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命周期范文

2023-09-18

生命周期范文第1篇

一、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

所謂的產品生命周期指的就是從產品設計開始直至產品最終退出市場的整個生命周期過程, 在產品全生命周期當中, 產品設計數據與變更、產品數據的審核等各個環節與流程可以實現高效集成。通過在建筑與藝術產品設計當中運用產品全生命周期理念開展設計管理工作, 能夠有效縮短產品的迭代周期, 加快產品數據之間的交互與共享傳輸, 從而實現對現有各項設計資源的優化整合與充分利用, 最終有效完成產品設計創新與統一管理工作, 為降低產品成本、盡可能延長產品獲利生命周期, 加快產品流向市場的速度提供至關重要的幫助作用。

二、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產品設計管理分析

(一) 產品數據管理

本文以某建筑藝術類新產品的設計為例, 其在運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下, 首先需要設計人員通過采用實地調研等方式對當前建筑與藝術市場的潮流信息以及客戶實際產品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資料進行全面搜集整理。利用大數據技術等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研究與精準預測, 在將其整理成統一的報告形式后, 從而有效提取出有助于產品設計的價值信息。并在此基礎上確定出具體的產品面世時間, 合理安排產品設計項目進度流程, 以此有效提升產品設計效率。

(二) 設計流程管理

在產品設計流程管理當中, 首先需要設計人員根據具體的產品設計需求確定出各項關鍵設計流程, 根據其前期獲取的各項設計數據, 在對其進行適當調整的基礎上建立起產品設計周期中各階段下的產品結構。隨后明確在此次建筑與藝術類新產品設計當中所需要的全部工具, 包括同類型產品設計案例、需要使用的專業繪圖軟件與建模軟件等等, 從而將其統一集中在同一個工作臺當中, 用以方便其他設計人員的使用以及后期的設計評閱、產品仿真建模等工作。對于在新產品設計當中出現的圖檔、文檔以及所建立的設計模型等, 則需要全部進行安全存取, 在將其轉換成相應的格式之后, 為各項圖檔或文檔資料標注名稱并及時上傳保存至專門的信息資料庫中。設計人員在嚴格按照既定的設計方案完成新產品的設計工作后, 也需要及時將產品設計成果與既定設計目標進行逐一比較, 以隨時監控產品設計的進度與具體質量情況。在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下, 原本分散的各個管理流程可以得到有效集中, 此舉一方面有助于實現各項設計信息數據和現有資源的優化整合, 達到完善產品設計的目的, 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加快設計進程、控制產品成本。

(三) 產品協同管理

考慮到部分建設與藝術類產品本身規模相對較大, 設計難度與復雜度較高, 僅僅憑借設計師一人難以有效完成所有的設計與管理工作。因此在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下, 還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開展產品協同管理。此時需要通過依托現有的局域網搭建其相應的信息管理系統, 位于產品價值鏈各環節中的設計人員與管理人員均會被統一納入至這一信息管理系統當中, 其在結合自身實際工作情況及時將產品設計、開發管理方面的信息數據上傳至管理信息系統中, 與其他相關工作人員積極展開溝通交流和相互協作, 從而在互相配合中集中全部力量高效完成建筑與藝術新產品設計工作。當產品進入到市場之后, 同樣需要及時搜集整理客戶的使用信息與反饋信息, 并根據具體用戶使用體驗對產品進行重新優化設計, 以此有效強化其應用功能與審美特性, 使得建筑與藝術類新產品設計能夠更好地貼合用戶的實際需要, 進而達到切實提高客戶滿意度, 促進產品設計不斷創新發展的目的。

總而言之, 通過在建筑與藝術產品設計當中運用全生命周期理念展開設計管理工作, 在全面搜集整理與市場以及客戶需求有關的信息數據并對其進行深入分析下。優化整合現有各項優勢資源, 并在此基礎上對產品設計流程等進行優化調整, 不僅有助于控制產品成本, 同時也可以有效加快產品設計管理成效, 使其擁有更長的獲利生命周期。因此在日后的產品設計管理中, 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依照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技術手段, 以充分發揮其應有效用。

摘要:在當前人們審美需求的不斷變化下, 其對于建筑藝術類產品設計的要求越來越高, 由此所產生的產品信息數據量逐漸增大, 并且數據類型也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其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產品設計與管理的難度。因此在這一背景下, 本文將通過立足全生命周期的角度, 嘗試對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管理進行簡要分析研究, 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必要參考幫助。

關鍵詞:建筑與藝術產品,全生命周期,生命周期管理

參考文獻

[1] 李洋洋, 余開朝.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新產品研發項目管理[J].價值工程, 2017, 36 (32) :32-33.

[2] 鄧濤.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項目質量管理[J].內燃機與配件, 2017 (21) :92.

