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論文范文

2023-09-21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從資源、技術、市場、政府及社會環境的五個視角出發,構建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文化創意產業評價指標體系,以廣東省21各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為分析對象,通過生態位模型對其在時間與空間上的演變過程進行度量。結果表明,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在空間上表現為發展不平衡,資源分配不均衡,差異層次化顯著,中心城市集聚突出;生態位重疊度反映空間布局同構性較高,競爭力優勢存在擠兌現象。時間上,經過生態位“態勢”評價結果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整體向好,綜合競爭力逐漸增強。因此,文章針對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建議找準定位,協同生態化發展;注重科技,打造標桿效應;創新驅動,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人才培養,營造人才需求環境。

關鍵詞:生態位;文化創意產業;熵權法;發展對策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發展升級及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文化創意產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綠色產業已然成為推動市場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也為相關產業增值提供了新的附加值。廣東省自2003年確定建設 “文化大省”戰略以來,其文化產業增值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文化產業增加值在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的占比連續5年超過5%,對經濟拉動率超1%,貢獻突出。各地市政府在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通過加大要素投入,積極打造文化創意產業交流平臺、商業步行街以及創意園區等多種方式促進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優勢集聚和人才集聚,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建設,提升地方經濟競爭的“軟實力”。但由于廣東省珠三角地區、兩翼及山區存在較大的經濟差異,導致各地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對經濟的貢獻差異較大。如何提升非珠三角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發現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區域特征與規律,祛除同質化競爭、優化資源配置、形成空間協同發展是為進一步提升廣東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與挑戰。

實證設計方面,為研究廣東省各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在空間布局的發展情況,采用生態位理論進行設計。生態位理論,指一個生態物種在特定范圍內即在群落中時間、空間的位置及其機理關系,也可以表述為一個物種與外界包括其他物種間和外在環境發生的相互作用。國內學者劉建國(1990)進一步指出生態位在環境動態變化中,能夠被空間單位元所實際占有、利用和適應的部分。將廣東省各地區作為生態位空間單元,則在研究資源配置(適應性)、產業協同(互動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模擬與測度意義。

二、實證設計研究

(一)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研究對象是廣東省各地市文化創意產業,在謹慎借鑒較為權威的內外文化創意產業的評價模型和評價指數模型,并充分考慮結合指標數據的可獲取性、意義典型性、完整性及可比性,構建了以資源(二級指標包含地區GDP、文化創意產業投資額、文化創意產業投資額從業人數)、技術(二級指標包含高校數、R&D研究人員、發明專利授權數)、市場(二級指標包含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市民可支配收入、人均文化消費支出)、政府(二級指標包含文化創意產業財政撥款、文化站、館、博物館數)及社會環境(二級指標包含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每千米通程私家車密度)五生態位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二級指標中將孫麗文(2020)提出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積測量指標改為了每千米通程私家車密度,該相對強度指標可視為車密度與人均面積的人密度相對應,也能較好反映社會環境的勢態情況。

(二)數據的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廣東統計信息網、各地市統計年鑒、統計公報、文化與旅游局、知識產權局、教育局、相關文化創意產業研報等資料。在實際計算過程中,“態”、“勢”以時間統一的最新2018年數據作為測度對象,量綱不同的指標在計算時采用了無量綱化處理。

(三)生態位測度模型

1. 生態位寬度B

生態位寬度是指物種對資源的占有、利用及適應程度。根據Levins模型,對第a個區域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第b類資源數Nab,有

其中Csk為第i與j個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的重疊度,Pit和Pjt為第i與j個地區對同類資源t的占用、利用及適應程度,若Csk越大,則Pit和Pjt存在較大的重疊部分,表現為第i與j個地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競爭也就越大。

3. 生態位“態”和“勢”

生態位“態”和“勢”,反映的是物種群落的發展狀態及未來趨勢,該指標一方面反映一個物種發展潛力,另一方面也衡量物種綜合競爭力?!皯B”用來描述文化創意產業時,利用截面數據體現廣東省各地區內部協調與競爭的關系;“勢”則反映各地區在對未來環境或者系統的適應力和影響力,體現各地區內部與外部的動態作用機制。文化創意產業的“態”、“勢”越大,表明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狀態就愈好,發展形勢就愈明朗。借用孫麗文(2020)利用熵權法對指標權重系數的求法。首先,要解決樣本數據之間的可比性,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本文采用0-1標準化,即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通過計算,最終廣東省21個地市在資源、技術、市場、政府政策、社會環境五個生態位以及最終的綜合生態位進行了計算,并獲得排名結果,基本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各維度的走勢來看,具有較高得分,即具有較高化創意產業生態位的城市在各個維度上的表現均較好,無論是該地區的內部運作還是與外部的互動均具有強勁的優勢。從綜合生態位得分來看,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珠海這幾個大灣區中心城市發展較好,具有天然的地理、資金、技術、環境、市場等多重優勢;中山、汕頭、惠州等地區作為大灣區圈內城市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處于中等勢態的則是江門、揭陽、湛江、茂名這幾個城市;相對落后的城市包括梅州、肇慶、清遠、韶關、汕尾這幾個城市;十分落后的則包括潮州、陽江、河源及云浮這幾個地區。

四、對策與建議

通過對21個省地市文化創意產業在時空維度上的演化形態可以發現,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生態位極差較大,特別是廣深兩地幾乎在所有指標上表現為最大值;在不考慮廣深兩地之后,大灣區城市群在文化創意產業上具有較高的競爭力,而山區城市生態位表現為極小值情況。故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存在著資源分配不均、發展不平衡、層次差異極大化的明顯特征。因此,在結合《廣東省關于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有關精神,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找準定位,協同生態化發展

各地市政府根據其實際情況,通過自身的政策幫扶和引導,合理規劃和布局文化創意產業。在定位方面,首先要了解在宏觀調控下明確發展的方向,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圈思維。這個生態圈應該以跨市多地區的深入交流與生態構建為創新點,形成周邊優勢地緣互補。通過與周邊地區的協同發展,能夠避免自身資源缺乏,避免過度的空間同構,同時也對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化發展具有較好較高的時效性。對于協同,對不同層次的城市進行創新、產品、外包等分離發展,同時針對落后城市群進行更多的技術輸入,激發自主創新能力;對于同層次的城市群,則要在共贏共享平等的基礎上,完成雙邊或多邊合作。

(二)注重科技,打造標桿效應

促進文化創意產業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對高科技密度企業繼續更多的政策傾斜,對國家及地區戰略、核心的領域進行重點關注,為其提供外部環境,包括上下游資源、實驗基地等基礎性建設。實現不同地區均有部分龍頭科技企業作為引導標桿。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文化產業園區搭建文化金融服務平臺,為文化企業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服務。

(三)創新驅動,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文化創意產業作為互聯網經濟新增長點,與其本身的附加和創新屬性密不可分。大灣區的協同性在不斷提高,為了保持較高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進一步對文化創意產業在交流平臺、內容挖掘、對象細分等方面做文章。平臺創新包括文化產業在產業鏈條中上游渠道的搭建,與不同的地區進行跨地區跨分類的合作平臺建設;內容挖礦則根據不同分類,以“文創+”理念,結合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文化、經濟與技術三者的有機結合,形成更多的信息含量,形成更多的文創熱點與IP;對象創新,則在尋找新的細分類別中做文章,挖掘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四)人才培養,營造人才需求環境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成效到底如何關鍵在人,人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實踐者和應用者,只有發揮人的創新性與靈活性,才能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于文化創意人才匱乏、高層次人才缺失的現狀,廣東省應通過校企政等多方合作,把握好人才培養需求結構及要素特征,有針對性地輸入輸出人才。在過程性環節中,無論是政府引導還是市場需求行為,都應優化所搭建產學研人才合作的交流平臺,提高人才需求的精準對接,提升服務的質量保證。對于高層次人才,欠發達地區則需要從安家、年齡、工薪與福利等多方面提供便利及優勢,形成良好的人才引入渠道,吸引知識群體對該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持續的創造力。

參考文獻:

[1]何鵬飛.當前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探索[J].產業經濟,2018(08):152-154.

[2]孫麗文.基于生態位理論的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評價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01):64-76.

[3]黃宙輝.廣東文化產業增值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N/OL].金羊網,2019-01-29.https://news.ycwb.com/2019-01/29/content_30187273.htm.

[4]中商產業研究院:2020年廣東省文化產業市場現狀分析[N/OL].中商數據[2020-07-17].https://www.askci.com/news/chanye/20200717/1548201164233.shtml.

[5]Grinnell J. The niche-relationship of the California thrasher[J].The Auk, 1917, 34(04):427-433.

[6]劉建國,馬世駿.擴展的生態位理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72-89.

[7]Levins. Evolution in Changing Environments:Some Theoretical[M].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8]朱春全.生態位態勢理論與擴充假說[J].生態學報1997,17(03):324-332.

[9]龍躍.基于生態位調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協同演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35(03):52-59.

