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風險防范論文范文

2023-03-06

審計風險防范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企業內部審計是防范企業經營風險的重要環節。內部審計部門只有全面地了解審計風險,及時分析和研究導致這些風險的因素,采取相應措施有效規避審計風險,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各種內外部經營風險,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為企業經濟效益和各項管理工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和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通過分析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問題,提出了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問題;風險防范措施

作為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部門的審計風險是國家監督管理委員會的重點監察對象。若要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保證企業的長期處于良好的運營狀態,首先要做到對內部審計風險的控制。

一.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問題

當前,我國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和治理方式,已經具有趕超國際的水平。但反觀我國整體的宏觀經濟背景,企業在壟斷經營的前提下,其內部的審計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缺陷,例如公平性和獨立性的欠缺。也可以說,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只是用來評價企業內部的財務和會計工作是否具有獨立性,操作是否規范,以便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企業設置的審計機構在本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在審計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單位利益的限制,面臨著單位領導層和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審計過程及結論必然涉及到具體部門和個人利益,難以客觀公正、公允獨立地開展評價工作。這種內部審計管理模式難以保證內部審計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內部審計部門發表的審計意見首先要考慮企業的經濟利益,服從企業大局,一定程度影響了其客觀性,無法為外部所認同,減弱了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2、企業內部審計方法問題。企業內部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報表、賬本、憑證及其相關資料,工作大都集中在財務領域的表面層次;審計方法也采用傳統方法,基本上是對會計科目進行逐筆審查,局限于“就帳查帳”,審計效率低;在審計內容及范圍上對經濟責任審計、內部控制審計不重視;審計手段還主要停留在手工收集資料,審計效率低。近年來,伴隨著ERP系統在企業的推廣應用,財務管控、物資管控等相應的管控系統相應配套使用,但是由于這批系統數據平臺不統一,數據標準不統一,使審計技術和審計手段仍然不能有效實施。

3、審計人員的素質問題。審計人員的素質的提高與企業發展有很大差距。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比較突出,業務精通、經驗豐富的審計人才稀缺。面對繁重的審計任務,審計人員偏少、專業結構單一的矛盾比較突出。由于在思維上審計還停留在“查錯糾弊”的職能上,部分企業在審計人員的配置上著重于懂財務知識的人才,而掌握管理學、計算機、法律、工程學等方面知識的費財經類專業人才相對缺乏。近幾年來,整個行業對內部審計人員的配置也在向多元化發展,各種專業培訓、以審代培等不斷開展,對審計人員專業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既懂審計又精通計算機、工程管理、管理學等的復合型人才依然稀缺。

二、企業內部審計的風險防范措施

1、完善內部審計監督制度。提高審計質量,不僅要建立相關的工作保障制度和規定,還必須建立相關的工作監督制度,通過建立《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內部審計人員培訓制度》、《月度審計工作例會制度》、《監督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等內部審計業務控制制度,約束審計行為,規范審計程序。此外,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對審計管理和審計業務質量進行綜合考核評價,是提升審計質量的有效工具。建立審計質量內部自我評價體系應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估方式,首先對內部審計機構質量、審計項目質量、被審計單位和其他部門對審計工作的意見及利用外部專家服務方面的內容制定科學的評估標準。而且,對需要評價的各個項目分別以百分制評分,按照制定的評估標準確定每一項目具體內容所得分數,匯總得出每個項目的分數,按照重要性原則,分別賦予每個項目權重,用各項目所得分值分別乘以該項目所賦予的權重,即可得到質量考核應得分數,最后根據考核標準認定審計質量的高低。

2、提高審計人員素質,強化對審計人員的培訓監督。審計既是一種專業和技術性都很強的職業,也是一種高層次、綜合型的經濟監督。對大多數審計項目來說,審計風險的識別、評價、預防等,大都依靠審計人員的經驗研判。對內部審計人員要進行有限的風險管理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一方面,采取送出去深造,專題辦班授課、強化網絡培訓、深入基層互動交流等方式,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審計項目機會,做到以審代培、以審促培、審教結合,努力提高其專業素質和各項技能,使審計人員能利用企業現有的信息平臺,采用各種網路手段、審計技術防范和抵御各類風險。同時,在內部審計過程中,要進行適當的監督和指導,將風險管理能力和復合技能作為考核評價內容,確保內部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和審計工作質量逐步提高。

3、整合審計資源、開展審計集約化工作。審計集約化內涵是指以資源共享為基礎,以項目為紐帶,以業務領導為核心,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已審計垂直化管理為目標,實現省市縣三級在項目安排、人員布局、時間進度、處理口徑、信息披露、經費保障在內的審計一盤棋概念,把省市縣三級審計部門的審計資源和審計力量整合起來。其目標是充分挖掘審計人員的潛能,通過人力資源的合理利用、審計信息資源的聯網對接、技術手段資源的優勢互補、環境資源的統籌規劃等有效整合資源的各種形式的綜合運用,使審計資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協調一切有利因素,推動審計工作由傳統審計向現代審計全面轉型,為企業提供最為優質的服務。此外,應有效利用社會審計資源,積極引進外部審計機制,彌補內審自身的缺陷,這不僅能促進內部審計的發展,還能促進內部審計活動的有效增值,提高工作效率,擴展審計領域。

4、做好審計項目溝通工作、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內部審計溝通工作很重要,要做好有效溝通,內審人員除了要具備審計專業知識外,還應善于與被審計單位和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對溝通中的重要事項要形成書面記錄,同時溝通記錄經對方簽字認可才能形成審計證據,記錄于工作底稿。審計人員在溝通結束前要提醒對方,這是因為一方面進行必要的補充可以防止疏漏,另一方面充分的溝通有助于加深雙方對某一事項的理解和認同。溝通結束時,除感謝對方的真誠合作外,還要向其說明下一步可能會進行的工作,給被審計單位或部門有充分的時間做準備。此外,在整個溝通過程中要注意識別被訪談者接受和抗拒的非語言訊號,適應場面氣氛調節談話內容。

結束語

隨著企業的飛速發展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也相應提高。內部審計由于在企業內部控制工作中占有核心位置和重要推動作用,逐漸成為企業風險管理的有效必備手段,正在引起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越來越多的重視,已經成為現代企業各種戰略措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1]鄭敬枝.當前企業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0,22(15):15-18

[2]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在治理、風險和控制中的作用.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3]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程序.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4]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程序.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審計風險防范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注冊會計師 持續經營 審計風險 防范

