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審計風險與審計程序的關系范文

2023-09-20

審計風險與審計程序的關系范文第1篇

一、準備階段,確定被審計者

(一)編制年度審計計劃。

審計計劃是指審計人員為了完成各項審計業務,達到預期目標,在具體執行審計程序之前編制的工作計劃。依據IIA《工作標準》2200款,“內部審計師在開展每項審計業務時都應制定并記錄審計計劃,包括范圍、目標、時間和資源分配。”風險管理審計計劃是審計機構和人員為實現給企業管理層提供風險信息可靠性程度保證的要求,對風險管理相關活動的審計作出的事先安排和規劃。其編制可采用風險因素優先性審計方法,以每年的風險評估為基礎,確定審計范圍,從業務和業績兩個角度分析影響企業的主要風險因素,確定每種風險的級別和權數,評價風險程度,給風險打分并排序,對特殊要求進行適當考慮,進而對年度審計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此外,也可以采用關鍵線路法(CPM),借助網絡表示各項工作及所需時間,表示出各項工作間的相互關系,找出編制與執行計劃的關鍵路線,從而確定審計在各個環節上所花費的時間,以及完成整個審計過程所需要的總體時間。

(二)選擇被審計者。

1. 選擇被審計者的原則。

不論是哪一種審計,選擇被審計者時都必須把風險作為一個主要的因素考慮(即通常意義上討論的風險導向審計),且在考慮風險大小時必須考慮重要性。重要性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首先,數量上重要,即在企業中的風險損失預計額占的比例要大。例如,對于金額為2萬元的賬戶,1萬元的錯報應被認為是重要的,而對于金額為200萬元的賬戶,10萬元的錯報卻算不上重要。其次,性質上重要。有一些類型的業務,其性質本身就是重要的,而不必考慮其相關的金額大小,例如:關聯方交易、受法規限制的業務、易受政治局勢影響的業務。內部審計人員應檢查整個組織,評估與各種活動相關的風險,并按照這些活動的風險水平順序排列,首先檢查高風險的活動。

2. 選擇被審計者的方法。

(1)系統審計法。系統審計法是由審計部門編制年度審計工作計劃表,在表上列出當年擬實施的審計項目。審計項目的時間安排通常以風險評估作為基礎,也就是說要優先審計風險高的被審者,即風險因素優先性審計規劃。這種方法是最常用的方法。(2)管理層和董事會通過判斷,發現急需關注和處理的問題,從而替代審計人員完成選擇被審計者的工作。(3)被審計者的要求。例如經理層認為需要內部審計人員的參與來評價風險管理措施的適當性和效果性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決定是否中斷預先制定的審計計劃來實施另一項審計前,首先應考慮的是該項目是否比原定的審計項目重要。重要性同樣要通過風險評價來衡量。

總的來說,選擇被審者可通過上述三種方法進行,即:通過系統地分析風險來制定年度審計工作計劃;在緊急情況下,可實施計劃外的異常事項的審計;由被審計者自身提出審計的要求。另外,在年度審計計劃中,還包括審計的時間預算、審計小組成員的選派與分工、利用專家及其他人員的工作等,由于這些內容與執行其他審計時考慮的內容相差不大,所以在這里不再贅述。

二、實施階段,審查合規性和有效性

(一)初步調查被審對象、被審項目風險管理情況。

具體方法包括: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性質、管理體制、經營品種、經營規模、人員結構等,對被審計單位的概況有一個輪廓性的掌握;查閱被審計單位及其下屬機構的各種文件,搜集被審計單位實施管理中以文件形式體現的部分;與被審計單位領導、各層面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職工群眾進行談話,全面了解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管理情況;現場察看并查閱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管理、生產管理、產品質量管理、原材料和產品進出庫管理、銷售發票管理、業務合同管理,以及各種經營經濟事項的審核、批準、指令等資料。此外,還可以召開審計座談會,發放風險管理情況調查問卷表,初步了解被審計對象風險管理控制弱點;實地觀察并走訪被審計者現場,進一步證實風險管理控制弱點;研究被審計者風險管理部門制定的有關風險管理的資料,初步分析風險管理政策、程序是否合理,風險管理措施是否充分有效。

(二)描述、分析和評價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符合性測試)。

編制風險管理流程圖,找出關鍵風險管理控制點,并與上一步驟了解和證實的控制弱點相比較,正式確定風險管理控制弱點;對交易或決策程序實施穿行測試,以檢查被審計對象在風險管理程序的設計上是否存在漏洞,或者審查和評價測試結果是否與原來目標或計劃制定的內容相符;對調查表或流程圖中最可能出現問題的部分(風險管理控制弱點)進行小樣本測試,以檢查企業風險管理的執行過程,并能審查出風險管理措施的有效執行情況;編制風險管理矩陣圖,對風險管理政策、程序和措施進行評價,根據矩陣圖中列示出的風險性質和嚴重程度修定被審項目。在風險管理審計中,符合性測試有兩類:風險管理處理程序測試和風險管理制度功能測試。前者用以檢查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得到執行,后者用以查明風險管理措施是否能充分發揮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強調的是通過定性分析反映企業遵循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的情況,以及偏離風險管理水平的程度。

(三)實行實質性測試。

符合性測試直接影響到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是否執行實質性測試取決于以前各步驟收集的證據及符合性測試的結果。但是在風險管理審計中,實質性測試一般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審計人員在確定被審計對象、項目時,已初步確定這些對象、項目是審計的重點,即使在前階段證明被審計對象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執行得比較好,在本階段也必須進一步采用定量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措施進行評價。如果措施執行得好,要對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管理水平予以肯定,借以作為考核其業績的依據;如果措施沒有效率,應明確形成差距的風險原因,分析風險的產生部門、風險的類別及其性質。例如分析發生的風險是屬于業務風險還是財務風險,如果是業務風險,應再進一步分析是哪一方面的風險,如材料供應方面引起的風險,生產能力方面的風險等。通過對風險深刻的分析可以揭示出風險產生的原因,為今后防范、規避風險提供依據。

三、報告階段,做出審計結論

風險管理審計結論是在對被審計單位風險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審核,并對其風險管理的程序、對策、體制及機制進行評價后,得出的一個有關企業被審計對象風險管理的結論。這個結論必須是圍繞審查評價被審計單位的風險管理情況得出的。審計人員應按照審計指標體系,在企業內外廣泛深入地進行資料收集工作,將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類和統計。在整理過程中,應采用較為科學的分類方法和統計方法,使計算結果客觀、可靠。利用上述統計結果與前期的有關數據進行比較,如果是初次評價,則將統計結果與有關歷史數據進行比較。如果統計數據優于前期數據,說明企業風險管理實施效果較佳;反之則說明企業風險管理實施效果欠佳,并應當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風險管理審計部門將審計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反饋給風險管理決策委員會,為修改、調整風險管理計劃提出建設性建議。最終審計結論應通過書面審計報告的形式表現出來。審計報告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審計目標、范圍、程序、建議及各種可能的糾正方案。

