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本教育課題研究方案范文

2023-10-10

生本教育課題研究方案范文第1篇

——初中語文自主教育策略

長春市第一**中學

衣丹

從教至今,我一直在思索著一些問題:如何使自己的課堂更具有吸引力?如何讓提高課堂效益,如何讓每個孩子都快樂地學習知識,學會學習?如何在教學中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自從上學期加入了“生本教育工作室”,內心越來越多的收獲了一些答案。

生本教育,以“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創造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那么這種神奇的教育模式比傳統的課堂好在那里了呢?我們一線教師嘔心瀝血從備課到上課,每一步都可謂精心思考,為什么收效甚微呢?生本教育實踐中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我漸漸明白以生本教育為依據的高效課堂戰勝傳統課堂的關鍵是真正實現了學生的自主教育:

一、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欲望,讓學生快樂的學、輕松的學是生本教育的一大特色

比如上學期我講授的《湖心亭看雪》這篇課文,課前我搜集了一些冬天的圖片做成PPT,配著《斷橋殘雪》這首童謠給學生做課前導學,學生聽著音樂,欣賞著美麗的圖片,心情非??鞓?,我把一張雪花的圖片展示給學生看,問學生漂亮嗎?你一個人欣賞過雪景嗎?本課中就有一個人,被雪景迷住了,下面你就快速讀課文吧!讀完會解決一下預習提示的問題。接下來我就放手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整堂課學生們都學得輕松而快樂。 在比如我在教授《螢火蟲》這篇文章的其實環節,我在網上下載了《螢火蟲的秘密》這個視頻,里面的語言幽默風趣、充滿了時代氣息,動畫色彩鮮明、形象逼真,不僅激發了血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欲望,還在短時間內呈現了豐富的知識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快樂的學、輕松的學。

二、學在教之前,教在關鍵處

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教學中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學生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發展感悟,形成感悟。

回顧以前的課堂,我總是像庖丁解牛一樣,課堂給學生講解知識可謂面面俱到,恐怕有知識點忘記給學生講解,結果又是怎么樣呢?學生吸收的知識少的可憐。比如我在教授《小石潭記》時就做了一個對比試驗,在一班用的是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每一個教學過程的細節都經過精心考慮。上課的過程中,我總是不停的啟發學生,給學生導出思考問題的方向,學生按照我的“啟發”,完成了教學中的問題。整節課下來非常流暢,學生也似乎一下子明白了教學設計中的問題。而在三班我則運用生本課堂的高效模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梳理文意、探討寫作手法和文章主旨,這個過程中我只是在學生探究走到死胡同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啟發和引導,然后對兩個班同時進行課后達標,我發現一班對課堂上我講解的問題接受的不錯,但是對拓展問題做的很不好,而三班整體上都很理想,我在詢問學生原因的時候,一班學生告訴我的答案讓我很震驚,甚至楊轢丹都說:“老師,這個問題你在課堂上沒有給我們講啊,所以我們不會。”而三班學生的答案普遍是這樣:問題很簡單,大家在課上都交流過了,沒交流的思路和方向也是清楚的。”

“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生發的東西往往不是老師教給學生的,也許那才是學生有生命力的根本。“教學教學”,要教在關鍵處,學生一學就會的不需要教,學生通過自主合作能弄的沒必要教,只有學生團體解決不了的困惑才值得老師去教。學生不是學習知識的機器,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不能把學生看成“水桶”,而要都學生看成有思想、有主見、會自己思考、能解決問題的人。

三、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學生生長的樂園。 在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來類比當前的教學:有人送了一輛汽車給一個印第安老人,這位老人找來4匹最好的馬,把汽車綁在馬的后面,他試圖通過馬的跑動帶動汽車的運動。這是一個笑話,也許你看了感覺非??尚?,但是在現實教學中,我們總會以為學生的學習是非得要教師去帶動不可,我們總是害怕學生學不會,教學時就會不停的對學生啟發,不管學生會與不會的問題都放在課堂上講解。這就恰如這位印第安老者把汽車綁在馬的后面,不知道汽車自己會運動。而我們之所以沒有很好的利用好學生這種資源,是因為我們低估甚至不知道學生當中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在課堂上,教師只是牧者,只要把學生帶到知識的大草原上,他們就能找到需要自己的那些青草。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體,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能力,充分尊重學生對問題思考。教師只要把握學生的實時學習動態,進行無痕跡的引領,有針對性的誘發和有創意的調控,就可以了。本學期我在教授《迢迢牽牛星》這一課時,在讓學生體會是的內容和情感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在我的誦讀之后加一個表達情緒的感嘆詞,結果學生加了“嗚”、“啊”等詞,有的學生甚至覺得我的誦讀沒有引起他內心情感的觸動,請求讓別人讀一讀,還有的要自己唱自己接,這讓我很尷尬,師者的地位受到了動搖,學生的表現完全出乎我的預料,但看得出他們的投入和忘我,他們不滿足于老師的簡單指點,他們進行了真正的深入思考和探究。這讓我有了深深的體會,那就是“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學生生長的樂園。”教師在教學中要多多的思考,不是自我的展示,而是進行適當的調控。

