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范文

2023-10-10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范文第1篇

一、企業內控制度的含義和現狀

內控制度是指被審計單位為了保證業務活動的有效進行, 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 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總稱。由于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的特殊性, 過去人們對內控制度的認識比較片面, 加上觀念體制的限制, 多數企業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 從企業會計文化講, 對內控制度在認識上存有偏差。

進行有效控制的一個前提條件就是要制定內部控制的程序和標準, 有成文的內控制度讓企業員工了解相關的控制。但是, 由于很多企業都沒有建立健全的內控制度, 或者雖然有一些企業建立了內控制度與措施, 但由于制度不配套、不完善和不夠合理、殘缺不全, 使內部控制不能夠完全有效地實行, 往往導致內控制度只是流于形式, 會計信息不完整或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二) 內控制度缺乏科學性和連貫性, 難以發揮應有的功效。

內控制度是一個單位的各級管理層為了保護其經濟資源的安全、完整, 確保經濟和會計信息的正確可靠, 協調經濟行為、控制經濟活動, 利用單位內部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內部監督體系。但是, 我國很多企業的內控制度組織不健全, 僅僅把加強內控制度等同于執行業務規章制度, 而且把內控制度的整體割裂開來, 偏重于以補救為主的事后控制, 忽略了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 使整個制度不得以連貫, 內控功能也隨之不能發揮。

(三) 內控制度的執行和監督、檢查不力, 考核、獎懲力度不夠。

目前, 我國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結構“行備而實不至”, 董事會成員和經理成員高度重疊, 公司董事會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內部人手中, 作為所有者代表的董事會, 既不能充當所有者的“守護神”, 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對經營者進行監督。這種責權不分的公司治理結構, 使健全和完善內控制度的收益主體不明確, 而且內控制度的執行、檢查流于形式, 稽核的范圍有限, 以偏概全、以點代面, 缺乏完善性和全面性, 也缺乏委托方 (注冊會計師) 對加強內控制度的監督。另外, 此治理結構下的內控制度如空中樓閣, 形同虛設, 執行起來也缺乏一個獎懲制度。

(四) 會計監督不力, 內部審計作用未能有效發揮。

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內部監督管理制度, 也是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 很多單位的會計機構設置不合理, 尤其是會計崗位的設置存有嚴重的問題, 導致管理混亂, 甚至串通舞弊;會計人員素質較低, 賬務處理不規范;缺乏必要的內部牽制制度, 一個人說了算;很少進行財產清查工作, 賬實不符等。

一些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重視不夠, 或存在觀念上的誤解, 導致內部審計工作難以開展;內部審計機構普遍人員缺乏, 甚至有些企業不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或實際上與財務部門重合;一些企業雖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 配備了人員, 但因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業務不規范、人員素質低, 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致使內部審計部門形同虛設。

二、會計信息質量的含義和現狀

會計信息質量是指社會公認的會計主體提供的信息能滿足會計報表使用者共同需要應具備的性質。

按照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 對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八點要求:第一, 真實、可靠與內容的完整, 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 相關性, 會計提供的信息應當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情況做出評價和預測;第三, 清晰性, 即可理解性, 能為不同層次的會計信息使用者理解與運用;第四, 可比性, 企業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是不同企業能橫向可比、同一企業不同時間縱向可比;第五, 實質重于形式;第六, 重要性, 就是對于重要的經濟業務應當分別核算;第七, 謹慎性, 不高估資產、收入, 不低估負債和費用;第八, 及時性, 會計核算、報告應當及時進行, 不得拖延。只有滿足了以上條件的會計信息才是高質量的, 才能為信息使用者帶來正面的作用。

但是, 近幾年我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不斷下滑, 會計信息質量失真的狀況越來越嚴重。比如, 不斷有機構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進行問卷調查, 大多數的調查結果都表明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信心不足, 在當前投資者心目中, 財務數據失真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會計信息的失真已經影響了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信任, 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同時也與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目標不適應。

三、內控制度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

(一) 會計信息對內部控制的作用

1、會計信息是內部控制的一個基本和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上最具有影響力的內控制度框架是美國頒布的COSO框架, 此框架概述了內控制度相互聯系的五大要素: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會計信息作為內控制度的載體, 在五要素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內部控制的一個基本和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會計信息的存在與有效傳遞, 影響到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發揮。

2、會計信息是實現內部控制的重要工具。

內控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會計控制, 會計控制本質上也是對經濟信息的加工處理和使用過程。如果離開了會計信息的加工和處理使用過程, 就無法反饋信息, 更無法將其轉換成內部控制的指令, 無法實現企業的目標。例如, 決策者可以通過經營業績的信息, 了解企業目標的實現情況, 找出產生偏差的原因, 并進而通過獎懲手段調整偏差, 實現目標;所有者可以通過財務報告信息了解管理者經管責任的履行情況, 通過用手或用腳投票的方式來決定和影響企業及管理者未來的發展, 從而實現其所希望達成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 會計信息是實現控制的重要工具。

