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質量論文范文

2023-09-16

審計質量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從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角度,圍繞完善項目形成機制、重視審計方案作用、強化審計現場管等方面,闡述了提升內部審計質量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內部審計;審計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基層內部審計機關的審計質量雖有很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諸如企業內審計劃缺乏針對性、內審現場管理不科學、內部審計人才結構不合理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審計項目質量,影響了內部審計職能的進一步發揮。筆者圍繞五個方面對提升內部審計質量進行了思考。

一、完善審計項目形成機制,精準科學確定審計項目

目前來看,企業內部審計項目的選擇缺少科學性。審計項目的選擇影響著審計工作的效果。目前,內部審計工作多數是被動地根據企業高層領導的安排確定審計項目,不能結合企業需求確定審計項目,這使得內部審計促進企業發展方面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要建立以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的審計項目形成機制,圍繞企業最需要、矛盾最凸顯的問題謀劃和開展審計工作?;谶@種認識,內審人員可以從以下需求去確定審計項目:

(一)企業管理團隊需求。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應在每年末對企業管理層訪談,以掌握企業存在的“痛點”“堵點”“矛盾點”,深入分析研判企業問題體制性原因和借助審計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樣內部審計才能夠將企業負責人的審計需求具體化。

(二)被審計對象需求。包括專業管理部門和各經營單元,這些單位的審計需求有兩個層面:一方面,作為管理機構,他們希望獲得其內部管理對象的真實信息,希望審計部門在這方面能提供幫助;另一方面,作為被審計對象,他們對同級管理存在的問題有著深刻見解,希望審計部門把關注點放在對單位發展最有價值的領域。

(三)監管部門需求。監管部門熟悉政策,掌握監管導向,掌握被監管企業的綜合信息并有獨立評價,可以為內部審計提供一些動態引領。

(四)企業經營及管理需求。這是內審最重要的立項依據。審計是服務于企業經營及管理活動的,審計部門審什么還是要指向經營及管理活動本身。審計部門必須對經營及管理活動有自己的獨立分析與判斷。企業經營與管理活動錯綜復雜,審計部門的能力及對經營管理活動的信息儲備又常常是有局限的。上述因素使審計部門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獨立分析與判斷很難做深做透,這就要求內審人員必須在管理環節上狠下功夫。

二、強化現場管理,提升內審管理水平

(一)嚴格遵循審計方案,圍繞審計目標開始工作。審計組成員要認真學習研判內審方案,做到將審計內容了然于胸。審計組長根據方案確定的審計事項,對審計事項的執行、調整和完成情況進行管理,確保內審方案規定的審計內容得到全面執行,并及時對相關審計事項的完成情況進行確認。

(二)定期召開審計組工作會議。審計組成員應將審計事項進展情況、發現問題特別是疑難問題、重大問題及時溝通。對一些重要問題如何查證,如何定性,應進一步采取哪些審計手段,應及時向審計組匯報,以便集思廣益確保問題得到及時解決,避免問題查得不深不透,或者避重就輕。

(三)建立審計任務清單、審計問題清單制度。審計組根據內審方案組織編寫審計任務清單,對審計任務進行細化,將具體審計事項的審計責任落實到每位審計人員,并對任務清單完成情況進行比對;要定時將審計組成員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匯總,以免問題遺漏。審計組長根據每個審計成員問題發現情況,對一些未能及時跟進的問題進行詢問或提醒,并對照內審方案所列的任務清單進行對比,防止重點問題、重要線索的漏審。

三、注重成果轉化應用,多渠道擴大內審影響力

內審要以推動體制、機制、制度建設完善為目標,采取多項措施,不斷強化審計成果轉化,提升審計監督效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治已病、防未病”重要作用。

(一)注重發揮審計報告作用,推動內部審計成果轉化。對審計中發現的帶有宏觀性、傾向性問題,注重從政策、機制、制度等方面進行系統梳理和深入剖析,有針對性提出審計建議。并將審計發現的重點、突出問題以審計報告的形式上報給企業領導層,讓領導層及時知曉情況,為企業領導層科學決策提供參考,有力推動審計成果的轉化。

(二)強化發現問題跟蹤整改,切實扭轉審而不改。實行審計問題整改清單銷號管理,明確整改責任。要健全整改跟蹤督導檢查制度,建立審計整改臺賬,實行對賬銷號管理,并適時開展審計整改工作“回頭看”,嚴防虛假整改;實行審計整改專題會議制度,對審計整改問題,召開企業領導層整改業務會,逐一審核過關;將審計整改責任嚴格落實到人,明確責任,嚴格獎懲,以推動審計發現問題徹底整改。

(三)將整改情況納入被審計企業目標績效考核。將內審整改工作納入企業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并與獎懲掛鉤。這種做法將進一步強化了對被審計企業的剛性約束,極大提高了被審計企業審計整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審計問題整改率也會得到大大提升。

四、優化內部審計人才結構,提升審計質量

一要加強黨對企業內部審計的領導。審計署11號令對內部審計的體制機制做出了明確規定,強調建立黨組織領導內部審計的體制機制,加強組織內部審計人員思想作風建設,引領內部審計部門人員牢記職業責任,信念堅定為民服務、敢于擔當、清正廉潔。

二要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專業能力建設。要始終以提升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水平為目標,將審計理論、審計署相關規定、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的內部審計準則與內部審計實際工作相結合,積極參與各種內部審計培訓,促進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持續提升。

三要完善內部審計隊伍人才結構。要將內部審計崗位聘用與審計人員從業資格對應起來,鼓勵內部審計人員參加審計師職稱、CIA等專業資格考試認證,參加審計職業后續教育,以建立專家型內部審計部門為目標,逐步優化內部審計人才結構。

基層內部審計要嚴格按照審計項目作業規范要求,加強審計質量制度建設,糾正目前內部審計質量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逐步使內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規范化、制度化,才能提高內審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節約審計成本,促進內部審計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審計質量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 內部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它貫穿于審計工作的全過程,是發揮內部審計監督作用的決定因素。本文從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和審計成果應用方面,探討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途徑,以便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各項職能,幫助企業實現價值增值和改善運營。

