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職稱論文范文

2023-03-06

審計職稱論文范文第1篇

有審計就有審計風險??h級審計機關縣域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審計所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審計難度就越高,審計風險也就隨之增大。那么,如何規避審計風險也就成為一直以來人們不斷探討的問題。

一、產生審計風險的因素

(一)審計人員素質和能力不高是產生審計風險的重要因素

1、部分人審計人員缺乏有關審計的風險意識。關于審計風險的認識,在政府審計中的審計署和省級審計機關表現得比較明顯,這些機關的領導對審計風險非常重視,但基層的審計機關卻缺乏重視程度,對審計風險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審計人員的認識問題會產生局部性風險,但是通過管理是可以進行控制的,但是由領導認識不足所導致的風險其影響往往是全局性的,由此帶來的失誤甚至可能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最大的審計風險其實是審計機關領導的認識風險。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我們不僅需要全面認識審計風險,在看到發展的機遇的同時還要意識到審計工作面臨的巨大風險,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

2、審計人員專業能力不強,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和審計技術方法落后。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特別是專業判斷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審計質量。不合理的知識結構、嚴重缺乏的復合型人才,是導致當前的審計隊伍對新形勢下的審計要求難以達到的主要影響因素。入世以后給我國的審計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審計風險,作為新時期的審計工作者。WTO的規則,國際通行的審計慣例以及商業運作模式和規則都是每一位審計人員必須要了解和掌握的方面,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審計工作,適應新環境下的審計工作。目前我國的審計技術和手段還停留在很傳統的階段,賬目基礎審計還是以手工為主,這樣的方式和國際化的需要根本無法適應。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作為審計機關,確定與當前實際情況向符合的審計策略和技術手段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要以審計準則的方式將這些技術手段確定下來。除此之外,對于審計工作人員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審計人員,基礎的查賬技能必不可少,同時還要求掌握會計審計專業知識、宏觀經濟管理知識、電算化審計知識、政策法規及個人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工作中才能有效規避審計風險。

3、從業人員少,與實際需求不相符合。審計工作的特點就是項目多、任務重,這就要求配備更多的審計人員開展工作,從而滿足審計工作的需求。但當前的審計工作面臨的現狀卻是人員缺乏,這是機構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由于目前審計力量普遍偏少,與繁重的審計任務不想符合,所以每個從事審計的工作者都感覺到極大的工作壓力,甚至于不堪重負,這無疑也會影響到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工作的質量。

(二)來自被審計單位的審計風險

1、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復雜化,加大了審計風險。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經營范圍日益突破單一業務界限,而成為從事多種產品生產經營和從事多種經營業務活動的綜合經營體,因此,這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風險,經營環境復雜多變、競爭中的不確定性都會對審計工作的開展造成影響,增加工作人員出現失查或者失誤的可能性。同時,金融產品創新及衍生金融產品的多樣化,加大了審計風險,導致美國能源巨頭安然公司的破產原因之一就是審計對安然公司大量從事的金融衍生工具和表外融資業務產生的表外項目風險無能為力。

2、 資料和會計信息的不真實性,增加了審計風險的發生可能。

虛假會計信息對審計結果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被審計單位舞弊行為的隱蔽性和反審計手段的增強,加大了審計風險。審計評價的客觀性直接受到被審查單位提供的資料和會計信息的影響,若提供的資料不真實或者虛假信息,那么審計的結果也就不能準確反映問題,甚至出現偏差或者是判斷上的錯誤。除此以外,正常的經營管理中出現無意識的錯誤較容易被發現影響也較小,而舞弊行為是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這種行為多數是采用極為隱蔽的手段,一般的審計程序是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從而容易造成極壞的影響。若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失靈,則更加大了審計局的檢查風險。

二、防范審計風險的措施

1、加強審計理論研究,樹立全新的審計思維

(1)強化對審計風險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學習,掌握新的審計方法。對審計的每一步都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防范風險,最大程度降低風險;

(2)更新審計監督觀念。審計監督的重點應從有形資產審計轉移到無形資產審計,重視管理方面和社會效益的審計,強化高新技術產業的審計,并促使其快速成長;

(3)樹立競爭觀念,培養創新意識。審計人員應樹立競爭觀念,培養敏捷的反應能力和大膽創新的意識。積極探索適應信息經濟的靈活高效的審計模式和方法,力避審計風險。

2、政府機關審計人員風險意識的樹立

實踐證明,審計人員強烈的風險意識是有效控制風險的關鍵所在。因此各級審計機關和廣大審計人員把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工作中既要認識到審計風險重要性,同時要重視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強化審計風險意識。

3、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和職業謹慎。審計人員做出的專業判斷其實不能說百分之百的準確,因為這從實質上說其實是一種主觀的活動,它的準確性會受到判斷主體、客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其實是由很多工作人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最終的審計評價意見也是在綜合了不同人員的判斷而得出的。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出于職業謹慎,在尊重客觀事實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做出專業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得出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的評價結論。由此可見,要達到防范審計風險的目的,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