(二) 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的作用

1、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的反饋作用。

企業通過會計信息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 再采取措施實施控制, 實現系統的自我調節和完善。內控制度通過這種反饋機制對會計信息進行過濾和整合, 從而保證財務報告目標的實現。同樣, 會計信息只有通過控制系統才能發揮作用, 離開了控制系統, 信息的加工處理也就失去了意義。

2、內部控制對會計信息質量的保證作用。

一方面內控制度能夠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透明度, 有效健全的內控制度有利于防止貪污腐敗等犯罪行為, 維護物資財產的安全完整, 避免和糾正損失浪費等問題;另一方面內控制度有利于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建立有效健全的內控制度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采集、歸類、記錄和匯總真實, 如實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情況, 并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錯弊, 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正確性。

綜上所述, 內控制度與會計信息總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加強內控制度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可以為會計信息質量保駕護航, 會計信息的質量又可以反映出企業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促使管理者根據企業自身狀況, 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內控制度體系, 從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到內部控制要素的完善都落到實處。

四、完善內控制度,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必須建立和完善企業內控制度, 有效防范和遏制企業內部不當行為的發生, 防止產生虛假的會計信息;而有效地預防和遏制會計信息失真,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有效的內部控制:

(一)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執行與企業文化建設密切相關。企業文化是一種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制度依存于企業而存在的共同價值觀念的組合, 是將企業員工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進行的統一和融合, 使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達到有機的結合。企業內控制度的貫徹執行有賴于企業文化建設的支持和維護, 因為企業文化是培養誠信、忠于職守、樂于助人、刻苦鉆研、勤勉盡責的一種制度約束。因此, 在良好的企業文化基礎上所建立的內控制度, 必然會成為人們的行為規范, 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 會有效地解決公司治理和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

(二) 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首先,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使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三者相互制衡。提高外部獨立董事的比重, 增強董事會的獨立性, 并代表股東監督、制約管理當局, 最大限度地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與防范管理當局操縱財務報告, 提供虛假財務信息的企圖。此外, 我國規定股份公司必須設立監事會, 監事會應當獨立、有效地行使對董事、經理履行職務的監督。

其次, 加強人力資源培訓, 提高人員素質。公司必須建立統一的人力資源政策, 實行科學的聘用、培訓、輪崗、考評、晉升、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 確保公司員工具備和保持正直、誠實、公正、廉潔的品質與應有的專業勝任能力。

最后, 全體員工尤其是管理層應樹立內部控制理念。內部控制是否有效, 關鍵看企業員工有沒有內部控制觀念, 特別是看管理層是否重視內控制度。只有全體員工都樹立內控意識, 自覺執行內控制度, 才能防止包括財務欺詐在內的舞弊現象的發生。

(三) 制定適合本單位實際的內控制度。

企業應根據《內部會計控制規范》, 結合企業自身情況, 制定并執行企業的內控制度。

1、職責明確控制。

企業應實行嚴格的職責劃分和授權控制, 使各部門、崗位、員工明確自己的職責, 不相容職務應當嚴格分離;同時, 企業還應當明確規定實物接觸和保全制度、內部稽核制度。例如, 設會計崗位和出納崗位, 明確崗位職責權限, 做到會計、出納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

2、授權批準控制。

授權批準是指交易的發生應當適當的授權, 不允許有未經授權或超出授權范圍的交易。這樣, 就明確了管理當局及各階層管理人員、職工的職責與權限, 如果出現沒有授權的經營活動, 導致會計信息出現質量問題, 相應的人應當承擔責任。

3、會計系統控制。

會計系統控制要求企業依據會計法和統一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和會計準則, 制定適合本單位的財務、會計制度, 明確財務處理程序和企業會計政策, 保持充分的憑證和記錄, 建立會計憑證預先統一編號、審核、保管制度, 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和內部稽核制度, 禁止會計人員越權處理會計事務。使經濟業務和會計處理得以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內部相互監督, 從而防止錯誤發生, 即使發生了錯誤, 也易于自動檢驗和自動糾正, 保證了會計信息的正確和完整。

(四) 加強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種特殊形式, 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的再控制, 它可幫助管理當局監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意見, 除了幫助提高經營效率外, 還有助于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必須大力加強。內部審計部門應對企業的各種財務資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業資產運用的經濟有效性等進行審核。因此, 內部審計機構作為對會計行為的再監督, 不能隸屬于會計機構, 而是應該獲得獨立于會計機構的地位;同時, 還要完善內部審計制度, 配備得力的審計人員, 積極主動地開展內審工作。

(五) 建立和完善披露機制及評價體系。

企業為了提高內部控制意識、提高其信息質量, 有必要在進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后, 向社會公開披露其內部控制信息。與此同時, 還要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評價體系。對企業來說, 建立健全內控制度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因此必須建立其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根據情況的變化和出現的問題對相應的內控制度做出及時修正或建立新的內控制度。

參考文獻

[1]張碧華, 劉夢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內部控制的建設與完善[J].湖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 2005.6.

