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食品安全論文范文

2023-09-17

食品安全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對河北省居民對食品安全的態度、行為和認知水平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居民食品安全意識增強,但安全認知水平較低,城市居民法律意識比農村居民較強。本文就此調查結果提出了進一步健全質量監管體系,完善農村食品市場體系以及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的建議。

關鍵詞:河北省 食品安全 認知

近年來我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頻頻發生。在全國上報衛生部食物中毒情況的報告中,我國食物中毒報告例數、中毒人數和死亡人數都基本呈上升趨勢。尤其是自2006年以來,福壽螺、多寶魚、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一連串食品安全事件讓人觸目驚心,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也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與此同時,張北催熟西紅柿、香河毒韭菜、石家莊紅心鴨蛋、三鹿奶粉等一系列事件在河北省發生,嚴重的影響了河北省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河北農業大學在寒假期間對全省居民進行了隨機調查,以便能夠對河北省城鄉居民的食品安全水平與食品安全意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1 樣本與調查說明

1.1 樣本選擇

樣本來源河北省的保定、邯鄲、張家口、石家莊、邢臺、衡水等11個城市,主要選取18歲以上的居民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50份,經過篩查,剔除無效問卷,獲得有效問卷312份。在被調查的對象中男性110人,占35%,其中來自市區和農村的各占55%和45%。女性202人,占65%。其中來自市區和農村的各占44%和56%;年齡方面,21-40歲的人最多,占總人數的63%,其次是41—50歲的占21%,51—60歲的13%,20歲以下和60歲以上的只有3%;文化程度方面,小學及小學以下的占21%,初中的占28%,高中占27%,大學及以上的占24%;家庭平均月收入方面1000元以下的占20%,1000-2000元的最多占42%,2000-3000元占30%,3000元以上的占8%。

1.2 調查內容與方法

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購買食品的主要場所及選擇的理由,對食品質量的鑒別方式、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程度、對有關食品知識的了解及獲得食品安全知識的途徑等。調查方法采用調查員詢問與被訪者填寫相結合的方式。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居民對食品安全的認可程度

城鄉居民對不同食品的放心程度調查顯示,大多數居民對目前水果、蔬菜、肉、蛋、奶、油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表現出不放心,其中最不放心的是肉,這可能與近年來發生的禽流感和豬瘟有關(見圖1)。

在對水果、蔬菜的質量安全問題調查中,多數居民對目前水果、蔬菜的質量安全狀況表示擔憂,對于擔心哪些質量安全問題方面,大多數居民回答怕引起食物中毒,當給予選項之后,選擇最多的是農藥殘留和使用催熟劑(見圖2)。

2.2 居民購買食品的主要渠道

對城鄉居民購買食品的渠道調查顯示,由于居住環境的差異導致城鄉居民購買渠道有所差異。與農村居民只能就近選擇鄉村集市和小賣部相比,城市居民的購買食品的渠道選擇機會更多,63.2%的居民首選超市或便利店,他們認為那里的產品讓他們放心,也有36.8%的城市居民因為方便和價格便宜的原因而選擇取農貿市場或附近攤點。由此可見,消費者對超市、便利店等現代流通行業的食品安全狀況可信度較高,對農貿市場、馬路市場的食品安全狀況普遍不夠信任。

2.3 居民食品安全意識水平

調查顯示,在購買食品關心哪些方面的問題上,有56%的消費者選擇了“質量安全”,還有37%的人將“質量安全”和“價格”并重選擇。另外,通過對生鮮肉和肉制品(熟食)的購買方式比較發現,不管是農村居民還是城市居民,在購買肉制品(熟食)時最關心的是質量,然后是口味和價格,有近一半的消費者表示先看產品的品牌后再決定是否購買,在購買渠道上傾向于選擇超市和專賣連鎖店。這表明居民現今選購食品時安全意識水平有所提高。

盡管如此,人們對待食品質量問題的態度并不樂觀。在對遇到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如何處理方面。城鄉居民表現出明顯的差異(見圖3-4):近80%的城市居民表示如果引起的損失很大或出現了嚴重后果會首先考慮要求銷售者賠償,如果不給予處理會考慮到有關部門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近86%的農村居民選擇自認倒霉,不去追究,在被進一步追問的受訪者中,有近一半的農村居民表示不知道如何投訴,還有一些居民出于對投訴結果沒有信心而不愿花費精力和時間??梢?我省大多數農村居民的法律保護意識薄弱。

2.4 居民對食品安全狀況的關注

在是否關注食品安全狀況方面,大多數居民回答關注,但對如何關注,是否經??匆恍┵|檢報告等時,絕多數消費者回答含糊,只有那些家中有嬰幼兒或身體有某種疾病的人會對某些特殊食品的安全狀況進行密切關注。但是,在對于了解食品安全知識的渴望程度中,居民表現出的渴望了解食品安全知識的程度很高,表示極其渴望和渴望的大約各占一半,沒有人認為沒必要。

2.5 居民了解有關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渠道

調查顯示,居民了解食品安全知識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電視、廣播,所占比例高達98%,這與農村電視通訊普及率提高有直接關系。另一方面,網絡在居民獲取食品安全知識信息的渠道中占有一定比例,這與被調查的城市居民中受過大學教育程度的人數占了很大比例有關。同時也說明了網絡已成為信息傳播的新渠道,日益影響著的生活(見圖5)。