四、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是生本教育常規課堂的教學方法。

郭思樂教授認為,相對于學生生命體,教師應該是“牧者”。教師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教師的作用是在課堂上煽風點火,而不是過去所認為的“灌滿一壺水”。我們的課不再是教師的滿堂灌,而是教師點燃激情,讓課堂成為學生燃燒學習熱情的舞臺。

還是我在教授《迢迢牽牛星》這一課時,就充分重視了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的優勢,我在課前導學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不同形式展示自己走近詩的方式,結果各個小組的展示形式豐富得讓我震驚,有的齊讀、有的背誦、有的繪畫、有的演唱、還有的是書法,楊淼組的演唱聲情并茂,大家仿佛聽到了織女因相思而聲淚俱下的吟唱,張淇組的畫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盈盈之水而不得相見的痛苦和哀怨,最富藝術氣息的王九寬組的書法更是蕩氣回腸、情意綿綿,把我們帶到了詩人所營造的情緒中,讓我們對主人公、對當時的那個社會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一切源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和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的成果。

還例如學習《湖心亭看雪》,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認真的自學,自學完后和小組內成員進行交流,我在教室里巡視,注意學生的情況。這堂課我采取了完全放手的做法,學生卻學得非常認真,我發現了對導學案中設計的問題,解答的很全面,而且有不同的觀點敢于質疑,尤其對“文章主旨的探究”,學生們像福爾摩斯一樣認真的尋找每一條線索,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尤其是“對故國的懷念”這一情感學生居然能說出四點依據,讓我不得不佩服學生思維的縝密性和發散能力。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小組交流質疑和解答,讓我感覺到了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

現在社會是一個合作與交流的社會,讓學生學會合作應當成為基礎教育的目的之一。實施合作之后,我們不難看到,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多了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而且這種合作和交流還體現了課外,甚至帶到了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去,使課堂內外充滿了生命力。

生本教育課題研究方案范文第2篇

一、促進學生最優化發展:尊重差異

在作業設計時,教師需要注意差異性原則。因為學生本身具有明顯差異性,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調動學生作業積極性,促進學生優化發展,教師需要注意學生的差異性,關注每位學生,善于發掘他們的閃光點。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注意彈性設計,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語文作業,誘導學生根據自身實情來自選作業,完成練習,選擇練習,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促進每個學生的最優發展。例如:當教學《狐貍和烏鴉》之后,教師可設計如下作業,給學生提供自主選擇機會: (1) 自主認讀:認讀課外中的一些生字生詞,如“饞”、“掉”等。 (2) 自由朗讀:讀出狐貍的三次說話,并讓大家評一評你讀得怎樣。 (3) 自由摘錄:摘抄自己喜歡的語句,同時有感情地誦讀。 (4) 想一想:猜猜在第一次講話之前狐貍“想了想”什么? (5) 議一議:在課文中,烏鴉還是傻傻地上了狐貍的當,如果當時同學們在場,提醒提醒它,也許它就不會上當了。那么你們會怎樣對烏鴉加以提醒呢? (6) 故事新編:請結合課文,發揮豐富聯想,編寫一個新的童話故事。這些作業由易及難,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已有水平與能力來自主選擇,可激發各發展水平的作業主動性,使其各取所需,實現最優化發展。

二、促進學生自主性發展:注重趣味

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因應試教育的束縛,作業大多以機械、刻板的抄抄寫寫為主,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作業熱情。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落實生本教育理念要求,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在設置作業時,教師需要分析學生身心特點,研究教材內容,聯系實際生活,精心設計一些極具趣味、新奇或新穎的作業,以誘惑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生作業積極性,讓學生在作業中感受學習樂趣,自主獲取知識,達到學生自主發展的教學目標。

如《烏鴉喝水》的教學,當課程結束后,教師可布置一些實踐性作業,譬如:課文中烏鴉是通過什么途徑最終喝到水的?開動腦筋想想是否還有其他辦法呢?通過這一實踐性作業,可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完成作業,并形成創造意識。再如學習《孫中山破陋習》一文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后進行調查訪問活動,譬如采訪自己身邊的親人或者老人等,聽他們說“裹足”、“小腳”等陋習,然后寫一篇采訪報告。學習了《夕陽真美》一文,教師可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有關夕陽的詩句,選出最喜歡的詩句并把它畫下來,細細感悟夕陽美景。