對于注冊會計師而言,由于被審計單位無法持續經營走向破產而被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起訴的審計風險不斷增大。持續經營審計風險如果得不到有效防范,不僅會嚴重損害會計信息使用人的利益,也會大大降低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社會公信力。因此,全面分析持續經營審計風險及其影響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就成了當前審計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一、持續經營審計風險的類型

持續經營審計風險是注冊會計師未能對被審計單位的持續經營能力發表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持續經營風險按照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劃分為以下兩種類型:第一類風險是企業破產前未被出具持續經營審計意見的審計風險;第二類風險是被出具了持續經營審計意見的企業未走向破產的審計風險。從后果上看,第一類風險很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面臨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的訴訟并對職業聲譽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而第二類審計風險則很可能導致注冊會計師和被審計單位關系的惡化。實務工作中,注冊會計師為了避免利益相關者對持續經營審計意見產生過度反應,從而增加財務困境企業破產的可能性和速度,一般都盡可能回避出具持續經營審計意見。因此,第二類審計風險發生的概率遠小于第一類審計風險,因此研究重點一般集中在企業破產前未被出具持續經營審計意見的審計風險上。

二、持續經營審計風險的影響因素

持續經營審計風險作為企業經營風險和審計風險的綜合體,風險的影響因素既包括審計客體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審計準則、審計組織和審計監管等方面的因素。

(一)審計客體方面的影響

1.審計任務具有高度復雜性。由于企業從持續經營到破產清算兩個極端狀態之間的轉化并不是瞬間完成的,必然要經歷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而判斷企業究竟處于持續經營和破產清算過程之間的哪個具體時點,其難度很大。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注冊會計師所面對的審計對象日益復雜,既有大型的集團公司、上市公司和國有企業,也有資產和人員相對較少的中小型企業。此外,上市公司業務的日益多元化也導致持續經營審計任務日益復雜化。

2.重大疑慮事項的取證難度較大。持續經營能力的判斷很多都會涉及重大不確定性事項,如法院尚未判決的訴訟事項、尚未到期的對外擔保等。這些重大不確定性事項雖然在資產負債表日已經發生,但其結果在審計報告日還處于未知狀態。對尚未結束且結果未知的重大疑慮事項,不管被審計單位配合與否,注冊會計師都很難獲得相關證據,因此大大增加了持續經營審計判斷的難度。

3.企業缺乏主動提供重大疑慮事項的動力。當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時,如實披露影響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疑慮事項,不可避免地會給企業帶來消極財務影響。因此,當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時,企業傾向于提供不明確或模棱兩可的信息,尤其是當企業治理結構中缺乏有效的審計委員會時,此類問題就會更加嚴重。

(二)審計準則方面的影響

我國從1999年首次頒布實施 《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7號——持續經營》到目前,已對持續經營審計準則進行了三次修訂,但是現行準則還不夠完善,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持續經營不確定性的判斷標準不明確?,F行準則要求注冊會計師對持續經營不確定性潛在影響的重要程度和發生的可能性作出主觀判斷,而未提供明確的判斷標準,導致注冊會計師在判斷持續經營不確定性時的主觀隨意性過大。

2.持續經營審計意見和其他非標準審計意見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按照現行審計準則規定,持續經營不確定性審計意見和其他非標準審計意見同屬于非標準審計意見類型,都需要使用意見說明段或強調事項段進行說明或強調。因此,持續經營不確定性審計意見和其他非標準審計意見難免存在內容混雜和順序不當等問題。這種情況增加了會計信息使用人了解企業持續經營不確定性信息的難度,從而降低了審計報告的實際使用價值。

(三)審計組織方面的影響

1.會計師事務所缺乏嚴格的質量復核程序。由于持續經營假設是企業財務報表編制的基礎,因此必須對持續經營審計進行嚴格的質量復核,確保持續經營取證充分、結論正確。目前很多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節約審計時間、控制審計成本,經常省略必要的持續經營質量復核程序,導致質量復核控制程序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

2.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單一。持續經營審計工作要求對企業持續經營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進行審計判斷,因此,要求注冊會計師必須是熟悉企業會計業務、經營情況、管理情況、市場狀況以及企業所處行業整體情況的復合型人才。目前我國很多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仍然是以會計與審計理論知識為主的單一型結構,缺乏必要的經濟理論、管理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等知識,對企業所處的行業知識也缺乏足夠的了解,因此,很難正確評估企業持續經營審計風險,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個性化的審計程序。

3.審計人員未能嚴格遵循職業道德。目前由于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競爭激烈,并且注冊會計師的傭金是由客戶支付的, 因此注冊會計師對客戶有很強的經濟依賴性。如果注冊會計師嚴格遵循職業道德,對企業出具持續經營有重大疑慮的審計意見,則等于直接向社會公眾傳遞了企業經營情況存在重大問題的信號,這對企業來說是相當不利的。因此,很多企業就以更換注冊會計師為威脅, 迫使注冊會計師出具有樂觀傾向的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在企業的解聘壓力下,往往避重就輕發表對企業有利的持續經營審計意見。

4.審計的技術條件比較落后。(1)持續經營審計數據庫的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持續經營審計需要會計師事務所建立持續經營審計數據庫,對企業的戰略、流程、風險評估、業績衡量和持續改進的情況,進行必要的信息搜集、初步整理和定性定量分析。目前國內很多會計師事務所持續經營審計數據庫的建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持續經營審計信息的處理和利用還停留在傳統的“師傅帶徒弟”階段,其審計效果可想而知。(2)持續經營審計專家判斷系統等輔助判斷工具還處于研發階段。持續經營審計判斷專家系統是具有邏輯推理能力的審計智能軟件,可以利用專家的思維模式,全面考慮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外部經營環境、內部管理水平、異常事件等難以量化的因素,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假設的適當性作出智能決策, 并模擬專家出具具體的審計意見。西方發達國家應用專家系統的成功經驗也表明,專家系統能顯著提高審計判斷的客觀性和一致性。目前我國持續經營審計判斷專家系統仍處于研發階段,還無法應用于審計實務。

(四)審計監管方面的原因

1.監管人員過少。截至2011年底,我國共有會計師事務所7 976家,執業注冊會計師9.75萬人。然而中注協履行監管職能的業務監管部僅有十人左右,各省、市地方注協的監管人員則更少。監管人數過于有限,直接降低了監管的力度。

2.監管方式單一。目前我國對注冊會計師行業采取的審計監管方式主要是事后的懲罰性監管,缺乏事前的預防性監管,無法達到審計防患于未然的監管效果。

3.處罰制度不合理。按照我國現行注冊會計師行業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注冊會計師對違規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順序是先追究行政責任,后追究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而且行政責任的處罰力度遠重于刑事責任。由于民事責任的處罰順序居后,導致會計師事務所的民事賠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難以對利害關系人承擔必要的賠償責任,再加上刑事處罰的力度不足,導致注冊會計師的違規成本過低,訴訟風險的意識不強。