四、后續階段,落實審計建議

審計風險與審計程序的關系范文第2篇

關鍵詞: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內涵,意義,程序要點

企業實施內部審計主要經歷了詳細審計階段、會計報表賬項審計階段、制度基礎審計階段、風險導向審計階段, 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是在經濟發展和企業管理理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進行的, 企業內部審計方式的演變體現了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的雙重完善, 本文主要論述的是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具體情況, 包括其內涵、意義、程序要點等方面。

一、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內涵

通常意義上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指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在整個審計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將企業的風險評估作為實施審計的導向, 對所要審計的企業項目的優先排次的依據也是量化出來的分析水平, 所要審計的重點和具體范圍的劃定也是根據相應的風險評估來確定的, 在這一基礎上, 對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再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對企業進行風險控制和管理, 有效地處理企業的各種簽證和咨詢活動。

在進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過程中, 企業更多地會重視其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所能遇到的各種風險, 并通過這些風險因素來有效判斷企業的效益狀況。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組織的效益往往與企業的內外部事件、企業管理行為、企業客觀環境、企業管理需要實現的目標、具體實施的戰略有著密切的關系, 這些因素都對企業實施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程序起著重要的影響。

在企業管理方式逐漸變革的今天, 企業的審計策略也出現了相應地改變。與傳統的企業內部的審計方式相比基于企業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有著很大的不同, 無論在審計方式、關注重點、具體程序上都存在很多的差異, 這些差異導致它們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產生的效果也有著非常大的不同, 根本的不同就是對企業效益的影響程度。

企業傳統的內部審計方式是通過直接測試內部控制來實現的, 在這一過程中側重的問題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程度, 并沒有將企業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重點體現, 風險的大小指標僅僅是用來顯示企業內部控制的效果, 反映企業管理的優勢與劣勢, 進而達到發揚長處、改革弊端的目的。這種傳統的方式導致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往往過于體現細節的管理, 不重視企業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 管理的眼光局限與過去的審計中, 這就很容易導致控制點的不斷增加, 企業自身的審計業務就會變得越來越繁忙, 工作的效率也并不會因此而得到廣泛的提高, 甚至會嚴重阻礙企業各項管理程序的正常運轉, 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會逐漸降低,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 急需一種新型的管理方式, 不僅要重視內部的控制, 更需要將企業的前途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上。

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傳統的內部審計不同, 它注重的是企業的風險分析, 在某種程度上說, 具有高瞻遠矚的科學預測性。進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首先仔細確認企業想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 進而對實現這一目標各個具體環節進行風險評估, 接著就要按照某種標準找到企業內部審計的重點, 對可能存在的風險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整理出有效的風險控制建議規劃, 然后經過后一階段的具體審計, 對風險控制的程度和效果進行科學的測試與評價。在這一審計過程中, 企業內股的審計工作人員的主要關注點在于風險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而不是將時間與精力過多地投入到控制過程的細節管理中。這樣就可以充分提高工作的效率, 從某種程度上說, 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不僅注重過程, 更注重的是最終的效益, 在企業逐漸進行精益化管理的今天, 這種審計方式和企業的管理方式有著內在的一致性。

二、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重要意義

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對企業的管理工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它的產生既是企業審計工作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也是企業不斷發展的趨勢, 更體現了時代經濟發展的潮流,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可以逐漸完善企業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的內部審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體現了企業審計的必然趨勢, 它不僅能夠對企業發展目標的風險性做出前瞻性的科學分析和預測, 還可以提出有效的預警機制, 及時發現和評估企業的風險, 并提供相應的風險報告, 為風險管理機制的確立提供可靠的依據。風險管理的最本質特征就是將企業的效益和企業的前途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上, 而不是過分地注重細節, 這樣就能更好地掌握企業的發展方向。

其次為企業的綜合治理提供相應的保證。企業的內部審計是企業治理的關鍵環節, 并具有很大的實際作用, 包括對企業各項工作進行有效地監管, 對企業風險進行及時地評價, 對企業的組織和控制進行審核, 查看企業的經濟信息的可靠程度, 及時了解企業運轉與國家政策法規的符合程度等, 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為企業各項工作的綜合治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使各項工作的運轉都有章可循, 也可以增強企業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

最后可以推動企業內部的控制與改革。企業在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在企業的生產目標引導下的內部控制結構的建構, 也就是說, 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可以逐漸完善企業的內部管理方式。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可以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步驟中體現出來, 其對企業管理滲透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企業管理方式變革的特點, 同時還有利于簡化企業內部控制的環節, 進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重點程序和要點

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方法都通過對組織的風險管理控制和監督評價系統來實踐的, 這些具有系統化、標準化的方式可以作為企業內部審計的標準, 在實際的應用也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企業在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過程中, 在計劃階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制定出企業的年計劃方案, 計劃工作準備得越充分, 具體的審計工作執行的效果就越明顯。在這一階段, 還需要進行的準備是確定需要審計的對象, 制定出具體的審計步驟。根據《內部審計準則第一號——審計計劃》中的相關規定, 企業在制定年度的審計計劃之前, 一定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企業所存在的各種風險, 以便判斷出企業的發展方向, 其中包括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企業在組織日常生產工作的進程中所制定的預期目標, 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和年度重點工作有著重要影響的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合同計劃等, 二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最終成效, 三是要充分了解企業近期的經營活動和企業管理的變化, 尤其是要掌握企業進行內部控制的復雜程序, 四是要充分了解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個人綜合頁素質、崗位有無出現變動的情況等。這些信息資料可以為企業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國際企業的內部審計標準同時也規定了帶有共性的風險因素, 但是企業在具體操作的時候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從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 將風險的共性和個性特征有機聯系在一起, 反映出最具體的風險項目。通常情況下, 企業所能面臨的巨大風險多集中在財政收支預算的編報和企業重點項目的立項審批上, 此外還包括企業日常營業資金的收取工作、如何有效管理企業預算之外的資金等情況。鑒于風險涉及的方面還是比較多的, 所以企業內部的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管理的過程中, 一定要考慮各種因素來進行全方位地、立體地分析, 將企業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有機結合在一起, 更加系統地識別企業的各種經營風險, 為企業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企業風險內部審計的具體實施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先將企業在經營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納入到可考慮的范圍之內, 這樣就想增強了企業各部門之間的聯系作用。在傳統的企業審計過程中, 審計人員一般被當做是企業進行內部審計的對象, 這樣就沒有將其作為審計目的的有機構成, 而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則是將審計人員作為審計目的一部分, 同時非常重視各個審計項目之間的關系, 并在審計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審計目標與審計目的的高度一致性, 在這個意義上, 即有利于將所有的審計項目分為三個步驟來進行, 第一就是要確認企業的組織目標, 在確定目標之前要充分了解待審計企業的職責和使命, 對其管理層次進行明細的劃分和確認, 并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規劃和所能實現的目的來細分其長遠的目標和短期的目標, 這樣可以讓組織和管理的工作更加有章可循。第二就是要確定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風險級數, 以便抓住內部審計的重點, 按照規程實施審計程序, 同時要使用合適的審計方法, 在現場的取證和驗收方面要選取最適宜的判斷指標, 同時對各個生產因素進行量化, 在量化的過程中要同時兼顧審計的間隔、企業的整改情況等。

