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風險研究論文范文

2023-03-06

審計風險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一、對當前主要審計風險模型的簡介

審計風險模型是審計風險的數學表達方式, 反映了審計風險的組成要素、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審計風險模型的建立, 既從理論上解決了注冊會計師以制度為基礎采用抽樣審計的隨意性, 又解決了審計資源的分配問題, 要求注冊會計師將審計資源分配到最容易導致會計報表出現重大錯報的領域, 以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

20世紀70年代, 審計風險控制模型才開始在審計實務中被陸續采用, 最早提出審計風險模型的是羅伯特, 他于1978年提出:終極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分析性檢查風險× (抽樣風險+非抽樣風險) 。1983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的第47號《審計準則公告》中的審計風險模型為: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羅茨 (1985) 提出: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分析性檢查風險×實質性測試風險。1987年, 英國審計實務委員會 (APC) 推薦了一個新的審計模型: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抽樣風險。90年代初, 西奧多·J.莫克、弗丁斯基和瑪麗·T.華盛頓提出了他們建立的審計風險模型——多級風險評價法 (HRAA) 。該模型把審計風險劃分為一個七層的多因素結構。我國學者周勤業 (1996) 年提出的審計風險模型: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非抽樣風險×抽樣風險, 該模型認識到了非抽樣風險對于審計風險的影響, 并將其單列出來。

二、傳統審計風險模型及其不足之處

盡管審計風險模型多種多樣, 然而目前在國際上, 被世界廣大審計組織和會計師事務所認可并實際應用的仍是傳統審計風險模型, 即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2003年, 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對審計風險模型做出變動:將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合并為重大錯報風險, 即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雖然傳統的審計風險模型被廣泛使用, 然而它卻存在著一些缺陷:

(一) 固有風險概念內涵與外延不一致, 邏輯上不能一貫。

固有風險是指假定不存在相關內部控制時, 某一賬戶或交易類別單獨或連同其他賬戶、交易類別產生重大錯報或漏報的可能性。而我們在評估固有風險時, 又必須從內部控制 (控制環境) 入手。這種內涵與外延的不一致使得模型的科學性受到了損害。

(二) 把控制風險要素作為審計風險的乘積因子藏有隱患。

由于控制風險作為該模型的一個乘積因子, 如果注冊會計師把控制風險評估得比較低就可以大大減少實質性測試的工作量。于是注冊會計師只要通過控制測試得到了一個比較滿意的結果, 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已經有了一個比較高的可接受檢查風險水平。

(三) 不能用于財務報表整體, 無法滿足對財務報表審計整體審計風險的把握和控制。

審計風險模型不是對財務報表整體上使用的, 而是在每一種業務循環, 每一個賬戶, 并且經常是每一個審計目標上進行分析計算。

三、對重構審計風險模型的分析與評價

由于傳統的審計風險模型存在著以上缺陷, 這些缺陷的存在又直接影響著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科學性、合理性。因此, 理論上必須對現有的審計風險模型進行重構。目前, 重構后的審計風險模型主要是雙導向和多導向審計兩種。

(一) 雙導向審計風險模型

法律責任風險是指已審會計報表中某一賬戶或交易類別單獨或連同其它賬戶、交易類別仍然存在審計主體未能察覺的重要錯報或漏報從而導致審計主體主動或被動承擔法律責任的可能性。實務中, 在個體人為效應的影響下, 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和法律責任風險之間可能并不存在必然的關系??紤]到以上分析可以將現行的審計風險模型修正為:

審計業務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法律責任風險

相對于傳統審計風險模型, 雙導向模型考慮了法律責任風險。因為在“訴訟爆炸”的時代, 它是組成審計風險的一個重要部分, 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必須慎重對待。對法律責任風險的評估直接關系到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的切身利益。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為了生存采用以法律責任風險為主導的審計風險模式, 其宗旨就是使審計風險處于嚴密的控制之下, 有效減少外部審計的法律責任。因此, 風險導向外部審計的目標就是通過提高審計效率, 降低審計風險來服務于審計主體, 以維護審計主體自身利益。

(二) 多導向審計模型

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直接對象為會計報表, 能給注冊會計師帶來審計風險的是有嚴重虛假的會計報表, 那么引起會計報表虛假的因素就應該構成了審計風險模型的基本因子。從根源上看, 能夠引起會計報表虛假的無外乎舞弊和錯報這兩個因素。從這一思路出發我們認為, 那么一個相對審計風險模型應該是:

審計風險= (舞弊風險+錯報風險) ×檢查風險

由于舞弊風險包括管理層舞弊風險與員工舞弊風險, 模型可變化為:

審計風險= (管理當局舞弊風險+員工舞弊風險+錯報風險) ×檢查風險=管理層舞弊風險×檢查風險+員工舞弊風險×檢查風險+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相對于傳統審計模型, 此模型中沒有了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 而且傳統審計模型中的固有風險, 涉及報表層次的應考慮的因素現已包含在現有模型中的“管理層舞弊風險”之中, 涉及賬戶余額和交易層次的應考慮的因素則包含在“錯報風險”之中。由于內部控制對管理層舞弊以及員工的串通舞弊是無效的, 所以原模型中的控制風險, 其內涵主要包含在現在模型中的“錯報風險”之中。