三、 持續經營審計風險的防范對策

(一)審計客體方面的防范對策

1.充分發揮審計委員會的職能。審計委員會的職能之一就是在年度財務報表報送給企業董事會之前,對財務報表各項內容包括持續經營假設和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等進行復核,并和注冊會計師進行必要溝通。因此,充分發揮審計委員會的職能,有助于增進企業與注冊會計師在持續經營審計信息方面的溝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和審計取證的難度,從而有效提高持續經營審計的質量。

2.加大對會計違規行為的刑事處罰力度。我國刑法第161條規定,對未按規定披露會計信息,嚴重損害股東利益的企業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與持續經營能力信息披露的違規收益相比,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和二十萬元以下罰金的違規成本根本起不到震懾作用。因此,必須加大刑事處罰力度,迫使會計責任人提高持續經營能力信息的披露程度。

(二)審計準則方面的防范對策

1.明確規定持續經營不確定性的判斷標準。審計準則應明確規定持續經營不確定性的判斷標準,而且應盡可能采取定量化的標準。如判斷經營虧損事項對持續經營能力不確定性的影響程度時,可以考慮采用“連續虧損兩年以上,并且虧損數額超過公司注冊資本的50%以上”的判斷標準,其他影響事項的判斷標準可據此類推。

2.提高持續經營審計意見在審計報告中的地位。為了改變持續經營不確定性審計意見和其他非標準審計意見混淆不清的現狀,凸顯持續經營審計意見的重要性,應提高持續經營審計意見在審計報告中的地位,將持續經營審計意見和財務報表審計意見并列作為審計意見的兩種基本類型。無論企業持續經營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均強制要求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報告中披露持續經營能力的判斷結果。如果企業持續經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還應要求審計報告詳細披露影響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疑慮事項、應對計劃和財務后果。

(三)審計組織方面的防范對策

1.實施嚴格的獨立質量控制復核。有效的獨立質量控制復核有利于及時發現審計項目組在持續經營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偏差,保證持續經營審計的判斷質量。因此,會計師事務所要不斷加強和完善持續經營審計質量控制復核制度,首先,必須確保復核人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工作能力。其次,應把持續經營審計質量控制復核作為審計項目質量監控的重點,對復核質量實施嚴格監控。

2.完善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為了完善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會計師事務所應該做好以下工作:(1)改變單一財會型的招聘結構。在招聘審計人員時,應考慮適當聘用法律、工程技術、計算機等非財會專業的人才,并將行業和企業知識考核作為招聘考核的重點內容。(2)合理配備審計項目組成員。在審計項目組中必須配備具有被審計單位所在行業審計經驗的審計人員,實現注冊會計師知識結構的優化組合。(3)加強注冊會計師對不同行業知識的后續教育。后續教育的方式可考慮采取聘請不同行業專家對注冊會計師進行行業知識培訓或通過閱讀不同行業審計檔案的方式。

3.加強對審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考核和教育。(1)將職業道德考核作為審計人員年度業績考核的重點內容。為了保證審計人員充分重視并嚴格遵循職業道德,會計師事務所應明確規定職業道德的具體考核標準,將職業道德考核標準納入年度業績考核指標,并與審計人員的獎懲制度掛鉤。(2)加強職業道德的反面案例教育。和職業道德的正面教育相比,反面案例教育可以讓警鐘在注冊會計師耳邊長鳴,減少違反職業道德案件的發生。

4.改善審計的技術條件。(1)盡快建立持續經營審計數據庫。為了對影響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疑慮事項進行必要的信息搜集和整理,科學評估企業持續經營審計風險,并采取必要的風險應對策略,會計師事務所應重視并盡快建立持續經營審計數據庫。數據庫的內容應包括企業所處行業的性質與狀況、法律環境、監管環境、企業的目標、戰略、所有權機構、治理結構、組織結構、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等基礎信息。(2)加快持續經營審計專家判斷系統的研發工作。注冊會計師協會應將研發持續經營審計專家判斷系統列入關鍵工作項目,盡快和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聯合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持續經營審計專家判斷系統,并使該系統盡快應用于審計實務工作。

(四)審計監管方面的防范對策

1.適當增加監管人員。要增強對持續經營審計的監管力度,必須適當增加監管機構的工作人員,使監管人員數量和會計師事務所數量的監管比例保持在合理范圍內。

2.完善監管方式。我國應對注冊會計師行業采取預防性監管和懲罰性監管并重的綜合監管方式。預防性監管應在審計程序實施前,重點檢查持續經營審計的人員配備、時間安排和計劃程序方面存在的隱患;懲罰性監管應在審計報告出具后,嚴查持續經營審計意見變通行為,并嚴厲追究違規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責任。

3.修訂注冊會計師的處罰制度。修訂應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1)修改處罰順序?,F行法律法規應將注冊會計師承擔法律責任的順序調整為先追究民事責任,后追究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這樣可以保證利害關系人在會計師事務所承擔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涉及的罰金責任前先行得到賠償,保障利害關系人的損失得到最大程度的彌補。(2)增加刑事責任處罰的力度。為了增加注冊會計師的違規成本,強化其訴訟風險,對故意提供虛假持續經營能力證明文件的注冊會計師,無論其情節嚴重與否,都應規定其承擔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對出具持續經營能力證明文件有重大失實的注冊會計師,由于其違規行為只具有過失性,因而可以適當從輕處罰,規定其承擔5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X

參考文獻:

1.張曉嵐,張超.持續經營審計判斷質量的改進研究[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1.

2.張清玉.2009年上市公司持續經營不確定性審計意見分析[J].商業會計,2010,(11).

3.王宇慧,周游.對持續經營審計若干問題的探討[J].商業經濟,2010,(2).

4.劉學華,徐榮華.持續經營有重大疑慮審計意見表達方式實證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08,(6).

5.鄭艷敏.持續經營不確定因素對審計意見影響的實證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8.