4、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是要加大對審計工作人員的培訓。各級升級部門都應該有計劃地培訓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通過培訓促進審計人員更新知識,學習并掌握先進的審計手段,從而提高能力。

二是鼓勵審計人員自我學習。鼓勵審計人員提高學歷層次,參加審計、會計職稱考試和CPA、CIA等資格考試,使每一位審計干部成為學習型干部。

三是提升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審計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審計人員思想道德素質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首要手段。只有提升了審計人員的素質和審計風險的防范意識,才能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同時審計人員在工作中也會更加具備責任心和使命感。

審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政治思想素質: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維護財經紀律;有事業心和責任感:實事求是;廉潔奉公;工作踏實主動,認真負責。

(2)文化素質: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

(3)業務素質:熟悉和掌握現代財務會計和經濟知識;審計技術水平,能掌握和運用對經濟活動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檢查、考核和分析的審計技術;調查能力,能根據審計任務的要求了解情況,搜集材料,取得證據,為正確的進行審計提供依據;正確的編寫審計報告、調查報告、工作總結和其它資料。

5、實施\"承諾書\"制度,劃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

會計和審計工作具有不同的性質,因此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應該承擔的責任也不盡相同。會計人員應對其報告的財務信息負責,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中存在的錯報不負責任,而是負責審查財務信息的處理和報告是否符合既定準則,是否真實地反映了被審計單位與財務相關的各種情況。

雖然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和《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7號》對社會審計的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已作了明確規定,但是國家仍然應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作嚴格區分,明確工作中審計人員應該承擔的責任,減少審計風險,變被動為主動。同時明確會計工作中應有的責任,助推審計單位的會計工作。(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安達市審計局)

審計職稱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工程項目跟蹤審計標準能夠促進審計工作的合理、有序、高效開展。為了充分發揮跟蹤審計標準的功能,就必須把握審計標準的內涵與特點,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地運用相關的審計標準。

[關鍵詞] 工程項目;跟蹤審計標準;運用

0 引 言

工程項目涉及諸多領域,項目建設具有一定的繁瑣性和復雜性,從而導致工程項目跟蹤審計工作也較為復雜。工程項目跟蹤審計不但要審計項目資金來源是否合法,還要審計投資安排是否符合相關產業政策;不但要審計工程項目的合理性,還要審計工程項目的計劃執行情況、財經法紀情況以及財務收支情況等。所以,工程項目審計人員需要在掌握財務、審計、工程設計、現場施工、工程管理、預算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合理運用跟蹤審計標準,以提高工程項目審計工作的水平。

1 工程項目跟蹤審計標準分析

1.1 跟蹤審計標準的內涵

工程項目跟蹤審計標準,指的是對工程審計客體,如施工單位、建設單位等,在從事工程相關工作中的行為進行約束的規范。跟蹤審計標準是審計人員對工程審計客體行為進行評價的基準。通常而言,工程審計客體的行為必須無條件地接受工程審計人員的檢查與評價。為了確保審計的公平性與公正性,工程審計人員在評價工程審計客體行為時,需要參照一定的標準,通過比較工程審計客體的具體行為和審計標準之間的差別,合理評價工程審計客體的行為。如果沒有跟蹤審計標準,就難以確保工程跟蹤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在工程項目跟蹤審計中,需要審計工程項目的投資決策、內部控制、招標投標、概預算、材料及設備采購、工程財務、工程竣工等方面的內容。所以,工程項目的投資決策、內部控制、招標投標、概預算、材料及設備采購、工程財務、工程竣工等方面的有關規定規范,共同構成了跟蹤審計標準。

1.2 跟蹤審計標準的功能

工程項目跟蹤審計標準主要具有3個方面的功能。①為規范審計客體的工作提供參考依據,規范審計主體行為。工程項目跟蹤審計標準確立了一套科學的審計行為模式,對審計主體行為進行合理指導,提高審計工作的規范性與公正性。②充當工程項目審計控制的手段。工程項目審計標準反映了對被審計單位的要求與期望,是審計人員分析評價被審計單位行為的直接依據。對被審計單位而言,跟蹤審計標準是一種監督力量,督促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標準不斷地調整自身行為,以符合工程項目審計的既定標準,通過相關審查。③降低工程項目審計成本。跟蹤審計標準不但為審計人員提供了審計指導依據,使審計工作的開展更加有效,還對被審計單位提出了規范化的操作要求,促使被審計單位自覺遵守相關規定,從而降低了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量和審計成本。

1.3 跟蹤審計標準的特點

工程項目跟蹤審計標準具有可操作性、約束性、明晰性以及可靠性等特點??刹僮餍允枪こ添椖扛檶徲嫎藴誓軌蛴糜诰唧w的審計實踐中,審計人員能夠根據審計標準開展相關的審計工作。工程審計跟蹤標準在客觀上對被審計單位提出了一系列的行為規范,約束了工程項目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等的行為。工程項目跟蹤審計標準易于理解,沒有歧義,在審計工作中能夠被準確地運用。工程項目跟蹤審計標準是審計法律法規的客觀體現,在實際運用中不因人為因素而改變。

