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學設計課程教學論文范文

2024-01-27

教學設計課程教學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措施

一、引言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是機械設計課程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旨在培養學生運用機械設計及其他先修課程的相關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課程設計這一環節的訓練,強化學生對機械設計課程的相關知識的理解,對一般機械零件設計的準則、方法和步驟有一個系統全面的掌握,充分培養學生的機械綜合設計能力、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后續的專業課學習和畢業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教學體系改革的不斷發展與深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這一實踐教學環節也越來越受到重視[1]。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已成為高校機械類專業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教學改革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由于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改革成效不僅取決于其自身的改革,還受到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制約,雖然近年來不少專家學者進行了大量針對性的研究,但目前仍未能有效解決在設計內容、教學模式、評價標準等方面的問題,難以充分發揮其在培養學生應用創新能力方面應有的功能,與當前應用創新性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還有較大的差距。具體而言,目前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設計題目單一,設計內容雷同。目前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絕大多數為二級減速器的設計,原因在于減速器為典型的通用設備,包含了機械設計課程中介紹的幾何所有零件類型,對于學生掌握常用零件的設計方法有重要意義,但是,這種沿用了幾十年的單一設計主題模式,已難以適應現代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2]。由于設計題目單一,導致學生的興趣大打折扣,難以調動其積極性。雖然是一人一題,但都只是在具體的設計參數上有所差別,在設計內容、設計步驟方面無任何區別,因此,仍難以從根本上杜絕抄襲現象。同時由于設計過程過于程序化,相關教材與資料上都有詳細介紹,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不能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思維。

2.教學方法僵化,教學手段守舊。目前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基本上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在任課教師擬定設計題目后,學生按照課程設計指導書介紹的方法和步驟依次完成方案設計、零部件設計計算、裝配圖設計、零件圖繪制、設計說明書撰寫和答辯。由于這一套流程多年來已基本程序化,學生只需機械地照搬,依葫蘆畫瓢即可,難以展開創新性思維,而任課教師的指導工作主要是督促學生按照設計流程完成各項具體任務和解答學生設計過程中的細節問題,較少注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CAD技術等先進設計技術在機械設計領域已廣泛應用,但目前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大多仍采用圖板繪圖,雖然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手工繪圖能力,還能減少學生相互投機抄襲的機率,但并不能因噎廢食,畢竟計算機繪圖已是目前機械設計的主流。

3.計劃安排不周全,評價標準不科學。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一般與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安排在同一學期,在授課結束后的學期末進行。由于考試科目較多,許多學生忙于應付考試,難以集中精力進行課程設計,因而課程設計質量難以保證。部分高校為了便于管理,將學期的最后一周設為考試周,致使整個課程設計階段,學生的主要精力都用于準備考試,對課程設計不重視,甚至是敷衍應付,致使課程設計流于形式。此外,課程設計成績的評定也缺乏科學、規范的標準,基本上由任課教師自行確定。目前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考核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考核:平時考核,包括考勤、進度、態度和獨立完成能力等;圖紙考核,包括結構正確性、整潔性和規范性;設計說明書考核,包括內容完整性、正確性和規范性;答辯考核,包括回答問題的正確性和使用手冊的熟練性。雖然這種評價方式相對比較全面,但只是一種事后評價機制,缺失了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的功能,而且在實際執行時缺乏量化指標,主觀性較強,受學生擴招的影響,一名教師往往指導多個班級的課程設計,每個班級學生多達40多人,教師很難把握每名學生的具體情況。此外,現有評價體系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評價尚未引起足夠重視,難以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改革的具體措施

為了有效提高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教學質量,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解決目前存在的上述問題,必須從設計內容、設計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改革,建立一套系統高效的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體系??傮w而言,改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優選設計課題,強調應用與創新能力的結合。針對目前設計內容單一、設計流程固化的問題,應結合課程教學要求與專業培養計劃精心選擇設計題目,優化設計內容,不僅要深化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消化,強化其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還要兼顧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減速器設計題目雖然單一,但其涵蓋了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涉及的幾乎全部零件,有助于學生掌握通用機械的設計方法,是其他任何類型的機械結構都不可替代的。因此,應在保留減速器設計內容的基礎上,選擇更加靈活、更富有創造性的設計題目,如搬運機器人、牛頭創床、糖果包裝機等。這些題目既涉及到機構方案選擇與運動原理分析,又涉及到減速器等具體零部件的設計計算,在方案設計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意識,在詳細設計時則強化了學生對一般零部件設計的具體方法,有效實現了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結合。同時,也深化了機械原理相關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實現了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課程的有效結合??紤]到課程設計周期較短,上述課題難以單獨完成,應采用課題組形式,每個課題組2~3人,承擔一個設計課題??傮w方案由小組全體成員共同完成,每個成員獨立完成一部分零部件的詳細設計。采用這種模式既可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協作意識,也能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2.改進設計模式,由簡單模仿向深度思考轉變。傳統的課程設計雖然在形式上是一人一題,但除了具體參數有所差別以外,設計內容、設計步驟及方法都是一模一樣的,且相應的課程設計指導書中均給出了相應的案例,學生只需簡單地模仿即可完成全部設計任務。許多學生在設計過程中依葫蘆畫瓢,生搬硬套,甚至在別人的設計結果基礎上修改參數變成自己的設計,導致課程設計的基本教學要求都難以保證。通過改進設計模式,采用分組設計模式,使設計題目真正做到差異化,總體方案與設計步驟必須通過團隊協作和個人深度思考完成,杜絕簡單模仿甚至抄襲的可能性,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意識。其次,為了防止課程設計與期末考試沖突,對有課程設計任務的學生,應在課程設計之前進行課程考試。對于目前實行小學期制的高校,將課程設計安排在小學期更為合理。此外,為了更好地促進課程設計效果,改變目前課堂教學與課程設計完全分離的模式,將兩者融為一體,即在課程開始時將課程設計的任務下達到每個學生,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便開始構思并不斷完善設計方案,熟悉設計方案中涉及的相關零部件的設計方法,不僅為后期的正式設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可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學以致用。