審計風險防范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結合筆者所掌握的會計知識和法律知識,并參考相關書籍,提出了對內部審計風險的認識和理解。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防范;風險控制

一、研究內部審計風險的意義

第一,恰當的目標定位有利于審計作用的發揮。內部審計是組織內部對經營業務的獨立審核、評價活動,它是一種管理控制,其作用是衡量和評價其他控制的有效性。內部審計存在的價值在于能為組織實現其經營目標提供幫助。所以一切內部審計的活動都與組織的目標緊密相關。在實際工作中,除對組織的經營管理活動的合規性進行審核、揭露經營管理中的違紀違規問題外,內部審計更加側重于檢查組織的內部控制和經營管理情況,為建立健全組織的各項政策和規章制度、完善組織的經營管理服務。內部審計也正是依靠其準確的定位才得到了普遍的重視,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第二,注重協調審計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關系,以達到預期的審計效果。必須樹立為組織改進管理服務的觀念,在實際操作中,審計要保持獨立性,同時要有充分可靠的證據以使審計結論“持之有故,言之有理”等。在這一觀念的基礎上,內部審計探索出了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等新方法,在一些大公司中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廣泛認可。審計要客觀公正、證據充分,是審計的靈魂,無論是對國家審計還是對內部審計、民間審計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審計風險之間的比較可以尋求出更好的辦法進行規避。目前我國國家審計的狀況距離國家審計完善管理的目標還很遠,既不利于國家審計作用的充分發揮,也不利于國家審計的進一步發展及其業務水平的提高。國家審計不應將自己的工作范圍僅僅局限于查處違紀違規的問題上,而應將目標定位于完善政府各項公共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項法律、法規、政策和制度上。一切國家審計的活動都應圍繞這個目標定位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強化國家審計在國家宏觀管理中的作用,才能使國家審計為社會各個方面所普遍重視,從而推動國家審計的迅速發展。

二、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第一,從組織形式上保證內審機構和人員實質性獨立。要使內審實現其職能、發揮其作用,必須設置專門的內部審計機構,獨立于其他職能部門;設置專職的審計人員,不參與或負責其他職能部門的管理活動和業務活動,不直接承擔經營責任;在領導關系選擇上要提高內審機構的直屬領導層次,直屬領導層次越高,其獨立性越強;在領導體制的選擇上要避免一人既領導財會工作,又領導審計工作,既領導某項業務,又領導對這項業務活動的審計;保證審計機構和人員在開展業務中的實質性獨立,自主地選擇審計項目,確定審計重點,編制審計計劃,實施審計程序,完成審計報告。如在企業建制中,內審機構和人員應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內審機構應由企業第一負責人直接領導,對其負責并報告工作。應獨立于各職能部門,并對其進行監督。

第二,建立良好的內部運行機制,完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各內部審計機構應在充分綜合考慮業務規模和范圍、組織形式、成本與效益原則、人員素質及構成等影響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因素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內部運行機制和質量控制制度。質量控制制度應從全面質量管理和單個項目質量管理兩個方面構建。全面質量管理應著重從職業道德原則、專業勝任能力、工作委派、分級督導制度和對全面質量控制政策與程序的執行情況的監控等方面入手建立控制程序,以保證審計質量,把風險水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單個項目質量管理應重點建立主審負責、審計底稿三級復核、審計部門主管巡視、審計項目質量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以把好每個審計項目的質量和風險關。

第三,提高內審人員綜合素質,以達到主動控制風險的目的。內部審計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都很強的工作,并且是一項高層次、綜合性的經濟監督,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有過硬的政治思想素質、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高度的責任心,必須具有扎實的會計、審計理論和審計技能,具有敏銳的分析能力和準確的判斷能力,具有較強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具備經營管理知識,通曉財政經濟法規,對本部門、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及技術方法有一定了解。目前部分內審人員的素質遠遠達不到上述要求。因此,各內部審計部門要制定長遠的培訓計劃,加大培訓力度,培養內審人員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廉潔奉公的職業道德,并使其不斷提高分析、判斷和預測經濟活動的能力。

三、內部審計風險的控制措施

第一,促使單位領導重視,建立健全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企業內部審計特殊的角色定位矛盾,企業內部審計只能是企業管理的內設機構,獨立行使監督職能,而不能是國家審計機關設在企業的一部分。只有這樣,審計工作的開展才能得到企業的支持,審計的質量才有保證,審計人員發表意見的公正性才不會受到影響。

第二,運用現代審計技術和工具,提高審計質量。為有效地規避審計風險,每個審計人員都要牢固樹立審計風險意識。而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審計風險,關鍵是提高審計質量。內審人員要從思想上、觀念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改進審計方法,規范審計程序,監督評價并重,寓監督于服務之中。在審計方法上,必須結合內部審計制度,從主客觀上相互結合進行防范。

總之,形成審計風險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內部審計風險既客現存在,又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因此,內部審計人員既有必要也有可能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控制和防范內部審計風險,從而有效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并充分發揮其審查評價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慶.審計風險管理[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

2、王蒙.內部審計在治理、風險和控制中的特殊地位[M].上海市音響電子出版社,2003.

3、黎文珠,林鋼.企業會計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上海海關學院)

審計風險防范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有效運作、提高生產效益和管理科學化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對內部審計存在的風險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對內部審計的風險防范控制對策,以期能進一步促進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真正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成因;控制對策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內部審計的風險控制、工作目標和要求等均隨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企業經營方式的復雜化和企業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使得內部審計的風險和任務更加艱難,內部審計風險日益增加。筆者認為只有認真分析和對待內部審計的風險成因并制定控制對策,樹立和增強風險意識,防范和避免審計風險,并制定切實有效的控制對策,才能真正有效地發揮內部審計的功能,為現代企業有效運作、防止舞弊、堵塞漏洞與提高生產效益和管理科學化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1 內部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

內部審計風險是指單位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對單位的經濟活動、財務報告、專項經濟等業務審計后,對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未能及時發現,審計報告結論不當或不全面而導致存在的審計風險。筆者認為,內部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內部審計傳統工作形式的影響

傳統的企業內部審計職能往往僅僅定位于查錯和發現問題方面,內審方法的工作形式仍以財務賬項基礎審計方法為主,主要審計目的是“查錯防弊”,主要是既成事實的事后審計,缺失了在經營過程方面的事前、事中審計,很難避免經營風險和舞弊漏洞所造成的損失。在當前經濟高速發展,信息經濟的環境下,內部審計的工作目標、控制風險、控制程序等均隨外部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種業務趨于隱性化和數字化,導致舞弊行為更易發生;傳統的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單一性、滯后性影響了工作創新的積極性,內審人員風險觀念淡薄,特別是經營方面過程控制的審計風險控制因素考慮較少,審計職能單一,審計技術落后,不能跟上形勢變化,極易形成審計風險。