生命周期范文第2篇

【摘  要】建筑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建設工程項目逐年增多,為全面保障項目質量,應具體落實后勤管理工作,以此提高資源利用率,拓展企業利潤空間。論文首先介紹建設工程項目后勤管理意義,然后總結式分析后勤管理工作存在人員缺失、制度不夠完善、審計方式單一等問題,最后提出后勤管理的可行性方法。

【關鍵詞】建設工程;工程項目;后勤管理;管理方法

1 引言

現今,建設工程項目后勤管理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對于科學技術館項目后勤管理工作來說,應適時創新后勤管理方法,在保證工程項目質量的前提下提升后勤管理水平,促進科技館工程建設活動有序運行?;诖?,本文針對該論題進行探究,以便為工程項目后勤管理者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2 建設工程項目后勤管理的意義

第一,高效利用資源。工程項目資源類型多樣,后勤管理人員合理組織并科學調配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將精益化管理理念與管理實踐有機結合,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現象,最終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第二,調動職工參與后勤管理的積極性。工程項目后勤管理效果關系到每位職工切身利益,當職工正確認識后勤管理工作后,會樹立一致性管理目標,為高效完成后勤管理任務而助力[1]。第三,增強團隊凝聚力。后勤管理工作在人本理念引導下有序進行,企業領導高度重視后勤部福利政策落實情況,并向職工提供所需的人文關懷,讓職工產生歸屬感和信任度,這對企業內部凝聚力增強有促進作用。第四,加快精神文明建設步伐。后勤部工作質量反映企業廉政建設水平,故建設工程項目后勤管理工作過程式開展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3 建設工程項目后勤管理常見問題

3.1 后勤管理人員缺失

后勤管理工作內容較多,并且管理實踐具有復雜性特點,一旦管理人手不夠充足,那么整體管理效率會大幅降低,進而影響工程項目質量,導致工程工期延遲。除此之外,后勤部現有人員綜合素質偏低、管理能力較弱,實際管理中存在些許問題,最終工程項目建設有效性得不到保證。

3.2 后勤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后勤管理工作繁雜,如果管理制度缺乏實用性,那么后勤管理實踐無據可依,致使工程項目建設活動無序進行[2]。后勤管理問題出現后,相關負責人會互相推諉責任,進而延長問題解決時間,致使工程項目達不到科技館安全投用要求。目前,科技館工程項目后勤管理活動大多流于形式,很多管理人員無視制度的存在,憑借主觀意愿或已有經驗進行后勤管理,長此以往,后勤管理會失去規范性。

3.3 后勤管理方式單一

建設工程項目質量要求被逐年提高,對此要與時俱進地創新后勤管理方式,以便更好地滿足優質工程建設需要。實際上,科技館工程項目建設階段的后勤管理方式較傳統,人工管理法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還極易出錯,導致后勤管理的基礎作用難以有效顯現,進而會給工程項目管理工作帶來阻力,不利于提高科技館項目的綜合效益。以審計管理為例,后勤管理的多數人員對審計內容片面關注,僅手動記錄審計信息,這不僅會增加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還難以提高審計管理水平,使得后勤工程項目質管水平短時間內停滯不前。

4 建設工程項目后勤管理的有效方法

4.1 儲備后勤管理人員

隨著建設工程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后勤管理工作對員工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較高要求,基于此,后勤部應高度重視外部人才招聘、內部人才培養等工作,以此壯大后勤管理隊伍,為項目質量優化、工程效率提高提供人才支持。在這一過程中,應合理制定人才管理計劃,使后勤管理工作在專業人員輔助下有序進行,以便全面保證工程項目質量,取得后勤管理的良好效果。其中,后勤管理人才聘用時,主動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經校領導、專業教師推薦為后勤管理團隊注入新鮮血液,推動后勤管理工作在最新理念引導下優質進行。教育培訓活動開展時,既要外聘業內優秀講師,又要制定系統化培訓方案,結合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實際細化培訓目標、確定培訓主題,真正滿足后勤管理人員理論知識學習、管理技能提升等需求,促進工程項目建設工作又好又快完成。培訓過程中,講師結合科技館工程項目后勤管理實踐進行經驗傳授,讓后勤管理人員重視項目質量,為工程項目優質管理提供新思路,為科技館項目后續建設奠定基礎。

4.2 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建設工程項目后勤管理離不開制度支持,這是規范管理行為、提高管理有效性的基本要求。后勤管理期間滲透精細化理念,并合理劃分管理人員職責,使其以強烈責任感完成后勤管理任務,為工程項目質量優化提供有利條件。為提高管理制度有效性,后勤管理部主動向管理人員征求意見,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制度完善的合理化建議,最終員工能夠服從管理,并嚴格按照制度要求規范工作行為,將工程項目建設風險降到最低,確保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幅提高。對于考核制度,為獲得客觀、全面的考核結果,適當擴大考核范圍,將后勤管理業績、員工態度、管理理念及方法創新等內容納入考核內容,并聯用自評、他評等方法,以便為后勤管理決策制定提供依據,真正優化工程項目質量。對于獎懲制度,為調動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于管理工作中實施此項制度,以此激發管理人員工作潛力,使工程質量管理有效性大幅提升。除此之外,完善監督管理制度,針對工程項目后勤管理活動全過程監管,一旦發現違規管理現象,視情節輕重予以懲處,避免類似違規行為重復出現,大大降低工程變更幾率。

4.3 創新后勤管理方式

建設工程項目后勤管理的現代化要求逐漸提高,信息技術時代,有效搭建后勤保障信息平臺,促使后勤管理服務優質推進,進而加快科技館項目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步伐[3]。