企業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報告的階段在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企業的審計工作的成果。企業審計人員將內部審計的成果整理成審計報告, 審計報告在該階段的主要作用就是要監督和管理被審計的企業及時解決生產經營中所存在的問題, 有效控制各種風險, 完善企業內部的管理體系, 審計報告階段的工作內容非常重要, 它的落實與否關系到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本身存在的價值, 還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風險控制的效益。因此企業內部的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方案的同時就要在科學的風險評估的基礎上合理提出審計建議和審計問題, 并將報告提交給企業的高層領導部門, 綜合各種因素經過充分的論證, 確定出最后的風險水平。這種風險導向模式可以有效促進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的各項管理機制, 促進企業實現生產目標, 同時還可以提升企業的服務水平, 而企業內部審計的作用也充分體現了出來。

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后續審計階段也極為關鍵, 這是對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跟蹤檢查與反映, 如果被審計單位沒有按照要求去履行相應的責任, 后續審計工作將會持續進行, 直到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妥善的解決為止。根據《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標準》的相關規定, 在審計人員進行后續的跟蹤的時候, 要認真確認對已經報告的審計發現是否采取了及時的補救措施, 還要查看有關的問題是否得到了相應的解決。企業存在風險的大小決定了企業后續審計工作規模的大小, 風險越大, 后續審計工作的涉及范圍就越來越大、程度也在逐漸加深。實施這一措施是為了進一步確認糾正措施是否得到恰當地實施, 因而, 企業后續的審計工作要以實現控制目標和降低風險為最根本的目的, 在后續審計中需要重點實施的控制內容是那些因控制目標沒有及時實現而導致的企業風險和相應的影響, 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落實審計報告上。

四、企業審計人員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過程中應具備的素質

企業要做好內部審計機構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審計機構的合理設置。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 企業審計部門明顯缺乏必要的獨立性, 其所應該擔負的職責也為未曾真正落實到位, 審計部門的組織形式和它所承擔的責任存在著很大的不對稱的性質, 這就導致了審計工作的效率比較低下?!蛾P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住處, 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主要工作的負責人應該由本單位的直接領導人擔當, 與此同時他要受到國家審計機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與監督, 在這一過程中要將人力資源進行合理地配置, 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在這一過程中, 要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一要協調好各級審計人員的比例, 初級、中級、高級審計人員要保持互補的性質, 不能偏重其一。二是要協調好會計師、經濟師、工程師、律師這四方面的人員的組成, 盡量穩定好內部審計部門的專業性和技術性。三是要積極調動資深人員和新員工之間的工作積極性, 相互之間做到取長補短, 在相互的學習與交流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業務能力。

企業審計人員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過程中應具備的素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要具備比較高的風險意識, 企業的審計人員要不斷提高對風險進行管理的技能。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要求內審人員對組織、行業與競爭情況有足夠的了解能力, 對特定職能、審計流程和整個組織的關系都要有透徹的掌握, 以便在工作中可以變被動為主動, 提高對風險的前瞻性分析, 積極尋找問題的根本所在, 利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解決問題。風險意識可以為企業提供未雨綢繆的機會, 逐漸增強企業處變不驚的能力。審計人員具有風險意識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 還可以通過對風險的有效分析, 為企業的發展開拓出更廣闊的路徑。

二是要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 平時要注重知識的不斷更新, 最大限度地拓展知識面, 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 不斷提高審計的綜合素質, 在行動中提高執行的力度。企業的審計人員還要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 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增強對工作的責任心, 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觀察的敏銳程度。21世紀需要知識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 只有具備足夠的學習能力才可以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審計人員同樣需要具備很高的學習能力, 風險導向的內部審計工作本身就需要足夠豐富的知識和足夠寬廣的視閾。

三是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要具備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掌握有效的技巧, 盡量取得企業高級管理層和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對審計工作的理解與支持。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好壞與審計人員的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在工作實踐中要不斷加強對自身能力與技術的培養, 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審計的效率和質量。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 企業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工作越來越重要, 提升審計水平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企業全員都要為此付出一定的努力, 以便更好地適應不斷前進著的審計事業。

五、總結

綜上所述, 為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在進行管理的時候適宜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在對企業生產和運營中存在的所有風險進行科學地評估和預測, 在此基礎上不能忽視任何審計環節, 不僅要做好審計工作的規劃環節, 還要對審計的執行環節與監督環節進行嚴格地把關, 以確保將企業的運營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鄭小榮.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若干理論問題探討[J].審計與經濟研究, 2006 (16) [1]鄭小榮.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若干理論問題探討[J].審計與經濟研究, 2006 (16)

審計風險與審計程序的關系范文第3篇

一、銷售交易真實性審計———引入產能分析

錦州港1996年~1999年四年間造假手法非常簡單, 就是直接虛增應收賬款或貨幣資金。在這種情況下, 審計報告仍然顯示無保留意見, 常規審計程序在造假舞弊案件中基本沒有起到作用, 問題到底在哪里?

(一) 常規審計程序在細節測試中關注問題的偏離

交易真實性的細節測試中, 現行審計程序要求關注三類問題的可能性:一是未曾發貨卻已將銷售交易登記入賬;二是銷售交易的重復入賬;三是向虛構客戶發貨, 并作為銷售交易登記入賬。

筆者對其常規審計程序簡評如下: (1) 未曾發貨卻已將銷售交易登記入賬。針對這一問題注冊會計師從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中抽取若干筆分錄, 追查有無發運憑證及其他佐證, 借以查明有無事實上沒有發貨卻已登記入賬的銷售交易。在高度自動化的會計信息系統中, 沒有發貨單的匹配, 系統將無法開具銷售發票, 也無從考慮確認收入。如果上市公司有意虛構業績, 不可能會出現這種有發票而沒有其他發貨單據的毗漏, 因此, 這一常規審計程序是無法發現虛構交易的。 (2) 銷售交易的重復入賬。這種做賬手法比較古老, 在現行會計信息系統中也非常容易查找, 因此, 不應作為主要的關注對象。 (3) 向虛構客戶發貨, 并作為銷售交易登記入賬。針對這一問題的審計程序是, 注冊會計師應當檢查主營業務收入明細賬中與銷售分錄相應的銷貨單, 以確定銷售是否履行賒銷審批手續和發貨審批手續。