1.2 內部審計機構缺乏應有的相對獨立性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在加強組織內部控制、防范經營風險、防止重大舞弊、提高企業效益、實現企業的共同目標等方面,具有外部審計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現實企業運行管理中,內部審計部門往往缺乏應有的獨立企業地位,僅作為企業擺設或應付上級檢查的部門,以致出現內部人控制的現實非常普及,不能確保審計范圍的廣泛性,審計行為受到限制,即使提出了審計意見或審計決定也難以得到落實,以及審計建議的適當采納。在內部審計過程中,許多審計事項不可避免地涉及企業管理者和決策者,也有可能會引起這部分掌握企業實權人的抵觸情緒,在這種環境下,內部審計很難站在客觀、公允的立場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管理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甚至出具虛假審計報告,從而帶來巨大審計風險的隱患,這無疑會給企業的財務和經營帶來損失。

1.3 內部審計人員業務素質的影響

傳統審計基本是以財務審計為主,而對單位的經營管理、工程預決算、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綜合性管理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鉆研,特別是在當今互聯網絡經濟盛行,電子信息經濟的應用技術對審計人員的工作業務能力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如果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知識結構單一,往往面臨來自審計人員自身的職業判斷水平低下的審計風險。

1.4 審計工作缺乏必要的質量控制措施

許多企業由于沒有制定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制度,審計質量的好壞無從考核,缺少與之配套的獎懲和激勵機制制度,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往往不高,不能主動參與到企業的管理過程中,對審計任務敷衍了事,審計報告不嚴謹,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僅在報告中進行表象描述,而沒有進一步提升存在問題的實質,輕易得出結論。由于沒有制定審計人員應承擔與檢查、評價和建議相關的審計風險責任制度,缺乏必要的質量控制措施,內部審計人員并沒有真正樹立起必要的審計風險意識。

2 內部審計風險的控制對策

2.1 改進傳統的內部審計方式,真正發揮審計內在作用

企業傳統的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查錯和發現問題方面,內審方法仍以財務審計方法為主,主要審計目的仍停留在“查錯防弊”的階段,這種審計在當前經濟高速發展,信息經濟的環境下,各種業務趨于隱性化和數字化,導致舞弊行為更易發生的嚴峻經濟環境下,內部審計面臨新的挑戰。為適應形勢的變化和企業管理的新要求,急需將內部審計工作重心從以往的財務審計轉向富有建設性的經營審計上來,更加重視對經濟和管理的過程審計工作,讓審計參與企業的經營,使內部審計更多地關注風險和事前控制,使管理層決策更科學合理。只有將經營融入到審計中,才可真正發揮審計內在作用,從而改變傳統的企業內部審計職能僅僅定位于查錯和發現問題的工作局限性和單一性,規避企業經營風險,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

2.2 確立內部審計的地位與獨立性

獨立性既然是內部審計的生命,內部審計沒有了獨立性就無法真正發揮其作用?,F代企業制度強調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監控和約束機制、保障所有者權益的手段,是管理體制的組成部分,其組織地位應是超然獨立于企業的其他管理部門,而且這一地位在企業中必須通過正式章程加以規定。針對內部審計角色面臨的尷尬定位和錯位,以及存在于企業內部審計角色缺失或可有可無的現象,那么作為現代企業應在企業制度建設中,就應明確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企業地位,內部審計機構才能更好地體現其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從而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才能真正發揮企業內部審計的功能,內部審計是否獨立,是內部審計工作能否真正起到監督作用的關鍵所在。例如:可在公司治理的高度,構建新的內部審計管理模式,建立董事會審計委員會領導下的內部審計機構,以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3 建立完善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制定內部審計的激勵機制

建立完善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內審機構應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要建立一套審計質量指標體系,以加強對內審人員工作質量的考核,對涉及的各項審計業務,尤其是要對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審計出具的報告、結論、建議等文件進行考核等關鍵性工作建立質量控制制度,減少或消除人為審計誤差,及時發現和解決審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保證審計計劃的順利進行,得出公正、客觀、有效的審計評價,降低審計風險。另外,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制定內部審計的必要的激勵機制非常重要,審計機構除了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及企業相關制度的規定完成審計程序和任務外,還需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與審計人員的績效評價掛鉤,對單位被審計事項提出的建議起到了規避風險或提高了企業良好的經營管理和效益作用的審計人員予以獎勵,對審計工作人員為了完成審計工作而流于形式,沒有起到監督和防范風險作用或對企業造成損失的予以懲罰。通過制定內部審計的激勵機制,與審計人員的績效評價掛鉤,不但可以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而且使審計人員承擔與檢查、評價和建議相關的審計風險責任,樹立審計的風險意識和效益意識。

2.4 提高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水平和綜合業務素質

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業務水平和綜合業務素質是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關鍵性因素,在當前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絡經濟普通應用的環境下,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內部審計的工作難度、風險控制、目標要求等都對內部審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在工作過程中應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技能,能在具體的審計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審計案例,分析了解被審計對象的不同表現形態,運用辯證的邏輯思維方式,去感知審計事項中可能出現的實質性問題。同時,還應具有通過收集到的審計資料、信息等,通過系統化整理、進行綜合分析,獲取全面有效的證據,以透過現象看本質??梢妼徲嬋藛T不但要具備很強的審計專業水平,對經濟法律、金融知識甚至是電子信息的應用技術都要掌握,所以說內部審計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都很強的工作,是高層次、綜合性的經濟監督。另外,加強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也很關鍵,對于審計工作,不僅要考核業績,還要評價誠信,防止因審計人員自身道德問題導致審計結論失真而帶來的風險。因此,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業務素質與應對各種復雜局面的能力,對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起著根本性作用。

2.5 更新審計思維,提高防范審計風險的能力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筆者認為更新審計思維,可以提高防范審計風險的能力,也是符合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發展的時代要求,具體做法是:(1)變被動審計為主動審計,重視審計的事前和事中監督功能。傳統的內部審計工作任務往往是事后審計,工作被動,事先存在的風險沒能及時規避和化解,在經濟業務過程中很難杜絕舞弊行為,很顯然已不符合當前的經濟高速發展形勢,我們可以更新審計思維,變被動審計為主動審計,變被動行為為積極行為,使內部審計工作始終貫穿于經濟運行工作中,做到事前審計,事中審計的內部監督職能。(2)參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加強和完善監督職能。內部審計除了依照法律、法規來進行工作外,在企業的實際管理工作中還應更主動地參與企業有關管理制度的設計和制度建設,運用專業優勢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制訂出更科學的符合企業實際利益的內部控制制度,使內部審計工作更易操作,堵塞漏洞,加強和完善監督職能,確保企業管理的科學化、效益化。

3 結語

在當前經濟高速發展,信息經濟的環境下,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內部審計的工作挑戰和困難在加大,重視內部審計的風險防范和應對措施,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變化,內部審計工作大有可為,必將為企業實現管理現代化、科學化,提高經營效益和管理水平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怡.企業內部審計問題探討[J].當代經濟(下半月),2006,(9).