2.6 居民對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轉基因食品的認知

在被調查的居民中,回答知道什么是綠色食品占87.5%,知道什么是轉基因食品的占60.3%,知道什么是有機食品占23%。從調查結果來看即便是在回答知道以上食品的消費者中,實際上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能對它們的含義進行正確的判斷。調查顯示有近80%的居民不能夠對綠色食品的標識進行正確辨認;在回答知道什么是有機食品的調查者中認為有機食品比綠色食品差和比綠色食品優的比例各占一半。從圖6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回答知道綠色食品的居民中,對綠色食品能夠做出準確判斷的僅占72.6%,還有近三成的居民不知道綠色食品的準確含義,有一小部分消費者把“天然”跟“無污染安全”等同起來,甚至有個別的錯誤地認為“綠色食品”就是“綠色蔬菜”。另外,通過對問卷統計發現對以上幾種食品的認知水平與受訪者的受教育程度成正比例關系,受教育程度越高,對食品的認知程度也越高。反之,則愈低(見圖6)。

2.7 影響安全食品消費行為的因素

在被調查的居民中,雖然大多數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是會考慮質量安全,但仍有28%的消費者(主要是農村居民)將價格作為購買食品時的必要考慮條件。在對質量安全的鑒別上除了看保質期限外,大多是通過肉眼觀察其新鮮程度來做出判斷。另外,在那些對目前蔬菜質量安全表示擔憂的消費者進一步詢問為什么不選擇無公害蔬菜時,有46%的回答附近沒有賣的,有38%的消費者表示不了解什么是無公害蔬菜,有16%的消費者表示無公害蔬菜的價格偏高。在對沒有購買過綠色食品的消費者回答沒有購買的原因的統計發現,選擇附近沒有買的占42%,不了解什么是綠色食品的占47%,價格太高的占11%??梢?消費觀念、購買渠道和價格是影響我省居民食品安全消費的主要影響因素。

3 結論與建議

3.1 主要結論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讓居民對目前的食品質量表現出擔憂的同時也增強了其安全意識。通過此次調查發現,大多數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識表現較好,在選購食品時能以質量安全作為首要考慮條件,在購買渠道上,大部分城市居民出于安全考慮把超市作為首選場所。但受消費習慣影響和客觀條件制約,鄉村集市、小賣部和個人加工店是農村居民購買食品的主要場所,對食品質量的檢驗只能通過自己的感官經驗,購買到沒有檢測標識的食品成為農村居民經常遇到的問題。

通過對居民對綠色食品、轉基因食品和有機食品的認知調查發現,多數消費者的食品安全認知水平較差,近80%的居民不能夠對綠色食品的標識進行正確辨認,多數居民不能說出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之間的差別。與居民急切渴望了解食品安全知識的程度形成對比的是居民的維權意識較差,如前面所述,多數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問題時,如果不是引起嚴重后果通常因為怕麻煩而自認倒霉,不愿或不會向有關部門投訴。這說明了一方面是因為投訴會花費很多精力,而最終解決方案通常不能令投訴人滿意,從而影響了投訴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居民缺乏有關食品安全和自身權益維護方面的法律知識,不知道如何投訴。從調查結果來看電視、廣播仍是大多數居民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來源,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知識和法律知識的宣傳非常薄弱。

3.2 建議

3.2.1 建立健全質量監管體系 食品質量問題的頻發,使得我省居民對市場上食品質量的信心指數不高,與居民一日三餐息息相關的普通生鮮食品表現出擔憂。因此建議政府部門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監管體系,對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環節實施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加強食品源頭污染整治,規范種植養殖行為。對種植業開展農藥殘留整治,引導農民合理使用化肥,減少水果、蔬菜等的農藥、化肥污染;對養殖業開展獸藥殘留整治,基本消除違禁藥物的使用,合理使用獸藥防病治病。對市場上的食品做到快速檢測,快速發現,精確打擊,有效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確保讓居民吃上放心健康的食品。

3.2.2 完善農村食品市場體系 在農村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營銷方式,鼓勵食品連鎖門店進社區、進農村,通過直銷、加盟、配送等形式,對農村原有的“夫妻店”或“代銷店”按照超市連鎖經營和加盟的方式進行統一整治和規范,形成鎮有“連鎖超市”,村有“便民店”的放心食品供應格局。

3.2.3 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 通過與大眾傳媒合辦相關欄目、編印食品安全知識手冊、提供咨詢服務、廣泛設置食品安全公示欄等方式,加大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引導居民了解食品安全基本知識,提高食品安全認知水平,樹立食品安全消費觀念,增強對假冒偽劣食品的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并逐步培養起維權意識。同時,大力宣傳貫徹《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 等法律法規,提高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法制意識,促進生產經營者的自律,進一步提高食品質量。

本文系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研究課題“河北省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編號:08457203D)的研究內容。

食品安全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食品檢驗實驗室;檢驗工作;過程管理;質量控制

Analysis on Quality Control of Inspection Process in Food Inspection Laboratory

LI Shaoqun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Xinghua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aizhou 225700, China)

近年來,我國食品工業得到了飛速發展,食品種類不斷豐富,數量也持續增加,但其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命健康,因此全面加強食品檢驗的過程質量管理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需要開展食品質量與安全檢驗活動,通過專業性的檢測活動對食品的營養成分及其安全情況進行分析。

1 食品檢驗實驗室檢驗過程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食品檢驗是指結合生物、化學或物理等方面的相關理論,依據有關技術標準檢驗食品當中的營養成分、添加劑及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以此來檢測相關食品本身是否滿足質量標準與要求[1]。通過食品檢驗活動的開展,可以對食品本身是否有害或者存在安全問題等進行分析,及時發現食品安全問題。食品檢驗實驗室是開展食品檢驗活動的重要場所,其本身配備有專業的實驗檢測設備、儀器、試劑和材料等。然而,食品檢驗本身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其中涉及到較多的檢驗領域,如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及營養成分等,具體是借助多項檢驗活動及方式對食品中的有關成分構成等進行分析,判定食品是否符合標準,避免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