3.豐富設計手段,熟練掌握多種現代設計方法。裝配圖與零件圖的繪制是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目前絕大多數高校仍要求學生采用手工繪圖,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沒有足夠的機房和電腦供學生使用;二是為了鍛煉學生的手工繪圖能力;三是防止學生抄襲,因為不同學生圖紙內容基本相同,僅參數不同,采用電子圖紙更易于修改抄襲。然而,CAD繪圖已成為目前制造領域的主流,計算機繪圖已成為大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高校教務部門和任課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盡可能讓學生采用CAD繪圖,至少要做到部分圖紙采用計算機繪制。此外,虛擬仿真、有限元分析等現代設計技術在機械設計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課程設計中應增加相應的訓練內容,讓學生熟練掌握多種常用的現代設計技術,為后續的學習及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4.規范考核評價體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潛能??己嗽u價體系是課程設計教學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既是檢驗學生課程設計完成質量的標準,也是教師總結改進教學方法的依據。建立規范科學的考核機制不僅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按照教學要求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課程設計,也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主思考的潛能。針對目前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將考核評價納入課程設計的全過程,實行分階段考核模式,依次進行設計方案考核、設計過程考核和設計結果考核。設計方案考核重點考核設計方案的創新性、合理性、實用性,激勵學生在實用背景下進行創新設計;設計過程考核側重考核學生結構設計的合理性、設計手冊與設計軟件使用的熟練程度、完成設計任務的獨立性與積極性等;設計結果考核則是對設計圖紙、設計說明書進行考核,重點檢查設計計算的準確性、完整性和設計圖紙的正確性、規范性,對于手繪圖紙還應兼顧整潔性。為了檢驗學生對設計中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并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將答辯考核分散到設計過程中,重點針對學生設計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質詢,使答辯不僅只是一種考核形式,更可作為解決學生設計中出現問題的一種手段,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采取分段式考核方式,可將學生對設計結果的關注轉為對設計過程的重視,防止投機取巧和模仿抄襲等現象的發生,有效保證和提高課程設計質量。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是機械類大學生重要的實踐環節,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涉及設計選題、設計指導和考核評價等多個方面的內容,還與教學計劃、軟硬件條件等因素有關。為了有效提高這一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必須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改革課程設計的教學模式,克服現有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各種弊端,建立一套規范合理、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學體系,并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進行改進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吳宗澤,高志,羅圣國,李威.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劉賀平,羅阿妮,楊思霞,龐永剛.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融入課堂教學的方法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17):51-52.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科技大學名校工程建設項目“強化能力培養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學藝(1972-),男,湖北巴東人,山東科技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先進制造技術;丁淑輝(1977-),男,山東青州人,山東科技大學機電學院,副教授;魏軍英(1973-),山東淄博人,山東科技大學機電學院,講師。

教學設計課程教學論文范文第2篇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結合學校對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就業教育、創業教育的要求, 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 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分析能力、協作能力等, 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該課程的學習樂趣、學習知識的意義。無庸置疑, 一門優質課程應該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即“課程智慧”與“教學智慧”的完美統一結合。

1“課程標準”的開發

課程標準實際上就是一種“課程智慧”, 所涉及的是對該課程內容所進行的篩選與設計?,F行的《財務管理》教材針對不同層次學歷的學生有很多教材的版本, 難易程度各有不同, 而真正符合中職學生的教材版本卻一書難求, 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學習目標任務的要求, 中等職業學生在財務管理的內容上重點掌握財務管理學科中基礎、實用的知識內容, 以能夠達到更好得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務, 所以在課程內容的設計方面, 實行模塊教學設計, 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分成幾個模塊, 每一模塊根據內容特點設立學習內容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 要求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達到目標要求, 掌握知識的運用。二, “課程標準”具體模塊設計。

該課程教學內容的在模塊設計中, 遵循中職教學目標的要求, 根據財務管理的內容, 結合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習能力, 以培養學生創業的意識, 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 重點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 將該課程內容設計為幾個模塊, 實行模塊教學, 全課程分為五大項目模塊。

1.1 資金時間價值模塊

該模塊中通過對資金時間價值中單利終值與現值、復利終值與現值、年金終值與現值的計算與運用, 樹立學生理財的意識, 重點培養學生理財的能力, 學會在生活中基本的理財能力。

1.2 籌資管理模塊

該模塊內容包括籌集資金的渠道與方式, 最佳資本結構的分析與判斷, 如何利用財務杠桿的作用選擇最佳的資金籌集的方式。通過該模塊的學習, 培養學生分析公司的資本結構狀況的能力。

1.3 投資管理模塊

該模塊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可行性投資, 怎樣才是最佳投資方式, 通過理性分析方法選擇正確的投資方案, 為將來能夠自己創業打下一定的財務能力基礎。

1.4 營運資金管理模塊

該模塊的內容是幫助學生對流動資金的管理上有更科學的方法, 知道無論是現金、還是應收賬款以及存貨在管理上都不是盲目的, 它們都有最佳的持有量, 學會對以上資產最佳持有量的確定方法, 從而科學管理資產。