[2]黃志華.淺議內部審計風險控制與防范[J].消費導刊•理論版,2007,(2).

[3]張華.論內部審計的企業定位[J].現代商貿工業,2007,(12).

[4]張東銀.企業內部審計的新對策[J].管理與財富,2006,(6).

審計風險防范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基于2013——2018年中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研究了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并分析了高管薪酬與市場化進程對二者關系的影響。研究表明:存在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公司以及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率高的公司審計費用更高;高管薪酬高時會降低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和審計費用之間的正向關系;市場化進程高時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和審計費用之間的正向關系更加顯著。

【關鍵詞】股權質押;審計費用;高管薪酬;市場化進程

一、引言

股權質押融資在最近幾年逐漸受到企業的關注,主要是因為該種方式在程序上具有快捷、方便的特點,對于質押資金的目的及用途沒有強制性的披露政策,并且股東在獲得現金流權的同時一般不會喪失對于企業經營決策的控制權。另外,質權人也很樂意接受股權這種流動性比較高、價值容易評估的擔保物。當然,股權質押融資存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質押后如果股價不斷下跌,一旦低于警戒線質權方就會讓公司繼續補充抵押物,若無法補充,一旦股價到達了平倉線,質權方有權利將持有的股票賣出。若質押比例很大,股票被賣出就可能導致大股東的控制權被強行轉移。另外,控股股東在將自己的股權質押之后,為了降低控制權轉移的風險,會在缺乏資金時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占公司的資源,不斷掏空公司。因此,股權質押風險主要包括市場和法律風險[ 1 ],道德風險[ 2 ],以及由于高負債率所增高的財務風險[ 3 ]。

2018年李克強總理在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出“要采取措施來化解民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股權質押融資是一把雙刃劍,合理利用可以幫助企業解決資金缺乏的難題,但如果大股東為了達到自身的目的而濫用該種融資方式,就會損害公司的利益,進而危及到資本市場的穩定性。因此,研究股權質押對于企業、資本市場等產生的不同經濟后果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審計收費作為審計市場研究的熱點,能夠直接影響到事務所從事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質量。審計收費的多寡主要由審計成本與審計風險決定,審計師在定價時是否會考慮到企業的股權質押問題?是否會投入更多的成本去調查質押資金的目的及用途?事務所所面臨的風險又是否會因為企業進行了股權質押而有所增加?這是本文首先要研究的問題。眾多研究者也對股權質押和審計費用的關系進行了探索:Hay等[4]發現,審計人員在面對存在股權質押的企業時,會擴展審計范圍、增添審計程序、投入更多成本和制定更高的審計定價;張龍平[5]研究發現,存在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公司比不存在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公司審計費用更高,并且這一情況在民營企業、法治環境好的地區更加顯著;翟勝寶[6]發現存在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公司,審計師會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并且更可能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任莉莉[7]研究發現股權質押會造成審計延遲情況的出現以及審計費用的提高,即大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會加大企業的風險,審計師會增加投入,因此審計費用會提高;魯俊[8]發現內控質量好的公司會弱化股權質押與審計定價之間的正向關系,并且審計師更可能出具標準的審計意見;曹志鵬[9]以我國創業板的2596家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發現股權集中度可以降低二者之間的正向關系。

本文在借鑒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首次引入高管薪酬和市場化進程對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和企業審計費用的關系進行進一步研究,高管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其獲得的薪酬激勵能否促使其積極提高企業的績效,建立良好的內控體系,從而對股權質押行為形成有效監督?市場化進程作為企業外部因素,又是否會對股權質押與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產生影響呢?這是本文另外要探索的問題。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審計費用的關系

我國的資本市場一般將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解讀為一種消極信號。鄭國堅等[ 1 0 ]提出控股股東一旦有該種行為則意味著股東或者企業出現了資金短缺的情況,無論該行為背后的真正動機是什么,股權質押都會使股東的控制權面臨轉移的風險??毓晒蓶|為了使股價穩定在合理的范圍內,可能會通過操縱利潤等方式進行盈余管理。又由于當前對于股權質押的情況沒有完善的強制性披露的政策,控股股東更傾向于隱瞞企業的負面消息,這樣就使得審計師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增加,審計師需要花費更多的人力、財力等來調查股權質押的目的以及質押資金的真實用途,從而增加了審計成本。另外,若股東非?!巴昝馈钡仉[藏對其不利的消息,審計師在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之后未能調查出不合理事宜從而出具無保留意見,投資者通過參考該意見而做出投資決策后,若股價下跌或者崩盤導致巨額虧損時,投資者可能會起訴事務所出具了不合理的審計報告,所以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也使得事務所面臨的訴訟風險增加,從而審計費用會提高。同理,質押比率高時審計費用更高。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1a: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比于不存在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公司而言,存在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公司審計費用更高。

假設1b: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比于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率低的公司而言,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率高的公司審計費用更高。

(二)高管薪酬對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和審計費用關系的影響

當前公司主要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進行管理,股東與高管的目標不完全一致就會產生代理成本。即高管在做決策時會考慮自身利益,可能會通過操縱企業盈余等方式將大額利潤據為己有。衛真[ 1 1 ]認為,高管薪酬比較高時,一方面高管個人的利益訴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通常會降低或者放棄盈余管理活動,減少通過不正當方式獲取公司利潤的可能性,減少損害公司利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高管獲得較高的薪酬激勵時,會主動采取措施提升公司的績效,為公司創造更多利潤,并且會建立更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企業內部資金流充足時會減少控股股東進行股權質押的可能性以及質押的比例。另外,楊七中等[ 1 2 ]認為,有效的內控制度可以完善公司的內部治理,加強內部監督,對控股股東的掏空行為產生抑制,對股權質押的動機及資金用途形成監督?;诖?,審計師在執行審計程序時所面對的被投資者起訴的風險就會降低,從而降低審計費用。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比于高管薪酬低的公司而言,高管薪酬高時會降低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和審計費用之間的正向關系。

(三)市場化進程對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和審計費用關系的影響

市場化進程從政治、經濟、法治和社會等方面來反映市場化的發展情況,是企業所處的制度環境的體現。作為事務所和上市公司所處的外部環境,能夠對二者的行為起到約束的作用,并且會對審計收費以及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和審計收費的關系產生影響。

