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市場與營銷論文范文

2023-03-17

市場與營銷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區域經濟;市場營銷;企業管理

一、前言

市場營銷的主要方式是根據消費者的喜好,在市場中進行宣傳,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方式或有效的整合方法,將活動與銷售聯系在一起,例如進行社會營銷、服務營銷、市場營銷等多種方式,開展一系列的銷售計劃,并且可以通過銷售計劃實現企業營業額的提高,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速度。

在市場營銷的最初階段,市場營銷理論就進行了區域市場營銷和企業市場營銷,對于企業創造利潤與價值、生產規模的擴大、品牌價值的推廣與宣傳等工作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歸類。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速度越來越快,市場已經成為了一個整體,面對企業創造價值與利潤,擴大規模與企業可持續發展來看,企業中產品與服務的具體價值表現在經濟增長的各個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經濟的高速運行,幫助經濟發展實現了自身的發展需要,提高了國際化的市場營銷標準,將市場營銷理論應用在企業管理與區域管理中,更深層次地提升了企業對產品與服務的推廣能力,企業面對區域的劃分,要做出不同區域的市場營銷計劃,然而不同區域面對企業,有的可以融入到企業的發展與變化中去,適應不同階段的產品與服務;有的則不能融入到企業發展中去,無法適應不同階段的產品與服務。根據現有的情況來看,企業在區域發展中的關系標志著企業的生命力。企業要把握好市場發展的關系,對企業的發展做出引導,才能幫助區域營銷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創造良好的發展機會。

二、企業市場營銷與區域市場營銷

(一)市場營銷

企業市場營銷又被稱作市場學、行銷學、市場行銷學,指的是個人或集體通過交易其創造的產品或者價值,以獲得所需之物,實現雙贏或多贏的過程。市場營銷這個概念最早發源于美國,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營銷理論也隨之逐漸孕育、成長和壯大。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市場營銷從理論到實踐都走向成熟,它逐漸成為一門與其他學科密切聯系且自成系統的學科。

市場營銷活動是企業日常經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發展中的重要職責體現,市場營銷活動中,企業要考慮到市場的積極變化,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尋找到有利機會,開辟新的市場。市場營銷中,產品和服務需要針對消費者進行引導,引導方式與策略的科學性對市場營銷的結果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力。市場營銷的活動是企業管理面向市場的一種公開操作,帶動了社會資源,將產品與服務帶向了社會,為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市場營銷活動中,產品與服務得到了有效的推廣,為消費者提供了福利。

從過去的市場營銷經驗來看,市場營銷活動并不是一直貫穿于經濟發展中,而是利用價格手段、渠道推廣手段、流通特性等進行某個區域內的營銷活動,企業營銷的活動主要包括市場營銷調研、產品開發、定價、宣傳、促銷、售后等等內容。

(二)區域市場營銷

1.從區域市場到區域市場營銷。區域市場指的是一定經濟組織活動的市場體系。區域市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區域環境的影響,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會造就不同形態特征的區域市場環境。按照不同的功能標準可以將區域市場分為跨國區域市場、國內區域市場。如北美自由貿易區、歐共體屬于跨國區域市場;而我國的長江三角洲、津京唐、珠江三角洲等是國內區域市場。

區域市場是不同區域所組成的一個大市場環境,區域市場按照組成基礎,分成了個體與組織,以個體為基礎、組織為主組成了一個市場環境。區域市場是一個開放性的市場環境,其內部的構成要素包括資源、信息、物質、資金和技術的不斷再分配和流動平衡各區域的經濟發展,這就解決了區域市場本身存在的資源、技術、資金分配不均所帶來的經濟發展障礙,優化區域內資源配置,實現區域利益最大化。區域市場環境競爭相當激烈,市場日益發展,對分工越來越細,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市場資源需要及時進行整合,以此來滿足市場中個體與組織的需求。區域市場并非完全以地域劃分,還有可能是以時間或空間進行劃分,世界上很多區域市場也有跨區域劃分的可能性,因此,區域市場的實質是區域向區際市場轉換的流動性市場。

2.區域市場營銷發生機制。世界市場環境中,區域市場營銷的發展機制是通過多個市場區域單元組成的,按照不同市場單元細分,擁有不同的環境特點,這些特點一般在區域市場中展現出一定的特征。在區域環境中,以區域市場為導向,市場會顯得非常“單薄”,因為區域市場中“理想主義”的存在,所以區域市場營銷的特點和生產要素的特征都會被認為成特定的組合優勢。根據區域內的影響因素與優勢組成來看,市場營銷的差異性的確存在,客觀上對區域市場產生了一定影響。一個區域內能否引起生產要素之間的自由對等交換,取決于多種因素,例如自然資源、交通運輸、消費能力等因素。

三、區域市場營銷與企業市場營銷之間的關系

(一)區域市場營銷和企業市場營銷的共同之處

1.區域市場營銷與企業市場營銷的共同之處體現在二者都是在以顧客為中心出發來開展市場營銷策略的。不論是區域市場營銷還是企業市場營銷,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多地吸引顧客。因此在市場營銷過程中的安排和布置就一定要達到讓顧客滿意。在區域市場營銷中,目的是要招商引資,所以就需要區域為自己做宣傳,從而吸引更多的顧客進行投資和進行合作。企業市場營銷也是如此,企業為了不斷的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就需要通過宣傳來吸引源源不斷的顧客購買自己的產品。

2.要對區域市場中的營銷方式和企業市場營銷的方式共同點進行分析,對競爭為基礎的營銷戰略進行認真分析,可以發現,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下,競爭的主要目標是為了獲取市場,然而企業市場營銷手段與區域市場營銷手段相比都是均衡,它們都以追求不斷完善自身價值,提升自身能力為主,將營銷策略放在重要位置,以此立于不敗之地。區域市場營銷與企業市場營銷都是追求競爭意識,在市場上獲取先機,緊緊抓住發展的機會,獲得市場資源。在企業市場營銷中,企業要依靠自身的機制,宣傳手段,區域市場營銷需要產品優化與推廣渠道,表面上雖然略有差距,但實際上相差不多,都是運用策略去完善營銷。

3.獲得雙贏的發展機會,相互促進,相互成長。區域市場營銷與企業市場營銷的共同之處還表現在它們的共同促進、共同成長的效果。區域市場營銷開展營銷工作時,追求的是雙方的共贏與發展,追求的是產出大于投資的回報,然而企業市場營銷追求的是企業發展的動力,源于企業的購買關系,企業面向消費者的購買力進行合理定位,從而確定企業的產品定位,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品質量,企業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企業的市場營銷戰略中,滿足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滿足消費者的信任感。區域市場營銷同樣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高消費者的信任感,讓消費者可以完全得到滿足,以此來實現區域市場營銷的價值。