1.5 財務分析模塊

該模塊的內容是要求學生學會怎樣通過會計報表的數據分析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及盈利能力, 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數據分析能力, 從而提高學生使用會計信息的能力。

在每一個模塊內容設計上, 根據教學目的、教學重點以及每一個模塊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實際案例為導入, 完成每一個模塊所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 完成每一個模塊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學標準”的設計

教學標準是對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設計, 要讓“課程智慧”得到更好的體現, 就必須有配套的“教學智慧”來配合, “教學智慧”所反映的是教師運用什么樣的方法讓你傳授的知識通過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的認知并更好得掌握, 所以“課堂智慧”的具體的體現是指課堂教學方法的運用。在多種教學方法的實驗中如:“自學輔導教學法”、“異步教學法”、“目標教學法”等概括他們中的共同點都有通過學生的操作要求學生完成課程的學習目標, 都側重于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動手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本課程的“教學智慧”方面, 通過“整體教學”加“自我學習”加“及時反饋”來實現每一個教學模塊的目標。

3“教學標準”的實施

3.1“整體教學”

要求學生在學習每一個模塊之前需要了解這一模塊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 目標的實現需要哪些知識才能完成, 就如同需要畫一幅某個城市的交通地圖, 要成功得畫出來首先要畫出這個城市的框架, 它的主干道, 然后才能夠畫出非主干道乃至一些小的巷道, 沒有整體概念作為前提就完成不了任務, 所以在模塊學習中教師要整體地教, 學生要整體地學, 在整體學習的目標前提下才可以讓細節的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3.2“自我學習”

本課程在教學方法上突破傳統的老師在課堂上唱“主角”的特點, 老師少講, 學生多做,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多動、多想、多做, 重點突出課堂上的互動性, 培養學生的互助性, 每一模塊通過對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在案例的采集, 案例的分析等環節, 通過學生的“課程搜集”、“自我閱讀”、“小組分工合作”等多種形式完成任務, 如在案例分析法引進分組討論完成的方式要求學生按興趣自由組成一定規模的小組, 每個小組成員內部合理分工, 在課后利用各種工具查詢相關的案例資料, 各小組根據分析討論的結果形成書面結果報告上交, 同時每小組推選出一名學生作為代表在課堂上闡述本小組案例分析的結果, 通過分組討論的教學方式, 鍛煉學生的互相協作能力、分析問題能力、概括問題能力、解決問題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

3.3 及時反饋

及時反饋實際上就是教師在總結學生自我練習的基礎上, 讓學生知道自己學習的結果, 對本節課的知識內容做一個簡短而概括性的闡述, 重點是對學生的完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以利于學生對目標任務更準確的掌握。

教學改革需要適當的教學內容與恰當的教學方法的同步進行, 課程教學中既需要“課程智慧”也需要“教學智慧”只有二者的完美結合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改革。

摘要:中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向社會輸送技能性、實用性的專業人才, 這一目標的最終實現需要中職教育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上有與之相配套的措施?!敦攧展芾韺崉铡肥秦敃I主要的專業課程之一, 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如何結合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的特點培養有一定理財能力的專業性人才是該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重點, 本文主要從課程標準與教學標準兩個方面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了設計, 旨在培養出更加符合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教學設計課程教學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信息化技術已經逐步融入高職課程教學設計中,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通過對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高職組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的作品進行收集和整理,分析和解讀與信息化教學課程設計相關的學年、教材、標準和學情的數據。研究發現實施信息化教學最好的時間階段是在大二;國家級規劃教材占有主導地位,信息化教學設計服務于教材,是對教材的補充和完善,以國家級規劃教材為核心能夠實現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共用和共享。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現狀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    鍵   詞]  教學設計;信息化;職業教育;信息化教學大賽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中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1]。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都把信息化作為激活職業教育的一劑良藥。全國各省都開展了信息化教學的改革,推廣信息化教學平臺,組織教師參加技能大賽,鼓勵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信息化技術成為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支點。通過收集和整理各省高職院校教師所做的信息化教學方案,統計和分析相關的特征屬性,對融合了信息化技術的課程教學設計的現狀進行研究與探討。

二、信息化技術在課程教學設計中的特征體現

在教學設計中,信息化技術具備三個突出的特征:廣泛性、科學性和反饋能力。

在廣泛性方面,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硬件成本的降低和網絡資費的下降,高職學生的智能手機和計算機操作能力已經得到了極大提升,同時學校機房的配比率也在不斷增加,人和物都保障了信息化教學能夠在更大規模的范圍內運用。信息化技術在課程中的運用也是由點到面,由面到立體,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使教師的教學設計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共享,具備更強的生存能力和演化能力,能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

在科學性方面,教學數據收集更加簡便、精確和實時。通過統計分析,甚至是機器學習等更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將數據轉換出來的信息能夠更加客觀和真實地反映出教學狀態,將一個有“經驗”的教師轉變成一個具備“科學”教學能力的教師。

信息化的概念中,其中一部分指的就是“反饋”。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得好還是教得壞需要等教學過程結束后才能夠得到結果,信息化技術正好能夠彌補這個難題。通過碎片化教學、在線測試、在線問卷調查、在線論壇、社交網絡等數據收集,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行為,能夠快速反饋給教師,在教與學的矛盾中及時調整與適應。

教學設計的信息化需要根據專業的特點,結合職業崗位的需求,以學生為主體,合理運用信息化技術,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使職業教育提升到新的階段。