首先,利用綜合信息系統整合后勤管理內容、優化業務流程。在變配電、餐飲、電梯、保潔、維修養護、出入庫等多個方面信息化管理,并且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共享后勤管理信息,使管理決策合理化制定、有效實施。后勤保障系統運行后,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數據信息,據此掌握科技館工程項目建設情況,視情況調整后勤管理方案,促使科技館后勤管理質量在原有基礎上提高。其次,遵循相關原則。對于可視化原則,基于可視化平面圖了解固定資產管理進程,并動態掌握固定資產生命周期的變化,進而針對性調整后勤管理方法;對于流程化原則,將后勤整體管理業務細分多個子業務,基于服務流程加強子業務間聯系,以此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優化管理服務質量。對于編碼化原則,利用二維碼載體完成后勤管理信息的統一錄入及輸出,這在固定資產檢修、養護、盤點等工作中具有較高的實踐價值。最后,完善后勤保障信息平臺功能架構。對于應用功能架構,針對業務模塊細分,結合科技館需求深度開發業務功能模塊,使其滿足數據交互需要。對于移動端應用功能架構,從用戶便捷操作需求這一角度考慮,保證功能架構實用性,以及操作界面簡潔性,使后勤管理業務在專業操作下有序運行。

5 結語

綜上所述,科技館后勤管理工作在建設工程項目發展關鍵期被提出嚴格要求,通過儲備后勤管理人員、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創新后勤管理方式等措施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使后勤項目優質管理任務順利完成。隨著建筑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工程項目后勤管理工作方法應適時創新,取得工程項目良性建設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汪瑜.高校后勤基建工程項目質量管理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9(35):46.

【2】周姝,黃春燕.“五步走”提升后勤建設工程管理[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9(30):58-59.

【3】趙鵬艷,趙博.科技類場館后勤保障信息平臺建設初探——以中國科學技術館為例[J].科技傳播,2019,11(15):1-4.

【作者簡介】高輝(1982-),男,廣西桂林人,從事后勤管理、工程研究。

生命周期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借鑒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理念與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出了以軟硬技能為培養目標,基于工作過程開發課程,以項目為主線組織課程,構建模塊化組合、學段制安排、項目化實施的課程體系,并通過項目制教學、教學工廠建設、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具體的實踐,以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技能型創新人才。

關鍵詞:軟技能;做中學;CDIO;課程體系

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使現代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也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什么樣的課程服務于學生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也成為高職課程建設的熱點問題。為此,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參照外資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界定,積極借鑒國際先進職教理念,不斷實踐,形成了做中學戰略下的CDIO課程體系,為外資企業培養了大批高技能人才。根據對山東省服務外包企業的調查,現代企業不但重視企業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等“硬技能”,而且更為重視企業人員的行為習慣、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組織能力等“軟技能”,這些技能決定了企業人員的發展潛力,制約著企業項目化生產的生產效率,影響企業文化的發展水平。因此,在高職教學中運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切實加強“軟技能”的訓練,將有助于為現代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 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Proiect based education and 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達。它以工程項目(包括產品、生產流程和系統)從研發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代表了國際工程教育的發展方向。它回答了現代工程師究竟需要具備哪些知識、能力和素質;工程教育又應當如何使學生具備這些知識、能力和素質。它提出了一個愿景,給出一個完整的能力培養大綱和實現CDIO模式的五個指引,以及判斷是否是CDIO模式的12條標準。它是一個開放的模式,各個學校的各個專業在該模式下,結合自身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特色以及專業特色,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實現方式。

2 構建CDIO課程體系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積極借鑒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理論與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軟硬技能兼顧的素質結構為培養目標:在課程開發時,運用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理論進行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在課程組織上,以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職業成長規律進行課程的排序,更為主要的是以CDIO項目為課程體系的主線,實施模塊化組合、學段制安排、項目化實施的課程體系,著力運用“項目是課程的運用”理念,使學生軟硬技能均得到全面發展。

2.1 “系統化”課程

在課程開發上,基于學院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各專業均以某一企業為合作對象,共同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學習領域課程。學習領域課程開發過程是:通過企業調研、工作任務分析會,根據專業對應工作崗位及崗位群實施典型工作任務分析一根據能力復雜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形成行動領域一根據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重構行動領域,轉換為若干學習領域課程。

學習領域課程建立在職業行動基礎上,是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的典型代表,是跨學科的、經過系統化教學處理的職業行動領域,因而其名稱與典型工作任務名稱一致。通過一個學習領域的學習,就可完成一個典型的綜合性任務。同時,學習領域的課程設計,主要是通過解構原來學科化的專業課程和部分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再基于工作過程來重構學習情境。學習領域課程的任務不僅培養完成工作任務的專業能力,更是通過教學設計實現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通過若干個相互關聯的學習領域的學習,學生就可獲得職業崗位的就業能力。

2.2 “項目制”主線

針對高職學生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我院在構建課程時充分汲取了CDIO的“做中學”的教學理念,注重讓學生參與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的運行,從項目的構思、設計、制作、運行四個環節中,主動獲取知識,注重知識與能力的關聯,突出學生硬技能與軟技能的培養。為此,我院以CDIO項目為課程體系的主線,設置一級項目(畢業項目)、二級項目(學期項目)、三級項目(課程項目)。在課程中以系統化的三級項目為載體承載知識、技能和素養的訓練;在學期中,以二級項目(學期項目)為中心,聯系一個模塊的課程的學習,通過項目的“設計一制作”,鞏固、運用知識與技能:以三級項目(畢業項目)為綜合訓練,使學生的硬技能與軟技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3 “模塊化”課程

在課程組織中,為了便于實施學期項目,實施以學期項目為中心的課程模塊。一個課程模塊,是針對某一任務領域的學習領域課程與職業素質課和選修課的組合,更是針對學期項目的“拼盤”課程,以“項目是課程的運用”原則為學期項目的運行而設計的。學生學完一個模塊后,能從事某一領域的工作,也就能順利進行學期項目的CDIO運作。