2 食品檢驗實驗室檢驗過程質量控制的基本原則

2.1 全面性

在食品檢驗實驗室開展質量控制活動期間,由于食品檢驗過程涉及到樣品的制備、提取、凈化等,會使用多種儀器設備、試劑或材料,且不同檢驗環節中都伴有影響結果準確性與可靠性的因素。為了有效控制食品檢驗活動,應在采取先進、有效的檢驗技術與方法的同時,立足于全面性原則,統籌管理與控制食品檢驗活動開展實踐過程中可能會對最終檢驗結果準確性帶來不利影響的因素,全面提高食品檢測結果質量[2]。例如,參考質量管理理論,從“人機料法環測”方面對檢驗過程進行全面控制與管理。

2.2 人本性

所謂的人本性,主要是指食品檢驗實驗室開展食品檢驗活動期間必須要考慮全體檢驗人員的人身安全及其主觀能動性等,使其在高效參與食品檢驗活動的同時,確保整個實驗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實驗人員本身操作不到位而影響檢測結果的質量與效率。需要在食品檢驗活動開展過程中制定完善的食品檢驗方案,明確的食品檢驗職責,同時也要考慮保證食品檢驗工作的安全性,保證人員始終以高度責任心和積極性,按照食品檢驗要求合規地進行食品檢驗,避免人員因素誘發的食品檢驗問題。

2.3 實效性

在開展過程質量控制活動期間,要立足于食品檢驗實驗室所開展的各項食品檢驗活動,最大程度保證食品檢驗工作的質量,以提高食品檢驗工作的效率,避免個別環節的管控不到位而對食品檢驗活動質量與效率帶來不利影響。例如,對實驗涉及的檢驗設備、儀器以及相關方法和技術等的先進性和科學性進行有效控制,避免因為食品檢驗中所用工具或技術不合理等問題而影響食品檢驗質量與效率。

3 食品檢驗實驗室檢驗過程質量控制的應對措施

3.1 規范樣品抽取及前處理

抽取的樣品具有代表性是檢測數據真實、可靠的首要因素。在樣品抽取前應制定詳細的抽樣方案,明確抽樣人員、樣品抽取量,樣品的密封、儲存和轉運環節均應按照規范操作[3]。例如,糧谷類樣品,若需要檢測黃曲霉毒素,樣品抽取量至少應達到

1.5 kg;在制備樣品前,樣品狀態應完好,不應有破損、污染、變質等情況發生,樣品制備也應根據相應準則和規定進行制備,如測定香蕉中的農藥殘留,應基于香蕉整體進行樣品制備;測定水產品中的孔雀石綠殘留量,應將水產品對半分開,取可食用部分進行制樣待測等。

3.2 提升實驗室人員水平

檢驗人員的能力和水平是檢測工作成敗的關鍵。①食品檢驗機構的關鍵崗位人員,如技術負責人、授權簽字人應熟悉業務,包括法律法規、食品標準或檢驗規范,應具備食品、化學、生物等相關專業的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不少于中級同等能力,且工作經歷應符合相關法規和準則的要求。②食品檢驗機構應具備與開展檢驗活動相適應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檢驗人員,如從事食品檢驗活動的人員中級及以上職稱占比不少于30%,且為相關專業??萍耙陨蠈W歷,從事1年及以上食品檢驗工作;若實驗室使用的高壓蒸汽滅菌器不屬于簡單壓力容器時,應持特種設備人員操作證上崗。③根據實驗室檢測樣品類型制定人員年度培訓計劃并認真實施,確保人員技術能力滿足檢測需求,培訓的內容不限于檢測方法、質量控制方法以及有關化學安全和防護、生物安全和防護、救護知識等。每年均應對培訓效果進行綜合評估,對受訓人員進行技術能力評價,確認滿足檢測要求后授權。④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主動學習新的法律法規、標準文本及管理規范,不斷提升人員的技術能力和水平,確保食品檢測機構人員持續滿足要求。

3.3 確保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合規性

檢測設備作為開展食品檢驗活動的重要工具,其本身的性能、合規性會對結果可靠性和檢測工作效率產生極大影響,食品實驗室在采購設備時,要充分研究標準要求,確保采購設備滿足檢測需求。在使用過程中做好設備的校準、期間核查和周期性維護工作。對關鍵設備應加大期間核查頻次或細化維護內容,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狀態。因此,實驗室管理者要重視檢驗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周期性計量,保證儀器設備維持在最佳狀態。對于不能通過校準或期間核查的設備,應加貼限用標識,防止檢驗人員誤用設備導致檢測結果存在較大差異。此外,在對相關設備進行定期更新、優化及升級的基礎上,也要對運行參數進行合理優化,保證檢驗設備運行穩定性與安全性。例如,食品檢驗人員要對引進的檢測設備操作流程、要點及注意事項等形成深刻認知,避免操作不當而直接影響使用效果。

3.4 規范外部供應品的管理

食品檢測外部供應品應由合格供應商提供,以確保外部供應品的質量符合相關規定。在食品理化檢測過程中需要用到標準品、凈化柱、免疫親和柱、滴定溶液等外部供應物品,標準品應為有證標準物質,且在使用過程中應進行期間核查,確保標準品有效,若發現標準品有沉淀、析出或渾濁,應停止使用;對真菌毒素,如赭曲霉毒素檢測用免疫親和柱應進行逐批檢驗,確保親和柱的柱容量及回收率等指標符合要求;食品微生物檢測用的商業化培養基應進行質量驗收后方可使用,標準菌株的保存、活化、傳代以及傳代次數均應符合標準要求。所有外部供應品的儲存均應按照包裝的明示要求進行,如農殘標準品根據要求分別在冷凍、冷藏或室溫儲存,硝酸銀滴定溶液應避光保存等。