三、課程教學設計分析

根據歷年大賽評分指標的特點以及大賽作品中教學設計的特點,從獲獎項目中提取“專業大類”“學生年級”“教材類型”“教學標準”和“學情”五個特征屬性進行分析。

(一)專業大類分析

大賽每年的專業大類都有所不同,2016年參賽的公共基礎課程2組,專業課程6組。從獲獎的數量上而言,前三名為“職業素養與就業創業能力”“文化藝術大類”和“裝備制造大類”。通過對比各大賽組的獲獎百分比。在所有獲獎作品中獲得一、二等獎比例最高的依次是“裝備制造大類”“能源動力與材料大類”和“公安與司法大類”??梢姟把b備制造大類”是獲獎數量最多,且獲得高層次獎項數量最多的一個組。在大賽裝備制造大類的組別中,主要是“汽車制造類”“自動化類”和“機械設計制造類”等。相類似的這些專業,對實習實訓的場地要求高,設備昂貴。對使用信息化技術降低教學成本,提高教學質量有非常迫切的需求。同時,這些專業的行業標準和崗位劃分非常明確,信息化教學資源和技術手段,容易積累,便于推廣,運用于實際教學有先天的優勢。

(二)信息化教學設計針對的學年

這里的學生年級指的是三年制高職,以年為數據記錄的單位。統計大賽信息化教學作品在學生學習的那一年開展的。根據大賽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高職課程開課要求,專業組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大部分集中在“第2學年”,該學年是高職學生正式進入專業核心課程學習的階段。信息化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有兩個基本的前提條件:(1)學生具備相關知識儲備;(2)學生具備信息化學習能力。通過大一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大二的學生具備了本專業的基礎知識,掌握一些信息化技能,適合于開展信息化教學。公共課程“數學”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主要集中在“第1學年”,這是由高職人才培養方案的特點決定的,“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課程”則貫徹整個高職的學習階段,其作品在三個學年內都有。

(三)教材分析

大賽作品中包含對教材的選擇,對教材的使用方法有如下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教材為主”;另一種是以“教材為輔”。以教材為主的方式是根據教材的章節或者是項目次序來規劃課程,根據教材所授內容選擇信息化技術和手段。以教材為輔,是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課程大綱、崗位需求或者是相關的國家文件為主,設計課程授課內容,教材作為輔助的教學資料。

在教材的選用上,“國家級規劃教材”占比最多。其次是“自編教材”,大部分自編教材在大賽作品中是作為輔助教材使用的?!靶袠I專家教材”指的是由行業組織或者是專家編輯寫的教材?!捌胀ń滩摹敝饕恰奥殬I素養與創新創業課程”選用的?!捌渌苯滩闹傅氖菙底只滩?,這類教材也是作為輔助教材使用。從教材的選用上看,“國家級規劃教材”的教材內容與信息化教學的課程設計息息相關。

(四)教學標準特點

教學標準是進行課程設計的核心,是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依據。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教學標準可以分成九類,“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是由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編寫的,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安排上具有權威性和指導性。 “課程標準”“崗位標準”“行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是信息化設計制定教學目標的主要依據?!皣覙藴省薄奥殬I資格證”“相關文獻”和“技能大賽”用于對教學目標進行補充。

(五)學情分析情況

學情是指對學習效果有影響的學生信息,通過收集大賽作品中學生學情方面的信息,能夠反映出我國高職學生的普遍情況。學情分為優點和缺點,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整理數據。

優點主要集中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具備基本技能、熱愛動手和實踐操作、具備信息化學習能力以及信息化技術、適應新型教學模式、思維活躍,熱衷社交網絡。

缺點主要集中在:學習方法不正確,知識零散不系統、抽象思維能力弱、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目標不明確、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弱、實踐經驗不足、規范操作不足,安全意識不夠、規范操作不足,安全意識不夠、故障排除能力弱,具有畏難情緒。

從列舉學情的優點上看,開展信息化教學,學生必須具備兩項前提條件:(1)相關的知識基礎;(2)信息化技能。從缺點上看,學生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兩項:(1)學習能力;(2)實踐經驗。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信息化技能,靈活使用信息化資源和平臺,解決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實踐經驗上的缺陷。

四、結語

(一)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時間觀念”

信息化教學設計要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境和要素。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普遍運用到課前、課中、課后,特別是課前和課后。不同于傳統的預習和復習。信息化教學的課前課后,教師和企業專家能夠通過網絡與學生在線上進行溝通互動,及時調整課程的運行狀態以適應學生個性化需求。但是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最多的課前和課后階段卻缺乏“時間”的設計。信息化教學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做到“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可以進行學習,然而學生的課余時間也是有限的,課前和課后容納課程的數量也是有限的。一門課程在課外學習的時間也需要精心規劃:學生在多長時間之內能夠完成,在本學期內應如何與其他平行課程協調和互通。教師應該協助學生做好規劃,以達到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目標。

(二)“信息化教”與“信息化學”信息化技能是保障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夠成功的關鍵

信息化教學設計涉及種類繁多的仿真軟件、社交軟件、數字資源和教學平臺,這要求教師能夠熟練使用這些技術和裝備。而現階段缺乏針對學生開展信息化學習能力培養的專門課程,往往大部分學生只是具備計算機操作能力,而遠非信息化學習能力。所以要完成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目標,需要教師具備“信息化教”能力,同時要培養學生具備“信息化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領導小組辦公室.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教育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關于舉辦2017年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的通知[Z].教職成廳函[2017]34號.

[3]柏景嵐.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解析:以高職組教學設計分賽項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6(12):43-46.