市場化進程包含了五個方面:政府對企業的干預程度小、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發育程度高、非國有經濟發展水平高以及法治化水平高的時代表著市場化程度比較高??毓晒蓶|的股權質押行為可能意味著控股股東會有更多掏空公司的舉動和公司面對更嚴重的經營風險,并且有股權質押的公司更可能進行盈余管理,從而增大了與審計師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程度。這時審計師為了調查真實的股權質押目的以及質押資金的流向,也為了降低自身被投資者起訴的風險,往往會加大審計投入,從而提高審計收費。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這種效應會更強,因為市場發展水平高,審計師為企業的股權質押情況所投入的各項人力、物力成本比其他地區要高。另外,市場化程度高一般意味著法制環境好,法律監管越嚴格,則企業因為股權質押所帶來的潛在的風險就可能轉化為真實的風險?,F有研究表明,市場環境不斷改善的過程中,被起訴的企業的數量也在不斷攀升。對于審計師來說,由于審計失敗等原因所引起的被起訴的風險也會加大?;诖?,審計收費就會提高。因此,提出假設:

假設3: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相比于市場化進程低的地區而言,市場化進程高時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和審計費用之間的正向關系更加顯著。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的初始研究對象為2013——2018年之間我國滬深A股全部上市公司,并對初始樣本進行如下處理:(1)剔除當年被ST和*ST的公司樣本;(2)去除處于金融保險類行業的公司樣本;(3)剔除主要變量數據不完整的公司樣本;(4)對存在極端異常值的連續變量進行了99%和1%分位點的Winsorize處理。通過篩選最終得到16 464個公司樣本。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于CSMAR數據庫與WIND數據庫,其中與高管薪酬相關的數據來源于CSMAR數據庫,與市場化進程有關的數據來源于樊綱等人編制的《中國分省份市場化指數報告(2016)》,其他數據均來源于WIND數據庫。數據的處理及回歸主要通過EXCEL2010與STATA15.0軟件來完成。

(二)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

國外著名學者Simunic[ 1 3 ]在1980年最早開始研究影響審計收費的因素,他提出審計費用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審計成本與審計風險。之后的學者不斷細化該研究成果?,F有文獻表明,被審計單位的規模、業務復雜度、事務所的聲譽與規模等企業內外部因素都會影響審計收費的高低。由于不同的公司審計收費不盡相同,因此取自然對數(LnFee)使得數據具有可比性。

2.解釋變量

股權質押是指股東將其持有的股份在一定時期內質押給金融機構,從而緩解其資金不足的問題。該種融資方式由于程序方便,股東能同時獲得現金流權和企業控制權等優點在最近幾年備受青睞。為了提高結果的可信程度,本文選擇虛擬變量控股股東股權質押(Pledge)以及連續變量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率(Pledge_r)來衡量企業的股權質押對審計費用的影響。

3.調節變量

本文選擇企業內部因素高管薪酬(LnPay)與外部因素市場化進程(Market)作為調節變量。首先,影響甚至決定一家公司發展的是高管層,因為他們運營著公司的日?;顒?,掌握著公司的核心技術。但高管在做經營決策時也會考慮到自身利益,股東會對高管實行激勵措施使其更大程度的為公司考慮。高管薪酬激勵是我國對高管激勵普遍采用的方式。本文選擇高管前三名的薪酬總額作為高管薪酬的衡量指標,為了使數據具有可比性,取自然對數進行衡量;其次,市場化進程是指市場經濟的發展情況。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經濟實力的確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國地理范圍寬廣,不同地區的經濟狀況差距還很大。樊綱等人從2000年就開始量化市場化進程這一指標,該指標從政治、經濟、法治和社會等方面來反映市場化的發展情況,是企業所處的外部制度環境的體現。市場化進程的數值取自樊綱等人編制的市場化指數報告,按照中位數分成高低兩組。

4.控制變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審計費用(LnFee),除了股權質押外,審計費用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本文選取企業規模(Size)、產權性質(Soe)、資產負債率(Lev)、流動比率(Lip)、公司是否虧損(Loss)、總資產凈利率(Roa)、事務所品牌(Big4)、審計意見類型(Opin)、各省發展情況(LnGDP)作為控制變量,同時控制年份(Year)與行業(Industry)。

變量定義見表1。

(三)模型構建

1.為了驗證假設1,構造出如下回歸模型:

該模型引入了市場化進程這一變量,預計市場化進程快時股權質押與審計費用間的正向關系更加顯著。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2為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被解釋變量審計費用LnFee的標準差為0.675,最小值與最大值分別為11.513、17.977,表明不同企業的審計收費差距比較大。在解釋變量方面,控股股東股權質押Pledge的平均值為0.356,說明在2013——2018年間,存在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樣本數量占總樣本數的35.6%,在鄭國堅等[ 1 0 ]的研究中,該比例為31.2%,本文的研究結果與之接近??毓晒蓶|股權質押比率Pledge_r的最大值為1,說明有部分企業的控股股東質押了其持有的所有股份。高管薪酬LnPay的標準差為0.685,最小值與最大值分別為6.719、18.049,表明我國不同企業在給予高管的薪酬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市場化進程Market的平均值為0.475,表明有47.5%的樣本企業處在市場化進程比較慢的地區。

(二)相關性分析

表3為變量的相關性分析結果??梢钥闯?,Pledge、Pledge_r與LnFee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057、0.075,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在樣本企業中,存在控股股東股權質押以及質押比率更高的企業審計收費更高,初步驗證了假設1。LnPay與LnFee的相關系數為0.403,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高管薪酬越高審計收費越高,瞿旭等[14]在研究二者關系時得出相同的結論。雖然這與本文的預期不相符,但由于相關性分析只考慮兩兩變量之間的關系,在沒有考慮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情況下,該種情況也是正常的。Market與LnFee的相關系數為0.069,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市場化進程快的地區審計收費更高,初步驗證了假設3。

(三)回歸分析

1.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審計費用的回歸分析。表4為回歸結果,其中第(1)列和第(2)列分別是對Pledge與Pledge_r的回歸??梢钥闯?,Pledge與Pledge_r的系數分別為0.038、0.062且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從而驗證了假設1,即審計師在審計時,會關注到企業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并且會考慮到該行為背后可能隱藏著大股東進行盈余管理和掏空企業的可能性,從而增加審計投入以調查質押的目的以及質押資金的用途;企業刻意隱瞞股權質押情況時,事務所面臨的被投資者起訴的風險更大,審計風險提高,從而增加審計收費。