[10]陳瑜,謝福紀.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位演化的影響因素及路徑選擇[J].系統管理學報,2018,27(03):414-421.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創新強校項目“廣東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生態位測度與對策研究”(2016KQNCX184)。

(作者單位:何鵬飛,廣東白云學院 應用經濟學院;周雋,廣東白云學院教育與體育學院)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共享經濟模式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可以有效縮短文化創意資源供需距離,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的創新驅動力,降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難度。但是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存在發展基礎薄弱,缺少足夠的重視和扶 持力度,發展層次不一,缺少具備高素質和專業技能的產業人才隊伍等問題。要解決上述問題,應打牢文化創意 產業發展基礎,職能部門要重視扶并持共享經濟模式下文化創意產業,縮減層次差別,加強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隊 伍建設,從而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共享經濟模式;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探究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由于在展現綜合國力、提高經濟發展活力等方面的優勢日益明顯,其創新發展工作水 平和綜合效率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從現階段我 國經濟和產業發展現狀來看,利用共享經濟模式對文化 資源進行進一步的整合與提升,最大力度確?,F有知識 產權的開發和應用創新的力度,有效發揮文化創意產業 在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小、資源消 耗低等諸多優勢,確保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發展成為當 前突破國家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社會文化多樣性以 及提高國家發展的整體水平的重要支撐。

一、共享經濟模式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礎薄弱,創新意識不足

基于共享經濟模式在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的 應用,文化創意產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當前國內文化創 意產業的發展基礎較為薄弱,創新意識不足。較為明顯 的是,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仍以城市發展為依 托,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 等城市才具備建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的相應條件。值 得注意的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發 展規模的不斷擴大,以現代網絡科技為技術依托、包括網 絡游戲在內的數字出版產業已經逐漸成為文化創意產業 發展的重點,由此看來,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與發 展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成效。但是,相較于全球范圍內其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來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尤其是在當 前共享經濟模式下,較為薄弱的文化創意產業基礎難以 有效應對不同類型經濟對產業創新和運營等提出的諸多 問題。同時,起步階段的文化創意產業在創新意識上的 欠缺,直接導致產業發展與區域內文化底蘊和優勢經濟 發展資源等的有效對接、應用,進而直接影響了現階段共 享經濟模式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整體質量。

(二)文化創意產業缺少足夠的重視和扶持力度

共享經濟模式作為現階段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路徑 和背景,從其現狀出發對文化創意產業提供相應的政策 支持和重視策略是確保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效率的重 要保證。但現階段我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過程中, 尤其是應對共享經濟模式帶來的發展機遇和問題的過程 中,明顯缺少科學、穩定的政策扶持和重視。比如,從我 國目前經濟發展數據的狀況來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產值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仍在 10%以內,明顯落后于 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更為重要的是,現階段我國 在文化產業方向中,仍將大部分的精力和關注度放在傳 統文化產業上,缺少對文化產業各板塊之間的創意溝通, 同時缺少對文化創意產業中要素重組和實行商業轉換的 重視力度。這一問題的存在直接導致了目前我國文化創 意產業在共享經濟模式下,缺少對創意商業化轉換和效益兌現的資金支持、政策渠道支撐以及其他方式發展支撐,同時表現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路徑和形式受限,最 終影響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水平。

(三)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層次不一,缺少對共享經濟 模式的敏銳度

現階段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在共享經濟模式刺激下的 發展還顯示出了另一個重要問題,即當前文化創意產業 發展層次不一,產業自身缺少對共享經濟模式的敏銳度。 從現階段共享經濟模式的運行和發展狀況來看,以文化 創意產業為中心的文化產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 長點和支柱產業。這一過程的實現必須以文化企業集團 和市場主體為支撐,但現階段具備一定規模優勢和品牌 影響力的企業以及具備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意識與能力 的市場主體在發展質量層次上表現出了明顯的高低不一 的特征,發展規模較小、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能力較低的 市場主體和企業缺少對共享經濟模式的足夠敏銳度,導 致其缺少對文化創意產業機遇和政策優勢的及時把握。 以傳統報業和出版行業為例進行分析,在文化設施齊全、 文化內容豐富的前提下,當前圖書、報刊以及電子音像等 傳統文化產業形式相較于以網絡科技為支撐的新媒體、 云空間等文化產業缺少新穎、科學的文化創意和發展思 路,同時在對共享經濟模式的應用上也缺少文化對應和 產業轉化思維,進而導致了現階段文化創意產業在發展 層次上不能對區域文化底蘊、內容和措施形成規?;?、系 統化的發展歷程,最終影響區域文化底蘊在共享經濟模 式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應有效用的發揮。

(四)缺少具備高素質和專業技能的產業人才隊伍

共享經濟模式的存在和發展不僅對于現階段文化創 意產業的發展模式和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在 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隊伍及其技能和發展素質等方面也 具備了新的衡量標準。因此,當前文化創新產業在創新 發展過程中缺少具備高素質和專業技能的產業發展人才 力量是共享經濟模式下限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水平提高 的另一重要問題。較為明顯的是,共享經濟模式下開展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使得文化產業中的人才資源缺口 逐漸發生了變化,即人才的衡量和培養標準已經不再局 限于原先產業運營過程中具備良好文化產業發展意識和 運行能力以及較高文化修養和鑒賞能力等標準,而更加 明顯地轉向具備共享文化意識、創新意識等具備現代經 濟發展思維特點的創新發展能力。同時,現階段共享經 濟模式下的文化創意產業已初步形成了集創意、制作、展 示和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基地,對人才隊伍的綜合性素質 和技能要求更高。由此看來,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 資源流動過大以及創新性人才缺失等對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明顯的阻礙。

二、共享經濟模式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優勢分析

(一)縮短文化創意資源供需距離,提高產業發展效率 以共享經濟模式為背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最為明 顯的優勢即縮短了文化創意資源的供需距離,有效提高 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效率。第三方網絡文化平臺的構 建和運用,將供給方文化創意資源進行了暫時性的使用 權轉移,首先實現了創新要素的社會化。同時,創意資源 需求方通過資源的獲取為自身創造了價值,并且實現了 區域內文化創意資源的合理流動,最大程度上發揮了區 域文化內容和設施的作用。去中介化的文化創意產業發 展模式,更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小型文化企業的發展活力 和資本,為創作更為優質、更貼近人民群眾審美要求的文

化作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二)有效發揮區域文化優勢,提高文化創意產業發 展的創新驅動力

共享經濟模式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以信息技術為 保障、以互聯網平臺為支撐,可以在龐大而復雜的文化資 源中體現區域特色和優勢,從而提高區域文化底蘊,為文 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的創新驅動力。比如,社交網絡平 臺的應用首先起到了地區特色文創資源的宣傳與推廣作 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為實現文化創意資源的多樣 化溝通和交易提供了可能,并且區域文化優勢在共享文 化資源過程中的實現,有效保證了優質文創資源的高效 持久利用,保證了文創產業創新驅動力的持續提升。

(三)有效發揮經濟基礎的物質保障作用,降低文化 創意產業發展難度

共享經濟模式下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創新和發展, 不僅節約了大量固定資產的投入,降低了中間商參與造 成的運營成本,同時更能凸顯出地區經濟基礎的保障作 用對文創產業發展的支撐。較為明顯的是,當前已具備 規模的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地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 州、重慶等經濟發展良好的城市,由此看來,利用地區的 經濟發展環境和物質支撐,能夠更有利地開展定制化文 化創意服務,更大程度地實現文化資源的利用和可持續 發展,從而有效降低了文創產業發展的難度系數。

三、共享經濟模式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產業創新意識,打牢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礎 以共享經濟模式為主要依托,加強文化創意產業的 發展基礎,有效提高產業創新意識是保證現階段我國文 化創意產業發展效率的有效策略之一。首先,相關領導 與管理部門在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工作中,要對共 享經濟模式對產業發展機遇以及消極影響做到及時分 析、有效應對,尤其是注重發揮產業區域文化基礎對問題化解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要從區域文化內容與設施建設、地區經濟基礎等方面出發,緊跟地區對共享經濟模 式的政策導向,特別是注重地區在應對共享經濟模式中 對產業結構作出的諸多調整。比如,有效利用經濟基礎 較為雄厚的區域發展創新型經濟的發展優勢,積極對現 階段居民文化需求的滿意程度進行調查,并以調查結果 為參照在原有文化產業的基礎上加大力度推動網絡文 化業、文化旅游業、文娛休閑業等多種類型的文化創意產 業。同時爭取更大比重的政策與社會扶持資金和關注力 度,為進一步夯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技術、提升產業創新 意識與能力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職能部門重視并扶持共享經濟模式下的文化創 意產業

基于現階段共享經濟模式的影響,相關領導與管理 部門保持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和重視力度是引導當前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保持發展活力的有效策略。首先,管 理部門應根據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特點和趨勢逐步建立起 一套共享網絡交流平臺,對區域文化內容、文化設施和底 蘊基礎等資源進行優勢整合。同時注重在資源整合過程 中引進、吸收其他國家和地區較為成熟和先進的文化創 意資源和產業發展典型案例,或可建立經驗分享區或以 商業效益兌現為目的的文化創意貿易板塊等多個模塊, 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多種路徑。