四、重構審計風險模型的意義與局限

改進后的審計風險模型修正了傳統審計模型中所隱含的缺陷。它既可用于某一賬戶余額或交易類別所涉及的認定方面, 也可用于財務報表的整體, 這就使得注冊會計師對風險的識別和控制有了更清晰的對象和內容, 便于指導實務中的操作, 而且還充分體現了審計過程中整體和局部、戰略和戰術的區別和聯系, 邏輯上也做到了前后一貫、嚴密合理。因此, 該模型的建立有著積極的理論和實踐上的意義。

然而, 由于模型中各個風險因素的評估沒有用數字性的具體模型加以規劃, 所以上述審計模型的應用就不免帶有局限性。首先, 審計風險模型的可信性具有局限性。在實際的審計過程中, 對于模型中各個風險因素進行定量分析的時候, 難免會包含注冊會計師的大量主觀判斷。其次, 審計風險模型針對風險因素變動時對審計主體產生的影響受到限制。審計風險模型是一種計劃性模型, 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但是相應的審計計劃一旦制定, 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等風險因素就很難再根據隨時收集到的審計證據加以調整, 那么難免對審計工作質量產生影響。

摘要:風險導向審計立足于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 并以此作為出發點, 制定審計策略和審計計劃, 它將風險考慮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審計風險是風險導向審計研究的核心, 導向指標是風險導向審計的出發點。而正確理解和運用審計風險模型, 確定合理的審計導向, 是控制審計風險的前提, 對降低審計風險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風險導向審計,審計風險,導向,審計風險模型

參考文獻

[1]L.C.L.Skerratt A.Woodhead.Modelling audit risk[J].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Volume24, Issue2, June1992, Pages119-137

審計風險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有審計就有審計風險??h級審計機關縣域社會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審計所承擔的責任也就越大,審計難度就越高,審計風險也就隨之增大。那么,如何規避審計風險也就成為一直以來人們不斷探討的問題。

一、產生審計風險的因素

(一)審計人員素質和能力不高是產生審計風險的重要因素

1、部分人審計人員缺乏有關審計的風險意識。關于審計風險的認識,在政府審計中的審計署和省級審計機關表現得比較明顯,這些機關的領導對審計風險非常重視,但基層的審計機關卻缺乏重視程度,對審計風險的認識和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審計人員的認識問題會產生局部性風險,但是通過管理是可以進行控制的,但是由領導認識不足所導致的風險其影響往往是全局性的,由此帶來的失誤甚至可能是不可挽回的。因此最大的審計風險其實是審計機關領導的認識風險。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我們不僅需要全面認識審計風險,在看到發展的機遇的同時還要意識到審計工作面臨的巨大風險,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

2、審計人員專業能力不強,審計人員素質不高和審計技術方法落后。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特別是專業判斷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審計質量。不合理的知識結構、嚴重缺乏的復合型人才,是導致當前的審計隊伍對新形勢下的審計要求難以達到的主要影響因素。入世以后給我國的審計工作帶來了許多新的審計風險,作為新時期的審計工作者。WTO的規則,國際通行的審計慣例以及商業運作模式和規則都是每一位審計人員必須要了解和掌握的方面,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審計工作,適應新環境下的審計工作。目前我國的審計技術和手段還停留在很傳統的階段,賬目基礎審計還是以手工為主,這樣的方式和國際化的需要根本無法適應。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作為審計機關,確定與當前實際情況向符合的審計策略和技術手段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要以審計準則的方式將這些技術手段確定下來。除此之外,對于審計工作人員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審計人員,基礎的查賬技能必不可少,同時還要求掌握會計審計專業知識、宏觀經濟管理知識、電算化審計知識、政策法規及個人表達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工作中才能有效規避審計風險。

3、從業人員少,與實際需求不相符合。審計工作的特點就是項目多、任務重,這就要求配備更多的審計人員開展工作,從而滿足審計工作的需求。但當前的審計工作面臨的現狀卻是人員缺乏,這是機構改革帶來的負面影響。,由于目前審計力量普遍偏少,與繁重的審計任務不想符合,所以每個從事審計的工作者都感覺到極大的工作壓力,甚至于不堪重負,這無疑也會影響到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工作的質量。

(二)來自被審計單位的審計風險

1、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復雜化,加大了審計風險。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經營范圍日益突破單一業務界限,而成為從事多種產品生產經營和從事多種經營業務活動的綜合經營體,因此,這也給審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風險,經營環境復雜多變、競爭中的不確定性都會對審計工作的開展造成影響,增加工作人員出現失查或者失誤的可能性。同時,金融產品創新及衍生金融產品的多樣化,加大了審計風險,導致美國能源巨頭安然公司的破產原因之一就是審計對安然公司大量從事的金融衍生工具和表外融資業務產生的表外項目風險無能為力。