【關鍵詞】 內部審計 質量提升 解決辦法

內部審計的定義是:對組織中各類業務和控制進行獨立評價,以確定是否遵循公認的方針和程序,是否符合規定和標準,是否有效和經濟的使用了資源,是否在實現組織目標。要使內部審計的各項職能得到有效的發揮,就要全面的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幫助企業實現價值增值和改善運營。當前的企業內部審計質量還不夠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①是各單位未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沒有依據規范的程序進行審計工作,以至于部分項目審計準備不充分,審計方案的制訂并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只是表現在形式上②內部審計報告是內部審計質量核心,內部審計報告的質量令人們難以滿意,工作人員往往只是重視對審計發現問題的描述上,片面的關注于內部審計報告的合規性、合法性的內容,忽視了對審計建議部分。③是審計成果的應用沒有經過專業的研究和有效的辦法。以下幾方面建議可以幫助提高公司內部審計質量、完善審計成果的應用。

1.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符合法律程序的規章制度是從事任何事情前提。只要有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內部單位和成員之間的協調性和管理的有效性,保證企業各項管理工作正常運行。內部審計工作要以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為基礎和依據。公司應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審計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崗位職責、質量管理、職業道德、繼續教育等方面的內部審計工作準則和規范,使審計人員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使內部審計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保障了內部審計正常、有序的發展。

2.加強內部審計質量控制

2.1建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組織機制。公司首先應優化審計機構和人員配置,在公司內部審計章程或管理制度中明確審計質量標準以及審計質量督導的管理職能,確立長遠和近期的質量目標。其次內部審計部門要把公司的組織形式、授權狀況、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與專業結構以及內部審計業務的范圍與特點融入到建立完善質量控制制度當中。如評價考核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同時需要把公司的特點與內部審計準則相結合,制訂更為詳細的、有實際可操作意義的業務操作規程,使每一位審計人員依據規章制度執行任務。第三、是建立審計質量的內部考核和評價制度。審計人員年度績效評價和考核就按照審計質量的評價和考核內容為標準,使內審人員積極主動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以便更好的工作。

2.2加強審計項目質量全過程控制。在完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和規程的基礎上,確保各項制度和規程的執行到位是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關鍵。因此,內部審計部門實施審計項目時,必須對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和后續審計等階段實行全過程質量控制。

審計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內容包括:實施審前調查、組建審計小組、編制審計方案、下達審計通知。審前調查是確定審計重點、編制審計方案的基礎。在編制審計方案前,審計項目組長應根據審計項目的規模和性質,安排適當的人員和時間,對被審計單位的有關情況進行審前調查,并根椐審計目標和要求,結合審前調查情況,合理安排所需審計資源組建審計小組,并確定審計項目的主審,組織編制審計方案。審計部門負責人應對審計方案所確定的審計目標的恰當性以及審計范圍和重點的適當性進行復核和審批,審批同意后按規定流程簽發審計通知書。

審計實施階段的質量控制內容包括:審計重要事項承諾書、收集審計證據、編制和審核審計工作底稿。內部審計部門在正式實施項目時,首先應要求被審計單位對本單位所提供的財務會計資料、報表、其他經營管理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其他重要情況作出書面承諾。同時,在實施審計過程中按照審計方案確定的具體審計事項和工作要求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有目的地收集各種形式的審計證據,并確保審計證據具有客觀性、相關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同時應對取得的審計證據進行分析、判斷和歸納。 審計組組長、審計項目主審應定期召集審計小組成員對收集到的審計證據進行討論,并復核確取得的審計證據,提出復核意見。

審計報告階段的質量控制重點是:撰寫和審核審計報告、征求被審計對象意見、下達審計意見書。審計組組長應對審計報告的質量全面負責,審計報告應按照規定的格式及內容編制,做到要素齊全、格式規范,不遺漏審計中發現的重大事項,并實事求是、客觀恰當地反映和評價審計事項;對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內部審計不僅僅是發現負面問題,消極接受事實,也要發現公司不斷改進管理、優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或質量、完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等方面值得推廣的實踐經驗。

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過程中,后續審計階段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后續審計階段的質量控制重點主要包括檢查和督導落實審計意見、審計成果綜合運用分析。在下達審計建議或意見后,內部審計部門要認真做好審計回訪工作,對被審單位的反饋和整改情況要進行歸納和總結,判斷是否整改到位,分析影響整改的原因,并將整改落實情況納入公司年度績效考核體系,必要時可啟動審計整改調查或后續審計的程序,并上報公司高層提出對相關責任人的處理建議。內部審計部門還應重視審計檔案的收集和整理,實行審計組負責制。項目結束后,審計組應對審計項目形成的文件材料進行整理、鑒別和取舍,并根據審計檔案管理要求,以審計項目為單位,向審計部門的專(兼)職檔案管理員移交項目審計資料,審計組組長必須對審計項目檔案的規范性、完整性負責。

3.充分應用內部審計成果

審計成果的充分運用,有利于企業加強風險預防和管控,是內部審計部門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首先,內部審計部門根據能整改和不能整改,風險大的和風險小,高管層重視的和不重視等方面,把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類,切實提高審計成果的利用價值。其次,在關注審計報告所反映信息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分析和研究審計過程中收集的一些基礎資料所展現的一些問題和弱點,找出這些問題的根源,并在完善制度和機制、關注人員心理和企業文化等方面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三是要注意審計建議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審計建議的提出應符合公司的價值觀和高管的管理風格等因素,避免與公司文化發生沖突,得到公司高層的重視和支持審計意見和建議的幾率就會提高,確保審計成果能在公司各個環節較好地執行。

結語

依據以上敘述顯示,內部審計風險是由于環境和本身的客觀原因而是必須存在的。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內部審計部門主要是管理風險管理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并且對以上部門存在的問題采取管理。審計人員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管理部門的人員進行直接支配管理,內部審計介入風險管理是一個嶄新的事物,對內部審計如何在風險管理中發揮作用是一個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的課題。

作者簡介:滕鳳云,女,1965年出生,大專學歷,現在黑龍江祥泰順盛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任職。

(作者單位:黑龍江祥泰順盛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審計質量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系統論;系統審計;建設項目;投資審計

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對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保持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投資領域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突出表現為建設市場秩序不規范,法制不健全,缺乏規范投資經濟運行的法規、標準;投資建設管理制度不完善,內部缺乏控制,外部監管不力;投資管理體制不適應經濟發展,缺乏有效的投資責任和風險約束機制;投資績效不理想,效益差、效率低。面對這些問題,傳統的審計方式已難以適應此項審計工作的要求,新的審計實踐呼喚著新的審計理念。