(三)強化文化創意產業對共享經濟模式的利用敏 感度,縮減層次差別

從當前共享經濟模式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的 影響來看,強化文化創意產業對共享經濟模式的利用敏 感度,有效縮減產業層次差別對于提升我國文化創意產 業的發展活力表現出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文化 創意產業自身在應對共享經濟模式帶來的影響和沖擊過 程中,要時刻保持對共享經濟模式相關政策、理論等內容 的關注力度,有效保證政策轉化與貫徹落實的時效。其 次,對文化創意產業內部結構、部門設置以及人才配比等 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革,使其在新時期發展過程中更加符 合文化創意資源供需雙方以及共享文化創意資源管理平 臺等多方之間的資源置換和交易環境,最大程度上滿足 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地的發展需求。更為重要的是,針對 現階段文化創意產業中存在的傳統文化產業和新型網絡 文化產業之間存在的層次差別,相關管理部門可有效應 用共享經濟模式的資源貢獻優勢,整合新舊產業模式之 間的發展路徑,最大程度上縮減層次差別,在整體上提升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活力。

(四)重視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強化與共享 經濟模式的有效對接

基于共享經濟模式對文化創意產業提出的創新和改革要求,重視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強化與共享經 濟模式的資源對接效率對于保證現階段我國文化創意產 業的發展質量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在 文化創意企業的改革與創新發展過程中,注重企業發展 方向的調整,尤其是經濟效益提高和人才文化軟實力提 高等多方面之間力量的協調,充分保證在企業經濟效益 和經營空間的同時,加大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在 資金方面,可針對現階段共享經濟模式下的文化創意產 業競爭以及市場經濟范圍內關于文化產業的發展主流形 勢,設置專項的文化創意人才隊伍建設扶持資金,為開展 講座、經驗分享交流會以及外出培訓、進修等多元化形式 的人才培養活動提供堅實的資金支持。其次,在文化創 意技能與創新思維、共享文化理論知識體系等方面加大 現代化人才引進力度,不斷為現階段文化創意企業的管 理創新、發展創新和模式創新提供新鮮的血液補充,最終 為共享經濟模式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 力量支撐。

四、結語

共享經濟模式作為近年來從互聯網上興起的一種全 新商業發展模式,是在資源所有權保持不變的前提下對 資源的使用權進行臨時性的轉移,因此從文化創意產業 的發展來看,在文化創意資源的供給方和產業運營的需 求方之間建立穩定、科學的第三方共享經濟平臺,為現階 段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空間提供了有效保障。與此同時, 共享經濟模式下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效規避了文 化創意資源在產業運營和發展過程中的流失、糾紛等問 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蕾 , 劉新霞 , 李冰燕 . 共享經濟模式下的文化創意產業發 展探究 [J]. 新西部 ,2017(10).

[2] 銀勃旸 .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 [J]. 現代 營銷 ,2020(1).

[3] 何宇瑤 , 徐力 . 消費升級背景下文化創新產品的經濟價值 與產業發展之路 [J]. 設計 ,2019(21).

[4] 王慧茹 . 大數據賦能文化創新產業發展 [J]. 產業創新研 究 ,2019(11).

[5] 信息鏈接、技術嵌入與網絡效應:共享經濟下的社會網絡 [J].浙江社會科學 ,2019(12).

作者簡介:任子欣(1995—),女,漢族,江西南昌人,單位為華東交通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為音樂理論。 楊婷(1975—),女,漢族,湖南長沙人,華東交通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音樂理論。 張義瑤(1972—),男,漢族,江西贛州人,華東交通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系講師,研究方向為音樂理論。

(責任編輯:馬雙)

基金項目:本文為江西省社科“十三五”規劃課題“共享經濟視閾下社區文化服務創新模式研究”階段性成果(編號:18SH07)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時期的主線和當前的緊迫任務,發展文化產業有助于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西方國家普遍通過文化產業推動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調整來提升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當前,我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調整也應當以發展文化產業為重要突破口。發展文化產業,還必須對我國文化軟實力狀況有清醒認識,不要丟掉了“魂”,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關鍵詞〕 經濟發展方式,文化產業,新經濟增長點,核心價值體系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時期的主線。對此,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薄稕Q定》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著力點,我們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完成當前這一最緊迫的任務。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后金融危機、后改革時期最為緊迫的任務,必須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點,這完全是著眼當今世情、國情作出的重要決策。在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產業已成為一種國家文化的基本形態,成為提升國家綜合國力及參與世界競爭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并且越來越成為一種強大的朝陽產業和實體經濟。文化產業在創造巨大社會效益、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同時,正創造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并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目前,世界各國已把文化產業作為產業升級中的第五產業。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的文化產業出口已成為第一出口創匯的產業。文化產業在其他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中也已成為支柱產業,其產值約占GDP的1/5。據《中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對15個國家文化產業競爭力的綜合評價分析:美國的文化產業競爭力指數為0.87,位居15個受測評國之首,而我國的文化產業競爭力指數為0.22,低于0.5這一平均值。這表明我國的文化產業明顯處于弱勢地位,特別是在目前西強我弱的態勢下,我國面臨文化軟實力挑戰的壓力更大。為此,黨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使之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由此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快速轉變。

在20世紀最后二、三十年,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科技、文化等迅猛發展,使人的文化需求與創造力被空前地釋放出來,文化展示了服務于人的社會效益及推動社會發展的經濟效益,尤其是文化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出現,成為經濟發展領域的新銳產業,文化產業在經濟、文化、社會及政治領域中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和接受。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發展低迷,但“口紅效應”凸顯,文化產業在全球范圍內更是異軍突起,文化生產力已成為不可否認的客觀現實。文化產業是以創意為源頭,以內容為核心,以技術為手段,是文化與現代技術、現代經濟的有機結合,因此文化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優點,是典型的“低碳經濟”、前途無限的“朝陽產業”,其必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自然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成為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由此可見,文化產業以其獨特的功能奉獻于經濟增長,極大地提升了經濟發展的質量,延長了產業鏈,提升了產品價值,表現出比物質和貨幣資本更大更強的力量,使經濟發展進入了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有力地改變了現實中的經濟結構,從而推進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v觀發達國家,其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文化產業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因此,《決定》把發展文化產業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聯系起來,以發展文化產業作為著力點來推進經濟發展方式快速而又順利地轉變。

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波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發達國家的經濟普遍陷入低谷,唯有文化產業一花獨放并成為亮點。據從世界各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數據和成效看,文化產業已成為不可低估的經濟增長點。凡是文化產業發展較快并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的國家,其經濟發展沒有跌入谷底,完全靠文化產業來支撐。東西方一些國家,在1997年后全力發展文化產業,如日本靠動漫產業、韓國靠韓劇等,已使經濟發展方式發生了積極的轉變。我們黨也認真總結其成功經驗,自十六大將文化劃分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以來,文化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據統計,2004年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年均增長幅度在17%左右,保持了強勢增長的勢頭。北京、上海、廣東、湖南等省市文化產業發展尤其迅猛,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世紀90年代初的1%左右增加到2009年的5%以上?!笆晃濉逼陂g,我國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逆差逐步縮小,核心文化產品出口總額為560.9億美元,相比“十五”時期增長100%。文化服務出口總額為11.8億美元,相比“十五”時期增長255.6%。圖書版權進出口由2003年的15.4∶1下降為2010年的3∶1。我國在法蘭克福書展上的版權輸出連年攀升,從2005年的615種增長到2010年的2685種。截至2010年底,人民日報社主管的網絡和各類報刊的國外受眾比2002年增長50%以上,新華社海外用戶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年我國文化產業年均增長率達15%以上,高于GDP年均增長5~7個百分點。以電影產業為例,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我國電影票房在2008年同比增長30%的基礎上,繼續逆勢上揚,票房收入超過62億元,同比增長42%。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呈井噴之勢。盡管如此,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由于體制性、政策性及環境等因素所限,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

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指出,“十二五”時期要把我國的文化產業打造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對發展文化產業作了新的論述。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標準,支柱性產業的總產值必須占到GDP的5%以上,而我國的文化產業總產值到2011年僅占到GDP的2.75%,在五年時間實現文化產業總產值翻一番,任務相當艱巨。但我們應該看到,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為文化產業發展明確了方向,近些年我國文化產業已初步成為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文化產業發展與實體經濟密切相連,使文化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牽動力,實現了經濟與文化的有機融合,文化產業直接構成了經濟發展本身的內容,既提升了我國物質產品的價值,延伸了產品的產業鏈,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又有力地促進了科學發展主題的實現,帶動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文化產業之所以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著力點,因其發展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這既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又符合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進程,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結構成功調整的基本做法。自上世紀70~8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順利完成了對原有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轉型、改造與提升,其具體做法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把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支點,把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來全力推動,由此成功實現了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進而轉變了經濟發展方式。