[2]和瑞玲.企業內部控制現狀分析[J].河北企業, 2007.2.

[3]吳聯生.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探討[J].財經論叢, 2003.3.

[4]龔杰, 方時雄.企業內部控制——理論、方法與案例[M].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6.

[5]朱榮恩, 應唯, 袁敏.企業內控制度設計[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5.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范文第2篇

一、內部控制的發展過程及目前現狀

內部控制的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內部控制的雛形——內部牽制。第二階段是內部控制的初步形成——以職務分離、賬戶核對為內容的內部牽制。第三階段成熟期—內部控制結構。目前我國已經在2000年7月中國實施的新《會計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對內部控制做出規定, 并將其納入內部會計監督制度。2009年7月1日《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

二、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與會計信息質量

內部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其他因素構建的基礎, 由此可見內部控制環境在整個內部控制體系中的重要性。

(一) 內控環境的因素以及將如何影響會計信息質量

1. 企業核心人員的行為

企業的核心人員筆者認為是位于企業管理層的主要部門領導人員, 其行為與態度會影響到整個企業的經營決策, 并能推動企業的經濟長足發展的高級管理型人才。如果企業的核心人員誠信正直、有正確的價值觀, 企業就會獲得真實的會計信息。

2. 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企業自我評價的一種活動, 內部審計可協助管理當局監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來促成好的控制環境的建立。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獨立于被審計部門, 并且直接向董事會或審計委員會報告。

3. 人事政策

一個好的人事政策, 能確保執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員具有勝任能力和正直品行。公司必須雇傭足夠的人員并給予足夠的資源, 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務, 這是建立合適的控制環境的基礎。

4. 內部組織架構與分工控制的方法

如果企業設置合理的內部組織機構, 分工明確, 責任明晰, 將會大大增強組織的控制意識,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相對來講, 許多企業因為存在內部人控制的現象, 會計信息質量必然受到影響。

(二) 內部控制中某些行為特征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信息能夠生存的前提, 而幫助和影響它生存的是我們企業的內控制度, 如果內部控制出現問題, 那么會計信息也必將失去它真實的面目。由于缺乏完善的控制, 流于形式的建設只能是一座空中樓閣。

1. 企業對內部控制不重視, 缺乏內部控制理念

長期以來, 由于種種原因, 我國企業對內部控制制度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作用普遍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具體表現在:未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導致缺乏明確的控制程序和標準。

2. 內部審計的作用未能有效發揮

一些企業領導對內部審計重視不夠, 或存在觀念上的誤解, 導致內部審計工作難做;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普遍人員缺乏, 甚至有些企業不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或實際上與財務部門重合;一些企業雖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 配備了人員, 但因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 缺乏獨立性, 內部審計部門形同虛設。

3. 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 內部人控制現象嚴重, 缺乏必要的約束

公司治理結構的宗旨就是, 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合理配置權限、公平分配利益, 以及明確各自職責, 建立有效的激勵、監督和制衡機制, 從而實現公司的多元化。由于各層次之間缺乏有效的制衡, 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從以上分析中不難看出內控制度與會計信息質量的關系是作用與反作用的, 因此要想提高我們的會計信息質量, 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應當改善內部控制環境, 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

三、建設強有效的內控監督機制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

(一) 建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 加強人力資源培訓, 提高人員素質

公司必須建立統一的人力資源政策, 實行科學的人事管理制度, 確保公司員工具備和保持正直、誠實、公正、廉潔的品質與應有的專業勝任能力。特別應當加強關鍵人員的教育, 使企業領導認識到保證會計信息真實性是企業領導的責任, 同時也應當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教育, 使之不敢、不愿參與財務報告造假。

(二) 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是促使內部控制有效運行、保證內部控制功能發揮的前提和基礎, 是實行內部控制的制度環境;而內部控制在公司治理結構中擔當的是內部管理監控系統的角色, 是有利于企業受托者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目標、完成受托責任的一種手段。