(二)區域市場營銷和企業市場營銷的差異性

1.區域市場營銷和企業市場營銷的主體不同。其中主要表現為:區域市場的營銷主體是區域本身,作為區域主體的代表是政府或政府聯盟。區域市場營銷的開展有賴于政府和政府聯盟對當地進行切實的規劃,在合理的規劃中制訂具體的區域市場營銷方案。因此在市場營銷過程中,以營銷主體而出現的代表就是該區域的政府和政府聯盟。但是,企業市場營銷的主體和區域市場營銷主體不同,在區域市場營銷中,主體是以政府或是政府聯盟存在,但是在企業市場營銷中,其主體是企業和公司。企業的市場營銷主要是以獲利為目的的營銷,營銷手段也主要是以宣傳和銷售來進行的。但是區域的營銷主體卻不同,由于區域本身包括的事項繁多,因此區域的市場營銷就包含了很強的復雜性,區域的營銷不僅發生在政府和投資商之間,與此同時還發生在政府和當地居民、私人機構以及利益團體之間。

2.區域市場營銷和企業市場營銷的營銷產品不同,其中主要表現在:企業市場營銷在活動過程中,營銷的產品主要為企業的自身研制產品,也可以是提供的某種服務。因此,在企業市場營銷活動中,就是緊緊圍繞著企業自身的產品為主進行營銷活動,然而宣傳和促銷的方式只是營銷的一種表現形式,目的就是要將產品進行推廣,實現交易。在區域市場營銷的活動中存在很明顯的差距,區域市場的營銷其產品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虛擬的,例如產品可以是水果、日用品,產品也可以網絡游戲賬號、旅游線路、文化閱讀產品等等。由此可見,區域市場營銷的手段側重于產品的多樣性,更加復雜和多樣,不局限于一家企業范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區域市場營銷與企業市場營銷的關系,在文中對兩者的異同點進行了分析,企業市場營銷與區域市場營銷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在企業管理中要善于把握和應用其優點,避免風險。

參考文獻

[1]李紅梅.企業文化與企業營銷活動探析[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3,(9).

[2]楊浩.當代企業市場營銷的重大價值與策略[J].中國商貿,2014,(24).

作者簡介:辛丙寅(1986-),男,吉林松原人,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市場與營銷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先對國內外廣告影響市場進入的研究進行了綜述,然后針對藥品廣告影響仿制藥進入的國內外研究進一步綜述。國外的學者們從不同行業、不同角度開展了大量的實證研究,為理論研究提供了證據;同時理論研究的方法成熟多樣,從不同理論層面解釋了實證研究的結果。國內的理論研究較為零散,結論也較為單一,缺少有說服力的實證研究;針對藥品廣告對仿制藥進入影響的研究更為匱乏。

關鍵詞:

藥品廣告;仿制藥進入;市場進入;綜述

F27

文獻標識碼:A

1廣告對市場進入的影響

在產業組織理論中,廣告是廠商經常采用的一種非價格競爭方式。廣告會對市場產生一些間接影響,如對進入者進入決策的影響。廣告在現有市場中創造了穩定、忠誠的品牌偏好,使在位企業擁有一定規模的、穩定的市場份額,同時企業可以通過廣告傳遞一些信息,這些都會影響進入者的進入決策。

1.1國外研究

(1)實證研究。

很多理論觀點認為,廣告存在阻礙市場進入的效果。也有許多學者就廣告對市場進入的影響進行了實證的研究,結果有支持廣告會阻礙進入的,也有反對的。

一些研究結果顯示廣告確實會阻礙進入者進入。例如,Comanor等人(1967)進行了檢驗,他們發現廣告強度與利潤率之間存在很強的正相關關系,這一關系被很多研究所認同,一般認為這是確立廣告構成進入壁壘的一個重要依據。Weiss(1969)發現即使將廣告支出作為一種投資行為,利潤率與廣告強度間仍存在足以證明廣告構成進入壁壘的正相關關系。Orr(1974)獲取了加拿大71個制造業在1983-1967年間的數據,通過測量產業中公司增加的數量來衡量市場進入。Orr發現,廣告強度對消費品的市場進入存在明顯的負影響,但不會對制造業的生產資料造成影響。Duetsch(1975)通過比較美國1958-1963年與1963-1967年兩個時期的數據,他發現廣告、經濟增長與集中度對進入具有負效應。

然而另外一組研究表明廣告能促進市場進入。Hirschey(1981),MacDonald(1986)等人報告中的證據支持廣告促進市場進入和新產品創新的觀點。Lambin(1976)和Leffler(1980)等人的報告研究了不同行業和產品類別,結果證明廣告強度與新產品創新正相關。Kessides(1986)進行了一項行業間的研究,探究解釋美國1972至1977年間266個制造業的凈進入量,他總結得出,在大多數產業中,廣告能夠推動市場進入。

從國外研究來看,廣告與進入的直接關系有些混亂。廣告可以提高進入的成本,也能成為有效進入的手段。廣告與進入關系的合理解釋是很微妙的,且似乎不同產業也各有不同。

(2)理論研究。

在缺少關于廣告與進入明確實證證據的情況下,理論分析尤為有價值。

在傳統Bain(1949)的模型中,假設在位者做出加強進入前廣告投入的承諾是可信的,對于潛在進入者,高水平的進入前廣告投入可能預示著并不友好的進入環境,這種情況下廣告會阻礙進入。但這種承諾的可信度值得商榷。Needham(1976)認為,僅當進入前廣告投入與進入者的預期收益存在聯系時,在位者的進入前廣告投入才會影響進入決策。

Bain(1956)認為廣告造成了規模經濟壁壘、必要資本量壁壘以及產品差異壁壘,從而阻礙了市場進入。他認為廣告會造成規模經濟壁壘,且廣告有最小支出水平,廣告投入必須高于某個臨界點才會對銷售產生影響。因此,廣告提高了進入成本而造成進入壁壘。他還發現,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內,與新進入者相比,消費者都更偏好在位者的產品,某種程度上,在位廠商的這種產品差異優勢是廣告創造的,廣告創造了產品差異,構成市場進入壁壘。

Dixit(1979)采用了一個簡單的模型來描繪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及進入壁壘的程度這三者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廣告與營銷費用的提高可以提高在位企業的地位并相對削弱潛在進入者的地位,在位者需求(或成本)上的優勢使得進入更加困難。Spence(1980)認為考慮到與規模有關的進入壁壘,廣告確實可以通過影響規模經濟范圍來構建進入壁壘,因此在位廠商利用廣告加強產品差異獲得規模報酬是有利可圖的。