西方國家普遍通過發展文化產業推動產業結構、經濟結構調整的做法來提升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為此,1998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制定了《文化政策促進發展行動計劃》,指出:“發展最終以文化概念來定義,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贝撕?,一些西方國家紛紛制定了文化立國的國策。英國曾是全球第一代“世界工廠”,后來失去了制造業大國的地位,走向沒落。1997年5月,英國首相布萊爾提議并推動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1998年英國政府出臺了《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率先提出了“創意產業”的概念,制定了相應的對策措施來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大發展,作為振興英國經濟的重要手段。到2005年,英國創意產業增加值超過1000億英鎊,成為英國的第二大產業,有力地推動了英國經濟的復蘇和發展。

美國更是靠強大的文化影響力和滲透力,在世界文化市場上建立和擴大霸權,形成了頂級的文化產業。有資料顯示,美國目前已經控制世界75%的電視節目和60%以上的廣播電視節目的生產和制作。在許多國家的電視節目中,美國節目占到60%~70%。美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的資料說已經高達18%~25%,有的說占29%,其自然使經濟結構較為合理,提升了經濟發展的質量,改變了美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政府在亞洲金融風波沖擊后覺醒,全力發展文化產業,21世紀初提出了“文化立國”的發展理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日本政府于2007年5月通過了《日本文化產業戰略》,使日本結束了“經濟立國”的國策,進入了“文化立國”的新階段。日本“文化立國”戰略一開始就深深打上企業模式的烙印,政府的主要工作有兩點:一是加強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立法;二是加強相關企業和從業者的利益保障。日本文化產業講究“首先要讓東西好賣,賣出去之后再談精神建設”,這種市場主導型發展文化產業的做法,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極大地提升了經濟發展的質量。

目前,我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調整也要以發展文化產業為重要突破口。我國的產業結構要從低端制造業走向高端制造業,要從制造業為主逐漸走向高端服務業,要向生產型服務業轉型,以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提升改造,必須靠文化的支撐和科技創新的拉動。我國2000年把“文化產業”寫進中央文獻,使文化產業有了質的發展。從2004年到2008年,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2%,高于同期GDP年平均增長速度5個百分點。2010年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達到1052億元,占GDP的比重上升到2.75%。與此同時,自2003年以來我國加大了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的基本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成為世界第一大電視劇生產國、第一大圖書品種及總量生產國、第三大電影生產國等,在把我國文化發展帶到黃金期的同時,也有力地改變了我國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

盡管如此,我國的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并沒有實現根本性改變,結構中的弊端很多、很嚴重,如我國貿易結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貨物貿易比重大,服務貿易比重小,而且小的可憐,文化貿易始終存在巨額貿易逆差,已經開始影響到國家的文化安全。據學者估算,我國文化產品的進口和出口比大約為10∶1,我國書刊版權貿易上的逆差高達10~15倍。近些年,文藝演出市場引進與輸出比為10∶1,出版市場引進與輸出比為6.84∶1,版權貿易引進與輸出比為10.3∶1。文化貿易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在世界國際貿易中獲得更大利益、付出更小成本的表現,文化資源不等于有競爭力的文化產品,也不等于文化貿易的能力。文化貿易發展更多地依賴全球化的市場及其明星制度、經紀人制度和全球營銷方式,這恰恰都是我國文化貿易的弱項。這是我國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用文化產業發展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用文化產業、文化服務業推進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提升。發展文化產業眼下要解決我國缺少品牌、沒有設計、文化創意落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從本質上講屬于文化范疇,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文化產業能夠與新技術對接,具有較強的創新應變能力,還能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不斷催生新的文化產品、精神產品和新的產業形態,延長產品的產業鏈,在滿足內需、拉動內需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文化產業進入門檻低,占用和消耗資源少,屬于典型的綠色經濟,具有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優勢,是服務業當中的朝陽產業,是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成長性極好,增值空間巨大。按國際經驗測算,我國每年文化消費可達4萬億元,但由于經濟結構及人們的文化消費觀念所致,實際文化消費不足1萬億元,凸顯出我國文化消費潛力和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夠體現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充分滿足人的文化需求。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我國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笨茖W發展實質是以人為本,提高國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和質量,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的和歸宿。

發展文化產業有利于推動我國由經濟GDP唯一模式轉向“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模式。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我國的GDP增速降為7.5%,也是著眼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從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現實看,最好的轉變路徑就是以文化產業發展為突破口,滿足人們精神上、文化上的多元需求。在社會轉型期,尤其要滿足人的思想文化需求。發展文化產業能使我們更多地關注人們在文化上、精神上、心理上的需求,改變每個人的生存質量、生活品質,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充分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研究表明,在文化產業較發達、文化消費結構比較合理的國家,文化產業的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能夠達到10%以上。而我國與之還有較大差距,所以必須全力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在文化需求上做到以人為本,擴大人的文化消費,充分滿足人的文化需求。盡管現實與人的需求有較大差距,但要求我們在發展中更多考量人的文化需求,關注人的心理及情緒上的感受,做到更尊重人、更關愛人、更注重人的精神世界,更關注人的綜合素質增強和幸福指數的提升,讓人們生活得更有尊嚴。

發展文化產業,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提高人們的文化消費檔次,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和社會文明水平。馬克思說:“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闭f明物質生活需求的滿足對于人們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和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基礎性意義。但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并不必然帶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因此,必須借助文化本身的力量,以文化人,發展文化事業讓人們享受到文化上的關愛和服務,發展文化產業讓人們在文化灌輸中提高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反過來要擴大文化消費,強化娛樂、教育、旅游、休閑等,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并與人們的興趣愛好相契合,充分調動人們接受文化熏陶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以一流的文化事業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以健康的文化產業通過潛移默化的思想文化教育,提高人們的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境界,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此外,我們還要在中國制造的產品特別是文化產品走向世界的同時,讓我們先進的價值觀、理念、文化等走出去,由此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使其逐步接受和認同我們的主流文化和價值觀,讓世人看到強大中國精神的力量和軟實力。

在當代社會,文化直接關系民生福祉。文化建設和發展受物質發展水平制約,但某種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對決定它的經濟基礎有相應的積極或消極作用。特別是在當前,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文化需求越來越旺盛,越來越多樣化,使文化消費進入了快速增長多元需求的新階段。2011年我國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這時人們的文化需求將有一次較大幅度的提升,有的學者稱為井噴式的增長。我們必須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集中精力發展文化產業。

現實中有兩點我們必須看到:一是對我國文化軟實力狀況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國經濟落后的狀況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但文化軟實力落后的態勢雖然有所改變但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文化赤字、文化逆差嚴重,與大國地位不相符。二是發展文化產業切不要丟掉了“魂”,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以,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一流的文化產品,必須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文化產業的社會主義方向。發展文化產業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內在要求,又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因此,要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的方向,發展積極向上、健康的文化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將帶來文化的發展和繁榮,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步伐,必然帶來我國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向積極方面的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切實實現科學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新華社記者.“文化立國”展示日本另一面〔J〕.半月談,2011,(24).

〔3〕殷越男.論我國文化產業的資源整合及體制構建〔J〕.現代經濟探討,2010,(5).

〔4〕朱 琰.從文化產業到精神經濟〔J〕.現代經濟探討,2010,(12).

責任編輯 于曉媛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論文范文第4篇

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融合特性,

決定了它是一種不尋常的產業。

究竟該采取何種發展途徑,

一直是本刊深思的問題

受制于當前經濟結構轉型的壓力,許多地區紛紛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城市的先導性、戰略性、支柱性產業,并拿出實際措施來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以期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來帶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

然而,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融合特性,決定了它絕對不是一種技術性產業,也不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更不是資本密集型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究竟該采取何種發展途徑,一直是本刊深思的問題。

面對這些問題,眾多專家和業內人士都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一問:

文化創意產業怎么規劃?

在面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宏觀規劃方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撰文指出,未來文化創意產業要和金融產業一樣,要向城市功能拓 展區集聚。以北京為例,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向屬于城市功能拓展區的朝陽、海淀、豐臺三個區聚集。這樣做的目的性清晰,就是要引導城市的周邊區域成為實現和拓展首都城市性質功能的重要區域,特別是發展面向全國和世界的外向型經濟的區域。

這樣的規劃對于全國都有一定的示范意義。

從目前眾多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的規劃選址來看,也基本分布在城市的擴展區或者新建的開發區中。選擇這些地區主要是很多城市原有的中心區勞動力成本、土地成本上升,生態環境的壓力加大,交通問題日益突出。在城市功能拓展區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也可以解決好城市內外發展平衡的問題,并為城市核心區外的周邊地區注入新的功能活力,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可帶動區域內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科教文化產業等的發展,因此已經成為眾多地區在調整產業結構中首選的項目。

此外,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規劃也是需要根據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文化消費需求和文化資源要素稟賦的差異進行合理選擇。一些地區如果能選擇符合本地實際和能夠充分發揮本地區文化資源的產業,則是最好的選擇。

以上海為例,在“后世博”時期,上海擬將原有的世博園區打造成文化創意產業的聚集區,就是借助了世博園原有的品牌和周圍重點的文化資源。其中世博中國館改建而成中華藝術宮,將展示和交流近現代文化藝術成果;世博通用汽車館改建為上海兒童藝術劇場;在世博園區原址還將建設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和虹橋國際舞蹈中心等,這些都是將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與本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結合的典型案例。

二問:

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怎么對接?