這里重要的是取得是否是虛構客戶的審計證據, 在此前提下, 如果存在管理層授權, 那么可以斷定管理層舞弊, 但反之不然。因此, 對于因果關系不明朗的審計程序, 無法直達目的, 審計證據單一, 沒有證據鏈支持, 缺乏說明力。

從風險評估與風險應對的邏輯思想, 筆者認為交易的真實性審計應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1) 真實銷售業績, 在銷售期間不恰當分割, 調節銷售收入;公司為了調節各會計期間的經營業績, 往往對銷售期間進行不恰當的劃分, 提前或延后確認收入。這種情況是“第四季現象”, 可通過截止測試及月毛利率的分析程序獲得內部證據, 結合應收賬款發生額及銷售條件等進行函證, 內外部證據印證, 充分有效, 審計困難不大。 (2) 虛構銷售業績。真實客戶、虛構銷售:為了粉飾業績, 在原銷售業務的基礎上虛構銷售業務, 人為擴大銷售數量, 使得公司在該客戶名下確認的收入遠遠大于實際銷售收入。如東方電子造假案中, 大量的虛構銷售是真實客戶, 虛構銷售。虛構客戶、虛構銷售:將不存在的銷售業務, 按正常銷售程序進行模擬運轉, 偽造訂單、發運憑證、合同, 開具銷售發票等。虛擬客戶制造銷售:如將產品銷售給與其沒有關聯關系的第三方, 然后再由其子公司將產品從第三方購回, 這樣即可增加銷售收入, 又可避免內部交易的抵銷。虛構銷售的審計, 由于其隱蔽性, 反偵察能力較強, 全部追查清楚是很困難的, 而一旦審計人員沒有發現“冰山一角”, 最終的結果將不堪設想。常規審計程序主要通過函證取得應收賬款發生額的外部證據, 通過抽查發票、出庫單及銷售單等替代程序獲得內部證據, 這些都無法實現高保證程度的充分可靠證據。就連期后收款成功來證實前期收入確認真實性的審計程序, 也在東方電子造假案中失效。

因此, 無論是存貨監盤測試, 還是應收賬款函證, 都是孤立地驗證生產結果與銷售實現, 這種單純地由“產出”來驗證產出結果的方式, 很難取得一個整體的邏輯推理形成的證據鏈。

實質上, 測試生產與銷售的相關性, 可以有效確定經營過程中的購貨量與消耗量、消耗量與產出量、產出量與銷售量之間是否配比。這就是由投入測定產出合理性的產能分析。

(二) 產能分析———查找虛構銷售的有力武器

產能分析, 嚴格意義上來講, 是根據經營計量的技術指標找到企業生產經營能力和規模的極限, 與企業實際生產和銷售數據進行比對, 發現是否存在虛構。這種方法盡管取證來自于內部, 但其證據質量相當高, 與相關的外部證據形成呼應, 能有效彌補常規審計程序取證單一以及缺乏數據庫的不足。大致的思路是, 測定可供銷售的最大銷量與本期實際銷量對比, 如果前者小于后者, 就屬于非正?,F象, 鎖定虛構可能。同理, 銷量取決于本期產量, 因此, 根據企業生產能力測定企業產量理論值, 再與實際產量對比。

根據“本年可供銷售數量=本年生產數量+上年累計剩余生產數量”, 在進行本年產量測定時, 按以下步驟進行: (1) 對公司主要產品的產能進行評估。獲取企業生產設計能力的確認依據, 如可行性研究報告等;獲取企業單臺設備、車輛等營運能力的定額指標, 并根據設備、車輛等總量進行框算, 確定企業生產經營能力及規模的上限;最后, 對生產線進行評估, 確定本年產能理論值;獲取企業生產產量或其他工作量等原始記錄, 與產能理論值進行比較。 (2) 從料耗著手, 分析產量的合理性。通過原材料計價測試獲取主料發出資料, 將月主料發出與月產量進行配比, 分析主要產品的噸耗波動情況。 (3) 從人工著手, 分析產量的合理性。利用月直接人工與當月產量測得噸耗工資, 查找月波動是否異常。 (4) 從電耗著手, 分析產量的合理性。從耗電量來看, 如果產量虛增, 只會造成噸耗下降, 反之, 就是一種非正常情況。同時, 耗電量的資料通過供電部門的電費發票獲取外部證據的支持。以上幾項主要根據企業各月噸耗比觀察波動較大的月份, 尋找突破口。

(三) 產能分析的延伸

生產制造型企業, 企業生產經營能力的極限取決于其固定資產規模, 最終體現在銷售收入的規模, 因此, 固定資產與營業收入的趨勢曲線總體上應該是趨同的。也就是說固定資產達到最大飽和, 才會擴充, 反之, 一個生產能力遠達不到飽和企業, 卻在不停地大興土木, 這也是一個反常的標志。以貴州茅臺、上港集箱為例來佐證錦洲港的問題。

單位:元

單位:元

單位:元

資料來源: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

從圖中可以看到, 業績相當好的貴州茅臺, 收入增長迅猛, 遠超過固定資產的上升。同是港口行業的上港集箱, 其收入與固定資產增長趨勢相同。但令人奇怪的是, 錦洲港的報表并不符合這一規律, 1999年之前, 報表中固定資產與主營業務收入保持著相對平衡的趨勢, 2000年開始固定資產如脫疆野馬般向上直沖, 而營業收入反而不斷下降, 這種逆向的趨勢也使其財務造假露出了馬腳。事實證明, 錦洲港固定資產與營業收入不匹配的重要原因就是, 對固定資產的肆意捏造。

二、固定資產審計———關注現金流量分析程序

截至1999年末, 錦洲港賬面貨幣資金只有45693萬元, 其中有21367萬元是虛構的。錦州港可能意識到這種造假手法不保險, 從2000年開始有意填補銀行存款巨額窟窿, 假賬主要從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走。2001年, 可能擔心虛構巨額銀行存款被查, 通過虛增在建工程名義將銀行存款窟窿補上。這樣, 到了2001年末, 貨幣資金被填實了, 而在建工程及固定資產虛增了34164萬元。虛構固定資產最有效的審計程序就是實盤。但是由于港口類企業本身的特性, 盤點難度大, 價值難以確定, 此次審計最大的問題就出在未履行專家驗證及外部函證, 而是通過對固定資產所有權及固定資產增加相關單據的審查來完成, 在誠信企業里這樣的審計程序的確可以奏效, 但在舞弊企業, 這實質上是一種冒險。在原有審計程序的基礎上, 為了更有效地發現問題, 切中要害, 應進一步結合現金流量分析程序找出問題所在。

(一) 購建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

通過現金流量表的分析, 找出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與固定資產增減變動不一致的原因, 可以為進一步的審計程序指明方向。投資活動中, 最主要的就是股權、債權投資和長期資產投資兩部分, 對于一個處于發展勢頭的上市公司, 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增長迅速, 因此, 在投資活動現金流量里, 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 所占比例應該很大。