一、系統審計理念的提出

(一)系統論的基本思想

作為現代系統論的基本思想最初是由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提出的,確立這門科學學術地位的是1968年貝塔朗菲出版的專著:《一般系統理論——基礎、發展和應用》(《General System 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Applications》),該書被公認為是這門學科的代表作。系統論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處理的對象當作一個系統,從整體上分析系統組成要素、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以及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還有系統、組成要素、環境三者的相互關系和變動的規律性,根據分析的結果來調整系統的結構和各要素的關系,使系統達到優化目標。系統論認為,整體性、聯系性,層次結構性、動態平衡性、時序性等是所有系統的共同的基本特征。這些既是系統論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觀點,也是系統方法的基本原則,表現了系統論不僅是反映客觀規律的科學理論,也具有科學方法論的含義。系統論的出現,使人類的思維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往研究問題一般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簡單的因素來,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質去說明復雜事物。在現代科學的整體化和高度綜合化發展的趨勢下,在人類面臨許多規模巨大、關系復雜、參數眾多的復雜問題面前,傳統分析方法就顯得束手無策,系統分析方法卻能站在時代前列,高屋建瓴,綜觀全局,為現代復雜問題提供有效的思維方式。

(二)傳統審計向系統審計的進化

在步入21世紀的今天,審計機關面臨著新環境的挑戰,要適應這種環境,也必須有相應的理論和技術方法的進化,即由傳統審計向系統審計的進化。傳統審計的思維方式是:“部分→整體”。傳統審計總是先分析對象的各個部分,然后再綜合為整體。系統審計是指在系統科學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審計理論方法,表明一種審計理念。系統審計思維方法不同于傳統審計之處在于它的思維方式是:整體→部分,其程序是:綜合→分析→綜合。它不僅著眼于個別要素的優劣,而且利用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觀察和判斷系統整體的性能。要素和系統不是一種簡單的線性因果關系,系統的整體性能不單是取決于組成系統的要素,而且還有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系統審計方法正是在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中進行分析和綜合,從而能正確地認識審計對象的整體性能。

二、在建設項目投資審計中運用系統審計的必要性分析

(一)運用系統審計可以更好地適應建設項目經濟活動特點的客觀需要

建設項目經濟活動,從開始到結束可以劃分為若干個階段,形成項目的整個生命期。不同的項目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階段,但大多數項目的建設期都可以歸納為啟動、規劃、實施、結尾等階段,各階段的資源投入也有相似的模式,即開始投入較低,爾后逐步增高,接近結束時迅速降低。每個項目階段都以它的某種可交付成果的完成為標志,例如,建設項目的啟動決策階段要交付可行性研究報告;規劃準備階段要交付設計概算、工程招投標文件;實施階段要交付工程進度、質量報告;竣工結尾階段要交付竣工驗收報告和竣工決算報告等。建設項目前一階段的可交付成果經批準后才可以進行項目后一階段的規劃和實施。前一階段的可交付成果對后一階段具有指導性和約束性,后一階段的實施是對前一階段制定的目標和規劃的深化,如此運行直至項目竣工。建設項目經濟活動的這種特點,決定了建設項目投資審計不能只局限于對某一個階段及其可交付成果的審計,而是應該運用系統審計的方法,把建設項目經濟活動的整個過程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通過對決策、規劃、設計、采購、招標、施工、監理、概預算等與建設項目有關的各項管理活動,以及對項目財務收支等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審查,才能全面完整地評價建設項目,達到促進投資決策優化、改善項目管理水平,提高投資和經營效益的目標。

(二)運用系統審計是規范建設市場秩序、加強對建設項目權力制約和監督的需要

在建設項目投資領域存在的問題中,建設市場秩序不規范,在工程管理、招投標和設計、施工、監理中出現腐敗現象的違法違規問題比較突出;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不力,審批不嚴,導致決策不科學、不民主、不合理或錯誤決策造成不少項目低效、無效甚至失敗等嚴重損失浪費的問題;投資體制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目前主要實行的是審批制,審批的內容既包括政府投資,也包括企業行為,既包括國內投資,又包括國外投資,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審批制,缺乏有效的投資責任和風險約束機制;建設項目管理不完善,責任意識淡薄,重建設,輕管理,行政權力直接介入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產生權力尋租和投資黑洞。系統審計可以很好地填補這一真空地帶,使各級權力機構和部門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按科學規律辦事,這也是提高政府執政能力的有效保證措施之一。因此,投資審計人員應該從傳統的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向以機制為中心,注重解決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解決體制不適應、解決法規不健全、解決管理不完善等宏觀管理方面問題的系統審計轉變,這是在新形勢下提高審計能力、強化審計監督的一個必然選擇。

(三)運用系統審計是建設項目投資審計發展的必然要求

2001年8月1日,國家審計署頒布實施了《審計機關國家建設項目審計準則》(審計署第3號令)。本準則第4條規定:“審計機關應當對國家建設項目總預算或者概算的執行情況和年度決算、項目竣工決算的真實、合法、效益情況進行審計監督。”然而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制約,前些年基層審計機關對建設項目審計的重心主要放在“合法性和真實性”層面,將建設項目審計的內容局限在工程造價控制和竣工決算審計方面,效益性審計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

地發揮,不能完整地反映建設項目經濟活動的整體運行情況和投資效益情況。2003年,審計署在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培訓班上提出“中國特色的績效審計應當在投資領域率先探索,率先實踐,率先出成果”,這表明建設項目績效審計將成為中國今后一個時期內建設項目投資審計的重心和未來投資審計發展的主流趨勢。從基本建設投資效益影響的分布看,其影響力不僅貫穿于國民經濟各部門,而且也體現在建設項目投資活動全過程。因此投資審計人員應該運用系統論的思想方法,確定建設項目投資審計的目標和重點,將建設程序審計、項目資金審計和工程造價控制審計、竣工決算審計和投資效益評價有機結合起來,重點抓住投資決策、投資管理、資金使用、投資效果等環節,通過評價建設項目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來完整反映建設項目的整體運行情況和投資效益情況,并逐步解決中國基本建設投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三、系統審計在建設項目投資審計中的運用

(一)整體把握建設項目的各個環節

建設項目的基本程序可分為投資決策、項目準備、建設實施、竣工使用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的可交付成果的表現方式不同,確定系統審計的內容應有所不同。