三、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開放作業

生本教育理念強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在課堂中學生自己體驗知識,感受學習,把握學習真諦,自主探究,拓寬思維。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革新作業設計方式,放開束縛,設計開放性的作業,以營造自由而富有活力的作業氛圍,為每位學生創造自我才能展示的平臺與機會,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般而言,在設計開放性的語文作業時,教師需要把握如下原則與要求,以強化增強作業效果。首先,開放性的語文作業形式。這就要求教師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書面作業,還可設計一些實踐性、活動類作業。其次,開放性的語文作業內容。在設計小學語文作業時,教師應突破書本,聯系生活,設計豐富多彩的作業內容,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的機會,讓學生各盡其能。另外,則是開放性的語文作業結果。作業的開放性則意味著答案、結果等方面不再是唯一性、單一性,而是多樣化,從而突顯學生個性,促進學生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整體提高。如學習《“你必須把這個條魚放掉!”》時,設計了以下這樣的作業:(1)倘若你喜歡寫作,請結合課文內容,寫出你的感受,同桌之間相互交流探討;(2)若擅長課文朗讀,可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精彩片段進行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比如配樂朗讀;或者在其他學生的協助下進行表演朗讀等等。這樣,通過開放性的作業,可為學生提供更充足的自主發展空間,使他們積極動腦,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與潛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全面提升學生創造能力。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 作業可以有效補充課堂教學, 并將教學延伸至課外, 從而拓寬學生知識面。對此, 筆者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 由生本教育理念出發, 對語文作業設計加以研究, 以便讓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作業, 促進每個學生的最優發展。

生本教育課題研究方案范文第3篇

一、“生本教育”的主要觀點

“生本教育”理論是由華南師范大學郭思樂教授于1999年提出。生本教育理念不同于傳統的教育理念,它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所有教學活動及目標的設置都以學生需要為先。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生本教育將改變學生學習的被動局面,化消極為積極,它符合我國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和方向。要想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那就必須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學校的教育和教學實踐中去,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高職學生現狀及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學生整體的自我管理相比高中生來得松散,自我要求也較低。高職語文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一方面,高職院校普遍重視專業課而輕視基礎文化課。高職語文課堂教學課時數被刪減,形成了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成就感缺失,學生學習沒動力,師生雙方都處于低靡狀態。另一方面,“重師輕生”的教學傳統普遍存在。教師習慣以己為中心,習慣性地奉行“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形式,不肯輕易放手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诖?如果能想方設法引導學生在學習上學會自主,將最大限度地挖掘其學習潛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高職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生本教育的幾個注意點

1.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其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潛力

以學生為主體,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多留機會和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探討、展示,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創造、探索的平臺,讓其學會求知。

2.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給予學生正面的激勵性評價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影響較大。比如,一句夸贊性的話、一個大拇指的表揚、一個贊許的眼神都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提高。

3.注重語文課程的內涵發展及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優勢性

人文素養的培養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六大目標之一。語文素材中集結了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富含人文性、思想性和情感性,在生本教育的高職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充分把握教學內容的全局性,盡量使教學內容趨向趣味性,把學習興趣培養放在首位。因此,必須利用好語文學科博大浩渺的資源寶庫,通過學生的親身體悟,培養其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師的主導地位不能動搖和忽視

生本課堂的探索不能離開教師的主導,教師絕對不是局外人,脫離了教師的全局掌控,所有的教學活動就成了脫韁之馬。生本課堂必須妥善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

四、“生本教育”在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1.課前教師精心設置前置性作業

前置性作業是生本教育課堂順利開展的重要一環,生本課堂教學效果有效與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前置性作業的布置是否恰到好處。前置作業的內容需要教師精心準備,以開放性為主,內容可以適當留白,多給予學生思考想象的空間。例如,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鏈》的授課之前,筆者布置了課文內容的梳理,故事情節的復述,然后提出兩個開放性疑問:(1)女主人公得知所丟項鏈是假的后她會怎樣?(2)假使女主人公沒有丟項鏈,故事情節又會如何發展?這些題為我們的授課環節提供了先決條件,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各抒己見。老師只做整體把控、部分引導。

2.課中學生分組合作、討論探究或當堂分享、展示

通過前置作業的準備,學生對于新的教學內容有了一定了解,在新授課中,就可順利進行小組合作研討。生本教育的課堂尊重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所以,課堂教學倡導全員參與,或自主探究、或合作討論、或團隊展示,必須全程參與,不留給學生“偷懶、退縮”的余地。在《項鏈》授課時,我采用分小組合作討論女主人公的優劣、善惡問題。老師做好整體把控,分組之后先提要求:各小組需全員參與,分工明確,默契配合。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激烈的爭論,他們最終學會了綜合分析人物的性格,全面評價人物形象,也學著一分為二地去看待一件事,而不是片面化“一刀切”。當堂展示分全員展示和個別展示,個別展示前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推選決定人選或直接抽簽決定,相互不得推諉。起初,讓學生上臺展示,大家都有些緊張,但日積月累,學生甚至爭搶著進行展示。