[4]謝晨,胡惠閔.學情分析中學情的理解[J].全球教育展望,2015(2):20-27.

[5]姜麗萍.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的誤區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3):5-7,26.

[6]魏民.提高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221-226.

[7]馬寧,崔京菁,余勝泉.UNESCO《教師信息與通信技術能力框架》(2011版)解讀及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13(7):57-64.

編輯 張 慧

教學設計課程教學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視域下,高校開設機械設計課程,通過專業課教學滿足人才供應需求。當前數控機床行業存在人才供需失衡現象,為鍛煉學生數控機床操作能力,教師應適時創新機械設計課程教學策略,從整體上提高數控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希望同行從中有所收獲,為機械設計課程改革而助力。

關鍵詞:機械設計課程;大學生;應用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近年來,數控機床普及范圍逐漸擴大,同時對數控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提出較高要求,基于此,機械設計課程教學目標適當調整,即重點培養數控機床專業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F下,有效培養專業學生應用創新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1機械設計課程介紹

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是組成機械設計課程的兩大核心,理論課主要通過案例介紹來傳遞專業知識,為實踐操作提供理論支持;實驗課內容歸結為認知實驗、驗證實驗、應用技術實驗、創新設計實驗四類。數控專業機械設計課程屬于必修課,課程教學目標即豐富學生機械制造理論、鍛煉學生數控機床操作能力、提升數控仿真軟件使用技巧等。機械課程教學活動高效開展,能夠滿足數控專業學生應用創新能力提升需求。

2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常見阻力

2.1課程設計單一

數控專業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前期,教師為快速完成教學任務而緊湊安排任務書,看似課程設計有序化,實則學生會因時間緊、任務重而被動接受導學知識,最終課堂學習效果將大打折扣。隨著時間流逝,課程設計內容被遺忘,難以實現理論對機械操作行為的正確指導,最終會降低教與學質量。

2.2理論與實踐脫節

機械設計課程教學目標之一,即希望專業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數控機床實踐性較強,如果教師一味灌輸理論知識,忽視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那么數控專業學生畢業后短時間內難以快速進入工作狀態,并且數控企業用人需求無法得到及時滿足。長此以往,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水平居低不高,并且大學生應用創新能力培養工作被動推進。

2.3實驗教學機械化

即便高校組織有關數控專業的實驗活動,但多數實驗課程課時較短,并且實驗內容缺乏過程性和創新性,不利于機械設計課程知識延伸,并且大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未能充分鍛煉。如果實驗教學如是開展,那么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工作將失去意義,最終弱化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效果。

3培養數控專業大學生應用創新能力的策略

3.1豐富數控專業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內容

課程設計期間,教師客觀分析理論教學內容及目標,據此調整課程設計方案,充分發揮課程設計的導向作用,實現課程設計與理論教學的有效銜接。例如,數控專業機械CAD課程設計時,教師在設計方案中提出CAD軟件用途、CAD軟件功能、CAD應用要點等設計任務,進而學生能夠帶著問題主動預習,并在課堂中集中精力聽講,內化有關機械CAD知識,為后續實驗創新、實踐操作做準備。

3.2加強機械設計課程理論與實踐間聯系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增添理論教與學的趣味性,還能從整體上提高大學生應用創新能力,真正深化數控專業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課程教學中,教師為每位學生分配一臺計算機,鼓勵學生結合課件知識動手操作數控機床,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實現取長補短。教師充分發揮參與作用和引導作用,并動態記錄每位學生的學習表現,為后續評價提供依據。講完課程知識后,教師為學生布置創意實踐任務,鼓勵學生應用機械軟件進行產品設計,盡可能鍛煉學生數控編程、數控機床操作技能,并借此機會調動學生創造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3.3數控專業機械設計實驗課程過程化開展

為檢驗階段性教學效果,真實掌握學生對機械設計課程知識消化情況,教師為學生提供實驗操作機會,學生自由選擇實驗模式,如單人實驗或小組實驗,全面提升學生實驗操作水平。例如,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某汽車零件加工工序,驗證專業加工機床實用性,實驗過程中,專業學生聯用機械結構設計、三維造型裝配設計等知識,通過運動仿真予以證實,最終短時間內準確得出實驗的同學獲勝。教師適時觀察學生在實驗中的表現,并進行方向指導,據此調整實驗課程教學方法,大大提高實驗課程教學效率,為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條件。

4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高校機械設計課程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為提高課程教學有效性,滿足大學生應用創新能力培養需求,勢必要加強課程設計與理論教學問聯系,并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使實驗過程式教學具體落實。對于數控專業教學工作而言,有利于提高專業課程教學水平,并且數控機床專業優秀人才能夠持續供應。

教學設計課程教學論文范文第5篇

【內容摘要】中職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需要結合學生自身特點,抓住學生興趣點并引導其進行主動學習。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如何在中職語文課堂中結合情景理論,運用微課形式促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是需要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的。本文通過對資料進行梳理,旨在理清中職語文教學情景微課程的必要性,并進一步探析合理的微課程設計。同時,也對中職語文情景微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中職教學 語文課堂 情景 微課

互聯網+已經將各行各業連接在一起,處于人類知識文化傳播重要環節的教育行業也不能例外。第三次浪潮改變了人類接受與傳遞信息的形式,網絡成為人們進行交流傳播的主要手段與重要媒介。在這種背景下,基于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微課逐漸成為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吨械嚷殬I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對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有明確要求,除了基本的語文掌握與應用能力以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重視語文學習也逐漸成為業界所關注的焦點。