2.4 “學段制”實施

為了便于學期項目的實施,以學段作為教學組織單位。每個學段為7~8周,每個學期有2個學段,并在各學段結束后安排1周進行學期項目的設計與制作,其中第1個項目周注重項目的構思與設計,第2個項目周注重項目的實施與運行。這樣,學生在學完課程后,通過項目的“設計一制作”,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關聯能力。

2.5 “情境化”教學

在教學情境的呈現時,注重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營造真實的生產性實訓條件,讓學生在每個典型載體的操作時,按照完整工作過程進行訓練,通過系統化項目的反復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同時,教學情境的實施采用行動導向的六步驟教學法,運用項目教學、小組合作、項目匯報、資源開發和工程環境建設等手段加強軟技能的訓練,有利于培養高素質、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技能型創新人才。

3 CDIO課程體系的實施

3.1 推行項目教學法,確保工學結合模式的施行

CDIO教育模式要求學生基于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進行學習與實踐:高職教學應以項目為邏輯主線組織教學內容,以項目為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和素質養成的載體。為此,我院利用優越的校企合作優勢,與企業合作開發課程,采用企業中真實工作項目為學習載體,并且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職業成長規律進行序列化,項目安排由簡單到綜合,由低級到高級。在項目的教學中,注重以項目為中心構建真實的學習情境;以項目引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項目為中心開展“做中學、做中教”,實施先會后懂的教學邏輯,注重培養學生的工作過程性知識;以項目的行動過程開展教學,通過“構思、設計、實現、運

作”四個環節,掌握項目生產的方法與能力;以項目的運行過程為評價的重要依據,注重學生能力的評價。

3.2 創建教學工廠實訓基地,營造真實的教學情境

CDIO教育體系旨在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素質,因此應將項目的“設計一制作”全過程置于真實的生產環境之中,注重職業行為的反復訓練。為此,我院注重教學工廠型實訓基地的建設,將職業要素融入實訓室中,依托真實的生產環境實現教學與實訓、學習與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學院內部引進符合專業發展方向的企業,營造教學工廠,讓學生在等同生產環境的教學環境下“真槍真刀”地學習和實訓?!敖虒W工廠”是我院實施教學環境等同生產環境的策略,我們通過企業的引進、設備的投入、營造了產學一體化的教學工廠環境,教學工廠既是教室又是生產的車間,真正做到“車間和實驗室合一”。

3.3 開展項目匯報活動,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工程項目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因而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在項目的實施中,可以在項目構思、設計后讓各小組代表進行項目設計匯報,讓全體學生進行評價,評價合格的學生進入后續操作,評價不合格的項目則需要重新構思與設計,直至全體學生通過為止;在項目實現、運作后可以進行項目總結交流,實現經驗分享,并拓展學生的知識。這樣,不但提高學生的項目開發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等溝通協調能力。

3.4 采用小組合作方式,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CDIO教育模式采取以項目為中心、學生為主體的“做中學”教學模式,必然導致學習組織形式的變化。由于一個項目具有一定的綜合性、系統性和專業的復合性,往往需要不同技能、不同知識領域、不同能力的多名學生組成團隊,才能實施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教學。因此,CDIO教育模式必然要求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一個小組合通常由4~6個學生組成。每個項目之初,由學生自由組合,確定組長,明確分工,從而讓學生學會分工、學會計劃、學會協調、學會溝通,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項目運作之中,項目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支持、共同討論,學會檢查,學會管理計劃與時間,學會探索學習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學習能力。同時,促使學生體驗團隊協作的意義,若實訓受挫則啟發學生分析失敗原因,以強化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項目完成后,學生要學會評估,相互檢查,并將獲得的經驗與大家分享,從而進一步提高與鞏固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合作能力,并拓展工程科學知識。在項目總結中,強調項目報告的規范,不僅訓練文字表述能力,而且培養系統思考和知識發現的能力。

3.5 重視教學資源建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使學生在CDIOI程教育模式中發揮主體作用,應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使學生掌握項目生產的方法與能力,不斷適應變化的項目。因此,在項目學習中,應該充分實施“做中學”的教學方法,并積極開發以項目為單位的學習包。所謂學習包,是將與項目有關的知識、操作說明、標準及項目學習指南進行匯總所形成的一整套學習資料,并隨項目任務書交給學生。這樣,學生在項目的制作中不斷閱讀、查找、研究學習包中所提供的學習資源,并帶著問題在學習包中尋找答案,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4 結語

CDIO課程體系是我院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借鑒先進工程教育理念而進行的教育模式改革的結果,它以工程項目為主線組織課程,以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組織教學,運用做中學的教學方法,避免了過去工程教育“專業必須對口”的弊病,強化了學生的能力培養,尤其在現代企業所需的“軟技能”培養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可持續發展潛力的技能型創新人才。CDIO是一個新的教育模式,盡管已經取得初步成果,顯示了它的生命力,但在實施過程中還有大量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還要進一步探索。

生命周期范文第4篇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對于指導企業的經營管理, 幫助決策者認識企業發展的本質具有重要的價值。為了更好地介紹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發展趨勢, 本文首先就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起源與發展簡要分析如下。