3.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小結及拓展環節

此環節教師要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比如,在講授《小提琴的力量》時,我們梳理了文中的兩個故事,最后,我提出小提琴的力量是什么?是什么樣的力量成就了兩位大家?這就幫助學生們加深了對文章主題的探究和理解,經過大家相互獨立思考和傾聽別人想法,大家體悟了這是一種愛的力量。愛是多樣、廣博的,尊重他人,維護他人的尊嚴也是一種愛,這一提煉升華了文章主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寬度,滿足了學生好學好問的心理。在講授《夢游天姥吟留別》時,我這樣跟學生總結全篇:李白,在希望之中失望,在失落之中追求,既然天空是灰暗的,他就在自我心靈里翱翔。這就是李白傲岸的人格品質。正是這結尾照亮了全詩的內容,正是這句話,文中那些離奇的想象才熠熠生輝。最后,學生明白“夢游天姥”與“離別”的關系,它完全突破了一般留別詩老套的惜別傷離,而是借離別來表明自己“不事權貴”的政治態度。詩歌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圍繞著一場游仙夢來構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權貴的主旨上。這樣的構思,給詩人開拓了廣闊的領域。

4.課后“后置作業”在生本課堂的環節中能起到鞏固提高的作用

再說《項鏈》的授課,我設計了如下后置作業:請你重新理解“一件小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認為“丟項鏈”這件事是敗壞了她還是成全了她,請做好班級調查,匯總統計數據,并寫一篇400字的小作文。此作業意在鞏固本課的教學重點,并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這種思考、解題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

總之,生本教育的探索于本人才只是個開端,理念的踐行和推廣仍任重道遠。期待在“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引下,高職語文教學必將煥發全新的生機和活力。

摘要:由于長期受到傳統教育影響,高職院校普遍“師本”傾向嚴重,學生的學習、求知欲望不足。長遠而言,這些對學生、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很不利。文章試圖從“生本教育”理念入手,結合高職學生和語文課程實際,提出了一些課程改革的策略和實踐案例,以期與同行共享。

關鍵詞:生本教育,高職語文,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楊潔.試析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4):44.

生本教育課題研究方案范文第4篇

“生本教育”是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提出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其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與傳統的師本化以及強硬的灌輸理論知識不同,“生本教育”強調弱化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充分強調學生的中心地位.“生本教育”意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更是以學生為根本的教育.自該理念提出以來,在全國上下近百所學校進行推廣,效果明顯,得到了學校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二、“生本教育”的高效課堂界定

所謂“生本教育“的高效數學課堂,具體是指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的放大數學教學活動的效益,達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的目的,其研究對象是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通過研究教師的有效教學過程以及學生的動態學習過程,改變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方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1].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效的數學課堂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每一堂課,學生都能學到一定的知識,最終達到能力提高、破解難題的境界;第二,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態,保證學生在具體的時間段內都有事可做;第三,在高效的數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過程要結合學生的身體發展特點,讓學生在輕松和諧自由的環境內進行學習.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職高數學課堂有效性的具體方法

1. 創設目的明確的教學情境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提高數學課堂有效性最首要的方法就是創設以完成本課數學學習的重難點為目的的教學情境.職高的數學教師應運用有效的培養策略,培養自我的問題意識,利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尋找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途徑.創設情境的內容有很多,具體表現為實驗,日常生活故事,新聞報道,社會熱點等.教師在具體授課的過程中,要將教學情境以及教學內容有效的結合,從而達到特定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學習“集合”的概念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具體的情境,即:小明果蔬店新進了一批水果和蔬菜,分別為:蘋果,香蕉,茄子,梨,辣椒,白菜,土豆,芒果,西瓜,西紅柿,草莓,那么,該如何將上述果蔬進行分類,將其放到合適的籃子里呢?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蘋果,香蕉,梨,辣椒,芒果,西瓜,草莓構成了水果集合,茄子,辣椒,白菜,土豆,西紅柿構成了蔬菜集合,而蘋果,香蕉,梨,辣椒,芒果,西瓜,草莓,茄子,辣椒,白菜,土豆,西紅柿就是其對應集合的元素.通過設置相應的學習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以小組自主合作為主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課堂的中心環節是課堂交流.交流的具體方式是將學生劃分成學習合作小組,既可以在個別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課堂中的重難點以及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交流討論,也可以重點討論對某一具體問題的思考過程與自學成果,也可以交流自學中的疑難問題或者覺得有價值的問題[2].