Schmalensee(1983)構建了三階段博弈模型,假設在位者與潛在進入者提供同質量的商品,認為廣告會影響信息性商譽。Schmalensee發現若發生進入且由廠商定價,則純策略的納什均衡不存在。該模型中,廣告是一項持久性投資,進入要承擔沉沒成本。據Schmalensee所展示,在位者可通過減少廣告支出來阻止進入。Ishigaki(2000)改進了這個模型,引入進入后的價格競爭。Ishigaki發現進入既可能被阻止也可能被容納。綜合Schmalensee和Ishigaki的模型可以得出結論:在同質商品市場中,當廣告的商譽影響是信息性的,在位者在利益最大化下阻止進入時,對廣告的投入不會超過無進入威脅時的水平。

還有些經濟學家從廣告信號傳遞作用的角度研究廣告對進入的影響。在位企業可以利用廣告向潛在進入者傳遞自身是低成本生產者的信號。Milgrom和Roberts(1982)認為,低成本在位者為了顯示低成本從而阻止進入,會刻意降低價格。Bagwell和Ramey(1988)拓展了Milgrom-Roberts的思想,建立二階段信號博弈模型進行分析,他們認為在位者為阻礙市場進入會過度投放廣告。

1.2國內文獻

與國外研究相比,國內關于廣告與市場進入的研究較少。楊麗潔、杜建耀從市場營銷的角度討論了廣告的進入壁壘效應,并以進入企業的立場分析怎樣應對廣告形成的壁壘,但他們并沒有從產業組織理論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

李克克和唐小我(1999)針對已發生市場進入后在位者與進入者的情況,建立了一個廣告“搶先”的雙寡頭模型,通過兩階段博弈的均衡結果,推出了廣告形成市場進入壁壘的成本條件。彭志瓊(2008)系統地研究了廣告的進入壁壘效應,依據戰略性進入壁壘效應和結構性進入壁壘效應兩類進行討論,并基于迪克西特-諾曼模型對廣告進入壁壘效應產生的福利效果進行了分析;此外,他還以1994-2007年間中國手機市場為案例對廣告進入壁壘效應進行了檢驗。但他只是考慮了一個在位企業和一個潛在進入企業之間的完全信息博弈,且實證方面僅做了案例分析,沒有搜集微觀數據進行計量經濟分析,證據性較弱。王立立和寧宣熙(2006)通過對南京家電零售業的調研對廣告的壁壘效應做了實證分析,僅提及廣告的財務壁壘和進入阻擾作用,研究并不全面。

2藥品廣告對仿制藥進入的影響

藥品是特殊商品,因而藥品市場也有其特有的性質。專利藥品具有專利保護期,保護期內具有壟斷權力,專利保護期過后,潛在的仿制藥廠商將進入市場進行競爭??梢哉f,藥品市場非常適于研究廣告對市場進入以及進入后的影響效應。

國外研究綜述:

(1)實證研究。

有豐富實證文獻試圖理清廣告對仿制藥市場進入的影響。

Leffler(1980)等人的研究發現廣告同仿制藥市場進入有關。Hurwitz和Caves(1988)發現當前和過去的商譽(廣告)投入能夠維護在位者的市場份額,但仿制藥的價格折扣能使份額降低。他們認同在位企業在廣告上投入越多,仿制藥進入市場的貨利越少。Rizzo(1999)發現品牌藥廣告能夠降低藥品市場的價格需求彈性,因為廣告增加了品牌忠誠度。這兩篇文章都認為品牌藥廣告會阻礙仿制藥的市場進入,但他們都沒有研究無廣告的情況對仿制藥市場進入的效應,也沒將此效應同有廣告時的情況做比較。

Ellison和Ellison(2000)研究了在位藥企失去專利保護期前的行為,發現在中型市場中在位者阻止進入的愿望最為強烈,因為在足夠?。ù螅┑氖袌?,阻止進入是非必須的(不可能的)。他們認為,在中型市場中,處方藥在位者有誘因通過減少廣告來減少進入者的進入收益;但在大規模市場中,在位者不再關注阻礙進入,而是容納進入。Ellison和Ellison建立了干預理論并做出了預測:在中型規模市場中,專利即將過期前的幾年內廣告將急速減少。利用1986-1992年間面臨專利過期的63種藥品的數據,他們得到了支持該預測的證據。

Scott Morton(2000)提出,在前人的研究中,都是將在位者進入前所做的廣告設為影響進入決定的外生變量,在該假設下,她以在1986至1992年間專利到期的98種藥品作為樣本進行研究,并發現廣告對仿制藥進入的影響非常小,且系數符號依據廣告的類型發生變化。Scott Morton認為,在位者市場進入前的廣告以及進入者的進入行為都取決于進入發生后的收益,所以廣告不應作為外生變量。因此Scott Morton假設廣告為內生變量,在預測仿制藥進入的模型中測量了在位者的廣告,廣告變量的系數幾乎為零。Scott Morton從而得出結論,“在美國,品牌藥的廣告并不構成市場進入的阻礙”。

(2)理論研究。

有許多理論研究試圖解釋實證研究中得到的結果。大部分研究都依據療效等效的品牌藥之間的競爭來建立水平產品差異性模型:Konrad(2002)研究了市場營銷戰略是否使處方選擇扭曲并導致患者選擇次優的藥品。他認為,生產者可能在產品推廣競爭中過量投資,而且不同生產者之間價格成本差異越大,扭曲的處方就越多。

除了水平產品差異模型,其他研究也值得注意:Frank和Salkever(1992)分析了在仿制藥進入后且存在廣告的情況下,品牌藥的定價行為。在Stackelberg模型中,他們解釋了一些實證發現,即在仿制藥進入后,品牌藥價格降低很少甚至漲價,品牌藥廣告迅速減少。

Cabrales(2003)采用縱向產品差異模型研究了專利過期藥品市場上的寡頭競爭,廣告用來制造品牌藥與仿制藥間的“感知質量”差異。他分析了價格規制對仿制藥市場份額及整體的質量供應的影響,但他并沒有關注于仿制藥市場進入決策。Konigbauer(2005)也利用了品牌藥與仿制藥間縱向產品差異,構建了二階段博弈模型。但她強調廣告是減少品牌藥與仿制藥企業之間的必要差異性的一種途徑,從而使得仿制藥市場進入具有可行性。因為在無產品差異下由于激烈的伯川德競爭仿制藥進入會被阻止。Konigbauer(2007)提出廣告同時能降低品牌藥的價格,然而,廣告量是有上限的,若高于此上限,會使由于品牌忠誠而產生的負面影響勝于由于產品差異而產生的正面影響。