2、 資料和會計信息的不真實性,增加了審計風險的發生可能。

虛假會計信息對審計結果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被審計單位舞弊行為的隱蔽性和反審計手段的增強,加大了審計風險。審計評價的客觀性直接受到被審查單位提供的資料和會計信息的影響,若提供的資料不真實或者虛假信息,那么審計的結果也就不能準確反映問題,甚至出現偏差或者是判斷上的錯誤。除此以外,正常的經營管理中出現無意識的錯誤較容易被發現影響也較小,而舞弊行為是有意識、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這種行為多數是采用極為隱蔽的手段,一般的審計程序是很難發現其中的問題,從而容易造成極壞的影響。若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失靈,則更加大了審計局的檢查風險。

二、防范審計風險的措施

1、加強審計理論研究,樹立全新的審計思維

(1)強化對審計風險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學習,掌握新的審計方法。對審計的每一步都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防范風險,最大程度降低風險;

(2)更新審計監督觀念。審計監督的重點應從有形資產審計轉移到無形資產審計,重視管理方面和社會效益的審計,強化高新技術產業的審計,并促使其快速成長;

(3)樹立競爭觀念,培養創新意識。審計人員應樹立競爭觀念,培養敏捷的反應能力和大膽創新的意識。積極探索適應信息經濟的靈活高效的審計模式和方法,力避審計風險。

2、政府機關審計人員風險意識的樹立

實踐證明,審計人員強烈的風險意識是有效控制風險的關鍵所在。因此各級審計機關和廣大審計人員把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作為一件大事抓緊抓好,工作中既要認識到審計風險重要性,同時要重視審計工作質量的提升,強化審計風險意識。

3、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和職業謹慎。審計人員做出的專業判斷其實不能說百分之百的準確,因為這從實質上說其實是一種主觀的活動,它的準確性會受到判斷主體、客觀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在實際的審計工作中,其實是由很多工作人員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最終的審計評價意見也是在綜合了不同人員的判斷而得出的。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出于職業謹慎,在尊重客觀事實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做出專業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得出具有可靠性和可信度的評價結論。由此可見,要達到防范審計風險的目的,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

4、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是要加大對審計工作人員的培訓。各級升級部門都應該有計劃地培訓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通過培訓促進審計人員更新知識,學習并掌握先進的審計手段,從而提高能力。

二是鼓勵審計人員自我學習。鼓勵審計人員提高學歷層次,參加審計、會計職稱考試和CPA、CIA等資格考試,使每一位審計干部成為學習型干部。

三是提升審計人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審計職業道德教育,提升審計人員思想道德素質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首要手段。只有提升了審計人員的素質和審計風險的防范意識,才能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同時審計人員在工作中也會更加具備責任心和使命感。

審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1)政治思想素質: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維護財經紀律;有事業心和責任感:實事求是;廉潔奉公;工作踏實主動,認真負責。

(2)文化素質:掌握現代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專業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

(3)業務素質:熟悉和掌握現代財務會計和經濟知識;審計技術水平,能掌握和運用對經濟活動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檢查、考核和分析的審計技術;調查能力,能根據審計任務的要求了解情況,搜集材料,取得證據,為正確的進行審計提供依據;正確的編寫審計報告、調查報告、工作總結和其它資料。

5、實施\"承諾書\"制度,劃分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

會計和審計工作具有不同的性質,因此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應該承擔的責任也不盡相同。會計人員應對其報告的財務信息負責,審計人員對財務報表中存在的錯報不負責任,而是負責審查財務信息的處理和報告是否符合既定準則,是否真實地反映了被審計單位與財務相關的各種情況。

雖然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和《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7號》對社會審計的會計責任和審計責任已作了明確規定,但是國家仍然應該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作嚴格區分,明確工作中審計人員應該承擔的責任,減少審計風險,變被動為主動。同時明確會計工作中應有的責任,助推審計單位的會計工作。(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安達市審計局)

審計風險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審計風險,風險控制

相對于傳統金融行業, 互聯網金融由于門檻低、交易方式便捷及交易成本低等優勢, 滿足了許多個人投資者及小微企業等對金融理財服務的多元化需求, 因此它在我國能夠快速發展。但目前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亂象叢生, 平臺質量良莠不齊。從2013 年下半年以來, 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倒閉、跑路及其他丑聞事件的發生等情況都說明了加強監管的必要性。而審計是我國監管體系的組成部分, 在監管活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互聯網金融審計, 它應與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相關監管部門以及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內控制度一樣發揮自身的獨特作用。而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特殊性, 在開展互聯網金融審計時, 審計機構與審計人員都面臨著很大的審計風險。 鑒于此, 本文把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引入到互聯網金融審計風險的研究中, 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并且具有很深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現代風險導向審計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將系統論、 戰略管理論等運用到審計實踐中, 是審計模式的創新, 也是未來各個國家審計發展的一種趨勢。當前在許多國家的審計實踐中,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已經得到了很多的應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國的許多學者和專家們也逐漸重視研究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并推動它在我國審計實務中的運用。

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的一位會計學教授, W.Robert Knechel, 他認為由于現代企業的經濟業務變得復雜, 對應的審計環境也變得復雜, 傳統的審計方法、手段這時候已經難以發現企業的資產缺失等問題, 而運用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卻是解決這些問題有效的一種手段。