2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最早由馬森·海爾瑞于1959年提出, 最早期的生命周期是通過生物學的成長特點來對企業的發展過程進行分析, 其包括了企業的停滯、消亡等多個環節。生命周期理論闡述了企業與生物的內在關系, 提出了沒有“永生”的企業的概念, 為順利開展企業經營管理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 當前全球化有關企業生命周期的理論也已經超過30多種, 其中更是不乏在社會生活中應用極其廣泛的類型, 為了更好地分析企業生命周期理論, 就必須認識其發展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

3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簡評

3.1 不同生命周期理論與不同的階段劃分

不同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對于企業的生命周期劃分的模式與規范也不盡相同, 比如薩摩、當斯等人將生命周期劃分為3個階段, 而卡贊簡等人將其劃分為4個階段, 更是有愛迪斯等人直接將企業的生命周期劃分為10個階段。由于不同的學者在研究過程中參考的模型企業不同, 其更是存在市場經濟、計劃經濟以及多種不同的經濟體制條件下的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 所以企業的生命周期劃分階段存在一定的差別是可預見的內容。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 其雖然階段差距相對較大, 但是基本的核心階段卻基本相同, 特別是企業的規模、結構復雜程度以及經營戰略和所有者模式等方面的劃分依據十分接近, 這也為生命周期理論發展趨向于一致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3.2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是仿生的結果

生命周期理論的建立本來就是通過生物學理論的觀點來分析企業的興衰, 所以幾乎所有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都屬于仿生的結果。在理論的建設過程中, 學者們都會先將企業開做一個開放的系統, 通過環境與系統的相互作用來逐漸實現動態平衡, 根據群體生態理論來看, 企業的生存與生物體在自然界中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十分接近的, 企業的組織具有生命的屬性與特征是整個生命周期理論建設的前提, 也是目前學術界工人的內容。所以企業生命理論必須要承認其是仿生的結果, 而仿生研究也將作為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研究的主要形式。

3.3 生命周期理論對于企業生命周期的機理分析不足

當前全球范圍內林林總總出現了超過三十種被認可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 但是大多數生命周期理論都僅僅是對企業的存在形式以及整個生命周期的發展規律進行了分析, 但是對于企業的生命周期的機理分析卻并不到位。特別針對一些中小型企業而言, 這些企業的發展與成熟都具有一定的發展規律, 但是沒有說明如何幫助企業來避免其衰退, 這樣一來,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盡管具有研究的價值, 但是其實際應用的效果卻受到了顯著的影響, 甚至一部分理論僅僅作為仿生的結果和一般資料, 并不存在實際應用的價值。

4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趨勢

4.1 各種理論趨于一致性

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 當前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具有一定的趨于一致性發展的趨勢。從客觀上來看,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建設與發展途徑一直都是圍繞著仿生學的觀點建立起來的, 無論是起源還是研究抑或是發展, 都是以仿生學作為基礎和先導來開展工作的。仿生學本就是一門十分系統的學科, 其在對外部進行仿真描述時都具有一致性與統一性的特征, 所以筆者認為未來多種生命周期理論也必然向著統一性的方向發展, 最終達成一致。

4.2 向著實證研究的范疇轉化

在現實的生命周期理論應用活動中我們不難發現, 由于大多數理論都停留著表面的仿生研究的范疇, 其往往會指出企業衰落和蛻變的原因, 卻很少指出如何走出衰落和蛻變, 這些理論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將企業的衰退描述成為一種不可抗的自然過程, 這與企業的實際發展是存在顯著區別的。從發展實踐的角度上來看, 也確實存在大量的企業絕地復生的情況, 更是有一大部分企業在經歷衰退之前就重新恢復元氣, 所以未來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還是需要以事實為根據, 重點對實例進行分析和研究, 以此來跳出一些理論仿生的價值束縛。

4.3 研究領域繼續擴大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 當前我國的企業商業模式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過去的傳統研究結果與內容也與實際需求不相適應, 在未來的理論建設與發展中, 也需要繼續擴大研究領域與內涵, 真正將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應用到生活與社會實踐當中去。

5 結語

綜上所述,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有利于企業開展經濟業務與商業活動, 其同時也是市場經濟的管理者更好的調節市場, 開展市場宏觀控制的重要理論依據。本文立足于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現狀, 筆者也試著從理論一致性、實證研究以及研究領域擴大等角度對未來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趨勢進行了判斷, 也希望能夠為我國市場經濟的全面健康發展創設條件。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漸完善, 當前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也逐漸成為企業管理學當中最受關注的學術熱點之一。本文立足于學科的研究現狀, 首先介紹了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起源與發展, 其次對企業生命周期理論進行了簡單的評述, 最后結合上述內容對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趨勢進行了判斷。

關鍵詞:企業生命周期,簡評,分析

參考文獻

[1] 王汀汀, 李赫美.企業生命周期視角下盈余管理的動態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8 (1) .

[2] 莫冬燕, 楊真真, 徐浩然.企業生命周期、媒體關注與內部控制有效性[J].財經問題研究, 2018 (1) .