3文獻簡評

從上述文獻回顧可以看出,關于廣告對市場進入的影響,國外的學者們從不同行業、不同角度開展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得到的結果也有不同,為理論研究提供了證據。理論研究的方法成熟多樣,從不同理論層面解釋了實證研究的結果。國內關于廣告的研究大多是在廣告學與市場營銷學中展開的,有些學者也開展了對廣告與市場進入的研究,但研究較為零散,結論也較為單一,并且缺乏有說服力的實證研究。

針對藥品市場上廣告對仿制藥進入的影響,國外基于以上深厚的理論基礎,同樣已有系統的理論探究,并進行了豐富的實證研究。國內對藥品廣告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思辨的程度上,主要是對藥品廣告涉及的一些問題,如法律法規、廣告創意、定位、營銷傳播、個案分析等提出主觀的評價與策略性建議。尚缺針對藥品廣告對仿制藥進入影響的研究。

參考文獻

[1]Leffler,K.B.Persuasion or information? The economics of prescription drug advertising[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0,24:45z74.

[2]Dixit,A.The Role of Investment in Entry Deterrence[J].Economic Journal,1980,90: 95106.

[3]Schmalensee R.Advertising and Entry Deterre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3,90:636653.

[4]Ishigaki,H.Informative Advertising and Entry Deterrence: A Bertrand Model[J].Economic Letters,2000,67: 33743.

[5]李克克,唐小我.廣告競爭與市場進入壁壘[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1999,28(6):652654.

[6]M.A.Hurwitz and R.E.Caves.Persuasion or Information?Promotion and the Shares of Brand Name and Generic Pharmaceutical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8,31: 299320.

[7]Rizzo,J.A.Advertising and competition in the ethic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case of antihypertensive drug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99,42: 89116.

[8]Ellison,G.and S.F.Ellison (2000),“Strategic Entry Deterrence and the Behavior of Pharmaceutical Incumbents Prior to Patent Expiration,” mimeo.

[9]Scott Morton,F.M.Barriers to entry,brand advertising,and generic entry in the U.S.pharmaceutical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0,18 (7): 10851104.

[10]Konrad,K.A.Competition for prescription drugs,Discussion Paper[Z].2002.

[11]Cabrales,A.Pharmaceutical generics,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and public policy[J].Working Paper UPF 662,2003.

[12]Ingrid Konigbauer.Advertising and generic market entry[J].Young Economist Award,2005.

[13]Ingrid Konigbauer.Advertising and generic market entry[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2007,26:286–305.

作者簡介:

王玉娟(1974-),女,貴州畢節人,本科學歷,工作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貴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品科學系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2010級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食品加工與安全。

市場與營銷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如今企業競爭激烈,謀求生存空間和發展多樣性成為企業管理重要趨勢,企業為完成高要求、高回報的發展,往往容易忽略風險的存在,而風險無疑會阻礙企業全面發展。面對發展訴求中存在的風險,企業如何在堅守底線的基礎上,拓展生存空間,使企業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和領頭羊,是企業主要發展目標。本文對企業管理如何堅守底線的同時拓展空間、提高企業競爭力進行研究與淺析。

關鍵詞:企業管理;堅守底線;拓展空間

如果國家沒有文明限制,將出現不可計量的風險,如果企業沒有底線限制,將無法順利生存與發展。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建立自媒體有何作用?360免費使用如何給企業盈利?這不過是企業堅守底線、滿足自身訴求、創造企業盈利、拓展生存空間的一種方式與手段。企業堅守底線,樹立良好口碑,遵守企業發展原則,做到產品優與精生產,規避風險,拓展空間,完成企業持續有效快速發展的需求。

一、堅守底線拓展空間的重要意義

(一)堅守底線的重要性

底線,是指對于某一事物最大的容忍限度、必要條件和完成能力臨界值。根據事物的本質區別,人們的容忍限度不同,對于底線的標準也會存在差異。風險,是指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成果、收益、成本和代價的不確定性。風險因人而異,因企而論,或許于他有害于己有利。人們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實踐和解決方法也會不同。企業可利用還原論法、系統論法、綜合集成法等方法,對因素風險、控制風險、機會風險等各類別風險進行研究和分析,對于風險的規避有顯著效果。發展企業的核心力量便是員工,企業為實現某一期望或目標,不能突破員工完成工作能力的臨界點,需合理的避免風險帶來的影響,提供可行方案和條件,堅守企業底線和道德底線。堅守底線使得一個企業可以良性運營、積極發展、提高盈利、實現價值。例如海爾集團能在電器行業中保持中流砥柱的地位,與其堅守質量至上的底線和嚴格的職業操守有密切關系。海爾一直堅持質量第一的產品經營理念,面對質量不合格、質檢不過關的產品直接銷毀,并處罰連帶責任人和生產員工,使得員工積極遵守生產準則和職業操守,以此為基礎,海爾集團始終堅持經營理念,堅守行業道德和底線,生產制造合格滿意的電器產品,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和口碑。消費者滿意,企業能盈利,才能促使企業擴大生存空間,長久穩定發展。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風能熄滅火苗也能旺盛火苗,這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凡事都要掌握一個度,這個度就是指堅守底線。

(二)拓展空間的重要意義

國家的優惠政策擴大,社會的發展訴求改變,人們的消費需求多樣,使得單一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已經不足夠支撐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只能打破原有生產理念,進行多種類多元化高效益的產品生產?!昂每照{,格力造”這一廣告詞語,使得消費者對這一空調生產制造企業有強烈認知,促使消費者一度購買和使用格力空調。但是隨著市場需求和占有份額的不斷變化,為了搶占市場先機和份額,格力公司必須擴大電器類別生產和精細化生產,如冰箱、電風扇、電磁爐、微波爐、烤箱、飲水機等多種類別電器產品的生產;家用空調、中央空調、變頻空調等一系列高科技空調生產。國美電器和蘇寧電器的行業競爭大家有目共睹,有國美的地方就有蘇寧。兩大電器行業不斷努力的拓展空間,增加銷售產品種類,線上線下同步發展,開設地區性門店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增加銷售量和品牌知名度,提高企業經營收益,促進企業快速發展。墨守成規、單一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很難立足于激烈的行業競爭環境中,被勇于創新、多種類多元化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企業逐漸取代。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滿足基本消費需要的同時更應滿足多元消費需求,成為企業生存的基礎。換句話而言,遵循市場規律,拓展空間、勇于創新、尋找新發展目標和對象,成為企業發展和立足行業市場的根本和方式。