2.控股股東股權質押、高管薪酬與審計費用的回歸分析。表5為回歸結果,其中第(1)列和第(2)列分別是對Pledge與Pledge_r的回歸,可以看出,高管薪酬高時Pledge與Pledge_r分別在5%、10%的水平上與LnFee正相關。高管薪酬低時Pledge與Pledge_r均在1%水平上與LnFee顯著正相關。因此無論高管薪酬高還是低,審計師都能夠識別出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帶給企業的風險,增加審計成本來盡可能降低風險,從而提高審計收費。交乘項Pledge*LnPay與Pledge_r*LnPay系數分為為-0.040、-0.050,并且均在5%的水平上與LnFee顯著負相關,說明高管薪酬高時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和審計費用之間的正向關系,從而驗證了假設2,即高管薪酬高時,高管個人通常會減少侵占企業利益的行為,同時會去主動提升企業的績效,完善企業的內控機制。企業資金充足時會減少股權質押的可能性或者比例,完善的內控制度會對股權質押的情況形成監督和制約。這樣企業整體的風險會降低,審計師在審計時所面臨的風險也相應降低,從而減少審計收費。

3.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市場化進程與審計費用的回歸分析。表6為回歸結果,其中第(1)列和第(2)列分別是對Pledge與Pledge_r的回歸??梢钥闯?,市場化進程慢時Pledge與Pledge_r分別在10%、5%的水平上與LnFee正相關。市場化進程快時Pledge與Pledge_r均在1%水平上與LnFee顯著正相關。因此市場化進程快時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審計費用的正向關系更顯著,從而驗證了假設3,即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審計師為調查企業的股權質押情況所投入的各項成本比其他地區要高。另外,市場化程度高一般意味著法律監管更嚴格,由于股權質押給企業帶來的潛在的風險就可能轉化為真實的風險。對于審計師來說,由于審計失敗等原因所引起的被起訴的風險也會加大,審計收費就會提高。

(四)穩健性檢驗

1.替換被解釋變量

參照閆煥民等[15]的做法,以考慮通貨膨脹后的審計費用作為新的被解釋變量再次做回歸,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梢钥闯?,Pledge_r與LnFee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Pledge_r*LnPay的系數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市場化進程快時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率與審計費用之間的正向關系更顯著,均與已有的研究結論一致。

2.內生性檢驗

為了緩解內生性問題所帶來的的影響,本文采用了Heckman二階段回歸的方法。第一步是做Probit回歸,被解釋變量為當年控股股東是否存在股權質押行為Pledge,若存在則設為1,否則設為0。同時保留了全部的控制變量,回歸后得出IMR值。第二步被解釋變量為審計費用LnFee,解釋變量為質押比率Pledge_r,控制變量保留了企業規模Size、流動比率Lip、公司是否虧損Loss、事務所品牌Big4、審計意見類型Opin以及各省的發展情況LnGDP,同時將IMR值作為第二步的控制變量進行回歸。結果如表8所示,可以看出,質押比率Pledge_r與審計費用LnFee的系數為0.068,并且依舊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

五、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文的研究發現,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會對企業的審計收費產生影響,存在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企業以及質押比率高的企業會被收取更多的審計費用;而高管薪酬高時會使高管受到激勵,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企業的發展或對股權質押情況進行監督,從而降低審計收費;市場化進程快的地區各類成本都更高,事務所面臨的風險也更高,審計費用也更高?;谏厦娴难芯拷Y果,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企業的內部治理機制

首先,企業的股權制衡制度應該發揮應有的作用,使得大股東之間會形成監督;其次,企業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降低控股股東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對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形成監督;最后,應該充分發揮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作用,激勵獨董或監事會成員對控股股東的不當行為進行有效監督。

(二)完善股權質押相關的制度并加強法制建設

首先,我國的法律應該出臺對于股權質押的強制性披露政策,比如要求持股達到一定比例的股東在進行股權質押時一定要披露該行為的目的、質押資金的用途等信息,便于投資者與審計師通過閱讀股權質押公告后獲得所需信息。其次,應該對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比例有一定的限制,若發現企業控股股東是借股權質押之機來“掏空”企業,則應該加大懲罰力度。

(三)質權人應加強對股權質押的管控

質權人應該對企業股東的質押比率進行嚴格的控制。通過觀察數據可以發現,有很多控股股東都是100%質押股權,一旦股價下跌企業所面臨的風險會大幅提高,對質權人的資金和利息的收回也會產生影響。其次,質權人應該對質押股份的質量進行鑒定。有些股權可能被設定了擔保,這時質權人不能“照單全收”,應該認真辨別,有所取舍。

(四)企業應完善高管薪酬激勵制度

企業應該關注高管之間的薪酬差距,差距過小會使得激勵效果不理想,差距過大又會激化高管之間的矛盾,建立合理的高管薪酬制度,既可以對高管形成激勵又能保持高管之間的平衡,從而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官本仁.股權質押的特征、優勢與風險防范[J].亞太經濟,2003,(11):45-53.

[2]林建偉,劉芳.關于防范股權質押風險的若干思考[J].福建金融,2006,(06):25-27.

[3]艾大力,王斌.論大股東股權質押與上市公司財務:影響機理與市場反應[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7(04):72-76.

[4]Hay D C., Knechel W R., Wong N. Audit fees: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supply and demand attribute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6,23(1):141-191.

[5]張龍平,潘臨,歐陽才越,熊家財.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是否影響審計師定價策略 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理論研究,2016,31(06):35-45.

[6]翟勝寶,許浩然,劉耀淞,唐瑋.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審計師風險應對[J].管理世界,2017,(10):51-63.

[7]任莉莉,張瑞君.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審計延遲與審計定價[J].商業研究,2018, (05):124-131.

[8]魯俊.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師風險應對[J].財務與會計, 2018,(18):107-112.

[9]曹志鵬,朱敏迪.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審計費用[J].財會通訊,2019,(16):125-132.

[10]鄭國堅,林東杰,林斌.大股東股權質押、占款與企業價值[J].管理科學學報,20 14(09):72-87.

[11]衛真.高管薪酬、盈余管理與審計費用相關性研究[J].經濟問題,2019,(02):116-121.

[12]楊七中,馬蓓麗.權力強度、內部控制與大股東掏空行為抑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37(07):47-59.

[13]Simunic D A.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01):161-190.

[14]瞿旭,吳慧中,付顯瑤.高管薪酬與審計費用聯動關系研究——來自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C].中國會計學會,2012.

[15]閆煥民,劉寧,陳小林.事務所轉制是否影響審計定價策略——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5,(05):93-101.

上一篇:高級財務管理論文下一篇:審計數據分析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