一、 情景模式微課程教學手段的概念特點分析及應用

情景模式微課程是現今非常新穎的一種語文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它是將情景教學與微課程相結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使其深入探索的一種教學方式。情景模式微課程主要由情景教學與微課教學兩大部分構成。

1.情景教學的概念與特點

情景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經常被應用的手段與方法。它是指通過某一情景或案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助探究。語文在所有學科中具有基礎地位,它不僅可以逐步提升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與理解能力,更能夠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素養。中職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期階段,精力與想象力都十分充沛,與此同時又十分叛逆,因此,在課堂中運用情景教學法,能夠激起他們的興趣與好奇心,促使他們的語文學習由被動轉向主動。

情景教學的首要前提是進行情景的創設,語文教師需要將自己置于學生的視角,將心比心,感知他們的所思所想。只有深入學生群體之中,才能夠了解他們的需求與期盼。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與教學經驗,有效的情景創設途徑主要有兩大方面:虛擬情景創設與表演創設。虛擬情景創設對條件要求不高,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與感染。教師可以利用手邊現有素材,例如生活經驗、圖片、音樂或道具,對學生進行引導。不同體裁、類型的課文有不同的情景創設方法。例如,在詩歌教學中,教師需要配合音樂,讓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感知詩歌的魅力。語文學習歸根結底是將文字轉化的過程。因此,在一些散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會利用圖片讓學生體會文章想要表達的意境。而對于一些較為新奇的事物,老師可以尋找實物向同學們展示,例如在說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拿荔枝實物展示給同學們。此外,表演創設也是情景創設最重要的一種手段與方式。這種方式對場地、課程時間要求相對較高,也要求課文本身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例如在對古典小說《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角色進行扮演,讓他們體會人物的復雜情感。

2.微課程設計的概念與特點

微課程設計與傳統課程設計的區別在于“微”,傳統課程設計強調課堂的完整性與連貫性?;ヂ摼W信息時代碎片化的傳播模式將人們接收與傳遞的信息割裂成分散的小塊。中職學生作為成長在互聯網時代的青年,在信息接受上也相對碎片化。因此,微課程設計應運而生。具體而言,微課程設計是指用以展現某個知識點或是教學環節的為教學視頻設計。它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設置學習場景,并在此環境下進行在線的教學。

信息技術是微課程設計的核心與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可以將本節課的難點、重點用圖片、視頻等方式記錄下來,課后采用流媒體技術手段保存在電子介質上,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此重點或難點進行展開。教師在采用微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邀請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鍛煉他們深入探究的能力。

情景教學與微課程相結合存在必然性。首先,二者都需要進行必要的情景創設,才能夠不斷完善與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其次,這兩種教學方式的結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與老師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情景教學與微課程教學的過程都是發揮學生主管能動性的過程。在此環節中,老師一直處于引導地位。這對與正值青春期需要進行自我尋找的學生來說,順應了他們的逆反心理,但又不缺乏保護措施。情景教學又要求教師能夠在充分體諒學生的前提下進行課程設置,微課堂又可以引入討論,這兩種方式相結合,能夠迅速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語文課堂也可以在更融洽的氣氛中開展。最后,情景教學和微課程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有相似之處。二者都采用了豐富多彩,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情景教學通過創設情境、表演、活動等線下形式抓住學生注意力,而微課程又可以以點帶面,通過對重點難點的突出和強調實現語文教學目標。

可以見得,情景教學微課程設計是現今較為新穎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是語文教學的重大變革與突破,更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人生觀與世界觀,養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培養完善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 情景微課程的設計重點與難點探索和突破

當前,國內對于情景微課程的課堂設計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課程設計的重點難點也值得探討。中職學生特有的身體與心理素質,也給情景微課程設計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情景微課程的設計需要結合中職學生特點與語文教學目標。具體而言,可以將課堂分為三個部分,并通過以下三個步驟展開:

1.情景創設引入主題

課堂導入部分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課文學習的熱情度。中職學生普遍缺乏語文學習熱情,在學習過程中相對吃力。因此,在課堂導入部分可以采取情境創設,設立開放式學習的分為環境,引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尤其是在應用文、說明文的教學中,更需要教師進行情景設置,避免一開始就進行枯燥的教學。

2.利用微課程突出重點

微課對于情景教學的意義在于,微課程可以重點突出本節課程的教學目標和難點,便于學生更加全面且有針對性地掌握知識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穿插5-10分鐘或者不低于1分鐘的短視頻,將重點題目和經典示范運用多媒體教學展示給學生,并在此環節設置思考,引發學生的討論。同時,由于微課更加便于保存,也方便了學生課下復習和觀看。教師在布置課堂作業時,也盡量圍繞微課內容展開,便于學生進行鞏固和復習。

3.引發討論,實現互動

情景微課程的意義在于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通過前兩部分的鋪墊,教師在課堂剩余十到十五分鐘時,應當發揮引導作用,結合本科內容提出問題,并帶領學生解決問題。傳統的課堂教學忽視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情景微課程由于先天具備了開放式課堂的條件,更便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意義重大。

此外,情景微課程實現的手段和渠道也多種多樣。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針對不同的課文內容以及類型,運用視頻、圖片、電影、幻燈片展示以及情景劇表演等形式展開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印象。

三、 情景模式微課程存在的問題

情景微課程教學雖然可以達到激發學生好奇心,順應學生心理,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的目的,但也存在不少急需突破解決的問題。