二、企業管理堅守底線拓展空間存在問題

(一)經濟政策失衡,缺少法律約束和保護

我國制定的經濟政策往往偏向于大型企業,給予他們的優厚待遇更多,而忽略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例如行業準入,諸多內容的限制對象都表現為中小型企業,嚴重影響社會發展平衡。我國中小型企業,不僅是社會發展和企業競爭中的弱勢群體,也是社會經濟建設的多數存在和重要力量。為促進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國家經濟政策應該公平公正,給予平等優惠和開放程度。盈利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最終目的。隨著社會風氣敗壞,人們素質素養降低,缺少法律約束,企業為了達到盈利這一終極目標,進行盲目的、沒有底線的業務拓展,將利益視為至高存在,忽略相對風險的存在,游走于法律邊緣和盲點。例如,我國化工企業眾多,生產廢料排污問題一直是人們最為頭疼的問題,化工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得到高收入高回報的效益,不堅守底線,往往沒有按國家規定進行合格的污水處理,造成嚴重化工污染,影響周邊居民生命健康和安全,最后的結果必然是化工企業被勒令整改,做出相應的懲罰和賠償。如果沒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的約束和群眾的保護,必然會激起民憤,影響企業和社會和諧發展。在我國,缺少相關法律法規來規范市場行為,約束企業發展條件,通過法律創造公平競爭機會,企業失去法律支撐和保護,嚴重影響企業發展。企業對于社會發展和進步有極其重要影響,企業在經濟和社會的特殊地位,需要得到國家重視、經濟政策支撐、法律約束和保護。

(二)資金緊張,存在融資瓶頸

資金緊張是阻礙企業發展、拓展空間的主要問題。企業發展資金自籌能力較弱,融資渠道主要通過銀行貸款,而現有金融體系下,銀行貸款偏向大企業、大集團,中小型企業缺少中長期信貸,通過短期信貸業務很難獲得間接融資。企業為了開拓一個新型需求市場,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承擔極高經營風險,在資金信用等級低、沒參加資信評估、缺乏抵押資產和適合擔保對象,得到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間接融資的資金支持難度非常大。例如一個企業轉型或者拓展業務需要得到金融機構大量資金的間接融資,融資過程中,至少需要與3至6家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洽談,得到2家擔保機構的擔保支持,以及相對于足夠的抵押資產,才能確保融資順利進行。而企業、政府、銀行之間因為超過約定付款期限,應付資金或貸款拖欠未付情況,造成的三角債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發展、拓展空間。據粗略調查統計,200家企業與政府、銀行間應付未付資金或貸款達到30億元,應收未收款項金額達到35億元,這是由于企業資金緊張、不足,一個企業欠債欠款,引起一系列企業、銀行欠債欠款所造成的的嚴重后果。

(三)缺乏專業人才和創新能力

高水平、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是企業發展、拓展空間的主要建設力量,而工作環境、福利待遇、社會保障和提升空間,是專業人才選擇就業企業的參考項目。企業穩定發展需要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市場營銷人才等專業人才,還需要熟練的技術工人。目前企業管理混亂、水平低下,普遍缺乏專業人才隊伍,從業人員低素質、低能力的工作現狀,嚴重影響企業盈利和發展。利用創新技術,培養創新能力,也是成就企業拓展空間的必要條件。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缺乏專業人才和產品研究創新能力,依賴單一產品生存,技術含量低,研發設備落后,缺少專業化、自動化、機械化的技術裝備,都會導致企業陷入生存危機,沒有競爭能力,舉步維艱。生存出現危機,談何拓展空間。

三、企業管理堅守底線拓展空間實施措施

(一)加大政府扶持,完善法律法規

持續加大政府對于企業發展力度和資金的專項支持,以宏觀調控為主,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和條件。政府應該擔當整頓市場秩序、強調市場規劃和履行市場監督的義務與責任,幫助企業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需求,降低發展和運營風險,鼓勵企業大膽創新研發,表彰創新和研發成果,讓企業充滿信心和動力,并且有想法有能力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保障企業持續高效發展。首先,為企業提供優惠政策和條件,減少企業壓力和負擔,對有重大影響的研發成果和技術創新進行嘉獎,激發企業創新創造的興趣和能力。其次,組織企業知識產權培訓活動,普及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知識,培養和樹立知識產權意識,鼓勵企業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另外,積極鼓勵各類型企業共同發展,對各大小企業、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和私人企業一視同仁,謀求社會和諧發展、共同進步。最重要的是,建立相關法律法規,通過法律規范市場,防止出現大型企業或集團壟斷、擠壓、控制、吞并市場的情況,去除不合理收費,嚴懲敲詐勒索,保護中小型企業的權益,改善企業生存環境和條件,創造企業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為政策實行提供法律依據,使得企業有所保障的進行大膽創新和空間拓展。

(二)加緊解決融資難題

由政府引導和扶持有能力和潛力的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企業創新基金等優惠政策支持,讓企業獲得寬裕的資金環境和拓展空間條件。增強企業融資扶持力度,為企業建立一個操作便捷、成本較低、安全穩定的金融服務體系。例如,由政府搭橋牽線建立投資擔保平臺;建立風險投資公司或創業基金委員會;成立專業融資和信貸服務部;允許企業發行債券、基金等,通過加強扶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三)建設人才隊伍,提高創新能力

建設人才隊伍可從兩方面完成,一方面是培養已有員工的專業素養和技術知識,定期進行員工專業知識和技術培訓,對培訓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對有能力有潛力的員工給予嘉獎和晉升機會,激發員工歸屬感和工作積極性,提高企業發展穩定性,為企業拓展空間提供有利條件。另一方面是吸引和鼓勵專業人才到企業任職,積極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充分發揮創新和創造能力,提高企業創新水平。還可以通過資金補貼、家屬就業、費用報銷、住房安置等福利待遇,加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留住新型專業人才,從而有效激發員工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實現企業拓展空間這一目標。提高創新能力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技術進步和創新,運用新技術、新人才、新方法、新設備等先進技術和專業人才進行生產經營,按照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原則進行人才培養和業務拓展;二是獨具企業特色的經營理念,根據現有經營條件和生存環境,突出特色經營理念,如“物美價廉”、“種類繁多”、“品質超群”等,利用特色占領經濟市場,吸引消費用戶,堅守底線的同時實現空間拓展,提高企業效益和競爭力。為建設人才隊伍,拓展企業空間,企業可以營造優秀企業文化,如技術持續更新,人才學術交流,企業內部建立合理競爭機制,營造良好人際關系和溝通環境,促使員工形成團結、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企業建設優秀人才團隊,提高創新和創造能力,以堅守底線拓展空間為宗旨,滿足企業發展訴求,提高企業競爭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通過堅守底線、防范風險,積極應對市場需求和變化,將企業戰略計劃變為現實,拓展空間,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發展穩定性。堅守底線是企業持續穩定高效發展的基礎,正視、分析和解決風險,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拓展企業生存空間,使得企業能在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實現企業目標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徐蕾,張穎 . 企業管理如何堅守底線拓展空間的探究 [J]. 品牌研究 ,2019(2):90-92.