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長期資產本期增加總額-本期因接受投資增加的固定資產-本期在建工程承擔的資本化利息+ (期初投資性應付賬款-期末投資性應付賬款) + (期初投資性應付票據-期末投資性應付票據) + (期末投資性預付賬款-期初投資性預付賬款)

根據公式, 先設A=長期資產本年增加總額, B=購建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

當A>B時, 說明當期存在非貨幣性增加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 如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 在建工程借款費用資本化、預付工程款等情況。

下面通過上市公司報表實例進行分析:

單位:元

資料來源: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

貴州茅臺一直是我國A股市場表現非常搶眼的一家上市公司, 茅臺有國酒美譽, 具有壟斷市場, 業績每年都相當可觀, 現金流充裕, 自有資金即可滿足每年幾億甚至幾十億的在建工程投入, 是一家少有的不需貸款經營的公司。據茅臺2008年的年報中披露,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及《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的要求, 本報告期公司將進行在建工程預付工程價款從“在建工程-預付工程款”科目調入“預付賬款”科目核算, 并對公司資產負債表相應年初數作出調整, 調整后在建工程期初數為361516478元, 預付賬款期初數為639762311元。

由此可知, 每年大型的在建工程都存在大額的預付工程款, 只是以前是通過在建工程, 2008年后, 通過預付賬款, 按照以上公式需要加上本期增加的預付賬款。

還可發現歷年來, 即使2008年后, 不考慮增加的預付工程款, 計算出來的結果都是A>B。針對貴州茅臺, 不存在借款費用的問題, 從報表披露來看, 也不存在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等事項引起長期資產增加, 這個結果導致兩者不一致的原因就是每年大額的預付工程款, 每年又有大量的在建工程完工結轉固定資產, 而當期的固定資產都是前期預付款項支付的, 造成這一局面。

用同樣的方式來看一下錦洲港的報表資料, 通過這一公式是否可以發現其中的紕漏?

單位:元

資料來源: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

根據表中數據, 依然發現A>B, 但是錦洲港與貴州茅臺的經營模式不同, 前者每年銀行借款金額巨大, 而后者完全是自籌資金。因此, 剔除每年資本化利息和后付工程款部分, 可發現, 最終A

報表披露中沒有涉及非貨幣性交易、債務重組的長期資產變動, 可以剔除這部分因素。

那么, 是否存在預付工程款的原因呢?從原理上來講, 就一筆預付工程款而言, 如果是通過預付賬款核算的, 同時排除前期工程預付款的影響下, 會導致預付當期AB。

從錦洲港2001年以前的報表來看, 都是A

單位:元

資料來源: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

接下來, 看一看整改后, 錦洲港的報表資料 (見表6) 。

從表6可知, 剔除資本化利息和工程款影響, 2002年以后, 該公司報表顯示, 一直都是A>B的, 這符合正常規律, 但與2001年前是正好相反的, 這也能很明顯地體現問題所在。

(二) 固定資產與在建工程變化趨勢

當存在大量的在建工程時, 由于沒有完工, 在建工程巨大, 而固定資產增長僅依靠外購, 較為緩慢;一旦在建工程完工, 在建工程急劇減少, 而固定資產扶搖直上。這是一般的邏輯, 來看看上市公司的情況:

單位:元

(1) 貴州茅臺

單位:元

資料來源: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

(2) 錦洲港

由貴州茅臺表7、圖4可知, 固定資產一直呈增長趨勢, 在建工程前期增長, 但在2006年開始迅速下降, 同期, 固定資產與在建工程正好相反, 迅速增長, 這說明在建工程完工后, 在建工程減少而固定資產增加。

但從錦洲港表8、圖5卻不同, 在建工程一直是增長趨勢, 固定資產在1999年到2001年間增長驚人, 在建工程平緩增長, 至2002年在建工程迅速減少, 而固定資產卻緩慢增長。這種趨勢很難讓人用通常的思維去理解, 屬于較為異常的趨勢。

(三) 現金流量表與貨幣資金余額

如表9所示, 錦洲港這幾年的固定資產購建的支出主要來源于每年吸收權益性投資、借款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 根本不需動用期初貨幣資金, 而且貨幣資金每年呈現增長趨勢, 這讓人很疑惑, 既然有四億多的貨幣資金, 為何每年還需大量借款?顯然, 虛構的現金只能“紙上富貴”, 卻無法使用, 長期停留在賬面。

單位:元

資料來源: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

三、結論

平衡審計成本與審計風險一直是會計師事務所設計審計程序時十分掙扎的部分, 因此, 借助分析程序的風險識別信號功能, 建立規范化的審計程序, 從長期來看, 不僅可以節約成本, 而且有利于降低事務所執業風險。同時, 也期望相應的行業數據庫資源盡早建立, 以及從業人員提高對工程技術指標的理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曉慧:《風險管理框架下審計理論與流程研究》,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審計風險與審計程序的關系范文第4篇

2005年3月, 我國的內部審計協會發布第三批內部審計具體準則, 將風險管理審計納入內部審計準則體系中?!秲炔繉徲嬀唧w準則第3號—風險管理審計》的發布和實施, 標志著我國內部審計已發展到了風險導向審計階段。于是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和實現企業目標不謀而合, 具有可觀的研究價值。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基本理論

1.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形成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內部審計理論和實務發展的最新動向, 它經歷了會計賬簿導向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導向內部審計, 并以事實和經驗告訴我們實施風向導向內部審計是內部審計的必然結果。

20世紀末, 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企業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活動方式日益復雜, 以內部控制為導向的內部審計自身缺陷越來越明顯, 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步伐。金融危機的爆發, 迫使更多的企業認識到風險管理是使其生存下去, 并繼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內審部門作為企業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 不僅要做好經濟監督, 還要參與到企業的戰略、經營中去。所以說, 實施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既是內部審計的法定職責, 是內部審計發展的良機。

2.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本質

審計是一個比較系統的過程, 在這個系統中, 審計人員需要做的是收集、評價與經濟活動有關的審計證據, 并認定證據與其標準的是否相符, 然后發表意見。由此可知, 審計也是一項經濟控制, 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它作為一種審計的技術手段, 是與企業風險管理緊密相連的經濟控制方法??梢哉f,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根本來源于內部審計, 在風險的控制上保證受托責任關系的管理控制機制。

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1. 完善公司的治理體系

公司治理是21世紀公司運作的基礎, 在公司治理系統的框架下, 內審開展其工作并且提供給公司治所需要的信息。它們的關系如下所示 (見圖) 。

公司需要一個能保持獨立性的、有能力的內部審計功能。它能獨立于管理者。并且能向董事會提交報告, 可以消除董事會和管理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保證信息披露時的真實性, 方便管理者對經營層面的控制, 把代理人、委托人之間的關系提升到代理人、委托人和內部審計人三者的關系, 使公司的治理體系變得更加堅固。另外, 內審鎖發表的建議還能督促管理層不斷健全管理和約束機制, 實現治理目標。