1.投資決策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以分析投資項目的合理必要性和可行性為基礎,通過決策過程選擇達到投資項目目標的最優方案,該最優方案就是本階段可交付的成果。最優方案的選擇過程,事實上是指標的選擇、測算、評價的過程,因此,該階段系統審計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對決策指標的選擇、測算和評價進行審核和復核,包括所選擇的指標體系的適當性(是否符合該投資項目的項目目標要求),指標測算數據來源的可靠性,指標計算和評價方法的科學性等。

2.項目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落實項目資金來源和建設投資計劃,進行地質勘察,根據批準的初步設計和設計總概算,進一步做好技術設計和施工圖設計,通過招投標的方式選擇最佳施工單位和設備供應商。這個階段系統審計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審查資金來源的真實性和資金到位的及時性,勘察設計的合理性和合規性以及招投標過程的真實性和合法性等。

3.建設實施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目的是以經過選擇的最優方案為基礎,按照方案所規定的設計規模、投資標準、工程進度、質量、成本對該項目進行實施,以實現項目的預期目標和效果。該階段的可交付成果主要表現為對規模、標準、進度、質量和成本造價的控制程度,所以,該階段的系統審計內容也應該是最優方案執行過程中上述諸要素的控制程度和效果,其中包括有關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程度。

4.竣工使用階段。這一階段是建設項目完成的最后一步,是全面考核建設工程的成果,按照驗收規定和設計文件對竣工工程進行驗收、移交,編制竣工決算,處理剩余物質,結束全部建設工作。在這個階段的審計中,除了進行竣工決算審計,還應該將實際產生的項目效果與已經確定的項目目標進行比較,以確認既定項目目標的實現程度。如果兩者之間存在差異,應分析這種差異的產生原因,明確責任和采取必要措施。通過對建設項目經濟活動的整體把握和綜合分析各階段的審計內容和評價標準,以達到對建設項目評價更加全面完整,反映問題更加客觀徹底,提出建議更加具有建設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設項目系統審計在審計內容上應該區分為合規性審計和效益評價兩個層面

合規性審計的內容包括:投資是否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項目的各項手續是否完備;資金來源是否正當;資金使用是否合規合理;設計施工是否符合規范。投資效益評價包括:項目決策論證的充分性;行業投資的相關性、配套性以及資源開發的利用性;項目選址的合理性;資金籌集的可靠性;技術經濟先進性;資金使用的有效性;經濟責任的聯系性。其評價內容可以具體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

1.微觀層次效益審計包括建設效果、預算效益審計、預算執行效益審計和竣工決算及運營效益審計。(1)建設效果審計的主要內容是建設內容、規模、標準和概算投資等完成情況,建設工期情況,工程質量及項目運行情況,建設安全情況,建成生產能力及生產情況等。(2)預算效益審計的主要內容是前期項目管理、決策、籌資、預算、招標投標、合同訂立、項目法人責任制、內控制度的建立、前期財務收支情況。(3)預算執行效益審計的主要內容是建設實施期的成本、進度、管理和安全的有效控制情況,包括工程結算、建設成本、施工安全、建設工期和進度、設備材料采購、物資管理、合同管理、監理管理、技術經濟資料管理、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等。(4)竣工決算及運營效益審計包括建設期和運營期兩個方面,主要內容除上述預算和預算執行效益審計內容外,還包括投資財務決算情況、交付使用資產情況、項目運行情況、建成新增生產能力情況、達產達標情況、生產經營情況、投資回報情況和債務償還情況等。

2.宏觀層次效益審計包括經濟效益審計、社會效益審計和環境效益審計。(1)經濟效益審計的主要內容有:符合國家當前產業政策和生產力合理布局情況;符合地方經濟發展情況;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情況;對國家和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情況;對促進和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情況等。(2)社會效益審計的主要內容是建設項目對社會發展目標的貢獻和影響,如:加強和完善地方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增加就業機會情況;健全地方總體功能,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必要的條件情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素質提高和社會文明情況;促進地方樹立良好形象和塑造誠信情況等。(3)環境效益審計的主要內容是建設項目對自然環境與生態環境的貢獻和影響,如:“三廢處理”和美化環境情況;治理和預防污染情況;促進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情況;促進環境資源的再生和可持續利用情況;改善人居環境和生活空間,促進人民生活質量提高情況等。

四、目前在建設項目中運用系統審計所面臨的困難與對策

1.建設項目投資領域法制不健全。要求建設項目審批的規定很多,但是真正規范市場運作的標準,規范投資行為、投資主體、投資運行的法規和標準比較欠缺;現行的工程管理制度與相關法律、法規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法律法規互不銜接,有些條款甚至互相“打架”,使建設工程領域的各種“蛀蟲”仍有漏洞可鉆;相關職能部門對建設項目監督職能交叉,審計法與合同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規章之間存在不一致之處,缺乏對勘察、設計、監理等單位和相關人員的責任追究制度,使得審計工作的應有作用難以有效發揮。因此,當前應逐步健全法律法規,明確職責,使審計工作能夠依法審計,最大限度地發揮監督、評價、促進的功能。

2.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還不能完全滿足系統審計工作的要求。建設項目系統審計要站在國家宏觀政策的高度,不僅查處項目本身的違紀違規問題,更要關注項目的投資效益,促使項目法人講求質量和效益的統一,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具備宏觀經濟學、財會、工程、信息技術等相關知識,以及縝密的邏輯思維和良好的溝通能力等相關素質。因此,一方面應加強人才培養,不斷提高其政策理論和業務水平,造就一支建設項目投資審計骨干隊伍;另一方面可以聘請一些外部專家作為顧問或短期工作人員參與項目審計,甚至可以將一些項目交給社會組織承擔,這樣既可以提高審計效率,又解決了專業人員不足的矛盾。

3.系統審計的理論研究相對滯后。目前系統審計在審計工作實踐中已進行了探索、嘗試,對系統審計的方法、內容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與規范的操作程序,審計人員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參照和效仿。因此,審計人員在項目審計過程中,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新工作思路,大膽探索,積極思考,在審計實踐中探索系統審計的規律,改進系統審計的方法,總結系統審計的經驗,豐富、完善系統審計的理論,不斷推進建設項目投資審計的發展。