3.5 及時對照更新食品檢驗工作標準

不同類型食品應根據樣品類別選擇標準范圍相適用的檢測方法。根據2021年國家食品安全抽檢細則要求,食品分為33大類,檢驗人員在檢測前,更應熟悉檢測用標準文本的適用范圍,確保采用的檢測方法與所檢測的產品相適用。食品檢測機構質量管理人員應動態查詢標準文本,若發現標準文本有更新或作廢,及時通知技術部門,若有實質性的變更,應重新進行方法確認,并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可部門進行變更,通過后方可使用新的標準方法進行檢測,出具檢測報告。對于相關判定標準的變更,應組織人員參與外部文件宣貫,及時了解文件修訂變化,確保檢測報告出具規范有效。

3.6 標準化食品檢驗流程

食品檢驗人員要依據技術標準和檢驗規范規定的方法,正確、規范地進行檢測操作,及時準確地記錄和采集監測數據。食品檢測流程包括樣品抽取、制樣、前處理、分析及數據處理等環節,包含有較多食品檢驗環節質量的影響因素,所以必須要對食品檢驗工作流程進行全面控制[4]。食品檢測參數主要包括營養成分、元素、獸藥殘留、農藥殘留、添加劑和微生物指標等,每一個指標都對應有不同的檢測標準,要求食品實驗室檢驗人員培訓合格后上崗。檢測過程應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若有偏離應經過技術負責人的授權方可繼續。在進行數據分析過程中,應熟練使用計算機軟件,數據修約規則應符合GB/T 8170—2008要求,有效數字保留應符合檢測方法標準要求[5]。

3.7 完善報告的編制審核和批準

檢驗報告的內容應完整,填寫應規范、正確、清晰、判定準確,并嚴格執行編制、校核、審批3級審核程序。在報告編制過程中,應檢驗樣品抽取、數量是否規范,檢驗方法及判定依據是否準確,所選用的設備是否適宜、是否在計量有效期限內,應確保原始記錄與報告數據的一致性等。在報告審核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報告的可靠性,具體為內容及格式等關鍵要素是否齊全,判定是否規范,是否有不符合項目,是否存在分包等情況。在報告審核過程中,主要關注報告的科學性、公正性,整體把握報告質量。

3.8 加強檢驗工作的監督與控制

食品檢測實驗室應制定年度質量監督和質量控制計劃,定期采用加標回收、留樣再測、人員比對、儀器比對、空白試驗、陰性/陽性對照試驗或質控樣品、通過質控圖持續監控等方式進行檢測過程的質控,加強食品檢測結果的質量控制,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可靠[6]。食品實驗室的檢測人員應關注檢測場所的環境溫度、濕度、大氣壓強等,確保環境溫度滿足檢測需求,若環境溫濕度不能滿足要求,應通過加濕器、除濕機、空調等設施對局部檢測條件進行人為控制。

食品檢測實驗室安全涉及水、電、氣體(乙炔、氫氣、氧氣、空氣等)和化學品(易制毒、易制爆)等安全因素,應對檢驗人員進行實驗室安全知識培訓,具體涉及消防、緊急噴淋和洗眼器的日常使用,危險化學品的管理與使用等,以確保檢驗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7]。實驗室的文件管理也應符合規范,使用的標準文本應為有效版本且受控,實驗室現場記錄應在規定期限內回收存檔,原始記錄應存檔6年備查。

4 結語

食品檢驗全流程涉及到多方面影響質量的因素,為了保證檢測過程質量控制有效性,要在人本性、全面性與實效性3原則基礎上,重點關注樣品制備,人員控制、儀器設備的合規性,外部供應品管理,內部質量控制等8個方面的控制,從而確保食品檢測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肖錦霞,周斌.食品檢驗實驗室管理及質量控制的強化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20(6):66.

[2]江小群.食品檢驗實驗室管理與檢驗質量控制的強化分析[J].食品安全導刊,2018(30):110.

[3]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 214—201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4]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食品檢驗機構要求:RB/T 215—201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5]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 認可準則在化學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CNAS—CL01:201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6]王派麗.提升食品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水平的實踐對策[J].現代食品,2021(17):154-156.

[7]鐘苗苗.試論質量管理在食品檢驗機構實驗室管理中的運用[J].農家致富顧問,2021(8):5.

食品安全論文范文第3篇

一直以來,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比較突出,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問題會直接影響消費者權益。所以,必須重視食品安全檢測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食品安全檢測中存在的問題

食品安全相關法規不健全。因為國內的食品安全缺少統一標準,導致食品安全檢測沒有一個統一的參考標準,導致檢測人員無法對食品是否符合標準進行判斷。再加上國內的食品安全標準已經擁有一套體系,但是卻沒有與國際標準相互統一,這樣也使得我國的食品質量無法達到國際要求。另外,國內的食品安全檢測法律范圍小,法律規定少,所以,在生產過程中也沒有一個法律法規的約束,使得各種經濟與安全矛盾日益突出。

工作體系漏洞。從意義上來講,食品安全檢測是從原料生長開始一直到端上餐桌結束。但是這一個繁瑣的過程,需要一套完善的工作體系來支持安全檢測質量。目前,由多個部分共同負責的食品安全檢測工作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是政策卻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偠灾?,雖然安全檢測體系方面的工作已經初具成效,但是距離完善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如,我國在多部門檢測制度的制定方面還不夠細致,農業、工商、質檢等部門的標準還存在一定的差異,缺少相互之間的有效合作,一般都是按照內部制度來進行食品的安全檢測,所以,其檢測結果也相對獨立。另外,各個部門檢測工作很容易出現重復的問題,造成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食品安全檢測制度混亂。食品安全檢測不但需要專業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支持,同時還需要檢測人員本身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在檢測的過程中,能夠嚴格安全標準來進行檢測,避免因為道德缺失或者是人員的失誤,出現影響食品安全檢測的問題。但是,就目前的食品安全檢測制度而言,因為整個體系還不夠完善,導致細節方面的標準還處于模糊的狀態下,沒有統一的標準,這樣就使得食品檢測標準過于的混亂。整個制度的混亂,讓相應的食品安全檢測就無法繼續的進行下去,最終就會影響到整個食品安全檢測水平,留下安全隱患。