2 跟蹤審計標準的具體運用

2.1 內部控制在跟蹤審計中的運用

在工程項目跟蹤審計中,內部控制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首先,審計工程項目內部控制是否完善。在跟蹤審計中,根據工程項目內部控制的相關制度規定,審閱被審計單位制定的關于工程項目管理有關的全部制度文件,評估其是否存在重大漏洞,是否存在需要建立卻未建立的控制制度,以分析判斷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完備、嚴密、健全。其次,在工程項目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審計人員需要審查被審計單位是否遵循了既定的內部控制制度,并根據工程項目的內部控制制度,分析判斷被審計單位是否存在違反既定內部控制制度的行為。

2.2 概預算在跟蹤審計中的運用

工程項目概預算,是根據相關圖紙、設備規格表、各種收費標準、概預算指標以及說明書等資料測算出的工程項目投資額。概預算是確定與控制項目投資、衡量工程項目的經濟合理性、考核工程建設成本、編制投資計劃、簽訂施工合同以及控制施工圖等活動的重要依據。在工程項目跟蹤審計中,需要審查概預算編制的合規性,應當根據概算的有關規定,分析判斷概算定額、概算指標等是否符合相關標準。在對概算的構成是否合法、正確進行審查時,應當根據概算的有關規定,分析工程量是否按照既定的概算指標與概算定額進行計算,分析工具、材料、設備等的購置費估價是否準確,分析運雜費等費用的計算是否合理。在審查工程費時,應當根據預算的有關規定,分析判斷預算單價套用定額與工程量計算是否合理;在審查工程間接費時,應當根據預算的有關規定,分析判斷工程間接費的費用率和計算基礎的確定是否合理。

2.3 會計準則在跟蹤審計中的運用

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時需要遵循一個共同的標準,即會計準則。會計準則使不同單位的財務資料具有了可比性的基礎。在審計工程項目成本與收入時,需要根據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分析判斷工程費用、工程成本、工程收入等的確認是否合理合法。在審計資產交付時,需要根據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分析判斷試運轉相關的費用和收入的處理是否合理。與此同時,還應當根據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分析判斷工程項目的賬務處理是否準確。

3 結 語

綜上所述,工程項目審計標準是開展審計工作的重要依據,其具有可操作性、約束性、明晰性等特點,能夠為規范審計客體的工作提供參考依據,規范審計主體行為。審計主體在開展跟蹤審計工作時,應當靈活運用內部控制、概預算以及會計準則等審計標準。

審計職稱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加強對審計風險的研究并找出相應防范措施,是當前審計理論和審計工作中一個倍受重視的問題。文章首先研究了審計風險的定義及特征,認為審計風險具有客觀性、潛在性、過程性、可控性等特征;然后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分析形成審計風險的原因;接下來研究了審計風險的計量模型及審計風險與重要性之間的關系;最后提出了采取建立健全審計法律環境、強化風險意識、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應對審計風險的實際能力、完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采用風險導向審計、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在對審計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中加強審計風險管理等幾項措施來防范審計風險,使審計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

關鍵詞:審計風險 形成原因 防范措施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審計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審計這一職業的責任也越來越大。而社會經濟生活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了審計的難度,由此產生了一定的審計風險。加強對審計風險的研究并找出相應防范措施,是當前審計理論和審計工作實踐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形成審計風險的主要因素

1.審計人員的經驗和能力的局限性。由于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和審計內容的廣泛性,加上近年來人們對審計意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對審計人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審計過程中,很多方面需要由審計人員作出專業判斷,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較高的判斷能力。然而經驗和能力總是有限的,由于審計人員的審計經驗和能力不足,致使審計難以達到社會全部期望,這就無可避免地會在審計過程中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產生審計風險。

2.審計人員沒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審計準則要求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進行合理的專業判斷。然而由于審計人員的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如果審計人員責任心不強,審計中沒有保持應該持有的職業謹慎態度,勢必導致不必要的差錯或者應當執行的必要的審計程序沒有得到執行,進而形成審計風險。

3.審計人員的工作失誤。如果審計人員能夠保證在審計過程中采取恰當的程序和方法,那么風險就會大大降低。然而審計人員的經驗有高有低,駕馭審計方法的能力有強有弱,審計人員的差錯和失誤有時很難避免,它們可能來自于對審計事項的錯誤判斷,也可能來自于對審計程序的錯誤理解等,這些都會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

4.審計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F代審計是建立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礎之上的抽樣審計,所遵循的是成本效益相結合的原則,而這兩者本身就是允許一定審計風險存在的。其一,它有些過分依賴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測試,雖然內部控制系統的建立可以減少經濟活動中的一些錯弊,但因為內部控制系統本身固有的一些局限性,使其無法避免所有的錯弊。例如審計單位發生未預料的經營狀況,或者出現了比較特殊的業務,原有的控制措施無法適用;工作程序上本應相互牽制制約的工作人員串通作弊;管理人員濫用職權或責任心差致使控制系統失效等。所有這些都會使控制系統失靈,產生控制風險。其二,在抽樣審計中,審計人員常常為了用有限的成本達到較高預期的效益,放棄了相當一部分的樣本資料,這就更加大了給出正確審計結論的難度。以上情況均會造成審計結果出現誤差。