[收稿日期]2006—12—08

[作者簡介]呂耀俊(1967—),女,浙江寧波人,上海市普陀區審計局工程師、會計師,研究方向為建設項目投資審計。

責任編輯,校對:艾 嵐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

審計質量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大數據時代,計算機審計工作變得尤為重要,如何利用先進的管理技術,強化審計質量控制,成為人們關注重點話題。本文主要分析大數據對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產生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根據計算機審計工作現狀,重點研究控制審計工作質量的有效對策,以期為相關領域工作人員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審計方式;審計質量

引言:新時期,數據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審計工作效率,加強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具有現實可能性,因此審計人員應明確大數據對計算機審計質量產生的影響。

一、大數據對計算機審計質量產生的影響

(一)審計方式

傳統的審計是相關業務完成后,由審計人員開展的事后審計,工作方式受到審計資源的限制。加之,審計技術的落后,使得審計人員無法對被審計單位復雜經濟活動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價;而基于大數據技術在計算機審計中的合理應用,使得審計方式更加先進,尤其是對被審計單位數據信息的及時調取,提升審計工作質量,改善審計方式和審計結果的滯后問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審計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持,促使審計總體更加合理,實現數據資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二)審計證據

大數據時代,審計數據來源更加廣泛,由此審計工作的充分性得到保障。但是,在信息化審計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中,應注重數據本身的真實性與可靠性,由此發揮數據資源的有用價值。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提升審計證據安全性,尤其是數據分析和獲取技術的落實。其主要原因在于大數據使得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提升,使得審計數據資源的獲取更加便捷和安全[1]。

(三)審計人員

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存儲數量豐富,審計人員需要利用計算機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對數據資源進行發掘,在此基礎上,提升審計工作的開展水平。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不僅為審計人員提供了科學有效的工作方法,也強化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為相關人員審計能力提升提供技術支持。計算機審計人員應利用大數據,轉變工作模式,改善以往微觀審計方法,并致力于將數據分析技術,應用在審計工作實踐中,發揮數據審計對審計目標的宏觀全面指導。

二、基于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措施

(一)審計方式的轉變升級

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要求審計人員具備創新能力,做好審計方式的升級工作。在此過程中,審計人員應利用互聯網技術創建數據分析平臺。將大數據研究提升到審計工作發展的戰略位置,提升對審計質量的控制力度。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的收集和存儲量較大,審計人員應善于改善以往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逐漸優化以往的審計模式,注重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審計對象的關聯性,進而發現審計線索、規避審計工作中存在的潛在風險隱患,同時,大數據時代,審計工具的變化,使得審計效率和質量顯著提升,對審計精準度控制產生深遠影響。此外,大數據時代計算機審計質量的合理控制,可基于數據分析和統計做出合理預測,為相關決策行為提供合理的審計意見。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審計方式的創新奠定了基礎,在線審計和聯網審計是未來審計行業發展趨勢。在風險較高的金融行業實施持續審計和必要的審計質量控制,是審計質量控制的重點。在聯網審計時,在大數據背景下可建立信息系統連接,由此促使數據平臺的信息的實時更新,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及時性。同時,基于審計方式的轉型升級,可減少審計工作與審計對象的時間差,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提升。同時,審計方式的轉變,計算機審計工作效率得到明顯提高,審計結果的真實性與合理性成分更加突出,審計人員需要提升自身的審計能力,促進審計方式的轉變升級。

(二)審計證據的綜合應用

大數據時代,審計工作不再受到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通過大數據信息平臺,審計人員可利用數據信息,促使審計工作更加全面。通過數據平臺實施風險評估、收集審計證據,也會增加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在此過程中,基于紙質的審計證據會明顯減少,以數據資源為主要形式的審計證據會增加,例如,電子郵件、網站信息和內部信息等等。大數據時代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工作變得尤為重要,如何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提升審計質量是審計人員需要考慮的重點話題。審計證據的高效應用,對審計質量產生深遠影響,相關人員應強化審計質量控制,改善目前審計工作中的信息孤島問題[2]。

同時,為保證審計工作質量,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體系,注重利用先進的制度改善信息化審計不規范的問題,促使數據資源的采集、整理和應用更加具有參考價值。此外,規范化的審計證據也可為相關人員的決策提供法律依據,促使計算機審計工作質量獲得明顯提升,強化不同介質審計證據的綜合利用。

(三)審計人員的儲備培養

審計是一項專業技術能力要求較高、綜合而全面的工作,對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比較嚴格,因此需要開展審計人員的培訓與教育工作。實踐中應做好以下要求:各級審計機關和組織應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對現有的審計人員進行培訓,尤其是信息技術和數據應用能力的培訓。審計人員應掌握數據分析能力和綜合判斷能力,在此基礎上形成對計算機審計工作的質量控制,提升個人專業素養。

此外,還應做好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和儲備,尤其是數據應用能力和審計專業素質相結合的人才,在未來的行業發展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審計機關應認識到,相關技術人員的優化配置,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切實提升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能力。同時,對于審計人員的應用,應考慮人崗匹配原則,發揮審計人員的內在價值,為審計目標實現貢獻主要力量。

審計工作中,還應關注相關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等等,促使多專業、多領域融合發展,同時,計算機審計中,多種方式、多種角度分析審計方式,可促使審計結果更加真實有效,以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大數據時代,審計信息獲取途徑更加多元化,審計信息的真實性與合理性直接影響審計結果,因此,需要加強對審計信息的控制水平,提升審計工作質量。

總之,大數據時代應加強審計人才的儲備和培養,鑒于審計工作開展的長期性,相關人員需要利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提升審計工作開展質量、注重審計人員的價值發掘,以此保證審計項目方案的具體落實。實踐應用中,制定長期的審計人員培養規劃,對審計質量控制尤為重要,相關審計機關需要培養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為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良好基礎[3]。

結論: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計算機審計工作中,需要轉變審計方式、注重信息化審計證據收集以及加強審計人員管理與培訓,在此基礎上可提升審計質量控制水平,為相關人員的決策提供有益參考。同時,計算機審計中,相關措施的應用,也提升了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為審計工作效率提升和質量控制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岳亞旗.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的探討[J].納稅,2019,13(26):182+184.

[2]徐元元.淺談大數據時代計算機審計的質量控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11):125.

[3]羅星媛.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審計質量控制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8(10):108.