食品安全檢測水平提升的措施

完善法律法規,明確食品安全標準。我國想要將食品安全標準明確,就需要細致到具體的步驟與環節的執行標準中去,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國內的食品安全標準應該朝著國際標準逐漸靠攏,學習國際化的標準要求,借鑒國外食品加工企業的安全標準,引入安全檢測技術,從而提升國內的食品安全質量,同時加強自身的監測能力。另外,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檢測方面的法規,對整個市場的每一個環節,都利用法律來加以約束,追究相關企業和人員的責任,這樣就可以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食品安全檢測的秩序。

完善工作體系。食品安全檢測時一門深刻的管理學問,需要完善的工作體系加以支持。在具體的安全檢測實踐當中,會涉及到多個部門,所以,就需要將各個部門的檢測資源進行相互統一的整合,其中主要包含了農業、工商、質檢等多個部門,做到明確工作職責,減少資源不必要的浪費,杜絕資源的浪費。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各級部門之間相互的溝通和協作。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做好牽頭,建立信息的共享網絡,確立彼此之間的業務合作關系,引導其做好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同時將政府下發的政策文件積極落實,在統籌協調下做好檢測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資源的浪費、工作的沖突以及結果的多樣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完善的工作體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緊緊跟隨市場的發展需求,堅持為公民生命健康負責的態度,從而建立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

強化民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完善食品安全檢測監督。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一旦不滿足食品安全標準的視頻被曝光,就很難繼續在市場中生存。所以,在食品安全檢測中,就可以利用公眾監督的方式,曝光不符合安全標準的企業,避免不合格企業進入市場。這也需要新聞媒體擁有社會責任感,敢于曝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企業,杜絕其繼續的生產。另外,提升每一個公眾的食品安全消費意識,這樣才可以扼殺不滿足安全檢測要求的食品繼續銷售。如,對公眾強化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教導民眾如何去分辨食品安全檢測的合格標準,并且開通熱線舉報電話,方便公眾投訴不合格的食品企業,讓其無所遁形。

總而言之,食品安全檢測非常關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雖然食品安全檢測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但是同樣無法避免重重挑戰。所以,針對食品安全檢測問題,就需要認真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建議,為人們創造一個安全的、健康的生活環境,以便后續的食品安全檢測工作能夠有序的開展下去,為公眾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單位:淮安市食品藥品檢驗所)

食品安全論文范文第4篇

本報綜合消息 日前,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和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簡稱《規定》),自4月1日起施行?!兑幎ā访鞔_,學校食品安全實行校長(園長)負責制。學校應建立健全并落實有關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定期組織開展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集中用餐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度,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兑幎ā窂娬{,學校應健全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學校自主經營的食堂應不以營利為目的。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食堂不得對外承包或者委托經營。學校食堂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兑幎ā访鞔_,學校應當建立集中用餐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和突發事故報告制度,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處置方案。同時進一步明確了教育、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和衛生健康等部門報告和處置食品安全事故的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細化了對學校食品安全相關工作人員發生違法違規情形進行追責的規定等。 (摘自“教育部”官方網站)

食品安全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食品安全;高校食堂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高校食堂的衛生安全管理更是各界關注的熱點。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關系到每個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學校師生的身心健康;關系到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也關系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與穩定。近幾年來,在物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高校的食堂運營遇到了一些新的情況、新的問題。

一、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現狀

㈠ 對象

對某市轄區內高校的3所食堂食品衛生安全情況進行了調查。

㈡ 方法

制作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督調查表,通過逐一走訪、查看現場、詢問形式,現場評定。14位長期從事相關領域的人員參與打分,評分結果見表1、表2、表3。檢查內容包括25項指標,即:1、食堂周邊衛生;2、清潔工具;3、食堂衛生死角;4、主副食庫內各種物品存放;5、庫房整潔衛生;6、餐廳設施擺放整齊;7、餐桌面、地面衛生;8、殘食車衛生;9、餐具衛生;10、消毒、防蠅等措施;11、窗臺、鍋臺、墻壁、水池潔凈、地面衛生;12、水道通暢;13、冰箱內食物存放;14、食物加工操作;15、蔬菜庫堆放;16、食物加工用具生熟分開;17、工作臺柜擺放;18、廚具干凈;19、炊事機械干凈;20、不同類食品加工;21、炊事人員著裝;22、售飯人員衛生;23、炊事人員衛生行為;24、炊事人員持證上崗;25、衛生間設施。每項指標在0~5分中取值,0代表不合格,1代表很差,2代表差,3代表一般,4代表好,5代表很好。

㈢ 結果與分析

第一,共性問題。首先,通過對各餐廳25項指標的考核、評分。各餐廳各項指標均沒有超過4分,說明各餐廳對待食品安全衛生上雖做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體仍需要提高。其次,售飯時戴口罩和手套問題。A餐廳略高于3分,B、C餐廳低于3分。說明各餐廳人員食品安全意識不強,在售飯時戴口罩和手套落實不到位。售飯時戴口罩和手套是保證食品安全在銷售過程中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避免食品的二次污染。

第二,突出問題。衛生管理上,食堂周圍衛生區域保潔不到位、有垃圾及廢棄物。清潔工具隨意擺放,人員意識不強;刀具、灶具、面案、菜墩、菜筐清洗不及時。窗臺、鍋臺、墻壁、水池有污垢。餐桌面、地面不干凈。倉貯管理上,庫房衛生有待改善。主副食庫內各種物品存放時,標簽不清。有的冰箱內生熟食混放,加工好的食物與正在加工的食物混放,各類蔬菜混放。殘食車擺放不到位。從業人員管理上,食堂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存在問題。隨機抽查食品從業人員健康體檢并持證上崗的情況, 部分從業人員體檢率未達到要求, 特別是臨時工。炊事人員雖穿戴整潔,但佩戴工作牌不到位。