(三) 加強預算計劃控制

企業在編制各種預算時必須確定其項目、標準、程序, 保證全年預算指標下達到有關部門或相關責任人, 并且制定預算執行授權、監督和考核方法。預算工作在企業中是一項集體性的工作, 并不單單由財務部門獨立完成, 它需要企業各個部門人員共同合作來完成。

綜上所述, 筆者認為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 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適合我國國情的內部控制監督機制一定能有效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而這一連串的多米諾效應將會帶動我們企業向健康良性的方向縱深發展。

摘要:內部控制制度與會計信息質量共同存在, 互相影響;內部控制是否完善, 對于防范會計信息失真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與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乏力有關。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減少會計信息失真, 應當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 建立有效的內控監督機制。

關鍵詞: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內控監督機制

參考文獻

[1] 王立, 王泉.強化財務公司內部會計控制的思考.中國石化財會, 2003.11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范文第3篇

1 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內部控制制度和會計信息質量的現狀

我國企業要想健全發展, 需要充分發揮企業領導的管理權, 加強會計監督, 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防止會計信息失真。就目前狀況來看, 我國企業在管理模式和運營機制上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完善, 與前幾年相比, 具有一定的提升, 企業運行也比較穩定,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及時解決。

1.1 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

企業內部控制分為3種, 分別為事后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前控制。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可知, 我國很多企業對內部控制不重視, 制度不健全, 事后控制事項較多, 很多情況下采取以補救為主控制。例如, 一些企業在內部資金控制方面制定的政策不具有合理性, 企業需要日常費用時, 沒有進行層層審批直接支付, 最后導致月底賬面數據和實際數據不相符, 然后再進行一系列的檢查, 做事后的補救。還有很多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不具備應有的風險管理意識, 沒有在財務風險的關鍵點上采取及時有效的調節方法, 并且監管部門沒有完全依據職能辦事, 這就造成了風險的存在。

1.2 會計信息失真, 不利于科學決策

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是對信息的管理, 所以管理者和決策者一定要及時掌握企業的各項數據, 做好企業發展決策, 才能促進其健全發展。但是就目前狀況來看, 我國很多企業信息管理存在不足, 例如, 信息管理不集成、不對稱、不透明等, 造成會計信息準確性不夠, 嚴重影響了決策者做決策, 高層領導不能取得準確的財務信息, 造成企業不能健全發展。另外在一些企業中, 各個層面人員截留信息, 嚴重的還會提供虛假信息, 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嚴重, 核算不準確, 填制報表不及時, 影響了企業決策, 嚴重阻礙企業健康發展。

1.3 企業內部資金支出標準不規范、開支違規現象比較頻繁

目前很多企業在收支方面存在明顯的管理不足問題, 企業資金管理不健全以及內部資金使用分散等問題已經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大問題。由于內部缺乏統一性的經費開支標準, 進而使得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在經費開支水平方面嚴重失衡。在財務管理工作方面, 很多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超標支出, 支出標準無法可靠把握, 所對應的監督措施也就無法有力度地落實, 最終導致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不夠健全與有效。雖然近年來, 國家加大了對企業內部資金支出標準以及開支規范整頓力度, 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這些規章制度并未對所有企業起到規范作用, 當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面對龐大的企業治理結構, 需要企業領導對各個模塊進行劃分, 建立一套具有較強規范性, 并且層次清晰明確的內部控制制度。

2 導致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薄弱, 會計信息質量低下的原因分析

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 需要做好內部資金管理, 做好財務控制, 堅決杜絕個人挪用資金, 健全資金管理政策, 找出影響企業發展的根本原因, 并加以解決, 促進企業健全發展。同時要做好企業各個環節的監督和控制工作, 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把資金流轉道路疏通, 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就目前狀況來看, 我國很多企業內部控制薄弱, 并且會計信息質量低下, 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2.1 企業內部相關法律制度以及財務監督控制不健全

企業要想健全發展, 需要具有完善的法律體系, 通過合理的規范提高運行效率, 并建立獎勵和懲罰機制, 促進工作人員的效率提高, 規范會計工作秩序。財務部門主要是對企業內部的會計資料和數據進行編制, 并保證其合法性、正確性和完整性。另外, 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監管不嚴, 會計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等現象, 不能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要求。同時, 企業領導對內部會計部門的作用和職能認識不到位, 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財務人員的積極性, 不利于企業會計監督和內部控制健全。

2.2 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應有的聯系和制衡

企業運行狀況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內部制度以及部門間相互結合和聯系的程度, 運行狀況好的企業一般具有較為完善的管理機制, 各個部門之間相互配合默契。目前, 國有企業管理中存在部門協調松弛、項目支出與管理間沒有統一機制等現象, 這就造成企業整體運行失衡。另外, 一些市級單位部門對項目支出管理不夠科學細化, 對科目的填報沒有準確性, 項目填報過于模糊和籠統, 經濟性分類項目不夠明確清晰。這些粗糙和草率的資金使用以及管理方法, 不僅不利于單位合理發展, 還會促使預算計劃和實際工作執行中產生較大差距, 導致規劃好的預算管理失去本該有的意義, 所以需要從這一方面加強管理。