二、形成審計風險的客觀因素

1.審計責任的客觀存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審計意見的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大,人們的經濟決策對審計意見和結論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如果審計意見有所不適當,與被審計單位的情況有所不符,則對使用者的判斷和決策影響將會很大,使得審計風險也隨之加大。

2.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及審計內容的廣泛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經營過程越來越復雜,與此相應的會計信息系統也日益復雜,財務報表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審計范圍也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審計范圍擴大到今天,已遠遠超過了傳統審計,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審計的對象越復雜,審計的內容越廣泛,審計的難度就越大,審計風險也就越大。

3.被審計單位外部和內部經營背景。經濟環境、被審單位經濟活動的特點、技術發展趨勢、內部控制制度的強度、管理人員的品質和素質等因素都會對企業的經營風險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審計風險。這也是審計風險模型中首先要考慮固有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現代審計首先要對企業內外環境全盤評估的理由。被審單位內外環境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可以從審計費用充分表現出來,西方審計職業界確定審計費用時,都考慮了審計風險,特別是固有風險和經營風險。

三、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審計風險呈現出擴大化和復雜化的趨勢,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是在保證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防范和規避風險。

1.建立健全審計法律環境。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審計也面臨著許多新課題、新任務。為此,必須有健全有效的法律制度和審計準則,才有利于合理地界定審計人員的責任。應繼續制定和不斷完善審計法律規范。通過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審計法律法規強化審計質量控制、規范審計操作、避免審計中的隨意性、約束審計行為、規避審計風險,切實做到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進一步轉變觀念、強化風險意識。由于人們對審計期望的越來越高,審計人員的責任和風險也越來越大,審計部門將會更加關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審計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審計成本的同時,高質量的完成審計任務,同時有效地避免審計風險及其損失。因此,審計人員一定要從思想上、觀念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重視審計風險,沖破傳統審計思路的束縛。在執行審計業務的過程中,尋求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審計風險。

3.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應對審計風險的實際能力。審計是一種技術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的職業,且是一種綜合性、高層次的經濟監督,其工作不但需要一套系統的職業標準指導、規范和約束,同時,還要注意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責任心。各級審計機關均應建立責任過錯追究制,堅持誰違法違紀違規誰負責承擔其責任,包括一定的連帶責任。其目的就是要增強審計機關、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責任心,努力把審計風險降至希望值之內。不論是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還是社會審計組織,都要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教育他們嚴格遵守審計法、審計準則和審計規范,堅持實事求是、廉潔奉公、客觀公正,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分析、判斷、預測經濟活動的能力,成為一支具有一定思想素質、業務技能和文化水平的審計干部隊伍,從而達到主動控制風險的目的。

4.建立良好的內部運行機制,完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這是有效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的重要保障。各級審計機關和相關審計主體都要在獨立、客觀、公正、廉潔、嚴謹、保密的原則下建立自律性的運行機制,倡導敬業精神,公正執法,不徇私情,同時還應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建立自己的質量控制制度,以期為遵循專業標準提供合理的保證。這包括合理運用全面質量控制政策與程序,以保證所有的審計工作均遵照獨立審計準則執行和合理運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程序,確保審計項目工作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等。

5.搞好審計風險預測,引入對客戶的評價制度,慎重選擇審計對象。首先,應樹立只與正直客戶打交道的原則??蛻羧绻麤]有正直的品格,則出現差錯和舞弊行為的可能性就大,固有風險就比較高。即使擴大審計測試的規模,審計人員也難以使總體審計風險的水平降低到社會可接受的程度內,出現法律糾紛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因此審計人員在接受委托之前應當采取措施,如與前任審計人員聯系,評價客戶管理高層的品格,一旦發現委托單位缺乏正直品格就應盡量拒絕接受。

6.采用風險導向審計,降低審計風險?,F代審計方法強調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的均衡,抽樣審計方法和分析性復核方法的應用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中,審計的結果必然帶有一定的誤差。所謂審計抽樣,是指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從審計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的結果,推斷審計總體特征的一種方法。在抽樣審計過程中,決策者是否具備設計和使用抽樣方案的能力,離不開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而在審計時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要由審計人員正確的判斷加以解決。但審計人員對抽樣結果很難進行質量和數量上的評價,很難達到一定的精確程度。風險導向審計是將審計風險概念全面應用于審計過程的一種審計模式,它通過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來確定審計風險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圍內。它主要運用分析性復核的方法,不僅對客戶的控制風險進行評價,同時更要對產生風險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以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這樣就使審計風險與整個審計過程密切聯系起來,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近年來,風險導向審計在世界其他國家已廣泛使用,其原因就在于從審計準備階段開始就考慮審計風險,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從而減輕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降低審計風險。