二、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對策

㈠創新食品安全管理

根據食品生產加工過程的特點,采取分段式監管有利于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并積極解決,包括:(1)全天反復巡查,于晨檢時找重點人員談話,回復學生意見,并記錄檢查、處理情況;(2)每天上午抽查,包括原材料、留樣、涼菜加工間,記錄檢查、處理情況;(3)每天4餐售賣時間 (晚上加餐),包括留樣、從業人員服務態度,學生就餐意見收集,以及記錄檢查、處理情況。食堂內部監管重點:(1)從業人員。應對臨時參加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加強健康證明查驗,并對身體、心理及情緒進行晨檢和記錄。(2)采購。采取"農校對接"的方式。食堂米、面、肉、油、食用鹽等重點物資的采購驗收應記錄并經常抽查(夏季重點是肉類)。(3)留樣。留樣應記錄經常抽查(留樣品種、數量、具體時間、放置及處理等記錄)。(4)涼菜間。夏季涼菜加工間的整體消毒、剩菜的處理應記錄及經常抽查。(5)加工過程。土豆、四季豆、豆漿等特殊材料加工經常抽查。(6)售賣過程管理。所有售賣安全環節要有專人負責。(7)特殊崗位員工 (采購、留樣、涼菜加工間)相關食品安全知識要現場進行問題抽查。

㈡加大監管力度

對學校飲食服務部門實行規范化、程序化、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管理,把住進貨源頭關口,最大限度地避免采購到不安全的食品,注重中間環節,最大限度地避免因操作不當引起的食物污染。食品安全監控體系只有在所有人都重視得情況下才能建立起來, 食品安全監控體系的建立是食品安全的有力保證, 這樣才能組織落實, 人員落實, 責任落實, 形成一個食品安全監控網絡體系。國家監管部門要加大檢查力度, 高校師生也要積極地維護自己的權利, 對不法行為予以舉報。

㈢加快食品衛生監督體系建設

嚴格衛生行政許可準入門檻,積極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衛生監督部門注重學校食堂新、改、擴建工程的預防性衛生監督與許可前的現場衛生學審查。各高校應符合開辦學校食堂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學校應建立的食品安全管理組織、管理制度,食堂從業人員應具備的衛生要求,食品加工重要環節的操作規范。教育、衛生行政部門和學校應齊抓共管,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檢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育部門應將學校食品安全納入年度考核內容之一;學校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應當建立健全食品衛生安全組織體系、日常檢查制度、培訓機制和獎懲措施;大專院校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繼續穩步推行高校食堂后勤化管理。

㈣加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

高校應該主動承擔對學校飲食服務人員進行教育培訓的責任,努力提高從業人員在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心理健康素質和食品衛生安全意識,一定程度上從源頭上預防食品衛生安全事故。同時,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營養與膳食平衡,促進學生的生長發育。配備專兼職營養師。通過發揮營養師的作用,發揮各食物間相互作用,達到營養的最大化,科學合理飲食,培養大學生健康的飲食觀,還可以避免因為搭配不當造成的人身傷害。

高校食品安全工作,涉及面廣,關系重大。近年來,雖然高校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但是食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需要全社會高度重視,加大投入,確保高校食品安全萬無一失。

參考文獻

[1] 解成威,等. 基于農校對接的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研究[J]. 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1) :89-91.

作者簡介: 解成威( 1982- ) ,男,山東膠州人,畢業于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師,現從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通過分析我國2013年經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特點及趨勢,為食品安全監管提供參考。方法:通過平面媒體、各大門戶網站、新聞網站及政府輿情專報收集、整理并分析我國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經媒體曝光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研究其發生特點及趨勢。結果: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國累計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總計740件,其中曝光報道數最多的省份為廣東,占17.6%,其次為山東、浙江和江蘇;各月份曝光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數未有相對明顯的趨勢;涉及畜禽肉及制品的曝光報道事件最多(22.2%)、零食類休閑食品其次(7.2%);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占近2/3,初級農產品的生產占13.9%,流通銷售和餐飲消費各占10.2%和8%;致病性微生物、農殘、獸殘和重金屬超標的比例占到22.2%,其次為采用非食品原料生產或添加非食品用化學物;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所致危害或潛在危害中31.8%為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結論:肉及肉制品、零食等休閑食品的安全問題相對高發;生產加工和流通為食品安全高危環節;致病性微生物、農/獸殘、重金屬超標和違反食品添加劑管理規定等問題相對突出;化學危害是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危害。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事件;媒體

The analysis of food safety incidents exposed by the media in 2013 in China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Key Laboratory of Public Health Safety,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Fudan University, 200032, Shanghai)

Key words: food safety;food safety incidents;media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關系到人民健康、社會穩定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食品安全,包括數量安全和質量安全。人們在食品數量供給已經安全的情況下,開始更多地關注食品質量的安全[1]。近年來,無論是地溝油、三聚氰胺奶粉還是僵尸肉、乙草胺草莓等,都給人們對食品安全投下了不信任的“陰影”。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了解和知曉主要來源于各類媒體的報道和傳播,但這樣信息的來源存在碎片化、片面化和非專業的問題,由此也會缺乏全面性、客觀性和科學性。本課題通過收集并匯總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我國各類媒體曝光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界定并分析其性質、種類,總結其發生趨勢與規律,以期為開展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和相關部門對重點監管環節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我國各類媒體曝光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

1.1.1定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的公共衛生問題”[1]。其中包含兩個關鍵詞: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影響(包含潛在危害)?!吨腥A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定義為:“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1]。食品安全事件指的是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