審計質量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審計質量研究是審計領域的重點研究,本文在系統總結了有關審計質量定義的文獻的基礎上,又從審計環境和審計主體兩方面綜述了不同的因素是如何影響審計質量的,在此基礎上對該類研究的未來熱點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研究機會

一、引言

在現代經濟社會中,投資者之所以決定投資于一家上市公司,往往并不是因為他們仔細閱讀了這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而是因為比起花費時間在查閱財務報表上,選擇注冊會計師出具的無保留審計意見更省時也更具有說服力。[1]在一個完善的資本市場中,信息披露制度是最為基礎的運行機制,而信息的鑒別又是信息披露制度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如果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遭到投資者的懷疑,審計活動就不能達到提高可信性這一目的,進而會損害資本市場的有效性。[2]

然而,近年來發生的一系列如寧廣夏、科龍電器、綠大地等公司破產和欺詐行為,使得公眾屢屢對財務報表的審計質量產生懷疑,這些丑聞讓注冊會計師面臨著道德和發展危機,這促使我們對審計質量給予更高的關注。要提高審計質量,就必須對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所以本文將從多角度來整合影響審計質量的各種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建議。[3]

二、審計質量的定義

在分析目前我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情況之前,首先必須理解什么是審計質量以及審計質量是如何評測的。國外方面,DeAngelo(1981)從兩個維度對審計質量進行了定義,即重大的會計錯報必須能被查出并揭露,即審計質量=注冊會計師發現問題的能力 注冊會計師報告問題的能力,這一理論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4]美國審計總署(2003)認為,審計質量是指,“注冊會計師按照公認審計準則實施審計,以合理確信所審計財務報表和相關披露:(1)按照公認的會計原則進行表述;(2)不存在由于錯誤或者舞弊導致的重大錯報”。[5]

國內方面,馮均科(2002)提到審計質量可以從產品(報告)質量與工作質量兩個方面理解;另外還應當從客戶要求出發,考慮審計產品(報告)的質量;不應當將注冊會計師行業準則作為唯一的判斷審計質量的標準。[6]所以,結合國內外文獻,我們可以將審計質量概括為,注冊會計師按照審計準則,接受審計委托、制定審計計劃、實施審計過程和撰寫審計報告全過程的規范有效程度。審計質量應該包括審計報告以及執業過程兩方面的質量,覆蓋整個審計活動。[7]

三、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

由于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影響其質量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因此,在確定了審計質量的定義之后,我們應結合當前我國的審計現狀從審計環境和審計主體兩個方面來進行討論。

(一)審計環境

1、法律準則環境的影響

劉峰,許菲(2002)認為,在我國目前需求相對無效的市場條件下,低風險的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上市公司的審計質量較低。另外,由于我國相對較低的執業風險,“五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也會因此降低其審計質量。[8]劉更新(2010)認為如果法律標準的不確定性越大,注冊會計師師就越可能提供低水平的審計質量;反之,如果審計準則越規范,注冊會計師提供的審計質量水平將會越高。[9]

由于我國目前的法律制度對于審計主體違規責任的約束力較弱,違規成本較低,因此只有極小的可能性獲得追償。所以,在審計市場競爭條件下,法律監督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再加上較低的違規成本使會計師事務所和被審單位漠視了審計法律意識,也忽略了審計風險的客觀存在,因而讓審計質量不如預期。[10]

2、市場供求環境的影響

劉峰(2002)和蔡春(2008)二人都認為,從整體上看,我國審計市場并不需要高質量的審計,主要是因為聘請高質量審計師的成本要大于收益[11-12]。劉桂良(2008)和高霖宇(2008)發現,審計市場集中度和審計質量有著正相關關系[13-14]。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經濟體制的局限,致使沒有一座合理的利益橋梁將被審單位、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報告使用者三方連接起來,從而導致審計質量無法保障??偟膩碚f,被審單位寧可選擇有利于自己的審計服務,也不愿意選擇提供高審計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告的使用人也無法保障審計質量。

(二)審計主體

1、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的影響

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對審計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李若山(2003)、趙保卿(2003)認為,從組織形式來看,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比有限責任制更有效[15-16]。合伙制的會計師事務所中的各個合伙人共同承擔風險,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所以,各個合伙人對審計質量及風險都比較重視,能夠保證相應的審計質量。而有限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是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相應的債務責任,這種方式減少了風險責任對職業行為的限制,也弱化了注冊會計師自身的責任,不能從根本上保證審計質量。

而事實上,對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對審計質量的影響這一研究的結論并不一致。從理論上看,承擔無限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應該高于承擔有限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但由于我國法律制度以及會計事務所內控的不完善,使得實際與理論相背離。當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正在推進特殊普通合伙制改制,這類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與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則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2、會計師事務所規模的影響

與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結果相同,對于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結論也并不一致。

章永奎(2002)和漆江娜(2004)[17-18]等都認為,與小事務所相比,大事務所的管理更完善,對個別客戶的經濟依賴程度低,還會對員工進行專業的后續培訓。所以,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有更高的審計質量。吳水澎(2006)將事務所抑制公司管理當局盈余管理的能力定義為審計質量,利用2003年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發現,“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高于國內“十大”,國內“十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高于國內非“十大”。[19]

但是,劉成立(2008)卻發現,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與審計質量之間并沒有一致的關系,他認為規模大的會計師事務所多數是通過合并形成的,事實上并沒有真正的提高審計質量。[20]郭照蕊(2011)也發現,在我國實行新會計準則和新審計準則之后,“四大”的審計質量與“非四大”并沒有明顯的差別,甚至在個別年度,“非四大”的審計質量比“四大”還要高。[21]

3、會計師事務所任期的影響

與前兩個因素相比,關于會計師事務所任期對審計質量影響的研究結論更為復雜。

第一種觀點認為,審計任期越長,審計質量越低。羅黨論(2007)發現,審計師任期與審計質量為負相關。會計師事務所任期的增加會使得其與上市公司管理層的關系更為密切,這無形中會影響注冊會計師獨立、客觀、公正的職業態度。除此之外,還可能使得審計師對自己所采用的審計模式和客戶的會計系統形成思維定式,即過分依賴之前的工作成果,無法接受新的審計方法[22]

第二種觀點認為,審計任期的增加并沒有降低審計質量。夏立軍等(2005)以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代表審計獨立性,利用我國證券市場1993-1996年間可能具有盈余管理行為的公司為樣本,最終研究發現事務所任期的增加并沒有損害審計的獨立性。[23]