生命周期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梳理人才培養模式概念的研究成果,闡述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文獻抽樣的情況,分析現有的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評價模式及培養模式物質基礎等研究情況,提出了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期在未來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關鍵詞】中職護理  人才培養模式  文獻綜述

【基金項目】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1+X’證書制度下中職護理專業‘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批準號:2020-3-454)研究成果。

中等職業教育是國家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地位。中職護理專業教育是我國護理人才培養的組成部分,肩負著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合格的、實用性護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在高職、本科護理教育實施前,中職護理為國家醫療衛生單位培養了大批護理人才,提高了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推動了國家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我國不同地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均衡性,人口老齡化趨勢和農村人口眾多的現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職護理教育仍將是我國護理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因此,須深入研究新形勢下的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核心概念界定

在學術理論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改革一直是職業教育領域的熱點,各種觀點莫衷一是,個人較為認同姜士偉(2008)提出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結構狀態和運行機制,是一系列構成要素的有機結合。本研究所指是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衛生行業企業對人才職業素質和能力的要求,能夠完成一定教學目標而建構的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和考核體系,主要包括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要素。

2.研究文獻抽樣

2.1研究樣本確定

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文獻研究樣本是以公開發表的主題為中職護理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期刊論文,在知網上檢索,共有48篇相關聯的期刊論文,發表時間跨度為2008—2021年。以引用率、下載量、發表時間和文本內容分析為選定因素,最終確定研究樣本為23篇文獻。其中會議論文1篇,碩士論文4篇,期刊論文18篇。

2.2基礎數據分析

23篇樣本文獻的總參考數244次,總被引數67次,總下載數3015次。文獻研究樣本發表年份,全部為近10年(2011—2020年),其中近五年(2016—2020年)共13篇,占比56.5%。研究者研究者單位類型分別為本科院校3所,高職院校4所,中職學校16所,顯示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主體是中職學校。同時,因為職業教育體系建構及中高職銜接趨勢,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逐漸得到高職及本科院校研究人員重視。本文54篇樣本文獻中,研究者職稱占比分別為正高14.8%,副高55.3%,中級29.9%。

3.文獻綜述分析

3.1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研究者依據醫藥衛生事業和健康產業發展的趨勢,進一步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了各具特點的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如馬秋平(2016)、彭斌莎(2017)、李佳等(2019)提出的“產教融合、學賽一體”“校院共育、三階遞進”“工學交替、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突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人才培養運行機制和實施路徑;陳麗娜(2019)、吳波(2016)提出的“崗課證一體,雙證融通”“技能對接考證”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學生技能培養,強化實踐教學,將執業護士資格考試大綱融入教學內容;吳曉鴻(2015)提出的“1.5+1+0.5”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學制改革;黃麗萍等(2011)、羅仕蓉等(2017)提出的“三個統一、兩個貫穿”“一個循環、兩個一體化、三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的改革以及師資隊伍的培養。

3.2課程體系構建研究

課程體系改革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研究者多基于護理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開展課程體系的重構,并強調教學內容融入實踐技能和人文素養。如彭斌莎(2017)提出,構建中職護理專業“理實交替、課崗融合”課程體系,包含課程模塊及工學結合模塊,實現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專業與職業崗位對接;李佳等(2019)提出以基本職業素養和應用能力為教學改革的主線,構建“人文基礎、醫學基礎、護理專業、崗位特色”四大模塊的護理課程體系。也有研究者從中高職有效銜接的視角,強調中、高職課程體系的一體化設計,如張明娥(2013)提出,中職階段應主要對應中職護理人才培養目標,對接職業崗位群應具備的職業能力,注重專業知識學習,重視職業規范和職業意識的養成。在高職階段,應淡化學科體系,構建以綜合性課程為主的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按生命周期模式整合課程。

3.3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研究者基于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崗位工作引領護理專業教學模式改革,開展典型教學案例設計,實施PBL教學、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教學方法,形成符合護理工作特色的教學模式。如馬秋平(2016)提出,營造“模擬醫院、真實病例、護理工作程序及仿真操作”的“三模一仿”的職業氛圍,采用基于行動導向的情境教學、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李佳等(2019)提出,推動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外延“引導—探究式(以案例學習法、問題學習法為主)”等多元化教學內涵,激發學生全員、全程、全方位參與課堂教學。黃麗萍等(2011)提出,改革傳統“三段式”教學模式,采取“漸進式”教學模式,注重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結合和滲透,做到“理實一體化”教學。

3.4評價模式改革研究

教學評價是檢驗專業、課程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手段,研究者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達成的宏觀角度,探索和實踐評價模式改革。如彭斌莎(2017)提出,構建以能力評價為核心,以過程性評價為重點,以病人、學生、教師為主體的工學結合課程評價模式。吳曉鴻(2015)提出,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學生評價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和完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加大對教學全程的監控力度。侯純妹(2013)提出,建立多元化教學質量監控機制,構建發展性學生學業評價體系。李冰潔(2015)提出,應用多元化考評機制從評價過程、評價方式、評價方法和成績構成多元化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考核,實踐學做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有研究者從課程評價的中觀角度提出評價改革方法,如馬秋平(2016)提出,重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建立以能力為核心的學生評價模式,突出技能考核,進行滾動式案例抽考評價。

3.5培養模式物質基礎研究

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師資團隊、實訓基地、課程資源等物質基礎上,研究者大多提出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需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開發課程資源,強化實踐教學。如李暉等(2019)、李冰潔(2015)、馬秋平(2016)、黃麗萍等(2011)研究者均提出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建設兼職教師資源庫。也有研究者,如羅仕蓉等(2017)提出應在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培養中,引入高校的“雙導師”模式。在實訓基地和課程資源建設上,彭斌莎(2017)提出,實訓基地的建設應堅持“校內實訓基地職業化、校外實訓基地教學化”的原則。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序化,開發基于工作崗位和項目任務的教材和操作技術實訓軟件。

4.結論

諸多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文獻表明,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成效較為顯著,相關研究也為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大量積極借鑒,但同時也存在如下不足。