在我國, 劉金星 (2009) 提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主要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風險進行職業的判斷, 并評價相關的風險控制;進而確定出剩余風險, 并執行追加的審計測試程序, 從而將剩余性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謝志華, 崔學剛 (2006) 則認為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審計的觀念, 或者說它是一種審計的戰略性定位;而不是指一種具體的審計方法。

總的來說, 現代風險導向審計, 它是以企業的風險為導向, 審計人員根據對企業風險的識別和評估, 以此確定接下來應該采取的審計程序, 以獲取所需要的審計證據。而傳統的風險導向審計卻是以企業的內控為導向, 根據內控測試的評價結果, 從而采取相應的實質性測試程序。

二、互聯網金融的審計風險

本文中所運用的審計風險計量模型為中國財政部2006 年所頒布的注冊會計師新準則中規定的模型 (與IAASB發布的審計風險模型相同) , 該審計風險的計量模型是: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 檢查風險。

(一) 重大錯報風險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重大錯報風險主要指的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的財務報表在被審計前就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在對互聯網金融進行審計時, 審計人員應先根據獲取的資料進行分析, 從整體上把握企業的經營風險, 進而判斷該企業重大錯報風險的水平。

1. 互聯網金融行業環境風險

互聯網金融企業面臨著來自內、外部環境所帶來的風險。 從內部來看, 互聯網金融企業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拖, 自身的發展對技術的要求很高, 并且產品的運作環節比較復雜。 從外部來看, 當前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也會使互聯網金融企業大起大落。 許多互聯網金融企業其實發展很不穩定, 在市場上存續時間很短, 比如P2P網貸, 截至2015 年9 月底, P2P網貸出現問題的平臺累計達到1031 家 (其中僅今年增加的就有663 家) 。 按所有的平臺數量3448 家來看算的話, 相當于每三家網貸平臺, 就存在一個有問題的平臺。

2. 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信息技術性風險

互聯網金融企業依托信息系統運行, 計算機信息技術滲入到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生產流程、運營管理流程以及財務信息系統等各個方面, 信息系統在很短的時間就會處理、生成大量的數據。 因此它對現代信息技術高度依賴, 由此導致了互聯網金融特有的信息技術風險, 具體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

(1) 信息安全風險。 在當今的大數據時代, 數據及信息每時每刻, 都以極大的速度傳播著, 這就造成互聯網金融在信息安全風險方面具有破壞性很強、影響廣泛等特征。 按以往的情況分析, 主要是由于信息泄密及系統遭到病毒入侵導致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信息安全性風險。雖然互聯網金融企業一般都會采取各種手段對信息進行加密處理, 以確保信息安全、完整。但如果技術遭到黑客攻擊等原因被破解了或泄密所致, 都會給企業及其客戶帶來嚴重的后果。

(2) 操作風險。 對互聯網金融企業來說, 都存在由于企業工作人員或投資客戶操作不當造成嚴重后果的風險。 例如, 許多居心不良的平臺在網絡上發布一些虛假投資產品, 往往收益率特別大, 誘導客戶登陸這些網站購買理財產品, 從而獲取客戶的信息甚至盜竊客戶的資金。不管是何種操作不當, 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給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經營活動造成不利影響。

3. 法律監管風險

由于我國互聯網金融起步的時間較短, 因此現有的關于互聯網金融的法律還不完善, 監管仍處于起步階段, 一些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主體不明確, 力度不夠。 雖然央行在2015 年7 月份公布了 《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但它對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只是一個框架性的指導, 比較寬泛, 監管部門還沒有出臺具體的、針對各種模式的監管細則。 這就會讓一些道德品質差、居心不良的經營者利用相關監管政策存在的空白或漏洞, 從而粉飾企業財務報表, 造成企業重大錯報風險比較大。

4. 互聯網金融企業內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互聯網金融企業自身內控的健全、有效, 在一定程度上, 對它經營的成敗起著關鍵的作用。一般來說, 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 可以維護企業資金安全和完整, 并且它還能有效的防范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如果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內部控制不是健全有效的, 將會給審計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

(二) 檢查風險

檢查風險是指當某一認定存在著錯報并且該項錯報單獨或者說連同其他的錯報是重大的, 而審計人員卻沒有發現的可能性。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引入互聯網金融審計中, 就需要審計人員對互聯網金融的審計風險具有很高的識別、評價能力, 最終把風險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1. 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

與傳統得手工審計相對比, 現在的互聯網金融的審計風險, 它多出了很多新的特點, 比如說審計風險的隱蔽性較, 還有可控性較差及破壞性大等很多特點。審計人員必須對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有足夠的重視, 才能針對這些風險采取恰當的審計測試程序, 從而更好的完成審計工作, 實現審計目標。

2. 審計人員的素質要求

互聯網金融審計是一項綜合性審計, 相對于傳統的審計來說, 它需要的知識面更廣, 采取的審計方法更先進。 它要求人員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經營模式、風險控制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對審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技術的原因以及知識更新比較快, 當前的審計人員在知識結構上很難滿足互聯網金融審計的需求。 另外, 由于與互聯網金融審計有關的審計準則不完善, 使得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缺少相應的審計依據, 由此也帶來了一定的檢查風險。