1.1.2時間及地點: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間大陸或香港、澳門和臺灣媒體曝光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

1.1.3來源:紙媒、各大門戶網站、新聞網站及政府相關輿情專報。

1.2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并利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地區分布

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國大陸、香港、澳門和臺灣累計新聞曝光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740件。其中曝光報道數最多的地區為廣東,2013年全年總計130件,占總數的17.6%;其次為山東80件(10.8%);浙江和江蘇則分別為50件和37件;四個直轄市中,北京被媒體曝光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相對最多,為72件(9.7%),上海、重慶和天津分別為19件、9件和5件;740件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中,其中45件波及范圍較廣,輻射全國多個省、市或自治區,占全年總數的6.1%;臺灣地區的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數總計32件,多于大陸大部分省、市及自治區;內蒙古、青海和新疆等相對較為偏遠的地區媒體曝光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數相對較少(圖1)。

2.2 時間分布

在時間分布上,2013年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隨月份變化未有相對明顯的趨勢。其中,9、10月份相對高發,分別為105件和70件,占全年的14.2%和9.5%;1月、5月和12月媒體曝光報道事件數亦較多,分別為72件、68件和68件;其他月份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數相對較為平均,平均在40~60件左右(圖2)。

2.3 食品種類分布

740件食品安全事件中,其中164件(占總數的22.2%)涉及畜禽肉及肉制品;其次為零食類休閑食品,總計53件,占總數的7.2%;調味品相關食品安全事件位居第三,占6.8%;面包蛋糕等焙烤食品、飲料、蔬菜、速凍米面等方便食品、水產品和酒類等食品的曝光報道率亦相對較高;保健食品為5.1%,多于糧食米面(4.6%)和食用油(3.9%);牛奶等乳及乳制品占到總數的3.5%;涉及水果、食用菌的報道則相對較少(圖3)。

肉及肉制品食品安全事件1月~12月的每月曝光報道率均較高,曝光報道事件數最多的月份為10月(18件),8月和12月各有17件;休閑食品在1月~3月的曝光報道率較之其他月份相對較高;有關焙烤食品和飲料在9月份的曝光報道率相對較高;涉及茶葉的報道在較為炎熱的6月~9月相對高發(表1)。

2.4 不同環節分布

食品不安全因素貫穿食品供應的全過程,從初級農產品的種殖養殖到食品企業的生產加工、流通、銷售,直至餐飲消費。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的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問題涉及食品的生產加工環節;約40%左右的曝光報道事件則涉及流通領域;餐飲消費環節占到3.8%;農產品的種養殖環節在2013年則涉及相對較少,僅為2.8%(圖4)。

在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報道率最高的廣東,130件報道中分別有57件和63件涉及食品的生產加工和流通(92.3%);其后依次為山東、北京、浙江和江蘇, 均是生產加工和流通環節的問題曝光報道率相對較高;兩湖以及河南、陜西等地食品安全生產加工環節的事件數則遠多于流通及其他環節;在餐飲消費環節,廣東、上海和浙江的曝光報道率較之其他省市相對較高;在廣東、福建等地,也有為數較少的涉及初級農產品種養殖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報道(表2)。

2.5違法性質分布

研究顯示:740件曝光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致病性微生物、農殘、獸殘和重金屬超標的比例占到22.2%;其次為采用非食品原料生產或添加非食品用化學物;違反食品添加劑管理規定的比例則為12.3%;8%的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涉及無證生產加工或經營;混有異物和腐敗變質分別占6.8%和4.7%;相對而言,營養成分不符合標準、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畜禽肉品及其產品和過期產品的涉及相對較少(圖5)。

圖5 2013年我國各類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違法性質分布

2.6 危害性質

食品安全事件所致人體危害或潛在危害的主要可分為三大類:物理、化學和微生物。物理性危害包括食品中的異物,如石頭、玻璃渣、昆蟲等;化學性危害包括重金屬、自然毒素、農/獸藥化學殘留、加工過程中可能有機械帶入食品中的化學性危害以及餐具的不安全等;生物性危害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蟲等。本課題收集2013年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所致危害或潛在危害主要為化學性危害,占比75.0%,其中15.9%為非法添加或假冒偽劣,濫用食品添加劑占12.3%,農/獸藥殘留占3.2%,重金屬超標占2.2%;其次為生物性危害,約占16.9%;混有異物等物理危害占比相對較少,僅占8.1%(圖6)。

對于日常生活必需的糧食米面類制品,2013年媒體的報道總計為34件,潛在危害主要來源于化學性危害(58.8%);其次為微生物相關生物性危害(35.3%);肉及肉制品相關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來源中化學性危害占比較大(68.3%),;乳及乳制品相關報道有1/2的危害由與微生物等生物性危害相關;對于水產品,76.2%的潛在危害來源于化學性危害;此外,速凍食品等方便食品的潛在危害主要來源于超標的微生物;對于茶葉相關的報道主要為農藥殘留超標所致(表3)。

2.7食物中毒

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國各類媒體總計曝光報道食物中毒事件83件,6月和9月食物中毒事件數最多,均為14件;5月其次(12件);相較而言,1月~3月媒體曝光報道的食物中毒事件相對較少,其中4月無相關報道,1月則份全月僅有1件(圖6)。

83件食物中毒事件中,依報道的相關描述,有42件尚不能判定是何種類型食物中毒;其余的41件中19件為細菌性食物中毒,且集中發生在6月~9月;食用或誤食有毒動植物和亞硝酸鹽、農藥等化學性食物中毒分別各有11件,多在3月~7月發生(表4)。