4.1研究主體和研究內容層次較局限

研究者基本是中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研室主任、專業帶頭人和一線骨干教師,職業教育研究專家、職業教育管理者等其他層面的研究者基本是空白,研究的主體較為單一。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評價方法等人才培養的具體操作,較少涉及教育教學理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缺乏教育理論的指引和支撐。

4.2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中高職的有效銜接,國家也鼓勵在護理等人才培養周期較長的專業試點中高職銜接長學制。目前我國護理職業教育的主體是高職,且目前醫藥衛生行業對護士學歷要求高,中職學歷基本無就業競爭力,因此需積極探索護理專業中高職課程體系的有效銜接,促進學生就業,現有研究除個別研究者關注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多未有涉及。

4.3研究內容關注立德樹人根本要求不足

職業教育是一種重要的類型教育,和其他教育類型一樣,應堅持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現有的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崗位任務的職業能力的培養,關注專業能力的教學培養,對護士職業素養、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培養的內容和實施路徑的研究較少,與國家提出的“五育并舉”人才觀的落實不足。

參考文獻:

[1]姜士偉.淺析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內涵及構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77-80.

[2]苗苗.大健康時代中職學校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30):350-351

[3]李建樹,唐杰枚.中職護理專業校院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33):24-25.

[4]李暉,馬麗華.中職衛校健康養老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策略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30):121-122.

作者簡介:

鄭小波(1972年-),男,碩士研究生,正高級講師,主要從事衛生職業教育的研究。

生命周期范文第6篇

摘 要:進入新經濟常態發展后,由于外部整體經濟走勢較緩,我國軟件企業發展面臨的環境也較為嚴峻,再加上國外的經濟制裁,軟件企業在研發、生產等各環節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加強成本控制,實施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是軟件企業緩解資金短缺、提高產出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簡單闡述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內容和特點,再結合實踐需求,分析軟件企業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應用策略,并提出促進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提升的措施,以期為軟件企業完善成本管理體系提供思考和借鑒。

關鍵詞:軟件企業;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競爭戰略理論下,企業在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時,并非以一味追求低成本為目標,而是要和企業成本戰略相匹配,如果企業實行低成本戰略,則追求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目標符合戰略規劃;如果企業實行差異化戰略或目標聚集戰略,此時,企業追求收益和成本差額的最大化,并非是產品周期成本最小化。軟件企業在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應有機結合質量管理,在保證各類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再談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同時,貫徹系統成本管理理念,注重產品研發、生產到銷售等各環節成本,分析成本動因,探究各環節成本管理要點,從而實現產品整個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

一、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及其特點概述

產品生命周期成本主要是指企業從產品孕育、生產到最終消亡整個周期內所產生的各項成本。對于軟件企業而言,產品生命周期是指從研發、生產制造、營銷到后期維護和報廢回收幾個環節,其中涉及到的成本包括市場調查成本、研發投入成本、沉沒成本、設計成本、利益分成成本、直接材料和人工、知識產權保護成本、管理成本、銷售成本、免費迭代開發成本以及維護成本等。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將企業成本管理范圍拓展到整個價值鏈,對于前期研發投入大、后期維護投入也大的軟件企業而言,全方位開展成本控制能夠更客觀、準確地評價某一產品在其生命周期來給企業帶來的效益,有助于分析產品的真實經濟效益,便于企業制定出更科學的成本管理戰略。

二、軟件企業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應用策略

從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來看,軟件企業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可以從以下四個角度來分析:

(一)產品研發階段

研發環節是軟件企業運營中的重要一環,從產品概念、創新到產品研發設計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后續成本投入,在此階段做好前饋性成本控制是企業有效降低后續成本的重要前提。從實際軟件企業經營來看,產品研發階段的成本主要包括市場調查成本、研發投入成本、軟件市場開發失敗的沉沒成本以及開發人員的利益分成成本。首先,由于軟件企業更注重創新性,其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企業在前期需要針對產品的市場容納率、市場占有率等進行詳細調研,分析產品研發的必要性、風險性以及效益性,前期需要搜集大量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所以其市場調查成本通常較高,而且也存在調查質量不高的問題。新時期,軟件企業一方面需要組建專業的市場調查團隊,由研發人員、分析人員、財務人員以及業務人員組成,從研發可行性、效益性以及業務開展等角度出發分析。另一方面,軟件企業應加大對信息化工具的應用,借助信息化平臺實現快速的數據集成、整合等工作,以提高市場調查質量,讓前期投入物有所值,也能很好地規避軟件開發失敗的沉沒成本。其次,研發進程通常難以量化,會存在研發費用認證粗放的問題,軟件企業應將研發投入費用和研發人員績效掛鉤,一旦研發費用超過前期調研預估,則需要針對研發費用超支情況進行詳細調查,如果確定是由于人為因素導致的費用超支,則應作為研發部門績效計算的減分項,扣減其薪酬。相反,如果費用控制良好,則可以酌情增加研發部門績效獎勵,合理控制研發人員的利益分成成本。另外,軟件企業研發生產的產品多為精密儀器或元件等,材料規格要求較高,軟件企業也可以預估整個生命周期成本,將后續的生產投入、銷售投入等費用都納入到研發環節考慮,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盡可能降低研發設計成本。