文化創意產業包含的門類很多,一些地方在面對產業發展規劃時經常感到無從下手,感覺“文化創意產業”比較空。實際上,文化創意產業是與傳統產業和制造業等密切相關的產業。國家發改委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齊勇峰指出,文化產業是第三產業,是服務業,是消費類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可以變成生產型服務業,比如工藝設計、建筑設計,品牌設計等。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能夠極大地提升我們制造業水平,“我們不能就文化談文化,必須對整個經濟結構轉型、發展聯系起來”。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目前工業設計所體現的產品的外觀設計、藝術含量已經成為現代工業文明的靈魂。它所展現的是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統一,以及科技與經濟、文化的統一。

哈佛大學教授海斯曾在上世紀80年代這樣預言:“現在企業靠價格競爭,明天將靠質量競爭,未來靠設計競爭?!北本﹪H科技服務中心的一份名為《工業設計在中國企業的應用研究》的專題報告指出:“當前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產品難于適應市場,引進技術難于消化,自主開發缺少系統性,科技成果商品化不得要領。這些情形正表明影響中國企業振興的薄弱環節始于共性基礎設計技術——工業設計的遲滯?!?/p>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石振宇副教授認為,工業設計在企業轉型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工業設計不僅體現在創意方面,更是對很多技術和能力的總結。比如它可以在對某項產品工作原理的結構方式及材料應用的評價的基礎上,完成產品功能的工作原理修正,并推出新的工作原理完成新的功能。

從石振宇的觀點來看,文化創意產業是真正走在時代前沿的行業,是科學技術、創意理念與產業的真正融合。 “宏觀上,廣泛收集該類產品的資料……研究它的產品發展過程、功能、形態的變化、產品所處的時代背景,科技條件,技術特點和所針對的相應的社會人群等,進行研究分析以建立宏觀上對該類產品的評價標準;微觀上,對典型產品、典型設計進行工作原理分析,經分析將工作原理分類總結,并評估它們在完成工作原理的結構方式,材料應用及功能的合理配置,也作出相應的評估?!?/p>

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產業對接,最快的應用是在中國的工業品加工制造行業中;其次,會逐漸在建筑裝飾、文化教育中體現。

因此,政府應該看到,文化創意產業不是僅僅停留在傳統的藝術表現和傳媒等層面。政府應該給與制造業更多的創新空間和創新機會,讓企業了解到包括設計在內的文化創意不僅僅是企業的一種營銷策略,更是一種文化,是企業發展生命力之所在。中央電視臺經濟點評專家沈青也特別指出:“文化創意產業不能籠統化,要有核心有目標有重點地進行引導,同時也要將創意與產業緊密結合?!?/p>

三問:創意人才怎么培養?

創意來自于人腦,更來自于有活力、有理想和有價值感、有歸屬感的人。人需要教育才能將更多的智慧從想象中釋放出來。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秘書長張連生說:“文化創意產業是頭腦風暴、智慧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沒有創意人才將是不可想象的?!?/p>

我們也看到,發達國家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之初,就將人才培養計劃提到了最前面。比如美國迪斯尼樂園就將國家資助基金的25%用于人才培訓,對于每個生產環節的人都進行非常專業和完善的培訓。2012年10月,國際著名創意產業專家、世界創意產業之父、英國經濟學家約翰?霍金斯到天津進行訪問時就說,“在創意經濟的發展中,人才集聚是非常重要的?!碑斔私獾教旖騽撘猱a業園區完善的硬件設施后,接下來就提出應著重進行創意人才的培養,才能更好地推動天津創意經濟的發展。

但中國的現狀是,各地區創意人才儲備差異極大。中國眾多大專院校都設有廣告、設計、傳播等專業,每年向社會輸送大量的畢業生,但這些畢業生在體制的壓力下一方面流向需要他們的崗位,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未在行業中就業。主要原因是高端人才特別缺乏,但低端人才又得不到企業的重視。

“文化產業創意人才在總量和結構上都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這在較大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眹椅幕a業研究中心主任薛永武說。

以設計行業為例,在各個行業中,具有影響的設計師都很缺乏。據報道,寧波僅僅服裝設計師就至少還需5000人。此外在一些細分行業,如家具、玩具、字體、計算機IC及硬件、植物園林設計等行業都凸顯出設計人才的不足,新鮮血液的補給明顯不能趕上產業的發展。

而由于設計人才要具備跨行業、跨地區、專業化、國際化等復合背景,傳統的大學本科教育難以具備這樣的培養條件。此外,設計人才的培養由于具有理性和感性融合的特征,因此教育中均衡的培養也特別重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主任蔡軍教授認為,“一個設計師,一個很重要的、很深層的方面就是愛心,或者是替別人著想。綜合的設計師是一個比較平衡的人物。他的平衡是理性的、分析性的、思考性的,但是又和感性結合的,是表達性的、想象的。最好的設計師是綜合性人才,他能夠把這兩方面能夠結合得很好,把自我和客觀的東西結合得很好,所以這是很重要的?!?/p>

因此,一些可能誕生設計人才的產業聚集區,政府要特別重視和保護,比如包含眾多藝術、設計、廣告、公關等以創意為主的個人工作室或服務性公司的文化藝術園區。政府不僅要對其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也要對知識產權加以保護,這樣才能調動設計師的積極性。

而在一些科教優勢明顯的高校聚集區,相關部門則要重點扶持。這方面武漢洪山創意產業園區的經驗很值得借鑒。洪山創意產業園區內有38所高校、40多家科研院所,以及長江出版集團、眾多高校出版社等,武漢政府在貸款、稅收、用地等政策上都進行了扶持。目前這里的文化創意產業企業已聚集了近萬家,數量在全國同類城市中居第八位,文化創意產業收入達3000億元。

四問:文化創意產業怎么融資?

金融則是產業的血液。一直以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都因融資不足而步履維艱。當年由鄭曉龍、馮小剛執導,姜文和王姬主演的《北京人在紐約》用的是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資產做抵押向銀行貸款,但是之后多年中國電視劇再也沒出現過銀行貸款成功案例。由于文化創意產業很多核心資產都在知識產權,因此無形資產評估難、銀行創新產品不足、金融配套服務體系缺失帶來的“融資難”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2010年4月,中宣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層面頒布的第一個金融文化產業指導性文件。雖然這個意見在政策層面上表示出文化產業融資會放開,但由于當時條件不成熟,一些細則沒有出臺,民間融資和股市融資都有一定的障礙。

這種狀況在2012年有了重要的變化。

2012年年初,文化部發布《“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黨的十八大報告也強調要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隨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臺《關于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出版經營活動的實施細則》后,文化部也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民間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得到政策保障。

2012年 4月27日,人民網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后,新華網、華聲在線、央視網等50家中央、地方新聞網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的大潮。同時,2012年下半年以來,文化產業基金再度大規模集中設立。整個2012年,金融資本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對接進展迅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雖然能夠直接上市的文化創意企業只占少數,但創業板正對文化創意等相關產業的融資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俺藙撛靸|萬富翁之外,更重要的是這個導向作用會吸引大量社會資金去尋找將來有可能上市的文化創意企業,這一作用不容忽視?!钡褪锼梢蔡寡?,從金融角度來看文化創意產業仍面臨一些難題,例如電影行業增長空間的計算方法并無定式,票房業績缺乏預測性,導演不同的風格套路又會帶來諸多變數。

相比專家的觀點,一些業內人士則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北京專業畫廊頤和悅館經理張根俊從事了多年的藝術品投資,他很擔心目前的藝術品投資的火熱狀態會影響這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如果大量的資金進入,短時間還可能誤導這個市場,長久下去泡沫終究還是要破裂的”。最好的投資方式是“通過展覽,藏家按照藝術家所出的合理價格購買作品,這是最好的,也是良性的融資方式。有些基金人為地拿著錢來操控市場,這更是不可取的。藝術品市場應該是比較理性的,即需要好的藝術家,也需要理性的投資方或者藏家的共同執著的信仰來推動?!?/p>

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小鋒教授也認為,目前文化創意市場還是充滿了投機風氣,“投機風氣的盛行對我們并不是好事?!彼愿嗟娜谫Y形式需要進入到文化創意產業市場中。巴曙松認為,除了上市融資或是尋求信貸之外,激活文化創意產業的增長極還需要更多創新的形式,“文化創意產業基金,或者是多種金融形式的金融工具、金融機構的合作就顯得很重要,這樣才能讓充足的流動性進入實體經濟?!?/p>

但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融資趨勢一直看漲。新元文智集團2012年末發布的《文化產業與資本監測報告》顯示,2012年1~11月,中國各地共設立了33只文化產業類基金,涵蓋媒體、互聯網、電影等各個領域。其中公布了基金募資規模的30只基金共募集資金約726.52億元,文化產業基金單只平均募資24.22億元。2013年3月中旬,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研究報告顯示,產業基金成為PE/VC機構的新寵,吸金近3000億元,這其中,以文化產業最受追捧。

所以,文化創意產業融資市場雖然放開,但進一步協調金融監管機構,相關的金融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和辦法必須緊跟實施。目前中國也在進行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立法工作,對文化創意產業的信貸擔保、企業貸款貼息機制、風險投資基金、無形資產評估和抵押、文化企業授信、文化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融資票據等問題都會加強監管。

五問:外部條件如何培育?