三、互聯網金融審計風險的防控措施

( 一) 加強對互聯網金融企業內控的測試

審計人員要充分運用詢問、觀察、利用計算機開展輔助審計等多種審計方法, 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內控制度進行有效的測試, 檢查其中的風險控制系統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薄弱環節、人員的操作是否恰當等。此外, 審計人員還可以利用企業內部審計的資源, 必要時獲取他們對企業自身風險的評價資料, 從而減少自己的工作。

( 二) 實施以現代風險為導向的審計程序

在開展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審計時, 審計人員自身應具備足夠的風險意識。在實施風險評估程序的過程中, 要將重點放在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經營風險的評估、測試上, 分析風險形成的原因, 從而采取恰當的測試程序。 具體來講, 審計人員首先通過分析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相關信息和資料, 并結合整個行業的政策經濟環境, 來判斷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審計風險因素, 并對風險因素進行初步的評估, 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進而確定接下來用什么樣的測試來獲取所需要的證據, 從而執行相應的審計測試程序工作;并且審計人員還要重點對一些高風險的領域開展測試程序, 從而提高審計的效率性、效果性。

( 三) 完善互聯網金融善監管細則和相關法律

相對于傳統金融業嚴格的監管體系來說, 互聯網金融由于出現的時間較短, 因此面臨著“監管滯后”和法律不完善的問題。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經營者鉆法律的空白、踩著監管的紅線, 走在法律的邊緣。 對于政府而言, 要促使有關監管部門明確各種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主體, 盡快出臺相應的監管細則以及加強保障互聯網金融投資者的權益。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來說, 行業的自律顯得尤為重要, 而且需要盡快出臺針對各種模式的行業規范。對于互聯網金融審計來說, 相關的立法機構要完善與互聯網金融審計相關的審計準則, 使得審計人員在審計時有法可依, 從而提高審計的質量并確保審計人員自身的權益。

( 四) 提高互聯網金融審計人員的素質

為了進一步滿足對互聯網金融審計的需求, 必須對現有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體系進行全面提升、拓展。 審計機構應加強對相關審計人員利用計算機開展審計工作能力的培訓;審計人員自身要多關注互聯網金融, 多參加有關互聯網金融的講座;學校等教育組織在審計課程的設置中增加有關互聯網金融審計的知識和案例;社會上一些審計職業考試, 如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審計教材中也可以多增加有關互聯網金融審計的內容等。 此外, 開展互聯網金融審計時, 必要時可以借助其他相關的專業人士, 如風險控制有關的專家、信息系統審計方面的專家、 公司治理專家等, 讓實施審計工作隊伍的專業結構更合理化, 從而使審計工作更加順利的開展。

四、結論

在國家支持金融創新的背景下, 互聯網金融由于入行門檻低、交易方式便捷等原因得到快速發展, 但同時由于身存在時間較短, 許多模式發展還不成熟、行業監管不到位、經營者道德品質差等原因帶來了很大的風險。為了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保障投資者的權益, 互聯網金融審計也應發揮監管的作用。本文把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理念引入到互聯網金融審計風險的研究中, 促使相關審計人員能夠確立風險的意識, 重點針對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中高風險的領域開展審計測試程序, 從而把審計風險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實現審計的目標, 最終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詠梅, 吳建友.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發展及運用研究[J].審計研究, 2005 (06) .

[2]劉金星.風險導向審計問題研究[J].會計研究, 2009 (04) .

[3]謝志華, 崔學剛.風險導向審計:機理與運用[J].會計研究, 2006 (07) .

[4]申俊玲.基于模式創新的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及其在我國應用[J].財會通訊, 2012 (03) .

[5]方琦.基于現代風險導向審計的互聯網金融審計初探[J].財經界, 2015 (09) .

審計風險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審計風險是現代審計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當前,隨著市場經營風險的加劇,審計在社會主義市場監督作用中日漸突出,審計風險也隨之加大。如何加強審計風險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正愈來愈受到審計全行業及全社會的關注。

關鍵詞:審計風險;審計人員;控制與防范

審計風險與審計工作同在,伴隨著審計工作全過程。隨著審計責任的加大,審計風險的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普遍認為有效控制與規避審計風險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最大限度地防范審計風險已成為我們審計工作者必須不斷探討和努力規避的問題。

1 努力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的第一要素,審計隊伍素質的高低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時期,法制建設還不完善,審計所處的外部環境不容樂觀,加強審計隊伍建設要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建立職業準入制度,對進入審計機關的人員嚴格把關,以確保全體專業人員達到履行其職責所需要的專業勝任能力;二是建立審計人員后續教育制度,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針對審計工作需要,系統的、有計劃的組織高層次業務培訓,不斷更新專業知識,以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三是建立審計人員待遇與專業知識水平掛鉤的制度。