(二)產品創造階段

生產環節是產品從概念變成現實的階段,此環節涉及到的成本主要是軟件成本、硬件成本、知識產權保護成本以及管理成本。軟件成本是指企業開發軟件過程中產生的成本,包括應用軟件成本、系統軟件成本等;硬件成本通常包括采集設備、存儲設備、輸出設備等計算機完成其功能所借助的一系列部件和設備的購置費用或租賃費用等;知識產權保護成本也是軟件企業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在當前科技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軟件企業研發的技術、產品等,都應及時進行產權保護,避免技術流出被其他公司模仿,導致產品更替速度加快,企業喪失核心競爭力,造成利益損失。為此,軟件企業需要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了解相關法律政策,同時健全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針對知識產權的權力歸屬、軟件技術的保密、軟件人才的管理以及研發成果的利用等制定全面、詳細的管理細則,規范管理,掌握發展主動權。如果企業知識產權保護需求較高,可以借鑒國外企業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保護部門,全程參與到產品立項、研發以及生產銷售各個環節;管理成本也是生產環節的重要支出,尤其是人力成本,軟件企業可以通過管理路程信息化、生產流程信息化等手段,推動生產自動化進程,合理降低人工成本。

(三)產品營銷階段

相比一般商品,軟件企業產品具有比較高的技術性和功能性,需要更大的宣傳力度才能被消費者熟知,所以此階段,銷售成本是主要的成本支出。為保證產品市場占有率,營銷是必然的,不過企業應科學制定營銷計劃,以成本效益為原則,適度投放廣告,客觀計算銷售費用帶來的邊際效益,同時根據不同銷售區域特點、所投放的產品特性等,因地制宜,制定適宜的銷售戰略,避免盲目追加投資。比如針對企業成熟期的產品,由于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所以企業可以適當減少營銷投入;針對新投放的產品,則需要加大營銷投入,注重長期受益;針對衰退期的產品,此時產品面臨著隨時退出市場的風險,所以企業要以短期收益為主,每一筆營銷投入都需要考慮其帶來的收益。此外,銷售人員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的投入也較大,而適當的銷售技巧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銷售效果,所以軟件企業也要加大對銷售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盡量減少銷售人員的流動性,提高銷售人員的銷售水平。

(四)產品使用維護階段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下,產品銷售出去后,后續還有產品退換、軟件的免費迭代開發成本、保質期內的維修成本等,都涉及到直接的費用支出,同時還有客戶服務成本、機會成本、社會責任成本等隱性成本。從成本動因來看,后期維護階段的成本多是由于質量不過關或設計不合理等導致的,需要在事前階段進行管控,即企業應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過程中就要考慮到后期維護的問題,從源頭出發,及時發現隱藏的支出風險。當然,在維護階段,軟件企業需要加大對客戶服務成本的控制,并建立健全信息反饋機制,定期將維護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分析,分析成本動因,反饋給管理者,促使其優化下一期管理決策,從研發設計、產品創造、銷售等前端環節降低維護階段的成本支出。同時搜集客戶升級產品的需求,分析追加成本更換系統、產品帶來的效益,準確評估盈利能力,制定適宜的解決措施。

三、軟件企業加強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配備措施

(一)革新成本管理理念

軟件企業要想有效控制成本控制,應先用積極轉換自身成本管理理念,以往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方法等已越來越難以滿足精細化成本管控的需求,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將企業成本控制范圍從部分環節拓展到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從企業價值鏈的角度分析企業各環節所涉及到的成本費用,通過判斷產品處于何階段來識別當前成本控制的要點和重點,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的成本控制,提高資源利用率,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上,實現成本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為此,軟件企業必須定期組織管理層、各環節負責人學習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知識,學習現代化成本管理模式,從戰略層面做好成本管理頂層設計。

(二)配備專業的成本管控人員

現代化成本管理體系的建設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軟件企業日常在招募技術人才時,也需要注重成本管理人員的培養和引進,盡可能組建專業的成本管理團隊,根據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流程需求等,明確各人員權責,利用其專業知識、綜合素養等,結合企業產品特點、業務開展情況、市場占有率等,制定適宜的成本控制目標,協助管理者做好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戰略規劃、方案的制定,并結合信息化技術,實時追蹤各階段成本費用變動情況,分析成本動因和成本控制效率等,編制報告,督促管理者進一步優化成本管理決策和管理制度等。

(三)借助信息手段提高控制效率

信息時代下,借助信息化技術不但可以實現管理自動化、數字化等,解放勞動力,還可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實現信息的高效共享,促進軟件企業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為此,軟件企業需要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將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適當引入產品設計,豐富產品功能。另一方面,軟件企業還需積極引入更為先進的財務系統、業務系統等,加快業財一體化平臺的構建,盡快實現業務、財務以及管理方面信息的實時共享,為財務人員、管理者提供更為全面、及時、準確的費用支出變動信息,便于其更好地制定管理決策。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控有助于軟件企業實現以價值鏈分析為基礎的全方位成本管理模式,不僅能夠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支出,還能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和促進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實際應用時,軟件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詳細分析各環節成本控制要點以及風險點,針對性地做好應對方案,從而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洪波.目標成本法下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控在企業的應用[J].商業會計, 2019(12):86-88.

[2]趙漢杰.生命周期成本理論及分析方法述評[J].管理觀察, 2019(33):72-74.

[3]何云惠.基于價值鏈的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研究[J].財經界,2020(33):89-90.

[4]冉凡軍.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成本控制新思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14):13-14.

上一篇:顧城的遠和近范文下一篇:識字教學法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