一個產業要獲得發展,僅僅具有獨創性的思想是不夠的。除了融資條件外,產業的外部條件包括政策與法律制度條件、產業集群環境條件、社會中介服務條件、社會創新文化氛圍條件等。在這里很多人在問,目前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外部條件如何?夠健康嗎?

首先看文化創意產業的消費群體,這個消費群體包括現在的中產階級以及青年人,他們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富于個性與創造力,享受著文化創意產業的同時,也開始成為此產業的創造者。另外,目前網絡已經極大地介入到人與人之 間的交流互動中,促進了文化的進步和傳播。文化和互聯網技術在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驅動力的同時,我們也可看到這種交流在深刻地影響著大眾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模式,同時這也代表著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趨勢。

目前,人們對新聞、電影、圖書、圖片的獲取途徑已經細化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也擴大了這個產業受眾的范圍。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的消費群體正在迅速擴大。以獲取網絡信息為例,2013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31次互聯網調查報告,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5.64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5090萬人。其中,手機網民規模為4.2億。截至2012年12月,中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2.42億人,中國手機游戲用戶累計規模達2.8億人。

但是受眾人數規模的龐大也許只是中國“人口紅利”的一種表現,并不代表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外部條件已經完善。以產業集群環境條件來說,產業園作為重要的產業集群載體,但它們的規劃卻趨于相同,鮮見具備一定競爭能力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身影。以動漫產業園來說,北京、上海、杭州、大連、深圳、廣州、重慶都在建設,目前已經建設了30多個動漫產業園區,但多數卻沒有盈利的跡象。有的動漫基地成了變相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更多的企業因為侵權和盜版行為而苦惱不已。

而從產業鏈的布局來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需要聯合推動,這樣才能推動主要的利潤在“微笑曲線”的末端顯現。僅以動漫企業為例,其產業鏈包括動漫創意、制作、營銷,后期的衍生品設計開發,衍生品生產,衍生品鋪貨銷售等。雖然融資問題能讓一些企業在后期的產業教育、新媒體、服裝、玩具、影視劇等業務上展開,但是這條產業鏈僅僅靠幾家企業幾乎不可能推動。由于投入的成本巨大,稍不小心就有資金鏈斷掉的危險。這也是我們在外部條件培育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還需要社會的創新文化氛圍,也就是群眾渴望創意的智慧,尊重創意人才。而營造創新文化氛圍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美國的《版權法》等一系列法規,形成了全球保護范圍最廣、規定最為詳盡的法律系統。中國也需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新形勢,修改法規或制定新的法規。

總之,高水平的技術研發設施、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及轉讓機制,吸引創意人才的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專業化的培訓教育和靈活的人才市場、多樣化的市場需求和相關產業支撐以及國際化的信息流和人才流等都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外部條件。

六問:外部營銷如何強化?

文化創意產業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生的以創造力為核心的新興產業。雖然它在創立初期強調的是個體或者地區的文化特色為支撐,然而,既然它被打上了文化的標簽,目的就是為了向外傳播。

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正處于重要的歷史發展時期,雖然它現在還被稱為“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但是未來,如果沒有外部營銷,這個產業也會照樣面臨困境。正因為如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隆國強強調文化創意產業的出口需要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出口也是中國服務業發展的重點之一。

以中國的電影產業為例,這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對外出口做得比較早的產業。2013年,《一九四二》的加法營銷與《西游?降魔篇》采取的減法營銷都獲得了成功,票倉顯示出了華麗的數據。但同時,中國的電影在國外的表現卻乏善可陳。2012年3月,中國電影國際影響力調研報告在北京發布,數據顯示,2012年只有1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電影的影響力很大。高達51%的外國觀眾認為中國電影需要改進電影故事的表達,其中編劇依然是中國電影國際化的軟肋,有接近50%的外國觀眾認為中國電影故事邏輯混亂,難以理解。

實際上中國的影視、廣播、出版、軟件、網絡等產業中都不乏好的作品,一些制作精良的節目在外也受到熱烈的歡迎。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總裁馬潤生介紹說,央視的《舌尖上的中國》已經被翻譯成6種語言文字,銷售到75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美國和歐洲一些主要國家,海外銷售額達到226萬美元,銷售單價甚至超過熱播電視劇。語言精煉,臺詞自成一統,邏輯推理縝密的《甄嬛傳》也已經在美國銷售。但相比中國每年10萬集以上的電視劇來說,海外輸出的作品實在是鳳毛麟角。即使是如央視、湖南衛視、浙江衛視等在娛樂方面非常強勢的電視臺,即使它們每年制作的電視劇超過70部,海外輸出的作品都很少。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弘研究員認為:為了更好地了解和開發國際市場,企業應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如建立銷售渠道、生產基地以及研發中心來促進外部營銷。這方面中國的網絡游戲產業可以說做得比較出色,比如國內主流的網游廠商如完美世界、騰訊、暢游、金山、網龍、麒麟等都在海外開設了自己的子公司。另外一些公司,如完美世界、暢游等還搭建了海外進出口平臺,進一步拓展了網游的海外發行渠道。完美世界、盛大游戲等企業甚至開始采用全新的“海外研發全球運營”的模式,通過收購海外游戲企業等方式,整合全球游戲產業設計、生產、運營、IP等資源,全球化研發方式進行海外拓展。

目前,上述企業不僅在產品品質上逐步提升,推出了許多可以和國際知名大作相媲美的產品,也在深入了解海外市場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日漸成熟的出口渠道?!?012中國網絡游戲海外市場報告》顯示,2012年海外出口實際銷售收入為5.7億美元,較上年增長57.5%。

創意產業產品外部營銷強化的支點是政府,但中國政府目前還很少有動作去推動創意產業產品的出口。美、英、日、韓等國早就開始利用國家政治、經濟、外交等資源,大力推動本國創意產業產品的出口,拓展海外市場。如韓國政府就斥巨資支持企業參加在中、美、日、德、法等國舉辦的文化產品展銷活動,將《大長今》、《我的名字是金三順》、《藍色生死戀》、《冬日戀歌》、《天國的階梯》等近百部作品輸出到國外,包括中國。因此中國政府也應對包括電視劇、電影等產業進行干預與扶持,通過立法保障、政策引導、資源協助等方式管理、保護和向外推介營銷這些產品。

七問:如何立法保護?

立法的原因很簡單,源自一個詞“規范”。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目前仍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在發展機制上還存在障礙,難以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中國現行的《著作權法》只保護創意的表達而不保護創意本身,這就造成了創意的法律地位不明,現存的法律無法對其進行有效保護。還比如網絡游戲有很多虛擬財產,但是中國目前在虛擬財產保護立法上處于空白,很多關于虛擬財產保護的法律問題都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中國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立法保護,其意義不僅在于為政府設立效力更高、規范性更強的法規約束,還能細化政府文化創意產業領導機構的職責和運作模式,規范文化創意企業的準入標準等問題,從而順暢引導政府及時有效地制定并落實文化創意產業的配套扶持政策,保障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國傳媒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教授范周舉例說,電影行業如出臺相關法規條例保障優秀小成本影片的播放,那么就能保證小成本影片在市場競爭中的公平權益。

2013年3月20日,法制日報專門刊載了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胡光的看法。他認為中國現階段,在文化立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現有的立法內容少、層級低。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立法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三部,根本無法滿足中國憲法所規定的對文化法制建設基本范圍的要求,而這些內容又是構成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要素。其他立法,如《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出版管理條例》、《印刷管理條例》等,法律層級較低,法律效力不強,在當下無法適應日益發展的文化多樣性和復雜性的需要。

可喜的是,中國已經開始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2013年兩會期間,多名代表委員呼吁加快文化立法進程,保障文化科學有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李澤林表示,“文化立法可起到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規范作用包括指引作用、評價作用、預測作用、強制作用和教育作用,而文化立法社會作用的基本方式有確認、調節、制約、引導、制裁等?!?/p>

2012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周洪宇等30名代表提出關于制定文化產業振興法的議案。2013年2月,國務院已將文化產業振興法列入2013年立法計劃。

未來,中國還會根據文化創意產業各門類的發展規律、特點、現狀等分別進行立法。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論文范文第5篇