2. 幫助組織增加價值

根據IIA在2002年對內審的定義, 可以發現, 內審的日?;顒臃秶怯蓛炔靠刂?、公司治理、風險管理三部分組成的, 其最終目的是實現組織增產。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它有兩部分可以為企業增加價值的途徑。一是為提供比必要的增值性服務, 二是減少企業不必要的損失。第一點是以咨詢服務來給企業提供企業需要的信息和意見;第二點是對企的業控制進行評價, 從而確保企業的控制可以防止企業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3. 發揮優勢———彌補外部審計的不足

2002年7月IIA就曾提出過:健全的治理結構是需要建立在所謂“有效治理體系”它的的四個條件的協同之上, 這里所說的四個條件是指:外部審計和內部審計、執行管理層、董事會。他們是有效治理賴以存在的重要基石。外部審計師們需要保持獨立性, 把審計與咨詢業務區分開來;內部審計師可以增強報告關系上的獨立性。然而, 外部審計是一項事后審計, 不能在經濟業務發生當時即刻做出回應, 參與到這個經濟事項中, 保證經濟活動的有效性, 而這個時候, 內部審計的優勢地位顯得尤為明顯。

4.“監督”“鑒證”雙重職能

兩權分離條件下審計才有可能實現。在授權經營管理的體制當中, 因為內審部門都會采取董事會直接的領導或者是會采取監事和經營管理層雙重領導的模式, 所以內審部門需要發揮其所有權監督的特質。另外, 企業所有者是否給予的企業的經營者報酬, 完全取決于后者所具有的領導能力、管理能力和企業實際的收益。為了向企業所有者展示經營能力, 企業經營者就需要定期匯報工作成果, 傳遞其經營管理理念和信息。內審的存在就是為經營者鎖提供的業績報告提供鑒證, 為給經營者的考核提供必要的證據和依據。

四、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應用于公司治理時存在的問題

1. 我國的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技術落后

為了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推行, 需要公司的風險管理部門、管理層等各個業務部門的共同參與, 它形成了包含公司各部門的多元風險管理體系 (見表) 。

但是, 大多數企業內審部門形同虛設, 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且內部審計的既服務于管理層, 又服務于董事會, 職能不清晰。

在風險管理的方法層面上, 西方國家較為先進的管理模式所采用的一般為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是運用金融工具、數理統計模型等工具, 不但工作量較小, 而且出來的結果較為精確。反觀我國, 多數的企業采用了定性方。這在技術方法上就處于下風了。風險管理體系的不完善, 技術方法的落后, 這些阻礙顯然不能使得企業在現在日益激烈的競爭和越來越多風險的環境中求的生存。

2. 企業本身內部審計, 重視度不高

我國的內部審計主要為行政的命令, 政府的要求。而許多國外的內審則發生于公司自身的內部需求。在實際中, 內部審計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上, 內部審計既是代表了政府國家監督企業, 又是代表了企業管理者監督下屬。許多企業的管理者對內審的獨立性認識不足, 把它認為就是查賬, 還一度將內部審計部門放置于會計部門里面, 將兩者合一。結果當然不僅是市級部門對會計部門無法進行有理的監督, 對于其他部門也不能做出公正的評判。

3. 內部審計部門的地位和獨立性差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特質, 只有在這條特質成立的前提下, 內部審計才能被成為內部審計, 才能發揮它的功效。整個公司中, 內部審計組織隸屬于公司行政系統, 企業的日常經營中服從于公司管理者的調度、指揮。雖然這對于結合公司的經營管理是有幫助的, 但它同時也形成了兩者角色的混同、矛盾, 并不利于公司內部審計發揮其功能。

4. 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不夠強

IIA在世紀末發布了名為“內部審計人員勝任能力框架”的研究報告 (The Competency Framework for Internal Auditing, 簡稱CFI-A) , 其中認為,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關注點的變化, 影響了其對內部審計人員勝任能力的要求。而內部審計人員應該至少具有兩種特質:其一是行為技能和知識技能。知識技能所包含技術、鑒別能力、分析能力;行為技能涵蓋了人際技能、個人技能和組織技能。刨除對于知識技能的強調, 這里還強調內部審計人員行為和心理這兩方面的能力和特質。根據賀穎奇等人的資料顯示, 在我國, 從事審計的人員對于財務審計、審計法、審計準則、財務會計、會計法與會計準則、稅法、內部控制制度等專業知識范圍內的知識較為熟悉;但是對管理會計與管理審計、信息系統及其審計公司治理、戰略管理、管理溝通、風險管理等這些與公司管理有關的領域并不熟知。所以, 我國的內審人員的勝任能力依然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進步, 改進。

五、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應用于公司治理的改進方法和建議

1. 強化風險管理意識, 健全風險管理機制

現代風險管理模式必然在企業的組織結構上得以體現, 而構筑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設立風險管理機構則是提高企業風險管理上的水平的重要要求。在建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組織體系的過程中, 要以風險管理的流程為導向, 對企業現有的風險管理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有效的整合:組織企業要建設以風險管理委員會作為風險管理的最高領導, 負責旗下的風險管理, 并且設立專職風險監管部門和內審部門, 他們分別執行控制和風險審計。內部審計部門需要負責各個業務部門的風險控制, 并且對其實施的有效性進行檢查。從而風險, 提早做出防范的對策。各個業務部門和管理部門的各自負責人要負責風險的監控, 在這個前提之下內審部門再進行監控。如此一來, 風險管理中內部審計和各部門之間就產生化學反應有效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 互相磨合, 使得防范機制變得更加健全。

2. 改善內部審計機構設置模式, 確立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地位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僅僅需要管理者的來決定, 更需要靠內部審計人員自己的工作來爭取、確立。要做到這一點, 就應當做到:首先是審計務實性要加強。內部審計要緊緊抓住企業經濟活動、經營發展中的關鍵環節, 突出審計重點, 使其能夠在企業的日常經濟活動中起到承上啟下、鋪路搭橋的作用。其次是審計的過程要依照規范來進行。要建立完整規范的內部審計程序, 做到依法審計, 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企業的規章制度來, 依照照企業經營管理及其領導者的需求來開展審計。再次是審計結果要突出實效性。內部審計在一定程度上說, 是一種效益審計, 是否能通過審計來規避經營風險、促進經營發展, 是衡量內部審計有效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為只有做到了, 內部審計才能真正成為在監督和服務中的“指南針”。

3. 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

首先, 職業道德教育是首當其沖的, 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內部審計人員的道德修養提高了, 掌握了國家財經法紀和企業規章制度, 審計部門才能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和財務收支進行有效客觀公正的審計與評價, 為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提供生產經營決策所必需的科學依據。其次, 是要加強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內部審計人員所必需的是掌握會計、基建、稅務、外貿、金融、審計、法律、企業管理這些方面的知識要點, 要在工作中將實踐和經驗結合在一起, 把理論和實際一齊發展, 并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論知識。