就三角函數的相關知識而言,職高的學生在剛開始接觸sin,cos,tan的過程中存在認識上的偏差,難免會出現理解不當,對知識吸收緩慢的狀況.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先面向全體學生系統的講述一遍三角函數的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向學生布置幾道例題,指導學生在小組之間相互學習,要求已經理解新知識的同學用學生之間的語言為未理解的學生講解,通過此種方式,加深學生之間的協作和交流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3. 直觀性與抽象性相結合

數學教學中涉及到很多的基本概念,理清基本概念是進行深入學習的出發點和基礎.在概念教學中,教師應在結合本科知識點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具體、表象、直觀的事物,讓學生觀察、感知,使其從具體到抽象、從表象到概念、從感性認識發展為理性認識,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直觀事例,逐步加工、抽象,形成正確、合理的數學概念.

例如,教師在講授柱狀體、錐狀體、球的概念的過程中,由于這些柱狀體、錐狀體、球屬于立體圖形,與長方形、三角形等二維圖形區別很大,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展示相關的教具和事物,幫助學生形象的理解,加深記憶.另外,數學教師也可以利用粉筆、漏斗、足球等實物,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從而更好的理解數學概念.

4. 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學經濟的迅猛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體,接受多媒體傳達出來的信息的能力非常的強.基于這一認識,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以及學生的特點,在課堂上將多媒體技術與課程資源結合起來,編輯或制作符合課程、合乎學生發展需要的多媒體課件.

如,在講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摩天輪轉動過程中某一點所轉動的角度和它的高度的變化規律,相比傳統教學形式,這一模型的引入無疑增加了課堂的知識容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提高了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從而有利于數學成績的提高.

5. 鼓勵學生多提問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數學課堂,要求弱化教師的地位,突出學生.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表情甚至心理發展變化,當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隨時打斷課堂進行提問的權利.

例如,在習題講解的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拋出一個已知函數f(x),要求學生求出此函數的反函數.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向教師求教,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整個過程中,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為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奠定良好的基礎.

6. 進行適時的教學評價

《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3].”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以及課堂表現,對學生進行適實的教學評價.

在職高的數學課堂上,針對某一階段的學習,例如學習完職高一年級的數學課程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幾個月的學習成果對學生展開一個系統的小測試,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習態度進行適時的評價,表揚態度認真的同學,引導態度消極的同學,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為日后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總之,在新時期的“生本教育”的理念下,職高數學教師要從創設目的明確的教學情景,以小組自主合作為主,直觀性與抽象相結合,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鼓勵學生多提問,進行適時的教學評價等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同時,“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在職高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所帶來的成效有目共睹,期待在未來的幾年內,“生本教育”的理念在各個學科都能得到廣泛的應用.

摘要:數學學科在職高的基礎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如今的數學課堂中,很多學生表示不喜歡甚至厭惡數學課堂.基于這一認識,本文以職高的數學課堂為研究對象,采用觀察法,文獻研究法等具體研究方法,對“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職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進行研究.

關鍵詞:“生本教育”,職高數學課堂,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邱惠珍.對“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職高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3.

[2]邊靜靜.“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職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1.

生本教育課題研究方案范文第5篇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施生本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生本教育是適應新課改要求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需要

傳統思想政治教學中易出現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課堂教學重結論輕過程和流于說教的現象, 學生從教師和教材那里得到的只是抽象的結論, 卻不了解結論產生的過程, 也體驗不到結論得出的過程, 從而缺乏學習的熱情。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結論幾乎總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 讀者體會不到探索和發現的喜悅, 感覺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 也很難理解全部情況。”

2. 生本教育符合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相關理論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要以學生為核心, 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人的需要、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 結合歷史與現實, 樹立正確的思想和辯證思維方式, 把滿足和引導學生的需要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出發點, 把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理解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 把提高學生素質、實現學生價值、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尤其是在當前青年學生個性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 生本教育思想更能引起教育者對青年學生個體的重視和關注, 促使教育者加強對學生個體的了解和研究, 使教育者的工作在教育的過程中更具有針對性。隨著教育環境的不斷變化, 青年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貫穿生本教育理念符合當代青年的心理需要, 更能調動他們接受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生本教育理念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規律

生本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讓生命實體在良好的條件下自然、和諧、自由地生長發展。正如詩人特奧多爾·馮塔內所描述的那樣, 教育“旨在努力為毫無依靠的幼樹提供一根拐杖, 從而使其能在純凈的空氣中自由自在地、無憂無慮地成長, 那么, 我們則接受了非常不錯的教育”。郭思樂教授在《經典科學對教育的影響及其與教育生命機制的沖突》一文中指出, “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動的過程”。“教育中生命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存在這種可能性, 使生命調動起自身的一切, 去不斷地創造自我, 改善和發展生命, 生命會從中受到鼓舞, 從而收獲豐富和充實的人生。”生本教育觀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把課堂教學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 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人的生命存在、成長和促進人的生命完善發展, 生命質量整體提升的生態模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全面依靠學生的觀念, 要相信學生具有學習的天性和無限的潛能, 學生學習具有個性和獨立性。要一切從學生的學習出發, 把全部的教育價值歸結到學生身上, 這也是現代人本教學倫理價值的根本體現, 是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的根本目標。它把學生學習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動力、人的意識和機體活動、情感與認識活動、社會規范的要求和學生的天性統一起來, 創設一個和諧的、充滿關愛的課堂人際氛圍, 使學生擁有獨立自主、自由開放、合作與探究學習的生本課堂環境。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施生本教育的方法

