生作品分析法 d.調查訪問法 2. 組織和培養良好的班集體 3. 建立學生檔案 4. 班會活動

5. 協調各種教育影響 6. 操行評定

7. .寫好工作計劃和總結 個別教育工作 1. 先進生工作

a. 嚴格要求防止自滿 b.不斷激勵彌補挫折 c.消除嫉妒公平競爭 d.發揮優勢全班進步

2. 后進生工作

a. 關心愛護尊重人格 b.培養和激發學習動機 c.提供范例增強是非觀念 d.根據個別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 班級活動

班級活動的功能

1. 滿足交往的功能 2.學習發展的功能 3.個性發展的功能 4.班集體建設的功能 5.班主任專業提升的功能

? 班隊活動

15 班隊活動原則 1.教育性原則 2.針對性原則 3.自主性原則 4.多樣性原則 5.計劃性原則 6.生活化原則 ?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的特點

1.性質的自愿性和選擇性 2.內容的伸縮性和靈活性

3.形式的多樣性 4.活動組織上的自主性

5.活動方式的實踐性 6.活動評價的綜合性

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

個人活動 小組活動 群眾性活動

第五章 教學設計

? 教案設計與編寫 教案基本內容 1. 課題

2.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 課型課時(新授課 復習課 實驗課 檢查課) 4. 教學內容

5. 教學重點與難點 6. 教學方法 7. 教具 8. 教學過程 9. 作業布置 10. 板書設計

教案類型

新授課 復習課 實驗課 檢查課

教學目標的陳述 學生應該通過學習„„初步掌握„„建立„„概念

復習„„改進„„提高„„進一步提高

培養„„加強„„發揚„„調動„„

在„„的過程中,學生體驗„„

在„„的情境下,學生討論„„ 教學過程的設計

1.導入新課

a.直觀導入 (實物、教具導入,實驗引導導入,視聽導入)

b.設疑導入(提問析題法,以舊引新法,懸念導入法)

c.趣味導入(故事事例導入法,游戲、活動導入法,歌謠謎語導入法) d.目標展示導入法(一顆一得) ? 小學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課程類型

1. 學科本位綜合課程(相關課程 融合課程 廣域課程) 2. 社會本位綜合課程 3. 兒童本位綜合課程

目前小學設置的綜合課程《品德與生活》 性質 社會性 開發性 活動性

理念 1.道德存在于兒童生活中 2.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3.珍視童年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4.總是課程與兒童生活實際的聯系

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16

第六組 教學實施

?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 (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2. 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規律(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發展能力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

3. 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規律

4. 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規律(知識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思想品德的提高又為積極的學習知識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基本階段

1. 激發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是直接動機) 2. 領會知識(中心環節) 3. 鞏固知識(重要性) 4. 運用知識 5. 檢查知識

? 教學原則與方法 我國小學教學原則

1. 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

2. 直觀性原則(實物直觀 模象直觀 語言直觀) 3. 啟發性原則(調動學生主動性)

4. 鞏固性原則(理解基礎上鞏固 組織復習)

5. 循序漸進原則(由淺入深 由易到難 由簡到繁) 6. 因材施教原則 7.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8. 量力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 小學常用教學方法

1. 講授法 2.談話法 3.討論法 4.讀書指導法 5.演示法 6.參觀法 7.練習法 8.實驗法 9.實習作業法 10.實踐活動法 11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活動 12.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學的組織形式與模式 教學組織形式

1.個別授課制 2.班級授課制 3.分組教學(外部分組 內部分組) 4.設計教學和道爾頓制 5.特普朗制(大班上課小班研究,個別教學) 班級授課制的優點

1. 有利于經濟有效的大面積培養人才 2. 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 有利于發揮學生集體的作用 4. 有利于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班級授課制的局限性

1. 教學活動多由教師直接做主,學生的主體地位與獨立性受到限制

2. 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現成的知識,動手機會少,不利于探索精神、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 教學面向全班學生,強調統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4.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靈活性有限。

17

? 課堂教學的實施 教學實施的環節

1. 備課 2.上課 3.作業的布置與修改 4.課外輔導 5.學習成績的檢查與評定(信度 效度 難度 區分度)

構成課的基本組成部分: 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布置課外作業

上課的具體要求:1.目的明確 2.內容正確 3.方法得當 4.結構合理 5.語言藝術 6.氣氛熱烈 7.板書有序 8.態度從容 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

1. 借助語言創設教學情境 2. 借助問題創設教學情境 3. 借助多媒體 4. 借助游戲 5. 借助故事

? 學習動機

構成

學習需要

(認知內驅力 自我提高內驅力 附屬內驅力)

誘因

功能 1.激發功能 2.指向功能 3.維持功能 4.調節功能

分類 1.內部與外部 2.高尚與低級 3.遠景與近景 4.直接與間接

學習動機理論 1.行為主義強化理論(通過外在誘因來維持學習動機)

2. 需要層次理論

3. 成就動機理論(趨向成功的傾向與避免失敗的傾向) 4. 成敗歸因論 維納

5. 自我效能感理論 班杜拉

學習動機的培養

1. 學習動機的培養是思想品德道德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2. 設置具體目標及達到目標的方法 3. 設置榜樣

4. 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5. 利用原有動機的遷移,使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 6. 注意學生的歸因傾向 學習動機的激發

1. 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性教學 2. 根據作用難點,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 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4. 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 學習方式 學習策略的分類

1. 認知策略 a.復述策略(畫線、整體記憶、有意記憶) b.精加工策略(記憶術、做筆記、提問)