3. 討論

3.1 經濟發展水平與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報道率存在一定關系

2013年經我國媒體曝光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共740件。其中308件都發生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廣東、北京、上海、江蘇和浙江。而經濟水平相對欠發達的新疆、青海等地區則鮮有報道??梢?,經濟水平較為發達的省市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報道率相對較高,這與文獻的結果相吻合[2]。究其原因,首先是這些經濟較為發達的省市相關食品產業較為發達;其次,公眾和媒體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相對較高;第三,信息的迅捷性及透明度亦相對較高。但就此并不能說明經濟水平較為發達的地區食品安全問題相對更為嚴重。

3.2 肉及肉制品、零食等休閑食品的安全問題相對高發

164件涉及肉及肉制品的食品安全事件中,85件(51.8%)為生產加工環節,68件(41.5%)則出現在儲運流通環節。在肉及肉制品的生產加工環節存在的問題主要涉及無證生產經營、非法添加非食品用化學物、摻雜摻假(如牛羊肉中摻雜鴨肉)等。流通環節主要是由于儲存不當造成的微生物超標以及儲運銷售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畜禽肉及其制品。對于零食等休閑食品,在其生產加工環節違反食品添加劑管理規定,如非法添加禁用食品添加劑或超量添加防腐劑、香精、甜蜜素等較為常見(28.3%)。無證生產加工或經營、腐敗變質以及過期問題則相對較少,分別僅有1件、3件和3件。

3.3 生產加工和流通為食品安全高危環節

食品的生產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種植、養殖、加工、包裝、儲存、運輸、銷售等每一個環節都會對食品產生影響,這些影響來自于從業者、生產環境、生產設備等因素。740件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相關食品安全事件占總數的比例超過50.0%。根據中國食品安全質量白皮書(2007),中國的食品產業結構是:10人以下的小企業、小作坊總計35.3萬家,占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總量的78.8%,該部分食品生產和加工者仍處于分散生產和分散銷售的狀態;10人以上的企業有6.9萬家,所占比例為15.4%;規模以上企業有2.6萬家,僅占食品加工企業總量的5.8%。食品生產廠商小而散,食品種類和數量較大而繁,使得監管難度增加,致使這一環節大量食品安全問題集中且持續爆發[3, 4]。

流通環節上承食品的生產和加工環節,下接食品的最終消費環節,包括包裝、運輸、貯存、裝卸等各方面的風險環節,因而保證流通環節的食品安全,是保證整個食品生產鏈安全的重要因素[5]。但在食品的儲運流通環節,部分環節難以監管和控制,加之部分企業或工作人員安全意識薄弱,致使這一環節的食品安全問題亦相對高發。

3.4 致病性微生物、農/獸殘、重金屬超標和違反食品添加劑管理規定等問題相對突出

近年來,全社會對于農藥、獸藥殘留及重金屬污染的關注度不斷提高,各類媒體對這方面食品安全事件的報道不斷增多。2013年數據顯示22.2%的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涉及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重金屬超標。一些不法分子由于利益的驅使,采用非食品原料生產或肆意添加非食品用化學物。

隨著食品工業產品的多樣化,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和數量發展迅速。據報道:國外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種類已達25000種以上,其中美國允許使用3200種,日本1100種,歐盟1100~1200種,而我國有2000余種。我國的食品添加劑仍然存在和亂用和濫用的問題,所以需要對其嚴格管理、加強評價和限制使用。我國2014 年6月1日起實施的《食品添加劑標識通則》(GB 29924-2013)對于食品添加劑的規范使用將提供新的標準要求[6]。

3.5 化學污染是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危害

食品在生產、加工、貯存和運輸等過程中,可能會有意或無意受到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污染。除乳及乳制品和速凍方便食品相關食品安全事件以微生物危害為主外,其他絕大多數食品種類相關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涉及化學危害?;瘜W危害包括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超標、食品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物等?;瘜W物質污染食品的方式和途徑較為復雜。例如,食品制造時使用被有毒化學物質污染的原料,加工過程濫用亂用各種添加劑等,不遵守食品衛生制度,將食品裝入未經清洗、消毒及曾盛過有害化學物質的容器或運輸工具等。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不滿足于食用傳統的食品,各種新鮮奇特的食品幵始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而這些新食品是否安全還有待驗證。因此,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還具有不可預見性和突發性[7]。

3.6 細菌性食物中毒需提高警惕

在所有食物中毒類型中,細菌性食物中毒最為常見。對于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預防,一旦發生可疑中毒后,應立即報告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及時進行調查、分析、制定防疫措施,及早控制疫情。公眾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吃不潔、腐敗、變質食物或未煮熟的肉類食物。對于化學性食物中毒的預防,應注重食品生產環節的源頭管理。有毒動植物所致食物中毒主要由于誤食或出于好奇嘗鮮或食用未炒熟的食品所致,故應重在規范個體的飲食行為。

綜上所述,通過對2013年我國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的回顧和梳理,可對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勢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有文獻報道,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在于檢測技術和設備較為落后,新產品危險性評估機制欠缺和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8]。但以終端產品抽樣檢測為主的監管產生的高額檢測成本必然要轉嫁給消費者,且相關檢驗單位恐難勝任,因此,加強源頭監控和過程監管則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錢建亞, 熊強. 食品安全概論[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1.

[2]厲曙光, 陳莉莉, 陳波. 我國2004—2012年媒體曝光報道食品安全事件分析[J]. 中國食品學報,2014, 14(3):1-8.

[3]禇曉龍.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4]Laurie Burkitt.Why China Struggles with Food Safety,China Real Time Report,2011-04-25.

[5]王水含. 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6] 75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于2014 年 6 月 1 日起實施[J]. 輕工標準與質量,2014,2:14.

[7]王奔. 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道德觀[D]. 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8]汪建明,郭林海. 從發達國家食品監管體系看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及對策[J]. 中國食品添加劑,2009:56-60。

上一篇:新聞傳播學論文范文下一篇:安全技術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