1. 在實踐中感知, “先做后學”、“先會后學”

生本教育理念認為教育過程的主體和主力是學生自身, 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因此, 在組織學生學習新知識之前, 要讓學生“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具體操作方法是:教師首先認真鉆研教材, 把新授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要求及教學方法等一一在導學稿 (學案) 上開列出來, 提前發給學生。然后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按要求進行調查、訪問、查資料等, 充分做好課前準備。

如講授高一年級“正確的消費觀”一課時, 提前布置學生留心觀察家里或詢問家長, 記錄一個星期內家庭各方面的開支情況, 并分類列出表格。在“價格變動的因素”一課的課前, 讓學生走進商場訪問售貨員, 細心觀察商品交易的細節情況。這樣, 學生感知到商品交易大有文章:有的商品價格隨季節變化而變化, 有的商品早晚價格不同, 有的商品在不同商場價格不一樣。再進一步, 要讓學生問一問、想一想:同樣的商品價格卻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學生經過“先做”即調查實踐之后, 既感知了商品市場變化的奧妙, 增加了探索事物的樂趣, 又鍛煉了社會實踐能力, 為課堂教學“做個理智的消費者”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課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做”的環節, 能使他們直覺地、感性地、綜合地把握所學對象內部的和外部的聯系。然而這種把握還沒有完全訴諸意識, 雖然可以稱為“會”即領會, 但還不能稱為“學”。于是, 在“先做后學”的同時, 還要認真做好“先會后學”過程的設計。如在學生領會了不同商品不同時期價格不同的情況后, 列舉面包、熟食、飲料、書包、球鞋等五種降價商品, 讓學生討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選購這些商品最好。這樣的提問方式打開了學生的“話匣子”, 大家暢所欲言, 同時也懂得了怎樣做個理智的消費者, 這樣學生由“會”到“學”, 不僅掌握了課程知識, 還大大提高了生活能力。

2. 在交流中理解, “先學后教”、“先學后導”

教師教學過程中的“教”, 指教師把握好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度和方法, 并通過課程問題設計, 給出對“學”的恰當而不過分的指導, 讓學生從自己不能學轉化為自己能學。這種方法落實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 就是讓學生將個人在社會實踐中獲得的零碎材料、信息等, 進行整理歸納, 并提出恰當的問題, 然后在小組進行交流、討論。

如講授“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領導核心”一課時, 先布置學生各自收集中華民族近百年來的屈辱史實, 并整理歸納, 辦成手抄報, 互相交流。然后在課堂上提出討論問題:“屈辱讓人傷心痛苦, 為什么要永遠不忘?”“面對屈辱, 當時人民為什么逆來順受?”學生對這些問題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不僅有話可說, 還有自己獨特的觀點, 有時還爭論得面紅耳赤。這時教師恰當地加以點撥, 使他們的爭論漸趨一致, 都朝“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和“落后就要挨打”這個方向聚攏。“不教而教”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 充分啟發學生的主動性, 讓學生自己通過實踐體驗、交流思考后得出結論, 從而獲得感悟。在教學中堅持這樣一條原則:只要學生有可能自己學的, 教師就不教;學生自己學有困難的, 教師要創造條件、轉變方式, 盡量讓學生能自己學。

如講授“正確的價值觀”一課時, 當很多學生反思自己不誠實的行為并做出了改正的決定時, 唯獨有一個經常撒謊的學生低著頭, 一言不發。雖然這名學生的心靈受到了觸動, 但還沒有勇氣承認錯誤, 于是我順勢組織學生展開另一場討論:“誠信社會允許說謊嗎?”這樣把“教”轉化為“導”, 使這個學生受到了愛的啟迪, 認識到誠實是金的道理。這說明教師表面上有形的“無教”, 實質上隱含著無形的“有教”。

3. 在思索中求知, “以學定教”、“以學導教”