[2]楊健軍 . 企業運營成本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探討 [J]. 科技經濟市場 ,2018(3):129-131.

市場與營銷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小型微型企業生存發展狀況是宏觀經濟政策的“晴雨表”。本文通過闡述小型微型企業的性質與功能,根據小型微型企業的發展近況,著重分析了當前小型微型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遭遇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困境,在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理論的指導下,從六個方面提出了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應對之策,以期為小型微型企業的發展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 小型微型企業 近況 分析 對策

國家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1月,我國出口總值1499.4億元,下降0.5%,為2009年12月以來首度出現負增長。201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擴大內需的重要性,認為“擴大內需是我國發展的戰略基點,是轉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務”。2011年11月以來,國務院已召開兩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由此可見,研究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近況與對策,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小型微型企業的性質與功能

《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文件規定:中小企業劃分為中型、小型、微型三種類型。據統計,小型微型企業目前約占我國企業總數的98%。小型微型企業的標準如表1所示。

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小型微型企業對國家和社會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社會功能。它不僅解決了創業者的自身就業,而且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二是經濟功能。經過市場經濟洗禮,小型微型企業主動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眾多小型微型企業逐漸成長為大中型企業,經濟貢獻度越來越大。

二、小型微型企業的發展近況

2011年以前微型企業界定在小型企業之中,從中小企業的發展數據中可探視小型微型企業的發展狀況?!丁笆濉敝行∑髽I成長規劃》顯示:以工業為例,2010年全國規模以上中小企業44.9萬家,比2005年增長50.1%,年均增長8.5%,占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的99.3%;全國規模以上中小企業工業增加值增長17.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69.1%;實現稅金1.5萬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稅金總額的54.3%,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長13.1%;完成利潤2.6萬億元,占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的66.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長18.9%。不僅如此,“十一五”時期中小企業新增城鎮就業崗位4400萬個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農村富余勞動力、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和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據測算,中小企業提供了全國約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

三、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之困分析

縱觀經濟形勢,制約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的原因,除了固有的五個方面——基礎薄弱、質量較低,市場準入障礙,稅負偏重,融資困難和服務體系不完善之外,自2010下半年以來,還突出表現在經營發展過程遭遇“內外夾擊”困境。

1、小型微型企業經營的“內憂”

(1)追求暴利。隨著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所帶來信息搜尋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一些小型微型企業面對中國社會經濟轉型期各種機會誘惑,表現出了瘋狂逐利“亂象”。

(2)接班不順。一方面,在近幾年全社會追求暴利的環境下,小型微型企業接班人既無心也無力經營好實體經濟;另一方面,在不正確的財富觀支配下,一些小型微型企業主下一代只想變賣資產,獲得現金或房產,依靠出租房產或放貸獲得收益,變成食利階層,更加惡化了小型微型企業生存環境。

(3)違法失信。由于外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小型微型企業經營成本不斷攀升,但無法可依和執法不嚴所導致的違法失信成本低下,又使得少數小型微型企業走上犯罪不歸之路。目前,制造業領域的“假冒偽劣”和服務業領域的“坑蒙拐騙”已成為少數小型微型企業求生存、謀發展的不二法門。

2、小型微型企業經營的“外患”

(1)“雙軌制”之困。2004民營資本外移高潮、2011新一輪移民高潮,可以說是政策體制“雙軌制”的結果。2009年起,許多小型微型企業為了彌補流動資金不足,就已“劍走偏鋒”,通過各種“影子銀行”發放高利貸,解決一時急需周轉資金不足問題,而銀行長期對小型微型企業貸款趨緊,自然而且必然出現大量企業資金鏈短裂問題。

(2)成本攀升之困。第一,勞動力短缺。一方面,可用勞動力人口(15—64歲)盡管還呈增加趨勢,但少兒(0—14歲)撫養比呈不斷下降趨勢,而老年(65歲以上)撫養比開始呈現不斷增加態勢,勞動力密集企業將出現勞動力長期短缺局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尤其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泡沫化”,加上80后獨生子女一代中只想占有財富坐享其成“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房二代”的大量出現和炫富表現,傳統價值觀缺失,已面臨誰來養活中國人的嚴峻社會問題。第二,工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從全球視角看,2011年發達經濟體對于流動性管理偏向謹慎,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導致的不確定性以及大宗商品市場中的金融投機影響等諸方面因素的疊加,使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處于高位震蕩態勢;從國內視角看,2011年我國國民經濟呈現增長較快、效益較好的良好態勢,對工業生產資料的需求產生拉動作用,成為工業生產資料尤其是建材價格穩步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三,人民幣升值。一方面,中國經濟騰飛,工業化加速,表明其產品在世界市場范圍內占有率擴大,世界市場對人民幣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因美國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而導致美元不斷貶值情況,美元對人民幣貶值已成為長期趨勢。

(3)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挑戰。地方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中,很多是針對科技型或具有成長潛力的小型微型企業的,而這將是一大趨勢。傳統產業領域的小型微型企業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借助政府的轉型升級資金扶助,自覺完成產業轉型,才是這類小型微型企業的明智抉擇。

四、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理論基礎

1、共生進化論

1879年,德國植物學家德巴瑞(Debarry)提出的企業共生理論認為,企業群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大企業、中小企業、微型企業因同類資源共享或異類資源互補而形成的共生體,導致內部或外部的直接或間接的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進。這種改進既能帶來企業效益的增加,又推動社會福利增長。

2、市場縫隙論

戰略管理理論領域的學者認為,有三種因素導致了市場結構里存在大量的市場縫隙:一是在產業集中度較高的行業中,微型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具有進入優勢。二是現存的大企業將降低自身的縱向整合能力,這就為戰略靈活性、適應性強的微小型企業占據大企業放棄的細分市場提供了更多的行業進入機會。三是高度的產品差異化可以為創建微小企業提供廣泛的產品特色選擇范圍,微小型企業便不必面對面與大中型企業展開直接競爭,從而增加了存活率。因此,微型企業可充分發揮機制靈活、市場適應性強、行動快捷等特點,靈敏迅捷地尋找市場的“縫隙”。由于技術革新與市場的動態結合所導致的服務經濟化和科技創新的發展,中小企業帶來新的縫隙市場,結果大企業越來越大,微型企業越來越多。