第三種觀點認為,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并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陳信元,夏立軍(2006)以2000-2002年間獲得標準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得出的結論是,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成倒U型關系,其拐點為6年。[24]

四、審計質量研究現狀及研究展望

(一)審計質量研究現狀

學術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經從多個方面分析了審計質量的定義及其影響因素,并取得了大量成果,但仍有許多不足。首先,對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不夠全面,這些研究大多停留在個別要素的實證研究階段,而對這些要素的環境背景以及這些要素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比較少,甚至對同一個因素與審計質量的關系都能產生截然不同的結論。

其次,沒有深入到某些特定行業或特定領域去研究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使得在這些行業和領域的縱向數據為空白,再加之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失真十分嚴重,這些實證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否一定具有指導意義和現實基礎還有待檢驗。

最后,許多研究沒有實際結合我國國情,直接照搬國際做法。對于非審計服務和審計質量的關系,薩班斯法案規定執行上市公司的注冊會計師不能提供會計記錄、評估業務、精算業務等非審計服務,可在我國,則應該大力發展非審計服務。[25]

(二)未來研究展望

首先是繼續研究審計的影響因素,以新興市場經濟為背景,比如制度、文化等,并考察這些因素對審計質量的影響?,F階段,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較深,注冊會計師與企業屬于風險共擔者,注冊會計師獲得的政府支持與保護程度與企業獲得的政府支持與保護程度相同。我們有理由認為,注冊會計師的執業風險判斷會受到企業政治關系的影響,進而影響審計質量。

其次是研究特定行業領域內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針對不同類型的行業,分析其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另外,要從審計市場需求和制度安排方面進行經濟學理論分析。在我國的資本市場上,審計往往不是一種自發的市場需要,而是政府管制機構遵循國際慣例的結果。由于我國審計市場是基于買方的市場,市場對于高質量審計服務的需求明顯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注冊會計師只能通過滿足市場需求來生存,那就是降低審計質量。最后,也可以考慮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審計行為對審計質量的影響。[26]

參考文獻:

[1] 李曉慧 吳雅楠 李昭祎.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及其未來研究機會——基于會計師事務所視角的文獻綜述[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2(4):56-65.

[2] 方軍雄 洪劍峭 李若山.我國上市公司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和啟示[J].審計研究,2004(6):35-43.

[3] 冷洪.影響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因素分析[J].財會研究,2007(12):43-45.

[4] DeAngelo.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es,1981,No.3:183-189.

[5]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譯.美國審計總署(GAO)研究報告——關于會計師事務所強制輪換潛在影響的法定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6] 馮均科.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控制理論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7] 馮劍 羅韜.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探討[J].財政監督,2010(11):58-59.

[8] 劉峰 許菲.風險導向型審計·法律風險·審計質量──兼論“五大”在我國審計市場的行為[J].會計研究,2002(2):21-27.

[9] 劉更新 蔡利.審計管制、審計責任與審計質量研究——基于法律標準不確性影響的分析[J].審計研究,2010(3):67-74..

[10]郭景祥.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探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0(8):66-69.

[11] 劉峰 張立民 雷科羅.我國審計市場制度安排與審計質量需求——中天勤客戶流向的案例分析[J].會計研究,2002(12):22-27,50.

[12] 蔡春 趙莎.中國IPO市場審計質量的成本效益自選擇分析——來自滬深股市的經驗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08(3):3-20.

[13] 劉桂良 牟謙.審計市場結構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8(6):85-92.

[14] 高霖宇 譚紅旭.市場集中度、客房資產規模和事務所性質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8(1):69-73.

[15] 李若山 周勤業.現代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四大局限[J].審計研究,2003(4):30-35.

[16] 趙保卿.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模式及其選擇[J].商業會計,2003(3):35-36.

[17] 章永奎 劉峰.盈余管理與審計意見相關性實證研究[J].中國會計財務研究,2002(1):1-14.

[18] 漆江娜 陳慧霖 張陽.事務所規?!て放啤r格與審計質量——國際“四大”中國審計市場收費與質量研究[J].審計研究,2004(3):59-65.

[19] 吳水澎 李奇鳳.國際四大、國內十大與國內非十大的審計質量——來自2003年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當代財經,2006(2):114-118.

[20] 劉成立.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能否反映審計質量——基于會計師事務所合并動機的分析[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8(9):7-9.

[21] 郭照蕊.國際四大與高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證據[J].審計研究,2011(1):98-107.

[22] 羅黨論 黃旸楊.會計師事務所任期會影響審計質量嗎?——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會計評論,2007(2):233-248.

[23] 夏立軍 陳信元 方軼強.審計任期與審計獨立性: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5(1):54-101.

[24] 陳信元 夏立軍.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6(1):44-53.

[25] 張葵.獨立審計質量影響因素研究:一個文獻綜述[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0(7):100-103.

[26] 曹志文 牛曉葉 張玲.我國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綜述及未來展望[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1(10):42-44.

審計質量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由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連續多年對同一個客戶進行審計,既可能產生提高獨立審計質量的積極影響,也可能產生降低獨立審計質量的消極影響。因此,不能簡單地得出會計師事務所任期的延長會提高獨立審計質量或者會降低獨立審計質量的結論。特別是在我國,必須具體分析實際情況,并建立起適當的約束機制,以找到合適的會計師事務所任期,從而更好地達到提高獨立審計質量的預期目的。

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任期;獨立性;審計質量

文獻標識碼:A

1 問題的提出

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頒布后,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的關系就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近年來,世界范圍內連續發生了一系列上市公司進行會計欺詐、作為公司審計師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審計報告的事件,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動搖了公眾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并引發了注冊會計師職業出現嚴重的誠信危機問題。安然事件的爆發還直接導致具有近90年歷史、聲譽卓著的安達信會計公司黯然退出注冊會計師職業的世界歷史舞臺。人們在剖析和反思注冊會計師沒有發現和披露上市公司會計欺詐、從而發生審計失敗的原因時,時常提到的一個因素是,會計師事務所任期過長、引起審計質量低下。根據以上的一些現象,有些人就提出了應強制實行審計師的定期輪換制度,即每隔幾年必須更換審計某一客戶的會計師事務所。

以此又引起相關的核心問題則是:審計任期增加會損害審計質量嗎?如果會,是如何損害審計質量的 如果不會,又是為什么呢?