六、結束語

審計風險與審計程序的關系范文第5篇

1.管理層認定的概念。管理層認定是指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組成要素的確認、計量、列報做出的明確或隱含的表達。注冊會計師接受委托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 首先必須取得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 這意味著管理層對財務報表做出了認定。這些認定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在處理各項經濟交易與事項時, 遵循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法規的范圍、程度及其結果。

管理層對財務報表中所有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等都做出了認定。這些認定有些是明確的, 有些是隱含的。例如, 管理層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報應收賬款及其金額, 意味著做出了下列明確的認定: (1) 記錄的應收賬款是存在的; (2) 應收賬款以恰當的金額在財務報表中列示, 與之相關的計價或分攤調整已恰當記錄。同時, 管理層也做出了下列隱含的認定: (1) 所有應當記錄的應收賬款均已記錄; (2) 記錄的應收賬款都由被審計單位擁有; (3) 應收賬款的使用不受限制。

2.管理層認定的內容。審計準則中將管理層認定分為三個層級:與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認定、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以及與列報相關的認定。

(1) 與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認定。 (1) 發生:記錄的交易和事項已發生, 且與被審計單位有關; (2) 完整性:所有應當記錄的交易和事項均已記錄; (3) 準確性:與交易和事項有關的金額及其他數據已恰當記錄; (4) 截止:交易和事項已記錄于正確的會計期間; (5) 分類:交易和事項已記錄于恰當的賬戶。

(2) 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 (1) 存在:記錄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存在的; (2) 權利和義務:記錄的資產由被審計單位擁有或控制, 記錄的負債是被審計單位應當履行的償還義務; (3) 完整性:所有應當記錄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均已記錄; (4) 計價和分攤: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以恰當的金額反映在財務報表中, 與之相關的計價或分攤調整已恰當記錄。

(3) 與列報相關的認定。 (1) 發生及權利和義務:披露的交易、事項和其他情況已發生, 且與被審計單位有關; (2) 完整性:所有應當包括在財務報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 分類和可理解性:財務信息已被恰當地列報和描述, 且披露內容表述清楚; (4) 準確性和計價:財務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 且金額恰當。

二、審計具體目標與管理層認定

審計具體目標是總體目標的具體化, 并受到總體目標的制約, 它包括一般目標和項目目標。一般目標是進行所有項目審計時均必須達到的目標, 適用于所有項目的審計;項目目標是根據每個項目分別確定的目標, 通常只適用于某一特定項目的審計。注冊會計師應首先根據管理層的認定推論得出一般目標, 為搜集審計證據和發表審計意見提供具體指導, 然后再針對被審計單位具體情況制定項目目標。

通常注冊會計師制定的一般目標包括:總體合理性目標、與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目標、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目標以及與列報相關的目標??傮w合理性目標是指注冊會計師根據其所掌握的有關被審計單位的全部信息, 評價某項目的合理性;與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目標包括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截止、分類;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目標包括存在、權利和義務、完整性、計價和分攤;與列報相關的目標包括發生及權利和義務、完整性、分類和可理解性、準確性和計價。

下面以應收賬款為例說明管理層認定與審計具體目標的關系, 如右上表所示。

與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認定是針對被審計單位明細賬層面所做出的。這些認定保證了被審計單位發生的各項交易和事項沒有虛構和漏記, 交易金額、會計期間以及賬戶分類正確, 從而為與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審計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從源頭上為審計總體目標的實現提供保證。

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是針對被審計單位總賬層面所做出的。這些認定保證了被審計單位在資產負債表日和被審計期間內總賬對企業實際狀況的反映沒有虛構和漏記, 權利和義務明確, 計價和分攤合理恰當, 對該認定實施的審計有助于期末賬戶余額層面具體審計目標的實現, 同時也為審計總體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基礎。

與各類交易和事項以及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正確是為與列報相關的認定正確打下必要的基礎。財務報表可能因被審計單位誤解有關列報的規定或舞弊行為等而產生錯報, 還可能因被審計單位沒有遵守專門的披露要求而導致財務報表錯報。即使注冊會計師證實了與各類交易和事項以及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 實現了與各類交易和事項以及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具體目標, 也不意味著獲取了足以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因此, 注冊會計師還應當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及相關事項在財務報表中列報的正確性實施審計。

三、實質性程序與管理層認定

確定審計具體目標后, 注冊會計師就可以設計實質性程序搜集審計證據, 以便對財務報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發表意見。在設計實質性程序時, 注冊會計師應當合理確定將要執行的測試, 以保證認定的各項審計目標能夠真正實現。管理層認定、審計目標的性質將影響到所選實質性程序的類型。

通過實質性程序, 注冊會計師獲得的證據首先是支持與交易和事項認定相關的證據, 然后是支持與期末賬戶余額認定相關的證據, 最后是支持與列報認定相關的證據。當這三類認定得到證實時, 也就實現了與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以及與列報相關的項目目標。如果各項目目標得到確認, 則與該項目目標相對應的一般目標得到確認, 其總體合理性也將得到確認??傮w合理性得到確認后, 再結合執行控制性測試所得到的證據, 注冊會計師就可以對管理層認定是否合理和有效做出判斷, 最后將對各項認定的判斷綜合起來就可以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發表意見了。

綜上所述, 注冊會計師了解了管理層的認定后, 就很容易確定每個項目的審計具體目標。一旦按這些目標實施相應的實質性程序, 搜集到充分適當的證據, 弄清財務報表遵守會計準則及相關會計法規的實際情況, 再將其同設定標準比較, 得出恰當的審計結論就不難了。

摘要:注冊會計師審計是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的合法性與公允性發表審計意見。在審計過程中, 注冊會計師應根據審計總體目標與被審計單位管理層認定確定審計具體目標, 設計并實施實質性程序。

關鍵詞:管理層認定,注冊會計師審計,審計具體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明輝.審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7

審計風險與審計程序的關系范文第6篇

一、預算執行審計的內涵

預算執行審計指的是審計機關根據財政預算, 對相關部門而言, 在財政使用的過程中, 分配和使用財政預算的情況, 以及對其他財政收支和完成的任務進行審計監督的過程。在以前的審計工作中, 工作方式具有單一性和狹隘性, 只實行“上審下”的審計方式, 現在的審計方式慢慢有所改變, 開始對同級部門也有審計的權利, 審計方式不再單一, 涉及范圍廣, 力度大, 變成了“同級審”和“上審下”相結合的方式, 這樣使得預算審計工作更加全面和到位。