五、發展小型微型企業的應對之策

第一,完善政策體系。系統梳理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吸納各地的創新性舉措,對已出臺的各項政策措施進行梳理歸類,形成有機的政策體系,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第二,創新體制機制。一是在經委系統中增設小型微型企業管理職能和專職人員,加強對小型微型企業的管理與政策指導;二是在街道和鎮一級建立“商會”組織,培育其專門面向小型微型企業的服務功能。第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一方面,盡快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科學管理制度的建設,確立企業核心理念,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推動管理創新;另一方面,小型微型企業通過實施專業化管理、管理層持股、員工持股計劃、上市與公眾化等重要舉措,徹底消除“內憂”。同時,也要注重建立以價值為導向、以競爭為主體的薪酬體系與績效考核機制。第四,增強企業競爭力。鼓勵企業建立技術創新中心,從事科學研究和新產品開發。同時,針對目前許多企業工藝設備陳舊、技術水平低的狀況,采取措施支持企業更新設備,引進先進技術,培訓技術人員,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全面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努力踐行科技創新、經營創新、管理創新,堅決做到“合法經營、守法經營、誠信經營”。第五,推進交流合作。創辦小型微型企業國際交流平臺,協助小型微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開展和促進與國外中小企業之間的交流;政府通過項目資金支持方式,推進小型微型企業與大企業合作,形成“眾星拱月”式創業集群;強化小微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強強聯合,促進小型微型企業共同發展。第六,完善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人才資源開發和培養服務體系、技術開發服務體系、信息咨詢服務體系、資信評估服務體系、市場營銷服務體系,在管理咨詢、法律咨詢、人才培養、信息采集和交流、技術開發、融通資金、市場開拓等方面為小型微型企業提供必要的服務。鼓勵地方政府、商會牽頭,建立各種創新服務平臺,推進小型微型企業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

六、結語

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宏觀經濟調控給當今的小型微型企業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帶來了眾多機遇。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14號)進一步明確了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加大了對小型微型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提出了緩解小型微型企業融資困難的一系列重要舉措,為小型微型企業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因此,發展小型微型企業只有“跳出小型微型企業看小型微型企業”,找準方向,對癥下藥,才能“表本兼治”。同時,小型微型企業本身也要反省自己,調整思路,放正心態,順應經濟發展趨勢,真正把自己做大做強。

(注:基金項目:2012年常州市自然科學軟課題(特約課題)常州縣域經濟提升與發展的研究與對策,主持人:劉奇洪;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名稱:常州市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案例研究;編號:201110294045)(教高司函[2012]144)。)

【參考文獻】

[1] 龔樹強:山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分析[D].山東大學,2011.

[2] 李樹強等:面向中小企業的科技信息服務現狀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1(35).

[3] 呂偉堅:微型外貿企業經營模式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6.

[4] 蔡翔、宋瑞敏、蔣志兵:微型企業的內涵及其理論基礎[J].當代財經,2005(12).

[5] 蔡道成:中國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A].2009中國(遼寧)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C].2009.

[6] 蔡道成、張僑: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0(6).

市場與營銷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針對目前企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重知識傳授、輕技能實踐的現狀,構思通過企業經營技能大賽的引領作用,更好地推進課程教學改革。以企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為例,結合多年教學經驗,提出技能大賽對課程教學模式、課程內容重構、教師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等課程改革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技能大賽;企業經營管理;課程改革

文獻標識碼:A

1 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簡介及在教學中的作用

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主要通過企業真實場景的模擬,將學生分成若干個經營團隊,每個團隊4-6人,讓學生在模擬的過程中扮演企業各部門中的關鍵崗位的角色,即分別扮演CEO(負責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及制定發展)、營銷總監(負責銷售產品和開拓市場)、生產總監(負責企業生產管理工作)、財務總監(負責資金的運用和財務整合)等管理角色,運用所學的管理相關知識和業務處理技能解決模擬企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該競賽以沙盤作為教具,以工業制造企業為背景,模擬該企業運營的關鍵環節:戰略規劃、資金籌集、市場營銷、產品研發、生產組織、物資采購、設備投資與改造、財務核算與管理等。各模擬企業以財務年度為單位,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綜合演練,教師在模擬過程中擔任指導老師和參謀的角色,通過直觀的沙盤演練,讓學生在“做中學”中了解企業的管理規律,提升進行企業管理的能力,同時也對企業資源的管理過程有一個實際的體驗,同時提高了團隊協作的能力。

對于學生,通過模擬大賽的參與不僅可以對企業經營管理知識掌握得更全面、更扎實,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真正提高管理技能,為走上管理崗位做好充足的準備;對于教師而言,通過比賽的結果及學生的經營成果可以對學生是否掌握知識作為一個評價標準,也是我們判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否正確與否的一種方式,以此可以及時地調整我們的專業教學設計,推進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對于企業,可以通過這樣一種形式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同時為優秀人才搭建平臺,甚至與學校進行訂單培養,實現校企共贏。

2 企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2.1 傳統教學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

企業經營管理課程理論知識龐雜豐富,內容較為抽象,不易理解吸收,而實踐環節不易組織,操作性不強,不容易達到實踐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計劃時,基本是集中講授理論知識,實訓實踐的環節比較少甚至沒有,但并非這門課程不需要安排實訓實踐。實踐安排的缺失、實踐效果不盡如人意是企業經營管理課程存在的通病之一。

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大多能記住很多管理的理論和知識,但光掌握理論沒有實踐不等于學生提高了職業能力,學生學到理論知識之后若不能加以運用,很快將會淡忘,而真正企業所需要的決策分析能力、市場預測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卻被忽視了,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學生找不到對口的工作,企業找不到合適人才,由此造成資源極大的浪費。

2.2 教材內容脫離崗位標準,教材形式太過傳統死板

在制訂本門課程的課程標準過程中,參考過很多教材,但幾乎沒有一本讓人滿意的教材,原因在于目前已有的教材內容構建上過于偏重理論知識,對崗位操作技能的認知教育較少,結果自然是學生學完后往往覺得沒有用武之地;此外,教材形式上過于傳統死板,在高職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很多教材仍然無法脫離傳統知識傳授的框架,教材多以文字講解為主,數據、工具、表格很少應用,課后的聯系也缺少理論知識的考核,這樣的教材很難與實踐相結合,更難吸引學習的學生興趣。

2.3 學生基礎知識底子薄弱,專業知識學習跟進吃力

與本科學生相比,高職學生的準入門檻相對較低。但是在企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教學中有很多內容需要學生能融會貫通,將知識關聯、技能貫穿才能學好該門課程。比如在人力資源管理模塊的教學中,首先,需要學生熟悉人力資源部門在企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還要清楚人員規劃、招聘、績效考核、培訓等內容,這些內容往往具有連貫性,此外,在掌握這些業務流程的過程中,需要綜合運用其他課程的知識,如果學生對管理學及相關的管理基礎知識掌握不夠全面扎實,將很難圓滿完成該課程的學習。