3 解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薄弱和會計信息質量低下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 強化資金管理

(1) 對于資金的強化管理要落實到企業的各個管理部門。企業內部的資金周轉速度關系到企業營運的每一個方面, 所以企業的經營者要加強財務管理。同時領導人要認識到, 用好和控制好資金并不只是企業的財務部門的責任, 而是企業內部每一個人的事情, 關系到內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2) 合理規劃企業內部控制。加強企業財產控制, 對企業內部控制進行嚴格規劃, 在物資采購、營運、銷售方面要建立具有規范化的程序, 合理處理企業漏洞, 對各項資產進行維護, 一旦發現問題, 做到及時解決。同時要強化執行, 保證每一個參與到內部控制中的人都能依據企業標準合理進行工作。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標準, 促進內部人員積極執行工作制度, 高效率完成任務。

(3) 增加資金的運用效率。要提升企業資金的運用效果, 使企業中每一部分資金都能對企業產生有利的作用, 可以促進企業發展。做到這一方面, 需要對企業資金的運用有一個完整的規劃, 并進行有效分配。例如, 企業內部不能運用短期的借款去購買企業固定資產, 否則會導致資金周轉困難。另外要對應收賬款進行合理的規定, 對欠賬時間做到心中有數, 合理規劃資金營運程序和模式。

3.2 從根本上加強會計信息管理, 做好科學性決策

生產企業要從根本上加強會計信息管理, 需要做好對每一個階段的企業運行管理, 因為企業從生產到銷售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具有一定的連貫性, 在企業運營中, 任何一個階段出現問題, 都將會對整體發展有影響。要加強財務部門工作的獨立性, 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自身素質, 加強企業會計信息數據記錄的正確性, 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一旦發現問題, 及時查找原因, 隨時解決。另外, 企業領導要更新管理觀念, 與時俱進, 在新形勢下加強企業管理, 采取新方式促進企業健全發展。同時要做好計劃, 進行可行性規劃分析, 對市場下大工夫調研, 合理安排資金運營, 避免資金鏈斷裂造成的影響。

3.3 加強企業各項支出管理, 建立完善的支出標準

為了加強企業支出管理, 規范各項支出標準必須要建立相關程序, 對項目管理工作人員的責任、利益和權利進行明確規定, 實施項目責任制, 保證支出符合規定。 (1) 要對企業資金進行明確管理。對于那些改變資金原本用途, 并且編制虛假預算、擴大資金使用范圍的違法行為, 要嚴格依據相關法規落實到人, 追究責任。 (2) 要給予項目單位執行者充分的權利, 可以根據需要調配資源, 促進執行效果提升。 (3) 要實行獎懲機制。把項目執行狀況和執行責任人的績效掛鉤, 充分發揮激勵作用。同時還要建立相關的動態預算控制機制, 保證有關責任人嚴格依據規定辦事。

4 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 經濟全球化也在逐漸加強, 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要想更好地促進企業發展, 需要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 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健全和可靠。企業管理者只有把企業風險意識合理分配在每一個財務活動的關鍵點上, 才能建立合理有效的內控機制, 才能有效地進行風險管理, 促進企業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發展。所以, 一定要抓好企業運營的關鍵點, 做好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 同時加強內部信息監管, 建立完善的運行機制。

摘要:當今世界, 經濟和科技發展迅速, 世界各地逐漸進入到“知識經濟”的時代中, 我國企業也在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為了保證企業活動有序進行而實施的會計程序和政策, 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無誤, 保證資產完整安全。在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 加強內部控制, 保證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以及內部控制制度進行研究, 提出幾點促進企業內控控制健全和信息質量安全的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制制度,現代企業,會計信息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巍.當前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理論觀察, 2011 (2) :12-14.

[2]謝海燕.內部控制、內部審計與公司的治理[J].時代金融, 2009 (2) :8-9.