2 努力轉變思想觀念,自覺增強化解審計風險意識

審計人員應具有一種客觀辯證的哲學思想,并把這種思想具體地融于審計活動中,用正確、科學的知識論和方法論提高審計人員客觀準確分析問題、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地處理好審計活動中的各種問題與矛盾,做好審計工作。隨著人們對審計期望值的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責任和風險也越來越大,審計機關將會更加關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審計方法和審計程序,在降低審計成本的同時,高質量完成審計任務,并有效地規避審計風險及其損失。要認識到審計風險既是自身的職業風險,也會對審計人員自身形成政治風險。因此,審計人員一定要沖破傳統審計思路的束縛,從思想上、觀念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并在執行審計業務的過程中,尋求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審計風險,自覺形成防范審計風險的思想意識。

3 努力規范審計行為,扎實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提高審計質量是防范和減少審計風險的有效措施。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就要建立健全審計質量標準、審計質量責任、審計質量檢查、考評等制度體系。在信息化條件下,將審計機關的審計質量控制規范化、審計過錯責任追究化,通過審計項目管理系統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包括:針對不同的審計階段,建立審計準備、審計方案、審計日記、審計證據和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草案、審計信息發布和總結等各環節的質量控制流程,設置質量控制點,使審計質量監督更加規范有效;通過對審計機關外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檢查來達到對審計質量責任的控制;建立審計項目質量為考核指標的導向制度,使審計人員逐步強化審計質量的意識;建立審計質量考核機制,監督檢查審計項目質量,考評和追究審計責任,切實起到控制審計質量的作用。

4 積極強化內部管理,努力提高審計部門管理水平

建立審計部門質量監督體系,不僅包括加強注冊會計師協會在行業的執業監督的作用,還包括加強事務所的內部質量管理。在事務所內建立一套嚴密科學的質量標準、質量控制制度,并得到切實的執行,以保證審計人員按照規定的專業標準執業,達到質量控制要求,從各環節上控制審計風險。針對國家審計機關除了要建立健全強有力地內部約束機制外,還要不斷完善和提高內部管理水平,以達到減少和規避審計風險的目的。在當前的信息環境下,審計機關可按照機關管理的控制環節運用信息技術,對審計機關輔助辦公系統(OA)進行完善,內容涵蓋財務管理、文書管理、機關事務管理、審計業務管理、考核體系管理、人事管理、政務管理等各個方面,規范機關基礎管理,避免管理工作的隨意性,保證審計機關管理高質、高效。

5 運用科學的審計方法,努力降低審計風險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手工審計方法已不適應現代審計工作的需要,當前計算機已同現代管理方法相融合,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明顯地強化了工作手段,應用計算機科學和技術開展審計勢在必行。審計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要求,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審計。首先要普及,并逐步的提高審計人員的計算機知識;其次,要開發設計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并在一些項目審計中進行試點,再經修改完善,提出需求,再推廣使用。以審計方法的高科技含量達到提高審計質量,加強審計風險管理,防范與控制審計風險的目的。

綜上所述,審計工作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相當風險的職業,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其所面臨的風險因素更加復雜,風險存在于整個審計活動中,可以控制,卻不能完全消除,因此,這要求審計人員要不斷調整自我,并在調整中開發風險分析和防范方法,加強風險理論研究,深化審計監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遏制風險的目地,才能更好地為保證社會主義經濟快速穩定、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韓道琴,王淑晶.淺談審計風險形成的主客觀因素及防范.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 No.01.

[2]鄧芙蓉.會計師事務所對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北方經貿.2010 No.03.

[3]呂博.論審計風險[J].寧夏審計.2000,(2).

[4]傅衛民.淺談審計風險的防范[N].中國審計報.2000年.

審計風險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現階段,我國審計機關在審計現場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為此,筆者認為,應加強審計現場的管理與控制,防范審計風險,不斷提高審計質量。

【關鍵詞】 審計;審計現場;管理與控制

現階段,我國審計機關在審計現場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一是審計現場管理的觀念較為落后,重視查問題、輕視管理;二是審計計劃管理粗放,缺乏科學性;三是機關內部機構設置僵化,審計項目組各自為戰,審計資源浪費嚴重;四是審計現場時間管理隨意性大;五是審計項目質量和風險控制還不盡人意。部分審計人員風險意識淡薄,憑主觀經驗多,采取科學的審計方法的意識不強,我國審計項目質量和風險控制體系及制度也還不完善,從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審計項目的質量。針對這些問題,應重點做好審計現場各個階段的控制工作。

一、審計準備階段的控制

在審計準備階段,主要控制要點有三:

(一)配備與審計項目相適宜的審計組成員

審計部門應該根據審計項目的性質和復雜程度、被審計單位規模的大小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備知識和技能的審計人員。審計是一項人力和知識雙密集的工作。完成一個審計項目,必須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一定數量的審計人員。審計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是影響審計項目人力資源的第一要素。從數量上講,一個審計項目所需人員是有限的,超過這個數量,其對審計項目時間管理影響的邊際效用遞減。但在這一個數量限度內,人數越多審計項目時間管理就會越少,反之越長。所以審計人員的增加在一定數量內,會減少審計項目整體所用時間,假定人員的分工合作是正常高效率的,那么因審計時間減少所減少的成本會大于追加審計人員所增加的成本,但超過這一定點,隨著審計人員的增加,審計人員的整體效率降低,造成審計時間減少所減少的成本開始逐漸小于審計人員增加帶來的成本。如圖1所示:

從審計人員質量來講,主要表現為業務知識和業務技能兩方面。業務知識主要包括審計知識、計算機知識和所審計事項的相關知識、法律法規等,業務技能主要是指上述知識的運用能力,重點表現為專業判斷水平(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審計經驗)、計算機審計能力。專業判斷水平體現了一個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我們常說某某人審計經驗豐富,實質上就是表示這個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水平較高。

(二)把好審前調查關,確定審計的重點領域

審前調查是保證審計質量的重要環節。對于一些重點審計項目,更要花足夠長的時間搞審前調查,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

(三)制定切實可行的審計實施方案

審計方案是審計實施的基礎,是保證審計工作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檢查、控制審計質量和進度的基本依據。審計方案關系到審計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關系到責任和風險,做好這項工作,可以使審計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體審計項目的實施階段,要按審計項目管理制度的規定,嚴格內部審計工作程序,明確項目組長和各級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明確項目組長對審計項目的工作質量負主要責任。

按照審計公正性和質量控制要求,任何一個審計項目不可能由一個人去完成。這樣由所有參加審計項目的人員就會組成一個項目團隊(通常稱之為審計組)。由于團隊的存在,就會產生管理學稱謂的一系列組織管理問題。在一個項目中,我們稱之為團隊管理。團隊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團隊整體效率。因此,團隊管理成為影響人力資源的又一重要因素。和管理學中所有組織管理的核心內容一樣,審計項目的組織結構主要是對分工和協作的處理。分工是指根據審計項目方案來確認的總體任務,按照“貢獻相似性”和“關系相近性”原理,把總任務分解后分配到相應的審計小組中去,協作是指通過建立和貫徹溝通與合作的規范,創造和維持團體的協同效果。有效合理的組織結構,可以為審計人員創造理想的工作環境,促使其保質保量地完成好分配的審計任務,充分發揮其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從而滿足復雜多變、運用多種知識技能和信息、不斷創新的審計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表明,審計項目具有組織穩定性差(即完成一個審計項目后其組織結構即行解除)、信息溝通量大、工作靈活、創新性強等特點??茖W的審計作業分工和組織結構,必須適應和滿足審計作業的這些特點。 為此,科學的審計分工應強調審計人員的參與和協商一致,使其成為一個上下有機結合的過程,將總任務分解為若干個互有區別但彼此聯系的分任務,再將分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審計小組或人員去執行。在組織結構上,采用矩陣式結構,即先依照“貢獻相似性”的管理原則,將相似會計核算內容分成一組,如將應收應付款審計分為往來審計,最終分配到具體審計人員,再依照“關系相近性”原理,按審計目標建立組與組之間溝通的負責組(人)。

從管理學的組織結構設計原理分析,這一結構適應性強,符合審計作業的要求,有利于加強各組之間、審計人員之間的協作配合,有利于總結新的審計方法,有利于完成新的審計任務和激發審計人員的創造性。這一設計既體現了職責分工,同時也體現溝通和協調機制,引入和強化了合作的意愿和相應的工作能力。

二、審計實施過程中的控制

在審計實施過程中,主要控制點如下:

(一)落實項目審計責任制

在具體審計項目的實施階段,要按審計項目管理制度的規定,嚴格內部審計工作程序,明確項目組長和各級審計人員的工作職責,明確項目組長對審計項目的工作質量負主要責任。

(二)發現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應擴大測試范圍

在實施現場審計時,審計人員根據審計具體方案中確定的審計步驟,運用審計技術方法對業務程序進行測試,在測試過程中,收集有用性、相關、重要的審計證據。審計人員在審計內部控制制度時,如發現被審計單位人員職責分工不嚴密,存在混崗等嚴重缺陷時,應充分意識到該證據的重要性,保持應有的職業警惕,對這一重大隱患執行擴大測試,實施進一步的取證,以確定工作人員是否利用機構內控不嚴的漏洞,實施了違法違規行為。

(三)規范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

在審計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審計人員的工作軌跡和專業判斷的過程,有利于把好審計證據的質量關,審計人員既要做好審計過程記錄,又要記錄審計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點問題。

(四)嚴格執行復核程序

內部審計應建立審計組長和審計部門負責人兩級復核制度。各級都應具體明確復核內容和承擔責任,層層把關,級級負責,確保每一項審計工作符合內部審計準則的要求。

(五)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現場指導和檢查

項目組長要及時了解審計人員的工作情況,會同審計部門負責人研究解決審計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各層次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給予實時的充分的指導、監督和復核,這是做好審計過程質量控制的關鍵因素。

(六)建立審計報告的簽發制度

審計報告由項目組長起草,審計部門負責人審核。審計報告簽發前,必須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加強雙方的溝通。

三、審計報告階段的控制

作為審計的收尾工作,審計的報告階段過程控制也十分重要,主要控制點:

(一)及時總結審計工作

每一個審計項目結束,審計部門負責人要及時組織項目組長對本次審計工作進行總結,簡要闡述本次審計工作中發現的重大疑難問題和采取的相應措施,指明今后類似審計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在復核、總結的過程中,首先應當執行分析性復核程序。分析性復核不僅被運用于審計計劃階段和報表項目審計階段,也可用于審計報告階段對會計報表進行總體復核,以幫助注冊會計師評價審計過程中形成的審計結論的恰當性和會計報表整體反映的公允性。在對會計報表進行總體復核時,審計人員應執行以下程序:

1.應當全面審閱會計報表及附注,考慮針對實質性測試中發現的一些差異或未預期差異所獲取的證據是否充分、恰當;這些異常差異或未預期差異與審計計劃階段的預計之間的關系。2.將分析性復核應用于會計報表上,以確定是否還可能存在其他的異?;蛭搭A期的關系。如果這種異?;蛭搭A期的關系存在,則審計人員必須在完成審計外勤工作時再追加實施額外的審計程序。

(二)撰寫審計總結

在完成實質性測試之后,審計項目經理應當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全面復核,并在此基礎上撰寫審計總結,概括地說明審計計劃執行情況及審計目標是否實現。審計總結一般應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公司簡介,闡述被審計單位的背景信息及重大會計政策的變更情況;二是審計概況,主要闡述審計過程、審計計劃的執行情況(包括所采用的審計方法、審計計劃執行偏差及其原因等)、審計的總體評價、審計前后主要財務指標,即應引起部門經理和主任會計師注意的重大事項(包括關聯方交易、財務承諾、期后事項等);三是審計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和建議的重要調整及事項;四是審計結論,說明擬出具的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及對審計單位經營管理的評價與建議。

(三)完成審計工作底稿的二級復核

審計項目經理對審計工作底稿的全面復核通常應在審計現場完成,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爭取審計工作的主動。在完成審計外勤工作時,則需審計部門經理對審計工作底稿實施二級復核。二級復核既是對審計項目經理復核的再監督,也是對重要審計事項的重點把關。其主要內容包括以下7個方面:1.復查計劃確定的重要審計程序是否適當,是否得以較好實施,是否實現了審計目標。2.復查重點審計項目的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適當。3.復查審計范圍是否充分。4.復查對建議調整的不符事項和未調整不符事項的處理是否恰當。5.復核審計工作底稿中重要的鉤稽關系是否正確。6.監察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其對會計報表和審計報告的影響,審計項目組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是否恰當。7.復核一審會計報表總體上是否合理、可信。

(四)審計人員應當評價審計結果

主要是為了確定將要發表的審計意見的類型以及在整個審計工作中是否遵循了獨立審計原則。為此,應完成如下四個工作:

一是對重要性和審計風險進行最終評價,該過程可通過兩個步驟完成:1.按會計報表項目確定可能的審計差異即可能錯報金額。按會計報表項目確定的可能的錯報金額由三部分組成:通過交易和會計報表項目的實質性測試所確定的未更正錯誤;通過運用審計抽樣技術所估計的未更正預計錯報,以及通過運用分析性復核程序發現和運用的其他審計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計錯報。2.確定各會計報表項目可能的錯報金額的匯總數(即可能錯報金額)對會計報表層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與這些錯報有關的會計報表總額(比如流動資產或流動負債)的影響程度。二是對被審計單位已審計報表進行技術性復核;對已審計會計報表進行技術性復核,可以通過填列和復核會計報表的檢查清單的方式來進行。不僅可對那些經常容易被忽視的審計方面起到提醒的作用,還有利于監察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三是對被審計單位一審審計報表形成審計意見并草擬審計報告;在審計過程中,要實施各種測試。這些測試通常是由參與本次審計工作的審計項目組執行的,而每個成員所執行的測試可能只限于某幾個領域或賬項,所以,在每個功能區域或報表項目的測試都完成后,審計項目經理應匯總所有成員的審計結果并將這些分散的審計結果加以匯總和評價綜合考慮在審計過程中所收集到的全部證據。最后出具審計報告。四是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最終復核。最終復核是在完成審計工作、簽發審計報告前所進行的復核。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最終復核這項工作,一般由會計師事務所的主任會計師承擔,是對整套審計工作底稿進行的原則性復核。

(五)建立審計質量責任追究制度

從審計員到審計組長,再到審計部門負責人和總審計師、審計顧問,都應明確應該承擔的質量控制責任,質量控制的結果應與業績考核掛鉤,沒有履行好責任就應該追究和處理,如告誡、批評、通報、取消評審資格等,通過獎優罰劣來提高質量意識和責任心。

(六)加強審計檔案管理

審計檔案是項目審計的主要載體,是審計業務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充分利用審計檔案為今后的審計業務服務。

【主要參考文獻】

[1] 婁爾行主編. 審計學概論.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 王曉霞. 企業審計風險.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3] 高校審計編寫組. 審計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

[4] 馮均科主編. 審計學. 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5] 何慶林主編. 企業審計技術. 廣東經濟出版社,2008.

[6] 張慶龍. 內部審計理論與方法.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

[7] 楊忠蓮,徐政旦. 我國公司成立審計委員會動機的實證研究. 審計研究,2004年1月.

[8]李樹華. 獨立審計性的提高與審計市場的背離. 上海三聯書店,2006 .

上一篇:會計審計方面論文下一篇:企業內部審計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