一、文化創意產業研究

(一) 概念

文化產業由來已久, 文化產業發展反映文化現代化程度, 產業繁榮, 則表明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文化產業通過創建“文化”、銷售“文化”, 將文化和經濟相結合, 采取經濟運營戰略, 可實現對文化產品的高效傳播。文化創意產業屬于各文化服務經營行業總稱, 以經營“文化”符號產品為主, 注重對文化的傳播[2]。文化創意產業是對文化產業的高級發展, 打破原有產業束縛, 將文化、藝術娛樂、服務結合起來, 包含書籍發表、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服裝等產業。

(二) 文化創意產業與經濟發展的聯系

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是創新, 創新在于對知識和信息合理利用, 因此, 需對經濟進行創造, 調整產業結構, 生產高附加值產品, 穩定經濟發展[3]。文化創意產業自身并不在于創造財富, 旨在以國家創造性價值為導向, 間接促進經濟增長, 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文化創意產業的重心在于以文化生產形成產業鏈, 加強各產業聯系, 和服務業、制造業建立技術經濟關聯, 滲透文化觀念價值。就消費者角度分析, 文化創意產業滿足大眾文化消費需求, 創建觀念價值。就價值實現論述, 文化創意產業整合產業鏈, 突破價值思維。

(三) 文化創意產業構成及經濟特征

1. 構成

文化創意產業包含文化產業及文化雙重發展, 面對消費者及生產者, 一類形成消費型文化創意產業, 另一類形成生產型文化創意產業[4]。消費型文化創意產業強調以科技及人文方式傳播文化, 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生產型文化創意產業強調與科技及人文建立不同產業的聯系, 實現廣泛應用。即文化創意產業包含兩方面產業類型, 一方面強調文化的消費性, 另一方面強調文化的創新及應用。

針對文化創意內容的不同, 文化創意產業結構分為純精神產品生產、準精神產品流通、泛精神產品形成等。純精神產品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內容, 是勞動者在藝術、教育、技術、體育等方面, 以腦力勞動獲取的智力外化產品, 屬于精神成果, 產品包含技巧和情感。精神產品可以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 將其和傳統產品相結合, 可實現物質及精神需求的滿足。

2. 經濟特征

文化創意屬于復合概念, 兩者聯系緊密。文化創意具有文化自身特點, 但是文化創意著重在于表現創新和文化的客觀性, 是對創新和文化的有效延伸。文化創意產業運營有明顯“路徑依賴”, 對促進文化發展有一定作用。此外, 通過市場上技術創新融合文化創意, 可為經濟發展帶來更大價值。此外, 文化創意產業體現出高滲透性特征, 人自身思想變化是創意的核心, 發揮想象力及創造力, 則產生文化創意。由此可見, 文化創意在人類活動各個環節中都有滲透。此外, 文化創意產業在實際生產當中占據價值鏈頂端, 具有產業關聯性特點。

二、文化創意產業效應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文化創意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促進社會經濟持續增長, 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為確保社會經濟穩定增長, 應積極分析文化創意產業中存在的結構問題, 分析文化創意產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提前制定應對策略, 保證文化創意產業可穩定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一) 增加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

文化創意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有重要地位, 合理的文化創意產業可以促進社會整體GDP增長, 帶動經濟發展。但是, 一些城市中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不合理, 或文化創意產業實際價值未得到有效利用, 將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影響社會經濟的穩定性。

要以文化創意產業為支持, 重視其產業經濟產出水平, 以創新能力提高國家或區域經濟競爭力。此外, 應認識到國民對精神消費的需求, 將精神文化消費融入到消費品中, 擴大規模。政府應重視文化創意產業, 為帶動經濟發展奠定基礎。此外, 需提高文化創意產業在社會經濟中的主體性地位, 增加其自身對整體經濟的促進效應。

(二) 影響產業實際融合效益

造成產業間實際融合提升效益不高, 主要是未發揮文化創意產業實際作用。一方面, 行政和職能部門對應工作互不干擾, 權利分裂加上文化創意自身缺乏創造力, 不同行業、產業間未及時溝通交流, 一些需進行合理設計制作的行業沒有和相關產業及時合作, 導致文化創意產業不能發揮自身實際價值。另一方面, 區域性文化創意產業主要以經濟利益為實際導向, 未認識到自身對傳播區域文化的責任, 忽略對文化的傳播和傳承。研究顯示, 文化創意產業要對當地文化進行優化宣傳, 認識到當地文化的深刻內涵, 進而提高文化創意產業自身核心競爭力, 在藝術、服裝等產品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 豐富產品形式和內涵, 促進相關產業合理發展。例如, 在電影、文學作品、音樂作品中, 充分融入區域化語言特色、文化內容, 創作出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文化作品, 挖掘新的文化創意, 以此確保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帶動相關產業持續發展, 發揮非物質文化最大化價值。

(三) 影響出口引擎效應

我國文化創意產品實際生產規模有限, 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份額較少, 對應文化創意產業實際上展現出內生型特點, 主要圍繞國內市場發展, 沒有考慮到國際市場中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例如, 在動漫產業中, 一些游戲動漫作品在國外市場中獲利頗豐, 以《夢回金沙城》為例, 該片入圍第83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 這也是中國原創動漫首次登上國際主流市場。但是, 國內仍有很多優秀的動漫作品受多方面因素限制, 在國際市場上出現頻率不高, 僅屬于極少數內容,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發展國內市場, 走向國際還需要詳細分析, 做出突破。

文化產品屬于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載體, 是我國優秀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藝術家進行文化創意創作中, 文化產品消費就是對文化創新傳承的過程, 為提高我國綜合國力、提高文化軟實力, 需加強文化創意產業的國外市場開拓, 將國家優秀文化推廣出去, 在傳播文化的過程中, 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四) 影響大眾文化消費

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未滿足大眾文化消費需求。在文化創意產業當中, 缺少高質量文化產品, 一些文化品牌效應不高, 知名度較低, 影響文化產品服務質量, 使得文化創意產業不能滿足大眾精神文化消費需求。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人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 居民的文化消費意識越來越強, 文化創意產業應注重滿足居民實際文化需求, 和生產結合起來, 刺激大眾文化消費, 提高國家GDP水平。

(五) 影響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隨著城市化發展速度不斷增加, 一些歷史古跡在城市化規劃中被破壞, 不利于文化創意產業對傳統文化合理繼承。此外, 對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較單一, 民間藝人的傳統手藝“后繼無人”。此外, 文化創意產業過于重視自身產業所產生的經濟利益, 忽視對一些正統傳統文化的發揚繼承, 影響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

針對文化創意產業缺乏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問題, 需正確處理好文化創意產業和經濟之間的關系, 追求經濟利益固然重要, 但是不能拋棄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 需重視對文化內涵的挖掘, 科學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 探討文化創意產業效應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分析, 要充分認識文化創意產業, 了解其和經濟發展的聯系, 進而分析文化創意產業效應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認識到文化創意產業的科學性后, 對其可能對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一一論述, 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 優化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提高產業集中度, 進而避免不同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結構同質化, 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

摘要:當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 但是國內對文化創意產業理論知識研究較少, 人們對文化創意產業認識不清楚, 現有研究多描述產業經濟現象, 未論述文化創意產業效應對社會經濟的實質影響。文化創意產業屬新型產業, 以精神產品為主導開展生產消費, 反映新經濟發展狀態。文章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構成進行分析, 重點闡述文化創意產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有力參考。

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效應,社會經濟,消費

參考文獻

[1] 李建軍, 任靜一.文化創意產業的產業關聯與波及效應研究--基于上海市投入產出表的實證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 2016 (11) :90-101.

[2] 蔣三庚, 王莉娜.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效應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 2017 (45) :62-71.

[3] 張佳笳.鄉村旅游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效應跨越產業邊界聯動發展[J].旅游縱覽 (下半月) , 2017 (07) :199.