[3]張文新.淺談企業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J].當代經濟, 2009 (1) :10-13.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范文第4篇

2、安全質量驗收員必須現場交接班,班中存在的安全質量問題必須督促整改落實。

3、質量驗收員必須嚴把安全質量關,工作失職、檢查驗收不到位每次罰500-l000分,工作嚴重失職,調離本崗位。

4、質量驗收員代表隊行使安全質量驗收權利,對生產過程中出現問題有權扣分。

5、質量驗收員要發揮安全質量監督、監察、驗收作用,對當班存在的隱患要當班處理,不得留給下班,保證安全生產。

6、質量驗收員要認真填寫評估記錄,對當班在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如實填寫,否則罰500-l000分。

7、評估中存在的問題本班必須立即處理,否則不需生產。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范文第5篇

為規范公司內部審計部審查與評價被審單位內部控制,促進公司各事業部、職能部門不斷加強管理,實現經營和管理目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公司審計基本制度》等規定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內部控制體系是指公司為了保證資產的安全性、經營活動的效益性,保證遵循國家法律法規,實現企業經營目標而自行檢查、制約和調整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主要包括:控制環境、會計系統控制、風險管理、控制程序和監督等五個要素。它貫穿于公司經營活動的全部過程。

第三條

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主要內容:

一、控制環境審查主要內容:

(一)被審計單位的誠信原則;

(二)被審計單位員工能力、各層管理人員的知識與技能、重要崗位人員的權責匹配程度以及人力資源政策及實務;

(三)

(三)員工業績考核與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員工聘用程序及培訓制度的有效性;

(四)被審計單位的組織結構、職責劃分的合理性以及管理權限的集中程度、管理行為守則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五)被審計單位員工對企業文化內容的理解和認同程度。

二、會計系統審查的主要內容:

(一)籌資控制:籌資活動控制是否有效,控制體系是否能保障降低籌資成本和籌資風險;

(二)貨幣資金控制:不相容職務是否相分離、對貨幣資金的收、管、支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是否做出了較為嚴格的規范、授權制度及其有效性以及會計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三)實物資產控制:實物的取得、保管、領用、發出、盤點處理等關鍵控制點是否有效控制、會計記錄與實物保管是否相互分離和制約、非實物保管人員無權領發貨物等一系列控制方法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存在因控制實效發生各種實物資產被盜、毀損和流失;

(四)對外投資控制:是否履行公司制度規定的權限及程序,對外投資的決策制約機制和程序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嚴格控制了投資風險;

(五)工程項目控制:項目招投標、承發包等關鍵環節是否按規定程序、權限做到有效控制,對必要的項目是否推行會計委派制,項目投資控制的有效性程度;

(六)采購與付款控制:采購過程中因不正當行為導致單位資金流失或采購物資質次價高等問題控制的有效性,對采購決策權有無制約機制,實施采購各環節的相互制約和監督機制是否得到保障;

(七)成本費用控制:成本費用控制系統是否健全,生產成本控制、考核、獎懲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程度;

(八)是否在資金預算、項目建設等方面存在嚴重的管理失控現象;

(九)銷售與收款控制:定價原則、收款方式等銷售政策、制約機制以及減少應收賬款、壞賬損失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十)擔??刂疲菏欠衤男泄局贫纫幎ǖ臋嘞藜俺绦?,對外擔保業務、減少擔保損失控制制約機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十一)會計信息系統設計是否規范、合理、安全,是否存在會計信息系統流程失控而致資金大量流失或被挪用等現象。

三、風險評估分析:抗風險的能力、風險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是否存在片面追求財務杠桿的運用,忽視了經營風險,或對市場分析不充分,影響了經營戰略的及時調整等。

四、控制程序審查的主要內容:

(一)控制程序設計是否符合相互牽制、協調配合、崗位匹配、成本效益、整體結構的設計原則,是否依據內部控制法規,切合企業管理實際;

(二)內部控制制度是否遵循了適時性原則,是否隨外部環境變化、業務職能調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斷修訂和完善;

(三)管理信息系統控制流程是否合理有效,信息處理是否及時和適當,信息系統是否安全可靠,是否存在失控現象。

第四條

實施內部控制制度審計,主要按以下規定執行:

一、審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設計的合理性、全面系統性、有效性,是否能保證公司資產的安全完整,起到防范、控制舞弊行為,是否能保證經濟信息真實、合法、完整、準確,起到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確保既定經濟方針和經營目標的實現而有效控制的自我約束機制作用。

二、審查、評價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是否遵循了以下原則:

(一)合法性原則;

(二)可行性原則;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符合自身發展需要;

(三)目標性原則。是否依據本單位的總目標及有關具體目標而定;

(四)授權、分權原則。是否依據授權、分工和責權一致的原則,建立了崗位責任制,明確分工負責,體現責、權、利的有機結合;

(五)職務分管控制原則;

(六)業務程序標準化原則。是否體現了生產經營管理控制關鍵點的有效控制和標準化、程序化;

(七)檢查核對原則。是否明確規定對已完成的各種記錄進行事后檢查、核對,反饋各種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有效性;

(八)效益性原則。

三、內部控制制度審計的主要內容:

(一)內控制度是否合法、有無違反國家、上級有關行規定的條款;

(二)內控制度是否健全,能否保證整個業務處理系統控制目標的實現;

(三)制度與制度之間的銜接是否緊密協調;

(四)內控制度是否有效執行;

(五)各種內控制度的履行結果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是否結合公司實際及時自查修訂完善。

第五條

內部控制審計的步驟和方法。

一、了解并記錄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情況??梢圆扇∫韵路椒ǎ?/p>

(一)詢問相關人員;

(二)查閱文件。收集和查閱被審計單位的各項內控制度、經濟活動有關資料、機構設置、生產經營基本狀況等文件資料,檢查內控制度是否完善、合理,并按規定的工作程序將了解到的內部控制情況加以記錄;

(三)調查問卷:按照需要調查項目的內容,列出提綱,編制內部控制審計調查表,向有關人員進行詢問,按規定程序形成書面記錄,或將調查表發給被審計單位有關部門、人員,由他們填寫后審查核實;

(四)觀察業務活動和內部控制運行情況;

(五)流程圖:在深入調查測試的基礎上,審計人員用圖解的形式,按被審計單位業務流程反映和描述內部控制,為下一步評價提供直觀的資料;

(六)文字敘述。

二、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及評價。一般應采用以下具體方法:

(一)符合性測試法,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實施情況和有效程度進行測試,查明各項控制措施是否存在于各項經濟活動中,是否真正發揮了作用,有無失控和不完善之處。主要包括:

1、證據檢查法:通過對會計憑證、報告等能反映控制措施的文件進行檢查,看規定的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執行。

2、驗證法:部分或全部重復由被審計單位的業務人員所采用的同樣的工作程序,以確認這一程序能否發揮控制作用,所有控制措施能否得到切實遵循。

3、實地觀察:到工作現場觀察某些控制措施的執行情況,以檢查有關內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執行。

4、分析性程序:通過研究、比較所獲資料間的關聯性,如被審計單位資料與

5、同業趨勢比較分析、以前與預計結果比較分析,利用分析性覆核程序所取得的證據,作為審計結論或審計意見的基礎資料。

(二)實質性測試法:運用核對、復核、盤點實物、賬戶分析等方法檢查業務活動是否合規合法,會計記錄是否正確、真實可靠。

第六條

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審計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審查和評價內部控制的目的、范圍、依據、主要實施程序的描述;

二、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評價;

三、審計意見書,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書除了常規的審計意見外,必須具有以下結論:“內部控制有效”或“內部控制基本有效”或“內部控制有缺陷”或“內部控制有重大缺陷”或“內部控制完全失效”。

四、對被審計單位改善內部控制的建議。

第七條

內部控制審計的程序。

一、按照公司實際需要和規定的工作程序,提出內部控制專項審計計劃并按規定報經審計委員會批準。

二、按照規定完成準備、實施、終結審計工作。

第八條

根據實際需要,審計部可對不同范圍的內部控制業務實施內部審計監督、評價。既可對被審計單位的整體內部控制要素實施審計評價,也可對部分內部控制要素或控制載體實施審查評價。

第九條 本實施細則未盡事宜,按國家、上級和其他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條 本實施細則由公司審計部負責解釋。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范文第6篇

關鍵詞: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審計程序

審計質量是審計的生命線,審計質量的優劣會影響到審計工作的聲譽,也會影響審計機關的權威和形象,影響到審計主體能否健康發展、能否承擔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因此,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努力提高審計質量,是當前審計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及其重要性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指由內部審計的業務管理機構或部門對內部審計的各種業務活動或行為進行有計劃的監督、綜合和協調的一種活動或行為。

內部審計監督和評價作用的發揮程度決定于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優劣,而要有滿意的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就必須對內部審計工作的整個過程實行質量控制。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對于防范審計風險,保證審計工作效果,促進審計人員提高職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功能作用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保證。質量低下的內部審計工作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與作用,只有不斷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才能真正實現內部審計的目標。其次,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提高內部審計效益的需要。內部審計工作與其他各項經濟工作一樣,都要講究經濟效益,內部審計效益體現在以較小審計投入取得較大的審計效果,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滿意的審計效果。最后,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是內部審計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需要,任何事物的發展和完善,都是在不斷提高其質量的前提下實現的,內部審計也不例外。在我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今天,需要不斷發展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而發展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又必須不斷提高其質量,加強其質量控制,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方法體系

(一)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組織機制和監督機制

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必須有健全的組織機制做保證,其主要體現在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機構和制定一系列有效的質量控制制度。首先,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機構。進行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必須有一個健全有效的組織機構,所設置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人員是稱職的,在實際工作中能真正履行質量控制的職責,完成質量控制的任務。其次,建立健全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崗位責任制。只有將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職責落實到每一個崗位和人員,才能使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得到保證,才能真正使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得到良好的效果。