2.4 教師缺乏實踐操作經驗,教學內容與實踐相脫節

企業經營管理實務的主講教師應該既能講授理論知識,又能對學生實踐操作進行指導。以本學院為例,在課程改革之前,幾位該課程的主講教師,由于缺乏企業的實踐經驗,對于企業管理沒有切身體驗,有些業務流程只流于書面化,所以平時授課時就很難做到“做中學”一體化。另外,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仍然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師生互動較少,雖然教師偶爾也穿插一些實踐教學,但實踐場所的匱乏以及教學時間的不夠靈活,導致很多實踐教學內容無法系統地開展,更無法與企業實現對接,最終的結果是學生不但沒有學好理論知識,實踐知識也沒有很好地得到鍛煉。

2.5 課程考核方法過于傳統

雖然企業經營管理實務是工商管理專業核心課程,但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對于本課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比較傳榮,主要還是筆試試卷考核,試卷的內容多是理論知識的考核,操作技能考核較少甚至沒有,這種考核方式已經不適應高職教育的模式。在這種考核方式下,很多學生一開始就知道考核方式,就采用臨時抱佛腳的復習方式來對待該門課程,導致平時上課的積極性不高,并且錯誤地認為只要考試前背一背、打打小抄就可以過關,至于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如何,沒辦法通過這一次的筆試成績客觀地進行評價。

3 基于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實施企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高級技能型人才的場所,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是采用傳統的課程教學方式,這種方式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為了使畢業的學生具有“畢業即上崗”的能力,我們必須改變教學方式。對于企業經營管理實務這門課的教學改革來說,我們可以從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入手去探索,改革課程內容體系,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狀,即以技能大賽為實踐平臺,在企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教學中把“做”、“學”、“教”融為一體,真正實現理實一體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動腦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又要動手學會各種業務的操作技能。

3.1 基于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改革企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教學模式

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的運作模式就是模擬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以崗位技能要求為導向設置任務,由于模擬環境的仿真度較高,要求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企業實際工作經驗,而且必須熟練掌握經營模擬技能大賽。根據技能模擬大賽平臺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織,根據企業崗位技能標準設計教學內容,如“營銷策劃”這個工作任務的設計和開發,在講授完“營銷策劃“理論知識之后,選定一個大型購物商場,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人數以四人為宜,由學生為商場的商戶設計營銷方案,并試圖推銷給各商戶并實際實行,最后再由教師對學生的營銷策劃過程進行評價。每個課程內容都按照這種模式進行設計,既保證學生能夠了解到足夠的理論知識,又能讓學生有實踐鍛煉的機會。按照企業管理的業務流程整合課程內容和實操過程,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實用性很強的企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教學模式。

3.2 基于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重塑課程內容模塊

企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不僅包含營銷管理、生產運作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質量管理、企業文化等知識,還涉及經濟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等相關學科知識,要想學好這門課,必須系統掌握這些知識,而企業經營模擬沙盤可以通過崗位實踐,在仿真的企業環境中經歷企業生產經營的完整過程,加深和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企業經營模擬沙盤演練涉及多層面的管理知識,需要學生具備較完備的專業知識,并能做到融會貫通,否則,學生可能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演練而不能掌握企業經營管理的精髓,更無法體會企業經營模擬沙盤的核心技能,通過沙盤推演,學生能夠掌握綜合運用人力資源管理、生產運作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等專業知識和技能,整合所學知識,將所學技能加以綜合性和系統性的運用,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企業管理知識體系,既解決了本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缺失的難題,又能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

為了將沙盤模擬和課程內容進行有機融合,課程在基于崗位業務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的背景下,在分項實操任務完成的基礎上,確定了以工業制造企業的完整的企業管理過程作為學習領域,以沙盤模擬企業為基礎,設計完整的教學項目,模擬從企業申辦、企業申辦、組織結構設計、經營環境分析、生產運作管理、營銷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質量管理、文化建設、電子商務應用的完整生產組織的循環過程。每個學習子領域即獨立,又相互聯系,協同實現企業完整業務循環。具體如表1所示。

3.3 基于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

企業經營模擬大賽所使用的沙盤集情境模擬、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管理診斷于一體,這不僅要求教師具有系統完整的企業管理知識和理論,而且要求教師有豐富的企業管理實踐經驗,了解企業真實的運營管理情況以及問題的解決思路、方案,所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是教學效果好壞的關鍵因素,主講教師在不斷提高理論修養的同時,也應每年安排一定時間到企業去實踐,積累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熟悉沙盤演練的內在邏輯,著力向“雙師型”轉變。

3.4 基于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是高等職業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不可缺少的條件,以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為依托,一方面要建立企業經營模擬綜合實訓室,與本課程相關的實踐教學項目主要在綜合實訓室內進行,實訓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實訓指導書,完成課內實踐和實訓基地訓練任務,保證了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建設一批校外實訓和實習基地,選擇學校所在地校外企業作為學生在校外實踐課程的教學基地,邀請企業專家參與了教學和課程建設工作,同時采用現場觀摩和頂崗實訓等教學,做到工學交替。此外,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管理技能

以后,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到企業管理崗位實習,學生通過深入實習基地頂崗學習,不僅可以學習管理的基本方法,還可以增加相關工作經驗,提高職業的適應性。

3.5 基于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實現以能力培養為目的的考試改革

考核評價學生成績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企業經營管理實務課程考核形式應該多樣化,從深入、確切地考查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出發,采用不同的考試方式,如閉卷考試、網上考試、案例分析、專題調研報告、小組討論、操作考試等;更新考試標準,重視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況,增加平日成績的比重(包括單元測驗,平時作業,學習態度,操作情況等綜合成績),利于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創造性培養;根據高職教學特點,以學習能力、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評價核心,盡量做到開放性、職業性,提高學生職業化能力。課程評價實現理論測試與實務操作結合、過程性考核與總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力求客觀、全面地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引入企業經營模擬技能大賽的競賽成績,從崗位技能熟練水平、專業知識水平、團隊合作能力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將評價結果按照一定權重計算進入學生該門課程最終的總成績中。

參考文獻

[1]夏喜蓮,施政,曹興瑞.高職院校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與企業管理課程的整合[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9).

[2]熊小霞.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以企業經營管理課程為例[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

[3]徐娟.高職《企業經營管理》課程教學與考試考核方法初探[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9).

上一篇:經營與管理論文下一篇:有市場營銷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