2 分析問題

問題的爭論點主要集中在審計任期的增加是否損害審計質量。而在影響審計質量因素中,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審計師的獨立性。根據以下分析表明,審計任期增加可能會損害審計獨立性,也可能會提高審計獨立性。

2.1 審計任期增加損害審計質量

一種普遍的觀點是,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審計師可能會與客戶有關人員如董事長、總經理或財務總監等建立起越來越密切的關系。在給定的處罰風險下,審計師與客戶之間的密切關系可能會增加審計師對客戶的信任從而使得審計師在無意間喪失誠實公正,變得不夠謹慎。同時,審計師與客戶之間的密切關系也會增加審計師與客戶相互勾結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審計師初次接受委托時,審計師可能會比較愿意糾正前任審計師的一些疏忽或錯誤,而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審計師的糾錯意愿可能會下降,因為糾正自身在以往審計中的錯誤或疏忽可能會給自身信譽帶來不利影響。

Donald和Gary(1992)采用了DeAngelo(1981)對審計品質的定義。該定義中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是作者研究的重點。作者通過采用Gujarati(1978)的一套獨立性變量轉換方法,給審計品質賦予一個分值來表示審計品質的高低。獨立性越高,審計品質越高;獨立性越低,審計品質越低。在對審計品質與審計任期進行回歸模型檢驗后,作者發現,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會計師事務所對于一些財務健康的、審計費用占事務所審計收入比重大的客戶會越來越依賴。在與客戶發生分歧的時候,會因為害怕失去客源而約束了自身的行為。并且這種行為隨著客戶的不斷壯大,審計費用的不斷提高而越來越無法加以控制。如此以來,審計的獨立性將嚴重的受到影響,從而損害到審計品質。因此,審計品質與審計任期負相關。

劉啟亮(2006)以中國證券市場上1998年至2004年的上市公司為樣本,采用操縱性應計利潤作為審計品質的替代變量,分別對代表了管理當局盈余管理空間的操縱性應計利潤的絕對值、管理當局正向盈余管理空間的操縱性應計利潤正值和負向盈余管理空間的操縱性應計利潤負值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在控制了其他變量的影響后,審計任期與審計品質顯著負相關,即隨著審計任期的延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間越來越大,審計品質越來越差;研究還發現,以5年作為分界點,長審計任期樣本的操縱性應計利潤相較短審計任期樣本的操縱性應計利潤偏差要小,該結果說明了長審計任期樣本的審計品質要比短審計任期樣本的審計品質要高。

鑒于以上幾方面原因,我們提出審計任期越長審計獨立性就越低相關的研究假說,即:審計任期越長,審計獨立性越低。

2.2 審計任期增加會增強審計獨立性

隨著審計師任期的延長,審計次數的不斷增加,審計人員將能更深入地了解客戶的生產經營特點和交易流程、運營體系和內部控制系統、行業的市場競爭地位、所采用的會計政策等,從而更好地鑒別客戶會計報表的風險,采取有效的審計程序、搜集適當的審計證據,最終有利于提高審計質量。與此同時,審計人員的審計效率也會不斷提高,投入的審計人力可以相對減少。相反,如果審計師任期較短,就不可能充分掌握客戶的基本情況和真實的財務會計狀況,從而也就無從保證審計的質量;而且,審計師任期縮短,則意味著客戶更加頻繁地變更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雖然可以和客戶的前任審計師進行溝通,但事實上前任審計師的經驗是很難直接傳授的,也是很難充分分享的。

James.N.Myers,Linda.A.Myers和Thomas.C.Omer(2003)以美國證券市場1988至2000年間的公司為樣本,使

量審計品質的替代變量,對審計品質和審計任期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該研究采用兩組數據,一組數據為審計任期長達5年以上的審計客戶樣本。另一組數據為審計任期不足5年的審計客戶樣本。作者對兩組數據采用主觀應計利潤和總應計利潤的絕對值以及它們的正負樣本值進行檢測。實證結果發現,采用絕對值樣本的數組審計任期系數顯著為負,采用正負樣本值的數組審計任期系數都顯著為主觀應計利潤或總應計利潤值的異號。

該結果說明審計任期越長都就越能糾正盈余管理的偏差,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或負向盈余管理的程度都隨著審計任期的延長而減小,審計品質越來越好。因此,審計品質與審計任期成正相關的關系。

沈玉清、戚務清和曾勇(2006)針對我國和其他國家采用審計強制輪換制度的現象,對審計品質與審計任期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驗證是否過長的審計任期會損害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從而導致審計品質的降低。作者采用了利用操縱性應計利潤和非經常性損益兩個指標作為審計品質的替代變量,運用單變量檢驗以及多元回歸分析的方法,對強制輪換制度的執行效果進行檢驗。實證結果表明:按規定進行審計人員強制輪換的公司,實行輪換后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大,審計人員更加無法抑制公司進行盈余管理,審計品質變低;而對于沒有實行輪換的公司,在盈余管理的程度上并沒有顯著的變化,審計品質基本不變。比較了進行強制輪換后和沒有進行輪換的公司,作者認為,隨著審計任期的增加,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并沒有顯著的變差,而一旦更換了審計人員,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將顯著的受到影響,因此審計品質在一定的審計任期內與審計任期正相關,之后趨于穩定。

因此隨著任期的增長,審計的獨立性也就越高。

2.3 分析結果

從前述的理論分析可以看出,審計師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是多樣化的。實際上,也缺乏很充分的有關審計師任期與審計質量間關系的實證證據。因此我們認為,不能簡單地得出審計質量和審計師任期是正相關還是負相關的結論,也不能主觀地提出延長還是縮短審計師任期的政策建議;恰當的對策應當是采取措施,以力爭發揮審計師任期長的積極作用而降低其對審計質量的消極影響。

參考文獻

[1]沈玉清,戚務清,曾勇.我國審計師強制輪換制度有效性的實證分析[J].審計研究,2006,(4):50-59.

[2]劉啟亮.事務所任期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06,(4):40-49.

[3]James.N.Myers,Linda.A.Mayers,Thoma.C.Omer.Exploring the Term of the AuditorClient-Relationship and the Quality of Earnings:A Case for Mandatory Auditor Rotation[J].TheAccounting Review,2003,(178):779-799.

[4]陳信元,夏立軍.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證券市場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6,(1):44-53.用修正的瓊斯模型計算主觀應計利潤和總應計利潤作為衡

上一篇:漁業養殖論文范文下一篇:物業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