二、決算審計的內涵

(一) 決算審計的含義

決算審計指的是, 審計機關對各級政府年終歲尾的財政總收入和支出情況進行審計, 是對各級政府年終財政使用情況的合法性和真實性進行審計, 并且對預算執行審計進行總結和分析, 這樣的審計方式可以為各級政府在下一年的預算中提供借鑒, 合理地制定各項制度。決算審計囊括了財政工作的方方面面, 以財政預算為主線, 將所有財政性資金都納入到審計工作中來。所以在財政工作中, 一定要有側重點, 重點審計財政資金使用和管理是否合法, 財政運用的收益情況, 財政存款是否真實完整, 決算資料是否符合程序。決算審計和預算執行審計相輔相成, 決算審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相應的規章制度, 對國家相關財政政策實施具有積極作用。

(二) 決算審計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決算審計作為審計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應該健全結算的管理制度, 對此制度建立一個明確的規定, 照章辦事, 為審計工作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其次應該制定出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 在進行預算執行審計的過程中就應該有一個科學、實際的審計方法, 在結算審計中用客觀的態度, 統一的評價標準來對各相關單位財政問題進行審計, 為單位的財政部門提供合理的意見和改進的措施, 保證財政工作的正常進行;最后應該建立一系列的準則, 審計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工作性質, 審計具有非常嚴格的標準需要去執行, 所以在進行審計工作之前, 一定要明確好時間、內容、方式、人員配備等各個方面, 要求有專業素質的審計人員來工作, 保證審計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發揮審計的作用。

三、預算執行審計和決算審計的聯系

(一) 目的一致

無論是哪一種審計方式, 其根本的目的都是對財政情況的合理合法性進行有效監督、分析和估判, 以便為下一年度的預算方案提供有效借鑒。在財政預算的管理過程中, 決算審計是用來審計預算執行審計的, 主要是審計在財政預算中, 是否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各部門的財政支出是否合理合法, 在年初預算好的收入任務是否已經達標, 在整個的財政工作中, 是否存在不合法、不平衡的情況。審計的目的無非是為了發現財政部門在工作中出現的一些違規情況, 達到警示作用, 防止其他財政部門再犯其他類似的錯誤。從而提升財政管理方式, 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二) 基本方法一致

審計的基本方法無非是搞清楚被審計單位財政的基本情況, 財政工作存在的問題, 根據具體問題收集數據, 對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 所以預算執行審計和決算審計的方法大致相同, 都離不開這些審計的基本方法。

(三) 相輔相成

預算執行審計和決算審計這兩種審計方式是一種相對連續、相輔相成的方式, 預算審計是對財政的開始工作進行預算, 決算審計是對年度財政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 這樣的審計方式對財政工作的合理合法進行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決算審計工作是對預算執行工作的有效補充, 結算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單位預算審計工作的反映。同樣的, 預算執行審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決算審計, 所以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這兩種審計方式對于財政的有效管理, 提供了有效的解決辦法, 審計對于財政工作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四、預算執行審計和決算審計的區別

(一) 主體不同

預算執行審計和決算審計的主體還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 預算執行審計的主體是本級的審計機關, 只需要完成對本級財政工作的監督和預算, 而決算審計的主體是上級審計機關, 它主要是對下級財政部門的財政預算結果進行分析和審計監督, 所以二者在審計工作當中, 主體是有區分的??墒呛芏鄬徲嫴块T的人員并不能夠分得清楚具體的區別, 總是將這兩種審計工作混淆在一起, 造成了審計工作的偏差。所以, 在實施這兩種審計方式時, 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 內容不同

對于審計工作而言, 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和決算審計所要執行的審計內容是有所不同的[1]。預算執行審計主要是針對在統計財政部門的預算過程中, 對資金的流動情況、使用情況以及財政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預算。目的在于揭示預算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和情況, 比如說, 會不會有不合理、不合法的情況發生;會不會有財政資金虛假謊報的情況發生;會不會有企業內部人員私自挪用資金的情況發生。而決算審計主要是針對關注預算的資金走向;預算的績效成績;政府及相關部門不能夠以任何方式來進行債券交易;制度的執行是否合理合法;結算資金是否進行了有效管理;對于預算有偏差的是否已經調整了預算審計方案等內容。對審計的結果進行合理合法的評價和分析, 目的是為了揭示出政府在財政決算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 引以為戒, 防止問題再次發生, 保證經濟穩定發展。

(三) 方向不同

由于預算執行審計和決算審計的主體和內容都有所不同, 所以這兩者的方向也不相同。側重點也不同。預算審計側重于對政府是否正確的落實了財政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進行審計, 來提高政府財政部門的財政管理水平, 并且向相關的政府財政部門反映出發現的相關問題, 提出解決方案, 及時的改變現狀, 確保同級財政預算合理合法進行。而決算審計側重于對下級的財政結果進行審計和分析, 是否真實有效, 確保上下兩級的財政利益穩步發展。

(四) 方法不同

預算執行審計和決算審計所采取的方法還是有所不同的, 因為主體不同, 所以方法不同。預算執行審計采用的是“順查法”, 根據預算, 對財政資金走向進行順查, 相關部門需要從管理制度, 資金走向方面, 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確保預算的使用合理、合法。而決算審計采用的則是“逆查法”, 是根據下級對年度財政情況的總決算, 來對各單位上報的財政數據進行逆查, 審計財政收支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確保決算結果真實有效。

(五) 效果不同

財政預算執行審計是在預算年度中, 對財政工作下一年的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相關部門需要在具體的制度上、健全管理機制等方面來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這些問題可以在決算之前得到糾正, 避免了很多問題的發生, 有效控制由于預算錯誤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而決算審計是針對下級部門在進行財政結算時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審計, 這些問題都是已經存在的, 并且已經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響, 所以決算部門非常具有威懾力和權威性, 相關財政部門往往更重視決算審計這一環節。忽略掉了預算執行審計。

五、結語

綜上所述, 在審計部門里, 財政預算執行審計工作和決算審計工作都是同等重要的。各相關部門都要引起同樣的重視, 在預算年度中, 做好資金走向預算方案, 防止虛假現象的發生。審計要從源頭開始, 只有把基礎打好, 那么在決算審計的過程中, 就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財政審計工作可以很好地推進廉政建設的發展, 也可以保證各相關部門經濟健康平穩運行。在審計工作的運行過程中, 審計工作人員一定要正確區分好預算執行審計和決算審計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發揮出審計的作用。確保資金的正常運行。

摘要:在財政審計工作當中, 最重要的兩種審計方式就是預算執行審計和決算審計, 這兩者之間相輔相成, 既有著聯系, 又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財政審計對一個企業財政的流轉和使用都有著一定程度的保障。這兩種審計的方式不盡相同, 所以審計人員必須依靠專業的水平和知識來對這兩種方式進行區分, 如何區別這兩種方式是審計工作的關鍵。

關鍵詞:預算執行審計,決算審計,內涵,聯系與區別

參考文獻

上一篇:關于雪的現代詩范文下一篇:心理案件分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