2. 元認知策略 a.計劃策略(設置學習目標、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b.監控策略 c.調節策略

18 3. 資源管理策略 a.時間管理 b.環境管理 c.努力管理 d.資源利用

?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的功能

1. 診斷教學問題

2.提供反饋信息 3.調控教學方向 4.激勵學習熱情 5.檢驗教學效果 類型 按功能分 1.診斷性評價(教學開始前) 2.形成性評價(教學過程中)3.總結性評價(后)

按標準分 1.相對性評價(甄選性強) 2.絕對性評價(判斷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3.個體內差異評價

按方法分 1.定性評價 (洞察 內省 移情) 2.定量評價

按主題分 1.外部評價 2.內部評價 教學評價的原則

1. 客觀性原則 2.發展性原則 3.整體性原則 4.指導性原則 教學評價的常見問題

1重知識輕能力(影響多元能力的發展) 2.片面追求分數(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內在求知欲) 3.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4. 制約教學改革 新的教學評價理念

1. 在評價功能上從注重甄別與選拔轉向側重發展 2. 在評價對象上,從過分關注結果轉變為關注過程

3. 評價主體上,強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信息多元化,重視自評、互評

4. 評價結果上,不僅要關注評價結果公平公正,更要強調評價結果的反饋以及被評價者對評價結果的認同和對原有態度的改進 5. 評價內容上,全方面考察

6. 評價方式上,強調評價方式多樣化

7. 評價者與評價對象的關系上,強調評定、理解、互動,體現一人為本。

?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基本特征

1. 課堂教學是教學反思的出發點和歸宿 2. 探究和解決問方式是教學反思的著眼點

3. 追求教學環節的最優化是教學反思的不竭動力 4. 學會教學,學會學習是教學反思的最終目標 教學反思的內容

反思教學理念

反思教學目標

反思教學過程

反思教學得失

教學再設計 教學反思的意義

1. 教學反思有利于教案的改進

2. 教學反思為撰寫教學研究、論文提供豐富的素材 3. 教學反思有助于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教學反思的原則

1. 自主性 2.真實性 3.及時性 4.個性化 教學反思的方法

1. 行動研究法 2.自我提問法 3.教學診斷法 4.比較法 5.閱讀新知法 教學反思的過程

愛的教育書評范文第5篇

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讀過《愛的教育》與《續愛的教育》,這兩本書是合在一起的,《愛的教育》與《續愛的教育》讀后感。在我的記憶中一直有安利柯這個可愛的小男孩。前一段時間我自己獨立地閱讀了這本書。這一次閱讀讓我走進了安利柯的世界,更深刻體會了愛的教育。

這本書是由一篇一篇的日記組成。安利柯是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這些日記就是安利柯用自己的眼光觀察、注視周圍的世界,發現身邊社會的溫情。他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和愛關懷他們。

在安利柯與父母、同學、老師以及各種各樣的人中,有伸張正義的卡隆,品學兼優的代洛西,愛學生就像愛自己孩子的先生?!渡倌陚商健方虒艘獝蹏?,《玩具火車》敘述可貴友誼,《爸爸的看護者》表現博愛,《少年受勛章》講榮譽,《雪球》告訴我們要誠實,讀后感《《愛的教育》與《續愛的教育》讀后感》。書中的每月例話都是一個個完整的故事,在讀故事時我們就受到了教育。這些例話使人感人肺腑,還有父母、姐姐勸誡啟發的信,都讓我感動,使我想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有志向、講情義的好公民。

每當我讀到每月例話《少年筆耕》時,我都會感動得流眼淚。十二歲的黑發白皮膚的敘利亞,這么小就懂得幫助爸爸做事情,而且在受到家人誤解時,他沒有申辯,而是默默忍受。誤解也沒有改變他對家人的愛。當敘利亞由于過于勞累而生病時,真的讓我非常心疼他。

《六千英里尋母》也是一篇讓我感動落淚的故事?,敔柨芍皇且粋€十三歲的工人家的小男孩,他非常勇敢,獨自一人從意大利的熱那亞到南美洲去尋找母親。歷盡千辛萬苦來到南美洲,一次一次地以為找到了媽媽,結果一次次地撲空。最后終于找到媽媽,而且用醫生的話說,是瑪爾可自己就活了病重的母親?,敔柨尚闹惺菓阎鴮寢尪嗝磸娏业膼郯?,才能忍耐這么多的磨難和痛苦。每次當我想到瑪爾可對媽媽的愛都會讓我流眼淚。

愛的教育書評范文第6篇

讀了《愛的教育》中的《千里尋母》,我深有感觸。它寫的是一位母親為了全家的幸福,為了讓她的兒子能上學,這位母親去了離家很遠的芝加哥當保姆。她兒子喬治由于想讓母親回到身邊,便開始尋找母親。歷經千辛萬苦,總算找到了母親。但由于干活太累,被送進醫院。好心的女主人一直陪在喬治母親的身邊,直至喬治來到母親的身邊。當母親看到自己的兒子后,萬分激動,垂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動力。

讀到這兒我非常感動。這位母親為了家人的幸福,到別的地方當保姆;

為了多拿報酬生了重病也不說一聲,直到暈過去。而我母親呢?也為了工作而擔憂,所以不愛別人打擾她的工作??晌覅s一直煩她,因此剛想出的辦法被我一攪和就忘了,因此工作、稿子常常比別人晚那么一、兩拍才交,也常常被老板批評。我真是太對不起媽媽了。

“旸旸,該吃飯了”聽到這熟悉的聲音,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淚便流了下來。

上一篇:展示課總結范文下一篇:有趣的漢字1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