7.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規避和降低審計風險。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0號審計重要性》第八條指出:“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的反向關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高?!卑盐者@種反向關系可使審計人員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在接受審計任務時,一方面要考慮審計工作量及成本的大小,另一方面考慮審計風險及影響的高低,合理地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以期達到規避和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

8.在對審計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中加強審計風險管理,防范和降低審計風險。審計主體在基本的規范要求下,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對審計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提高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中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從本質上說,審計作為兩權分離的產物,是所有權對經營權的一種監督,審計方法是由審計目的和對象決定。在審計方法環節中,審計效率與審計風險的矛盾十分突出,但面對現在復雜而大量的審計工作,客觀上是對審計效率的一種挑戰。從審計主體與審計客體兩方面來看,對審計效率有共同的要求,在這種矛盾運動中,審計風險,準確地說是審計檢查風險就更加明顯地凸顯出來了,審計實踐的矛盾在運動中達到平衡,既可以提高審計效率,又可以避免或降低審計風險。

總之,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最關鍵的是增強審計機關領導和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及時建立相關機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只要能正視風險,及時采取措施應對風險,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

參考文獻:

1.張新華.論財務造假與審計風險的對應性.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12)

2.王春.試論審計風險的產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5)

3.莊啟龍.審計風險及其防范對策.發展研究,2005(11)

4.禹阿平.審計風險的控制與防范.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7)

5.鄒建軍.審計風險的控制與防范措施.現代商業,2009(5)

6.陳思維,王會金,斐文英.審計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沈陽建筑大學 遼寧沈陽 110000)

(責編:若佳)

審計職稱論文范文第4篇

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是開展審計工作的必要步驟,也是實現審計目標,提高審計工作質量,降低審計風險的重要措施。一個有針對性的、重點突出的、安排合理的審計實施方案,可以對審計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如果將某項審計工作比喻成一次戰斗,那么編制審計實施方案就是戰前謀略、籌劃的過程,如果謀略、籌劃的得體、適用、恰當,那么這次戰斗就有了取得勝利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審計實施方案的編制,重視審計實施方案的質量控制,從而保證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

一、審前調查是審計實施方案質量控制的出發點。

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應對被審單位經營活動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了解,做好審前調查工作。應依據審計項目的規模和性質,安排合適的人員和時間來進行。其內容應當包括:重要會議記錄及相關文件;會計政策的選用及變更情況;有關內控制度及其執行情況;生產作業計劃;上級管理部門制定的各項政策;外部審計檢查結果等內部審計機構認為必須了解的相關事項。如果審計組未對被審計單位進行調查了解,就編制審計實施方案,那就等于是閉門造車,該方案就象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末一樣。

審前調查,對做好內部審計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內部審計機構對其企業組織內部的經營規模、核算辦法、選用的會計政策等都有所了解和撐握,所以有些內部審計人員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行動上就忽視了審前調查工作。殊不知,正是因為審計組對此未給予充分的關注,使得審計方案編制就產生了肓目性,遺漏了審計事項,直接的后果就可能導致審計風險加大,甚至審計失敗。內部審計機構應監督審計組實施審前調查,以便審計組編制出更有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審計方案,降低審計風險,減少審計失敗。就內部審計而言,進行審前調查的核心內容就是要了解內控制度的健全性,找出其薄弱環節,從而確定審計重點,做到有地放矢。

二、全面審核實施方案是審計方案質量控制的關健點

審計組在進行審前調查的基礎上,編制審計實施方案后交內部審計機構審核,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或由其委托的專設部門進行審核,這是對審計方案質量控制的關健所在。為了使審計方案更趨合理,更切合實際,更具有操作性,審核時應從以下幾方面著眼:

1、審核審計目標的可行性

審計目標就是要達到的審計目的,是審計工作的方向。審核審計實施方案應首先審核審計目標能否實現,目的能否達到。審核時應圍繞內部審計的本質目標,刪減或改變不可能實現的具體審計目標,使其更加切合實際,并將其現實化,合理化。

不同的審計項目,其審計目標是有區別的。如財務收支審計目標,是驗證會計及相關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經濟責任審計目標是驗證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內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可見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就(集團)公司而言,其組織內部規模龐大,組織形式多種多樣,集生產制造單位、經營單位、經費單位等于一身,所確定的內部審計目標也不能一概而論,應加以區別。因此,審核審計實施方案時,應就不同的審計項目,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性質確定審計目標。

2、審核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和審計風險評估的合理性

重要性水平的確定和審計風險評估,是在對被審單位深入調查、了解過程中產生的,是確定審計目標、審計重點的依據。

重要性水平是指被審單位會計報表中錯報和漏報的嚴重程度,這一程度在特定環境下可能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和決策。如果錯報或漏報足以改變或影響會計報表使用者的判斷,那么該錯誤或漏報事項就是重要的,否則就不重要。依據這一標準,審核被審單位是否存在影響管理當局判斷和決策的重要事項,促使被審單位會計報表真實、準確、完整。