首先,情景微課程教學應該以完成語文教學大綱要求為最基本的目標。中職學生的語文基礎相對較差,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對學習尤其是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情景微課程設計通過設置一些場景,同時運用豐富且更易于被學生接受的展示方式來達到吸引學生興趣的首要目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秩序容易受到干擾,學生思路很有可能出現偏差。甚至會出現課堂無法正常開展,教學目標無法順利達成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把控好課堂節奏,及時維護課堂秩序。

其次,目前許多教師新媒體運用能力較差,無法順利運用微課程進行現代化教學。教師人才隊伍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仍有許多老教師無法適應多媒體教學模式,這給情景微課程設計的推廣帶來的不小阻力。

最后,應該把握好情景微課程實施的場景。語文課文類型多樣,有詩歌、散文、小說以及說明文、應用文等。情景微課程設計應該以教材為主,根據不同的課文類型設置不同的環節。例如,說明文就不宜采用表演的方式開展教學。詩歌散文重在體會作者思想情感,營造意境,不適合采用實物展示的教學方式。

小結

中職語文教學情景微課程順應了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在這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更應該尊重并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教師的引導地位。通過豐富多樣且人性化的教學形式,可以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情景微課程設計雖仍存在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但相信在教研人員的不斷努力下,這些問題必將被攻克,中職語文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顧水芳.淺析中職語文雷雨課程教學設計[J].職業,2015,15:131.

[2]張永亮.試論微課在中職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赤子(上中旬),2015,10:191.

[3]孫保輝,孫志勇.中職語文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探究——以重慶市南川隆化職業中學校語文教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5,06:56-57.

[4]余艷秋.文本細讀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5]郝晨皓.情境教學在中職應用文寫作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6]童建華.職校語文多媒體教學中的審美設計初探[J].中等職業教育,2004,06:40-41.

[7]隋曉艷.淺談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堂情景式教學[J].科技展望,2016,18:223.

[8]浦培芳.新課程理念下中職語文教學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4,06:80-82.

[9]丁多欽.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學周刊,2017(15).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

教學設計課程教學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文章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全面探究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移動教學內容以及系統的設計方法,并從提升移動教學系統性以及加強移動教學、學科關聯度兩方面提出了移動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移動教學;藝術設計

當前,伴隨著職業院校數字化校園網絡建設的發展,移動網絡技術得以完善,智能移動終端的功能在完善的過程中,成本也持續降低。移動學習作為全新的學習形式,在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藝術設計類專業的特征需要課程教學具備一定的實踐性,傳統課堂教學形式已經無法滿足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按照藝術設計類專業的課程教學要求,為了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要求,輔助傳統的教學工作,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嘗試將移動學習法融入其中,從而培養學生對藝術設計課程的興趣,充分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教學效率。實踐表明,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應用移動教學將是大勢所趨。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概念定義

移動教學指的是使用智能移動設備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本文涉及到的移動教學具體是指教師使用學校所發布的各種移動教學平臺,按照課程的教學大綱,結合教師教案,有目的而又系統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師生都能夠使用移動設備在平臺上實現教學信息交流,教學活動開展不會受到時間以及地點的約束。本課題當中所談到的藝術設計具體是指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服裝以及裝飾設計、產品設計等方向,但是并不涉及雕塑以及繪畫等純粹的藝術形式。

(二)移動教學實施條件

移動教學本身存在泛在性的基本特征,泛在主要是指在任何地點以及時間。為了實現移動教學泛在性,教學活動要依賴智能終端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整體覆蓋。

第一,高校學生移動終端使用情況。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所發布的第36次網絡調查報告表明,一直到2015年12月,我國網民的移動終端設備接入互聯網的比重占88.9%,要比筆記本電腦以及臺式機的比重高。其中平板電腦因為具備了便捷性以及娛樂性的特征,接入網絡的比重為33.7%,這表明我國移動網絡快速發展,網民智能終端的使用率不斷提升。高校作為移動終端的重要使用群體,這表明移動教學的載體功能已經初具規模。

第二,高校網絡覆蓋情況。按照TalkingData在2015年9月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移動網絡環境分布當中,WiFi比重為54.9%,依然是移動端用戶最為主要的聯網形式,4G用戶的增長速度較快,已經逐漸從年初5.2%提升到了11.0%。伴隨著WiFi信號以及4G網絡部署策略的實施,校園以及核心商圈都逐漸成為了4G網絡的重要部署區域。高校移動網絡條件可以支持移動教學的相關需求,甚至學生在國內其他的城市進行調研與考察的時候也能夠實現移動教學。

二、移動教學在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類型

(一)以短信息為依托的移動學習類型

伴隨著移動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短信息傳達可包含圖片、文字以及音頻等內容。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具備自身特征:資料學習形象化;專業知識更新速度快;專業教學活動操作性強。通過短信息服務,教師能夠向學生及時傳遞專業化的前沿信息,也能夠為學生發布優秀作品,有效提升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分析與鑒賞能力,充分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使得學生在鑒賞過程中,能夠充分感知作品創意,提升學生欣賞以及設計水平。這類教學活動目標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生完成教學目標,能夠顯著提升專業素養,提升自信,具備一定的成就感,方便后期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在瀏覽信息的時候能夠向教師提出專業性的問題,教師也可以針對問題給出答案,并且做出評價。

(二)以多媒體短信息為依托的移動學習類型

這類移動學習形式所承載的信息量相對較大,滿足學習資料發送的要求。藝術設計類的專業課程主要是實踐性以及創造性的,課程資料具備專業知識更新速度相對較快、形象化以及前沿性的基本特征。會使用多媒體短信息,能夠收集更多形象化的課程資料。這種學習類型當中的多媒體特征包含了視頻以及圖片等多媒體元素,可以實現圖文混排,有效提升學生對學習資料的接受興趣,深化對抽象知識的理解,使得他們可以鑒賞并且充分感受作品創意,有效提升欣賞以及設計的水平。