“以學定教”、“以學導教”是課堂教學的兩條基本規律。構建運用符合教學規律的教學模式,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動”起來, 自主地學習新知, 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 教師對學生在自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 作適時引導、點撥, 以實現課堂教學時間有效、高效的運用, 從而避免教學的微效勞動和無效勞動, 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要實現“以學定教”、“以學導教”的目標, 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先學后導。“先學”即讓學生在課堂上先自學。在自學中做到“兩落實”即學案落實、時間落實;“三明確”即學習目標明確、學習內容明確、學習方法明確。“后導”即“以學導教”, 就是教師根據學情進行引導、點撥, 提高“教”的目的性、實效性, 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2) 合作研討。合作研討是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交流體驗, 研討問題。在這一學習過程中, 教師定向與設問幾個關鍵性問題, 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研討, 再適時予以點撥、釋疑解難, 使知識得到鞏固延伸。合作研討有以下特點: (1) 合作學習小組成員每個人都有明確的責任和具體的任務; (2) 小組成員平等互助, 合作競爭, 分享成果; (3) 教師為“平等”的保障, 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給予點撥和輔導; (4) 通過課堂提問、測驗等多種方式反饋每個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5) 鼓勵學生多思、多問, 對學生提出的有新意的觀點和問題予以贊賞。 (3) 練在課堂。即當堂課的教學內容當堂練習, 當堂完成教學任務。其實質是:從上課到下課, 教學的全過程都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感悟”, 教師由講授者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調控者、賞評者。學生的“練”, 包括課堂自學、問題討論、交流體驗、實際操作、作業練習等, 使學生的能力在“練”中得到鞏固與發展??巳R思說過:“一旦我們開始根據人類的天性做事, 過去認為復雜的事也都變得簡單。”事實正是這樣, 高中思想政治課雖然綜合性很強, 內容很復雜, 但只要教師了解學生的特點——天生的學習者, 把“師本教育”改為“生本教育”, 把課堂交給學生, 那么這門課就不再復雜, 教好它也就容易了。

四、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施生本教育的基本操作

1. 個體先學, 設置前置性作業

個體先學, 以學生原始的、真正的、發自內心的學習動力作為教學的第一步, 提前布置作業, 把明天的教學要求變成一個問題, 為第二天學習小組的交流提供知識上的保證, 讓學生心里有底, 并有了想要展示的“欲望”。

2. 小組交流, 合作學習

交流的前提是先完成前置性作業, 再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 創設一些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問題, 讓學生樂于自行尋找或略加思考就能找到答案, 從而刺激他們的求知欲, 為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探究奠定基礎。學生將準備的知識 (圖片、事例、故事等) 講出來, 既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 又增強了自信心。在獲得同小組成員的表揚、小組長的肯定或教師的嘉獎時, 為學生帶來無窮的樂趣和“自學”的欲望, “樂學”之情油然而生。

在小組討論時, 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 讓學生獨立思考, 離開學生獨立思考的討論是沒有意義的。思考是獲取任何知識的根本方法, 學會思考, 就像是擁有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 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極其重要的方式。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獨立感悟, 讓他們有自己的思路, 然后進行討論。討論時,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 其中要包容學生的個性、認識水平等方面的不同。

(2) 注意調控學生的學習討論、小組自由討論、小組代表發言的時間和過程, 其中教師要適時引導并肯定。尤其是小組討論不能簡單走過場, 否則會使預習、前置性作業等方面被疏忽掉。

(3) 要給予適當的指導, 盡量不要干預學生的活動。教師要創造一定條件, 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 自己解決疑難問題。教師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和思維的引導者, 更是教學知識的引導者, 要引導學生思考教材內容, 學習教材的邏輯順序,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強化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

3. 設置疑問創新學習

生本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由開放、獨立自主地學習, 在課堂學習生活過程中學會感悟、體味生活, 在與知識的“相遇”中, 將知識融入生命。教師在“點化”學生的同時, 也在點化自己, 學生和教師在課堂環境中共同提升生命質量。設置有價值的疑問, 使學生帶著疑問思考, 解決問題, 獲得能力的提升。高度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強調主要依靠學生自己去學, 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教師應作為“生命的牧者”, 把自己原來所要傳授的一大堆知識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和線索”, 創造最大的空間, 讓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教師要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情況, 有針對性地編排一些題或題組, 鼓勵學生圍繞學習課題發表意見, 特別是復習課 (教師認為最想講的題目) 上, 基礎知識盡量找“差生” (保護他們的積極性) 或組內其他人補充;典型例題讓“中等生”來展示、講解、點評;方法小結一般讓“優秀生”來進行。上課時, 學生可以直奔講臺, 用投影儀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 手執教鞭講給大家聽;其他同學只要有不同想法, 便可上臺質疑;遇到“疑難雜癥”, 班級中心組成員便會“披掛上陣”, 奮力攻克, 學生的成就感會得到極大滿足。教師不教而教, 僅在關鍵處點撥, 也就是“講在關鍵處”??偠灾? 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學便充滿活力。

4. 分析信息, 自主探究

通過對已有知識的成功領悟, 讓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探究的精神得到張揚和發揮。學生在發現知識變化的規律后, 其領悟水平可以得到迅速提升, 提升的速度常常令人震驚。在提升階段的常規化討論中, 學生之間智慧和知識的“廣博性”相互感染, 在分享同伴學習成果的同時, 心里充滿了對學習的渴求, 課堂就成為一種引力巨大的學習場。我們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常常會發現無法預知的令人心靈震撼的場面, 這就是生本課堂教學的無限魅力之所在。