從內部審計的角度分析、理解審計風險為:內部審計組織由于實施審計程序,對被審單位的業務活動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給內部審計組織帶來的不利局面。這些審計風險有的是被審單位固有的,但有的是審計實施不當造成的,雖然具有客觀性和隱蔽性,但更多的審計風險應該是可控的。要求審計組在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時,應對其進行合理的預測和評估,以確定審計風險,制定出周密、恰當的審計實施方案,提高審計質量,有效規避審計風險。

3、審核審計內容和審計重點的適當性

審計內容是指為實現審計目標所需實施的具體審計事項,以及所要達到的具體審計目的。如對某個單位銷售收入實施審計,就是具體的審計事項,驗證其是否正確,是否依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的標準確認,是否存在隱瞞、截留收入的行為,就是具體審計目標。在編制審計方案時,應對所有審計事項給予足夠的注視,充分考慮其恰當性,必要性,是否符合被審單位的實際。

審計的重點是指對審計目標的實現有重要影響的事項。如上述對銷售收入的審計,如在審前調查時發現產品收、發、存內控制度不健全,可能導致銷售數量計量不準確,銷售收入計算失誤,且金額較大,就應確認為審計重點。因此,要求審計組應當對審前調查的資料進行初步分析性復核,關注資料間異常關系和異常變動,分析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業務活動中可能存在的重要問題和線索,來確定審計重點。

4、審核審計步驟和審計方法的可操作性

審計步驟是指審計人員從實施審計開始到審計結束,一步步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如收集審計證據、填制審計工作底稿等。審計方法就是審計人員能用來收集有效的審計證據和得出審計結論的一切手段,如審閱法、核對法、比較分析法等。

審計步驟和審計方法是審計工作能夠完成并取得預期效果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和保證,能夠指導審計人員實施審計,實現具體的審計目標,因此編制審計實施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其可操作性。

5、審核審計分工的恰當性

審計人員的選擇和分工對審計成功與失敗息息相關,為此,恰當地選擇審計人員,能體現合理配置審計資源的原則。審計組組長應由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確定,必須選擇具有領導、指揮、協調能力的人員擔任。主審應由審計組長委托,并應考慮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和較高的業務知識水平。審計人員的選擇和分工應由審計組長和主審協商確定,應充分考慮其綜合業務水平,并應顧及其專業勝任能力。

三、對審計人員業績考核是審計實施方案質量控制的落腳點

無論多么完善、周密、適當的審計方案,多么恰當,適合的審計目標,最后都是通過審計人員實施審計得以落實,都可以從審計結果中得出答案。因此,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業績考核,才是審計實施方案是否得以落實,審計目標是否實現的落腳點。

對審計人員的業績考核,一方面,對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能有效監督、檢查審計人員是否按審計實施方案所列示的審計目標、審計內容、審計重點去實施審計,撐握審計工作是否按審計實施方案進行有效地開展。因此要將審計人員的業績考核落實到位,達到控制審計實施方案質量的目的了。

總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周密、完善、適用的審計實施方案,對作好內部審計各項工作都十分重要。加強內部審計實施方案的質量控制,對全面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減少審計成本,降低審計風險,強化對審計人員業務考核等方面都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內部審計機構一定要加強審計實施方案的質量控制,完善對審計實施方案的審核制度。

審計職稱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現階段,我國審計機關在審計現場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為此,筆者認為,應加強審計現場的管理與控制,防范審計風險,不斷提高審計質量。

【關鍵詞】 審計;審計現場;管理與控制

現階段,我國審計機關在審計現場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一是審計現場管理的觀念較為落后,重視查問題、輕視管理;二是審計計劃管理粗放,缺乏科學性;三是機關內部機構設置僵化,審計項目組各自為戰,審計資源浪費嚴重;四是審計現場時間管理隨意性大;五是審計項目質量和風險控制還不盡人意。部分審計人員風險意識淡薄,憑主觀經驗多,采取科學的審計方法的意識不強,我國審計項目質量和風險控制體系及制度也還不完善,從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審計項目的質量。針對這些問題,應重點做好審計現場各個階段的控制工作。

一、審計準備階段的控制

在審計準備階段,主要控制要點有三:

(一)配備與審計項目相適宜的審計組成員

審計部門應該根據審計項目的性質和復雜程度、被審計單位規模的大小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備知識和技能的審計人員。審計是一項人力和知識雙密集的工作。完成一個審計項目,必須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一定數量的審計人員。審計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是影響審計項目人力資源的第一要素。從數量上講,一個審計項目所需人員是有限的,超過這個數量,其對審計項目時間管理影響的邊際效用遞減。但在這一個數量限度內,人數越多審計項目時間管理就會越少,反之越長。所以審計人員的增加在一定數量內,會減少審計項目整體所用時間,假定人員的分工合作是正常高效率的,那么因審計時間減少所減少的成本會大于追加審計人員所增加的成本,但超過這一定點,隨著審計人員的增加,審計人員的整體效率降低,造成審計時間減少所減少的成本開始逐漸小于審計人員增加帶來的成本。如圖1所示:

從審計人員質量來講,主要表現為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兩方面。業務知識主要包括審計知識、計算機知識和所審計事項的相關知識、法律法規等,業務技能主要是指上述知識的運用能力,重點表現為專業判斷水平(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審計經驗)、計算機審計能力。專業判斷水平體現了一個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我們常說某某人審計經驗豐富,實質上就是表示這個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水平較高。

(二)把好審前調查關,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

審前調查是保證審計質量的重要環節。對于一些重點審計項目,更要花足夠長的時間搞審前調查,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

審計方案是審計實施的基礎,是保證審計工作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檢查、控制審計質量和進度的基本依據。審計方案關系到審計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關系到責任和風險,做好這項工作,可以使審計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體審計項目的實施階段,要按審計項目管理制度的規定,嚴格內部審計工作程序,明確項目組長和各級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明確項目組長對審計項目的工作質量負主要責任。

按照審計公正性和質量控制要求,任何一個審計項目不可能由一個人去完成。這樣由所有參加審計項目的人員就會組成一個項目團隊(通常稱之為審計組)。由于團隊的存在,就會產生管理學稱謂的一系列組織管理問題。在一個項目中,我們稱之為團隊管理。團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團隊整體效率。因此,團隊管理成為影響人力資源的又一重要因素。和管理學中所有組織管理的核心內容一樣,審計項目的組織結構主要是對分工和協作的處理。分工是指根據審計項目方案來確認的總體任務,按照“貢獻相似性”和“關系相近性”原理,把總任務分解后分配到相應的審計小組中去,協作是指通過建立和貫徹溝通與合作的規范,創造和維持團體的協同效果。有效合理的組織結構,可以為審計人員創造理想的工作環境,促使其保質保量地完成好分配的審計任務,充分發揮其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從而滿足復雜多變、運用多種知識技能和信息、不斷創新的審計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表明,審計項目具有組織穩定性差(即完成一個審計項目后其組織結構即行解除)、信息溝通量大、工作靈活、創新性強等特點??茖W的審計作業分工和組織結構,必須適應和滿足審計作業的這些特點。 為此,科學的審計分工應強調審計人員的參與和協商一致,使其成為一個上下有機結合的過程,將總任務分解為若干個互有區別但彼此聯系的分任務,再將分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審計小組或人員去執行。在組織結構上,采用矩陣式結構,即先依照“貢獻相似性”的管理原則,將相似會計核算內容分成一組,如將應收應付款審計分為往來審計,最終分配到具體審計人員,再依照“關系相近性”原理,按審計目標建立組與組之間溝通的負責組(人)。

從管理學的組織結構設計原理分析,這一結構適應性強,符合審計作業的要求,有利于加強各組之間、審計人員之間的協作配合,有利于總結新的審計方法,有利于完成新的審計任務和激發審計人員的創造性。這一設計既體現了職責分工,同時也體現溝通和協調機制,引入和強化了合作的意愿和相應的工作能力。

二、審計實施過程中的控制

在審計實施過程中,主要控制點如下:

(一)落實項目審計責任制

在具體審計項目的實施階段,要按審計項目管理制度的規定,嚴格內部審計工作程序,明確項目組長和各級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明確項目組長對審計項目的工作質量負主要責任。

(二)發現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應擴大測試范圍

在實施現場審計時,審計人員根據審計具體方案中確定的審計步驟,運用審計技術方法對業務程序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收集有用性、相關、重要的審計證據。審計人員在審計內部控制制度時,如發現被審計單位人員職責分工不嚴密,存在混崗等嚴重缺陷時,應充分意識到該證據的重要性,保持應有的職業警惕,對這一重大隱患執行擴大測試,實施進一步的取證,以確定工作人員是否利用機構內控不嚴的漏洞,實施了違法違規行為。

(三)規范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

在審計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審計人員的工作軌跡和專業判斷的過程,有利于把好審計證據的質量關,審計人員既要做好審計過程記錄,又要記錄審計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點問題。

(四)嚴格執行復核程序

內部審計應建立審計組長和審計部門負責人兩級復核制度。各級都應具體明確復核內容和承擔責任,層層把關,級級負責,確保每一項審計工作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

(五)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現場指導和檢查

項目組長要及時了解審計人員的工作情況,會同審計部門負責人研究解決審計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各層次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給予實時的充分的指導、監督和復核,這是做好審計過程質量控制的關鍵因素。

(六)建立審計報告的簽發制度

審計報告由項目組長起草,審計部門負責人審核。審計報告簽發前,必須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加強雙方的溝通。

三、審計報告階段的控制

作為審計的收尾工作,審計的報告階段過程控制也十分重要,主要控制點:

(一)及時總結審計工作

每一個審計項目結束,審計部門負責人要及時組織項目組長對本次審計工作進行總結,簡要闡述本次審計工作中發現的重大疑難問題和采取的相應措施,指明今后類似審計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在復核、總結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執行分析性復核程序。分析性復核不僅被運用于審計計劃階段和報表項目審計階段,也可用于審計報告階段對會計報表進行總體復核,以幫助注冊會計師評價審計過程中形成的審計結論的恰當性和會計報表整體反映的公允性。在對會計報表進行總體復核時,審計人員應執行以下程序:

1.應當全面審閱會計報表及附注,考慮針對實質性測試中發現的一些差異或未預期差異所獲取的證據是否充分、恰當;這些異常差異或未預期差異與審計計劃階段的預計之間的關系。2.將分析性復核應用于會計報表上,以確定是否還可能存在其他的異?;蛭搭A期的關系。如果這種異?;蛭搭A期的關系存在,則審計人員必須在完成審計外勤工作時再追加實施額外的審計程序。

(二)撰寫審計總結

在完成實質性測試之后,審計項目經理應當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全面復核,并在此基礎上撰寫審計總結,概括地說明審計計劃執行情況及審計目標是否實現。審計總結一般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公司簡介,闡述被審計單位的背景信息及重大會計政策的變更情況;二是審計概況,主要闡述審計過程、審計計劃的執行情況(包括所采用的審計方法、審計計劃執行偏差及其原因等)、審計的總體評價、審計前后主要財務指標,即應引起部門經理和主任會計師注意的重大事項(包括關聯方交易、財務承諾、期后事項等);三是審計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和建議的重要調整及事項;四是審計結論,說明擬出具的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及對審計單位經營管理的評價與建議。

(三)完成審計工作底稿的二級復核

審計項目經理對審計工作底稿的全面復核通常應在審計現場完成,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爭取審計工作的主動。在完成審計外勤工作時,則需審計部門經理對審計工作底稿實施二級復核。二級復核既是對審計項目經理復核的再監督,也是對重要審計事項的重點把關。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7個方面:1.復查計劃確定的重要審計程序是否適當,是否得以較好實施,是否實現了審計目標。2.復查重點審計項目的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適當。3.復查審計范圍是否充分。4.復查對建議調整的不符事項和未調整不符事項的處理是否恰當。5.復核審計工作底稿中重要的鉤稽關系是否正確。6.監察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其對會計報表和審計報告的影響,審計項目組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是否恰當。7.復核一審會計報表總體上是否合理、可信。

(四)審計人員應當評價審計結果

主要是為了確定將要發表的審計意見的類型以及在整個審計工作中是否遵循了獨立審計原則。為此,應完成如下四個工作:

一是對重要性和審計風險進行最終評價,該過程可通過兩個步驟完成:1.按會計報表項目確定可能的審計差異即可能錯報金額。按會計報表項目確定的可能的錯報金額由三部分組成:通過交易和會計報表項目的實質性測試所確定的未更正錯誤;通過運用審計抽樣技術所估計的未更正預計錯報,以及通過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發現和運用的其他審計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計錯報。2.確定各會計報表項目可能的錯報金額的匯總數(即可能錯報金額)對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與這些錯報有關的會計報表總額(比如流動資產或流動負債)的影響程度。二是對被審計單位已審計報表進行技術性復核;對已審計會計報表進行技術性復核,可以通過填列和復核會計報表的檢查清單的方式來進行。不僅可對那些經常容易被忽視的審計方面起到提醒的作用,還有利于監察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三是對被審計單位一審審計報表形成審計意見并草擬審計報告;在審計過程中,要實施各種測試。這些測試通常是由參與本次審計工作的審計項目組執行的,而每個成員所執行的測試可能只限于某幾個領域或賬項,所以,在每個功能區域或報表項目的測試都完成后,審計項目經理應匯總所有成員的審計結果并將這些分散的審計結果加以匯總和評價綜合考慮在審計過程中所收集到的全部證據。最后出具審計報告。四是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最終復核。最終復核是在完成審計工作、簽發審計報告前所進行的復核。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最終復核這項工作,一般由會計師事務所的主任會計師承擔,是對整套審計工作底稿進行的原則性復核。

(五)建立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

從審計員到審計組長,再到審計部門負責人和總審計師、審計顧問,都應明確應該承擔的質量控制責任,質量控制的結果應與業績考核掛鉤,沒有履行好責任就應該追究和處理,如告誡、批評、通報、取消評審資格等,通過獎優罰劣來提高質量意識和責任心。

(六)加強審計檔案管理

審計檔案是項目審計的主要載體,是審計業務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充分利用審計檔案為今后的審計業務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1] 婁爾行主編. 審計學概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王曉霞. 企業審計風險.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3] 高校審計編寫組. 審計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4] 馮均科主編. 審計學.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5] 何慶林主編. 企業審計技術. 廣東經濟出版社,2008.

[6] 張慶龍. 內部審計理論與方法.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7] 楊忠蓮,徐政旦. 我國公司成立審計委員會動機的實證研究. 審計研究,2004年1月.

[8]李樹華. 獨立審計性的提高與審計市場的背離. 上海三聯書店,2006 .

上一篇:審計失敗論文下一篇:審計調研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