(三)以連接、瀏覽為依托的移動學習類型

按照藝術設計專業特征,部分課程的教學方法使用案例教學法,這類教學法對提升藝術設計教學效果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墒呛芏喟咐莻鹘y教學模式無法實現的。使用移動教學,教師能夠精心地準備各種藝術設計的相關案例,構架案例數據庫,使用網絡技術,實現不同信息的共享,建立專業化的案例數據庫。師生都能夠利用無線終端,連入互聯網當中,隨時隨地探訪教學服務器,實現查詢、瀏覽以及實施的交流互動。比如圖形創意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在課前為學生布置各種課前任務,學生按照要求搜集相關的圖形與案例,然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啟發學生思維。

三、“互聯網+”時代移動教學在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移動教學內容設計

根據藝術設計基礎類課程本身的立體構成特征,移動教學的內容應該涵蓋課件播放、實際操作、重點內容教學、答疑交流、優秀作品展示以及作業實踐等內容。在課件播放環節中,也就是把教師課堂教學PPT課件,制作成PDF課件以及Flash課件,按照章節分成不同的小型電子課件從而方便學生在線學習。對于重點內容教學工作,教師需要將課程當中的重點內容錄制成視頻資料,將其上傳教學平臺當中,方便學生觀看,從而加深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藝術設計類的基礎課程要學生借助電腦開展輔助性的設計,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驗證,所以在實際操作環節當中,教師可以事先錄制好相關實際操作的片段,方便學生觀看學習,有利于學生之間進行比對以及參考,實現觸類旁通的效果。答疑交流環節中,學生可以針對課程內容提出相應的想法、疑點以及觀點,推動學生交流,便于教師全面掌握學生對課程內容中不解或者是存在困惑的地方,利用現場集中解答以及在線交流等形式,糾正學生自身的錯誤,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作業實踐環節中,教師能夠利用移動教學平臺,發布教學階段性的作業,學生能夠利用移動教學平臺,把自己的實踐作品以及作業拍照并且上傳到教學平臺當中,方便教師進行評閱,給出相應的點評與成績。

(二)移動教學系統設計

藝術設計專業移動教學系統按照角色來進行劃分,可以分成系統管理員、學生以及教師三個角色功能模塊。當教師或者是學生登錄系統以后,可以按照課程內容,進入到不同課程當中。按照模塊進行劃分,移動教學系統包括了課程學習、課程信息以及資料共享等模塊,各個模塊可以依據功能進行詳細的劃分。課程信息模塊包括了學生所選課程的信息,比如教學的目的、課程名稱以及教學大綱等內容;課程學分;授課教師說明等。課程學習模塊與移動教學內容設計相一致,都包含了基礎知識、歷屆學生的優秀作品、論壇交流以及課程作業等內容。這些內容同時也有相應的分支,依據教學大綱劃分出教學目標、內容、重點、難點以及線下作業等。資料共享模塊包括一些和藝術設計類課程相對應的工具軟件、參賽網站信息、視頻文件等內容。我的信息模塊當中則包括了學生的個人信息以及平時的成績。

(三)移動教學系統實施

1.加強移動教學與學科關聯度

移動教學具備了可在任意地點以及時間開展交流與學習的特征。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工作不僅包含了課堂教學,同時也包括了實踐教學。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能夠轉變傳統實踐教學形式,嘗試把實踐教學形式以及內容轉變為即時交流平臺和優秀作品的點評、集中展示等。諸如工程與實際項目等藝術設計獨特的課后設計創作作業,可以在移動平臺上進行集中的交流,掌握項目的進度,掌控項目設計的具體方向。并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內容需要和教學特征保持高度契合,教師需要挖掘專業教學當中能夠被移植的內容,通過教學課件、視頻以及平臺交流等形式,將其發布到移動平臺當中,使得移動教學能夠服務于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大綱以及教學內容。

2.提升移動教學系統性

傳統移動學習中,學生作為移動學習的主體,一般會依賴于短信、QQ以及微信等通訊工具。在學習的進程中教師通常不會參與,進度也不好掌控,學生只能夠開展碎片化的學習,難以滿足藝術設計專業系統教學的根本目標。

故而,在移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活動發起人需要是教師。教師按照專業教學大綱設計移動教學教案,利用教學互動、案例分析、主題討論以及現場輔導等形式,將虛擬課堂與現場課堂進行有效融合,實現線上學習以及線下輔導之間的融合,實現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協作學習之間的融合。這種教學形式,不僅能夠保證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且教師也能夠全面掌控學生學習進度,指導學生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學習工作。通過師生之間的積極參與,實現移動教學以及傳統教學的充分結合,最終達到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系統化的目的。

四、結語

當前,移動教學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應用依然處在探索階段。制定合理而又科學的移動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創設一種開放、自主而又豐富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能夠將碎片化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跨越地域、時間的束縛,實現個性化學習,從而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卓.大數據時代給高校課堂教學帶來的影響——以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為視角[J].藝術科技,2014(3).

[2]韓君,靳偉霞.“互聯網+”時代高校藝術設計教學創新性探索[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7(6).

[3]楊菁,許迅.“互聯網+”時代的藝術設計的教學模式探究——以視傳設計為例[J].知音勵志,2016(8).

[4]王萍.基于移動學習的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探討[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 2015(6).

作者單位: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

上一篇:企業貨幣資金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我國會計制度問題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