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有健全的組織機制,還不能完全實現內部審計的質量控制,取得滿意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效果,這時,還必須建立健全一套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監督機制。該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一是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業務內部控制制度。以控制內部審計工作中發生差錯和弊端,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二是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檢查制度。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檢查制度要求內部審計機構既要對內部審計的各項業務或工作進行自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同時還要接受來自其他各個方面的對內部審計業務的監督和檢查,以便更全面、徹底地發現和糾正內部審計工作中的各種問題。

(二)審計程序質量控制

審計程序質量控制是指對內部審計業務過程進行質量控制,促使各項內部審計活動都按照規定的質量標準進行操作,并對發生的質量偏差及時糾正。這種方法的實施體現在四個階段。(1)制定計劃階段。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現狀進行調查,找出所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造成的原因,以便在此基礎上制定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措施和實施計劃;(2)執行計劃階段。需要落實第一階段所制定的計劃。落實計劃要有高素質的內部審計人員作保證,由其嚴格按照所制定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措施與實施計劃進行;(3)檢查計劃執行階段。需要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以了解其有無未執行或未很好執行計劃的問題或情況,并找出造成問題的原因;如果執行了預定的計劃,要檢查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若存在差距,也應找出原因,以便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4)處理問題階段。應根據以前幾個階段所發現或存在的問題及其造成的原因,提出處理問題以及消除問題原因的措施,并保證措施的落實或執行。

(三)關鍵點控制

所謂關鍵點是指對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具有重大影響的內部審計業務活動。關鍵點控制是指對列為關鍵點的審計業務環節或活動采取各種必要的手段和措施進行重點控制和管理。關鍵點質量控制的操作一般按下列步驟進行:(1)找出審計業務中的關鍵點。不同的審計業務或項目,其關鍵點是不同的,審計準備階段的關鍵點主要是審計內容和范圍,審計人員的素質兩個方面。審計實施階段的關鍵點可以按審計內容的性質不同確定。審計結束階段的關鍵點主要是審計工作底稿與審計證據的整理、分析與綜合、審計報告的編寫與出具等。判斷是否為關鍵點的標準有二:一是看其是否會對整個審計業務或項目的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直接影響,也可能是間接影響;二是看其是否容易產生質量問題。容易產生審計質量問題的業務環節或項目便是關鍵點;(2)落實控制責任。找出關鍵點后,應根據其所處具體環節和特點,以及審計計劃和工作分工情況,將其落實到具體的審計人員;(3)制定質量控制措施。審計質量控制部門對每個質量關鍵點應提出明確的質量要求,關鍵點的責任人員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控制措施,以保證其審計質量。在制定措施時應充分分析關鍵點容易發生的質量問題以及所造成的相關影響;(4)檢查關鍵點的審計質量。審計工作完成以后,審計質量控制部門應對關鍵點的質量及控制情況進行檢查,以了解關鍵點責任人員是否真正履行了控制關鍵點的責任,是否達到了預想的效果,以便總結經驗,為以后的關鍵點質量控制工作所借鑒。

(四)審計質量檢查和考評控制審計質量檢查是指對己完成的或正在進行中的審計業務或項目進行重新查證和評價

對項目較小的審計業務可全面檢查,但對大的審計項目抽查主要問題和重要的審計結論進行檢查。如果審計業務規模較大,也可以組成審計檢查小組。無論是檢查人員,還是檢查小組,都應獨立于審計業務之外。

(五)人力資源控制

審計質量控制的中心是人,以人為本、合理運用人力資源是審計質量的保障。審計隊伍要“精”,高質量的審計來自于高素質的人才,要充分調動審計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首先,審計人員必須堅持獨立性。審計部門應建立保證審計人員獨立性的制約機制。審計人員應定期匯報自己在工作中是否遵循獨立性原則的情況,以及在被審計單位有無應予回避的人際關系。審計部門應與被審計單位保持聯系,定期檢查審計人員有無損害獨立性原則的情況。其次,審計人員必須掌握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工作技能,并精通所承擔的審計工作。審計部門應建立嚴格的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對審計人員進行必要的專業培訓。再次,建立嚴格的工作考核制度,以促進和保證審計人員能夠勝任自己的工作。此外還可以設立咨詢部門或任用專門人才,為審計人員提供當前業務技術發展信息的有關資料,使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時,能得到協助和指導。

作者簡介:鄧秋鴿(1971-),女,河南新鄉人,新鄉供電公司經濟師。

上一篇:泌尿系腫瘤試題及答案范文下一篇:年度安全工作會議紀要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