生本教育課題研究方案范文第6篇

一、“生本教育”的基本教學模式

基本模式:學生先學———小組互學——自我展示——教師點評———鞏固練習。

1. 學生先學。

學生先學是生本教學的起點, 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做為教學的第一步, 如何使學生能有效地自主先學呢?生本教育是通過“前置作業”來給出學生先學的具體目標。在精心設計前置作業時主要是要學生完成基礎知識及基礎訓練, 題量在8道題左右, 一般以填空題和選擇題為主。

2. 小組互學。

有了先學的基礎, 第二天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相互交流合作, 一般用5~10分鐘進行交流討論, 由小組長負責檢查并歸納組員對知識點的理解情況。

3. 自我展示。

小組交流后, 各小組對所討論學習的成果進行展示, 當然, 也將小組在討論學習中所存在較多的問題拿出來一起討論。

4. 教師點評。

教師將這節課的知識網絡歸納并投影, 同時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

5. 鞏固練習。

通過練習將本節課的內容進行鞏固消化和提高。

二、分好小組, 讓課堂動起來

在實施“生本課堂”的過程中, 為了能使每個小組都動起來, 合理搭配好小組成員是基礎。由于我校的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受周邊社會環境及家庭因素的影響, 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 自覺、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如果一個組的成員學習習慣不好, 則前置作業這環節可能完成得不好, 就會直接影響后面幾個環節的效果。所以, 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 我一般是將5、6人分為一組, 按優、中、差搭配, 以優帶差, 并定好小組長負責小組的交流活動制度。

三、培訓好小組長, 讓課堂活起來

小組交流是生本課堂中的一種常規化模式, 小組交流是否有實效性, 直接關系到課堂效率。剛開始時, 學生不會小組交流。在交流時會說的都在說, 不會的只顧東張西望, 甚至講閑話, 課堂紀律有些亂。為此, 我認真分析原因, 其一, 教師沒有明確交流的具體要求, 學生對做什么、怎么做不十分清楚。其二, 小組長沒有發揮作用, 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思維碰撞、相互啟發。于是, 利用課余時間, 我對小組長進行了培訓, 明確組長應做的事: (1) 檢查組員的前置作業, 將存在的疑問拿出來組織小組討論; (2) 把小組成員編上號, 按順序輪流發言, 一般不怎么發言和基礎較弱的放前面發言; (3) 開展小組間的競賽, 將組員每次檢測的成績做統計, 定好下次努力的目標; (4) 對組里基礎弱的學生“個別輔導”, 進行“兵教兵”。

通過對組長的培訓, 以及一段時間的堅持, 現在課堂上小組的交流有序了, 與同學間相互交流討論的學生多了, 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在合作交流的學習中, 學生學會了互相幫助, 共同分工合作, 共同去解決疑難, 共同體驗與分享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四、抓好前置作業, 讓學生自主學習

前置作業的目的是要學生自主學習, 知道如何進行自學, 要教會學生方法, 因而, 教師要精心布置和持之以恒, 使學生養成習慣。剛開始, 考慮學生在課堂上也要討論和展示前置作業, 也就沒有檢查這塊, 實施中發現還是有些學生在家沒有完成好前置作業。為了保證學生在課前確實完成了這一環節, 后來就收上來批改, 根據完成的情況反饋存在的問題。

五、定好激勵機制, 將學習興趣激發起來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 在于人是一個可以激勵的系統。”如果一個人有了成功的表現, 又受到激勵, 就會邁向更大的成功。在生本課堂的教學中, 每節課都要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 老師對學生的激勵性的話語, 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更使學生們充滿信心。他們因受到精神上的鼓舞, 潛在的學習能力也相應地得到挖掘, 學習活動中自然就會競爭展現, 人人爭取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此時, 他們的思維被激活了, 思維發生了碰撞, 即刻就產生了智慧的火花, 學生的學習理所當然就產生了極快的進步。當然, 在教學中, 我發現除了語言的激勵, 還需要一些措施和機制保證學生學習積極性、連續性, 如定期召開小組長會, 了解小組長在小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及時幫助解決, 使小組長能以積極的心態和干勁進行小組常態化的管理。經常找雙差生談心, 表揚其好的一面, 激發其學習的信心。

經過不斷努力, 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有了提高, 自主學習、好問的風氣已漸漸形成。我們深深感到, 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 它的核心就是全面依靠學生, 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 即是激發學生的潛能, 發展學生的天性, 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教育。教師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教, 而是組織學生學, 服務于學生的“學”。

摘要: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 它的核心就是全面依靠學生, 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 即是激發學生的潛能, 發展學生的天性, 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教育。教師的核心任務不是自己教, 而是組織學生學, 服務于學生的“學”。

上一篇:軟弱渙散整頓自查報告范文下一篇:語文高中課程標準附錄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