文化創意產業經濟論文范文第6篇

桂林市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明顯跟不上消費者需求層次的提高,在體驗經濟背景下,桂林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科學發展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本文嘗試分析在體驗經濟背景下桂林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措施。

1 相關概念分析

1.1 體驗經濟與文化創意產業

1970年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其書中首次提出了“體驗經濟”這個概念。體驗經濟是一種以商品為道具,以服務為舞臺,通過滿足人們的體驗而產生的經濟形態,是一種最新的經濟發展浪潮。換個角度來說,體驗經濟與產品經濟,服務經濟一樣是生產力發展與人們需求不斷升級相互作用的產物[1]。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建立在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基礎上,推崇創新、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支持與推動的產業,既包括生產性服務的內容,如設計、研發、軟件、咨詢、會展策劃、印刷包裝等,也涉及消費性服務的內容,如信息、文化藝術、時尚消費和娛樂等[2]。因此,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在于:第一,知識和文化藝術含量較高,能夠敏銳地捕捉到消費者社會中的不斷更新的注意力要素,并形成強烈的認同感和需求導向。第二,既依附又獨立,它既分散于各個傳統行業中并以之為載體,又可以脫離原有的生產、銷售企業而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被完全剝離出來,以創意服務的形式進入到外包服務領域。第三,高附加值與高風險并存,它聚焦于各行業價值鏈的高端,通過創新獲得高于傳統營利方式的回報,但由于本身的開創性、擴張性和投機性,又使其發展前景帶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因素。

1.2 旅游文化創意產業

旅游文化創意產業是文化創意產業在旅游領域的傳承和延伸,也是對旅游策劃下的廣告、節慶等旅游文化產品和活動的產業提升。在旅游活動日趨個性化和多樣化的今天,旅游者“求新、求奇、求特”,注重體驗參與的特點日趨增強,在創意理念的引導之下,將智力因素和思想的火花與原有的資源完美結合,通過重組、整合原有的靜態旅游要素并加以模型化和動態活化來重新定位和推出,可以進一步增強原有產品、服務的體驗性和吸引力,以適應不斷更新的市場需求并充分彰顯旅游的魅力[3]。旅游文化創意產業除具有文化創意產業的一般性特征之外,其獨特性主要表現在:第一,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基于創意元素與旅游元素的完美融合。旅游文化創意產業依托于旅游元素的感知度、服務性和創意元素的新奇度、體驗性,并在雙方相互滲透的基礎上,通過“創意火花”為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的融合搭建橋梁,從而促進旅游業的發展與科技、文化、藝術、生態等多個領域的產業要素在產業鏈的高端有機整合。第二,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具有較高的體驗性和參與性。旅游文化創意產業較之傳統的旅游產業而言更加注重探究旅游者的潛在需求與深層次需求,針對旅游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進一步提升旅游活動和產品的體驗性,為旅游者提供更為明顯和強烈的感官刺激;同時,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將創意產業原有的高端科技產品通過娛樂、休閑、游戲以及旅游資源靜態活化等方式引入到大眾旅游者的身邊,進一步增強了創意成果的互動參與性與傳播、推廣力度。第三,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具有較高的連帶效應。旅游文化創意產業不僅涵蓋了傳統旅游產業中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行業要素和創意產業中核心的科技要素,而且由于其與國際先進理念的緊密結合,將進一步帶動更廣泛意義上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具有巨大的市場連帶效應和宣傳連帶效應。

2 創意產業與體驗經濟的關系分析

2.1 體驗經濟是創意產業發展的綜合概述和時代特征

創意產業的發展前提就是在于顧客需求層次的提高,并顯化在體驗層面,創意產品正是滿足于顧客這種需求層次變化而產生的一種行業,它的出現又將使得滿足顧客需求更加專業化,進而構成體驗經濟條件下的主要支撐經濟部門。沒有體驗經濟形態的價值變遷就不會出現創意產業的規?;a經營。

2.2 創意產業將具體化和深化體驗經濟

任何經濟形態的出現總是現有產業發展基礎上的高度概括,也許一個時代我們對于經濟形態的概括可以有多種,但是一個時代總有個別產業或者幾個產業是被大家公認為這個所在時期的主要產業。創意產業的萌芽可以追述到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過渡時期,但是一直未能走到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位置,就在于社會發展經濟水平達不到體驗經濟狀態要求,體驗還沒有走向需求的重要舞臺。當一種經濟形態出現后往往會成為政策制訂關注的焦點,并給予大力支持。反過來支持了產業的發展。

3 桂林發展旅游文化創意經濟產業的優勢

3.1 獨特的休閑娛樂氛圍和濃郁的民俗風情

桂林是一個優秀的旅游城市,在2007 年被《小康》雜志評為中國十大休閑城市,名列第三位。桂林地區聚居著壯、瑤、苗、侗等28 個少數民族,淳樸而濃郁的民族風情為桂林旅游增添了一抹別樣的魅力。桂林作為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少數民族淳樸而濃郁的民俗風情也是一項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

3.2 悠久的歷史文化資源

桂林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長時期的社會歷史發展給這座城市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資源,使得桂林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擁有較為有利的基礎條件。桂林是國務院首批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中國歷史上的地方藩城和南方重鎮、近代革命運動的重要城市,再加上特有的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是其它歷史古都城市不能替代的,這也正是桂林開發歷史文化旅游的價值和內容。

3.3 巨大的市場需求機遇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10年《社會藍皮書》預測,到今年年底,我國人均GDP將接近4 000美元。按照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人均GDP達到1 000美元就進入了文化旅游消費的快速啟動階段;人均GDP超過3 000美元這個“門檻”,人們對文化旅游的消費就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人均接近或超過5 000美元,就會出現對文化旅游消費的“井噴”階段。

3.4 錦繡漓江·劉三姐歌圩的示范效應

錦繡漓江·劉三姐歌圩,其核心產品《印象·劉三姐》實景劇場,依托秀麗的漓江山水實景,以劉三姐為文化創意主題作為引力源,賦予原本較為模糊的山水自然之美以明確的、集中的、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主題形象[4]。先后獲得首屆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獎,首屆文化部創新獎,第三屆中國十大演出盛事獎,中國鄉土文化藝術特別貢獻獎。該產品大大提升了桂林旅游的文化品位,成為桂林旅游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標桿,具有很強的示范和帶動效應。

4 桂林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4.1 制度和政策供給不足

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多屬于知識產權領域內容, 其發展需要各種類型的制度體系支撐, 尤其以知識產權制度為主。另外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需要多方面優惠政策支持。目前桂林市關于創意產業的相關制度不完善, 還沒有專門支持創意產業的優惠政策出臺。

4.2 生存環境問題

文化創意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投資作為保障。桂林旅游文化創意企業生存環境不夠良好,近幾年來破產率過高,使得民營資本不敢大膽進入,不敢做規模性的投資,導致整體上投資不足。

4.3 創意產業人才不夠

人才是產業發展之本,而了解旅游資源、旅游市場的專業人士與創意人才的溝通與合作則是推動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原動力。但是目前專業從事旅游創意的復合型人才與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缺口。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阻礙了學生個性的發揮,普遍存在創新能力不夠的弱點。

5 基于體驗經濟的桂林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略

5.1 制定優惠政策,加大財政支持

任何產業在培育發展階段都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扶持,但桂林文化創意旅游業至今沒有一個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的旅游扶持政策。應盡快制定出臺鼓勵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獎勵政策,以加快桂林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步伐。

另外桂林市政府要加大對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相關的重點項目,增強產業集聚效應,帶動民間資本對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資和開發。同時,桂林各區縣也結合各自產業優勢和功能定位,投入相應配套資金,因地制宜地發展本地區的旅游文化創意產業。

5.2 遵循市場規律,注重品牌經營

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屬于經濟產業,市場是任何經濟產業發展的基礎,因而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要遵循市場規律。桂林旅游創意產業建設與發展的策劃應是從旅游市場的需要出發,避免盲目性的“跟風”,避免不問桂林旅游產業的客觀實際,不問旅游市場客觀需求的實際,盲目的“照搬”、“克隆”與“復制”其他城市成功的旅游文化創意項目而造成桂林資源與財力的巨大浪費。

品牌也是創意,品牌的形成蘊涵著在創建過程中的品牌智慧。桂林建設旅游文化創意產業,不可忽視已形成的桂林旅游品牌的發展,發揮旅游品牌在構建旅游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帶頭作用。“桂林”已成為廣西省的旅游品牌,乃至國家的旅游品牌。需要用“桂林” 旅游品牌去帶動桂林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5.3 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結構層次

目前,桂林市旅游文化創意產業所創造的增加值并不高,尚處于成長期。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就要求桂林市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的發展方向,促進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使得桂林市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格局向國際化旅游創意城市靠近。在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應積極調整產業內部的結構層次,積極提高技術含量,爭取國內甚至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5.4 強化人才支撐,加強創意教育

在推進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加大對高等院校設立旅游文化創意相關專業的支持力度,建立產學研一體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培訓基地。重點支持桂林理工大學旅游學院、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等高校內部基礎較好的專業和科研組織。要加大對文化創意產業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如專利激勵、產權激勵等,同時在住房、落戶等方面應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以吸引和留住旅游文化創意的高端人才。

構建旅游文化創意產業,需要進行一個旅游文化創意的教育,提高桂林旅游產業管理者、旅游企業經營者的文化創意意識和文化創意能力,需要推行文化創意的原則,探索對傳統的、固有的發展與管理方式進行創新與突破,對現有的旅游產品與旅游項目進行文化創意深化, 使之具有更高的市場價值,構建桂林旅游文化創意產業體系。

摘要:桂林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最佳旅游城市之一,具有發展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的獨特優勢。體驗經濟是一種最新的經濟形態,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和體驗經濟關系緊密。本文主要研究在體驗經濟背景下桂林市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方略。

關鍵詞:體驗經濟,桂林,旅游文化創意產業

參考文獻

[1]派恩,吉爾摩.體驗經濟[M].夏業良,魯煒,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189-190.

[2]魏曉霞.文化創意產業開拓旅游新空[N].中國旅游報,2005-05-31(4).

[3]傅首清.大力發展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挑戰[N].科技日報,2009-01-15(3).

上一篇:藝術性教育美學論文范文下一篇:印刷公司資金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